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长可调的量子点纠缠光源(特邀)
1
作者 陈晨 刘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2,共14页
可按需产生纠缠光子对的量子光源是光量子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导体量子点可确定性地产生高纠缠保真度的光子对。基于量子点构建量子网络所需的量子中继单元时,需要多个发光波长一致的高质量纠缠光源。然而量子点形貌、组分和应力... 可按需产生纠缠光子对的量子光源是光量子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导体量子点可确定性地产生高纠缠保真度的光子对。基于量子点构建量子网络所需的量子中继单元时,需要多个发光波长一致的高质量纠缠光源。然而量子点形貌、组分和应力的不均一性严重限制了基于量子点的量子中继器的可扩展性。国内外研究团队发展了多种量子点生长后调节技术,成功调节量子点精细结构劈裂并通过联合多个调节自由度实现多维度的调节。本文综述了目前联合多个调节自由度实现发光波长和精细结构劈裂均能调控的实验方案,总结了不同方案的调节方法和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将量子点与光学微腔相结合通过Purcell效应能进一步提升纠缠光源的性能。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量子点 纠缠光源 精细结构劈裂 联合调控 光学微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漫反射的被动非视域成像
2
作者 吴翠翠 王维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非视域(NLOS)成像是一种综合成像和计算重构的技术,指在不直接拍摄场景的情况下通过获取介质上隐藏场景的散射或反射信息对其进行重建。目前的NLOS成像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场景模型、目标信息重建等尚无系统研究方法。为此,提出一种针... 非视域(NLOS)成像是一种综合成像和计算重构的技术,指在不直接拍摄场景的情况下通过获取介质上隐藏场景的散射或反射信息对其进行重建。目前的NLOS成像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场景模型、目标信息重建等尚无系统研究方法。为此,提出一种针对无遮挡、非自发光场景的NLOS成像方法。基于光辐射理论,分析该场景下漫反射面的成像与隐藏物体形状的关系,确定NLOS成像模型与重建目标。使用渲染软件结合运动图像专家组7(MPEG7)数据集,生成符合实际物理意义的漫反射被动非视域全影(DS-NLOS)数据集。构建被动非视域重建网络模型(Re-NLOS),采用视觉Transformer(Vi T)结构结合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提取采集的漫反射面图像的全局特征,并恢复隐藏物体形状。在DS-NLO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漫反射面上恢复隐藏物体的形状信息,在测试集20个类别的物体上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相比漫反射面全影图像平均提高了5.85 d B和0.0381,对真实室内场景也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非视域成像 漫反射 全影图像 生成式对抗网络 亮度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层对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建江 徐明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4,共7页
为了探究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的铝/硅背接触特性,采用连续蒸镀的方法在铝/硅背接触间插入一层氧化镁介质层,对比测试具有不同厚度氧化镁层的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外量子效应、电池的串联电阻以及背接触电阻。研究表明:随着氧化镁厚度... 为了探究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的铝/硅背接触特性,采用连续蒸镀的方法在铝/硅背接触间插入一层氧化镁介质层,对比测试具有不同厚度氧化镁层的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外量子效应、电池的串联电阻以及背接触电阻。研究表明:随着氧化镁厚度的增加,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串联电阻以及背接触电阻存在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氧化镁的厚度为1nm时的光电转化效率最优,达到5.53%,厚度为0nm时,光电转换效率为2.90%;当氧化镁的厚度为0nm和1nm时,相应的串联电阻(背接触电阻)分别为4.1Ω(9.6Ω)和1.8Ω(3.2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太阳能电池 界面优化 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基光子学的2维相控阵真时延网络 被引量:3
4
作者 金俊傲 张强 +2 位作者 余辉 郑史烈 章献民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6-671,共6页
为了实现大规模2维相控阵天线的光学真时延系统,采用基于硅基光子学的二进制硅基集成二进制光延迟线技术,提出一种2维相控阵(N×N)真时延网络,利用2维相控阵结构的对称性以及行延迟和列延迟的独立控制,真时延网络的复杂度可以降低至... 为了实现大规模2维相控阵天线的光学真时延系统,采用基于硅基光子学的二进制硅基集成二进制光延迟线技术,提出一种2维相控阵(N×N)真时延网络,利用2维相控阵结构的对称性以及行延迟和列延迟的独立控制,真时延网络的复杂度可以降低至(N-1)/2(N为奇数)或N/2(N为偶数)。理论分析了该时延控制方案和集成时延芯片的设计,以8×8的2维相控阵为例,设计实现了包含4种硅基二进制时延线的真时延芯片,测量了该芯片的时延量,并针对测量的时延量仿真分析了2维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扫描特性。结果表明,该真时延网络能够满足相控阵天线波束指向要求(角度误差小于0.5°);集成光学技术的采用减小系统的体积和成本。该研究为大规模2维相控阵天线的真时延网络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光学真时延 二进制时延线 相控阵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任务迁移的近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华幸成 刘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48-2356,共9页
为了应对大数据应用中数据移动对系统性能和能耗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3D存储器集成存储与逻辑电路的特点和MapReduce模型的并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任务迁移的近数据处理(NDP)方法.对MapReduce应用的工作流解耦以获取核心计算任务,提... 为了应对大数据应用中数据移动对系统性能和能耗造成的负面影响,基于3D存储器集成存储与逻辑电路的特点和MapReduce模型的并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任务迁移的近数据处理(NDP)方法.对MapReduce应用的工作流解耦以获取核心计算任务,提供迁移机制将计算任务动态迁移到NDP单元中;采用原子操作优化数据访问,从而大幅度减少数据移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MapReduce应用,提出的近数据处理方法将75%的数据移动约束在存储单元内部,有效减少了主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移动.与目前最先进的工作相比,所提方法在系统性能和系统能效上分别有70%和44%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数据处理(NDP) MAPREDUCE 3D存储器 动态任务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