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育种相关数据及大数据技术育种利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樊龙江 王卫娣 +3 位作者 王斌 叶楚玉 舒庆尧 张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9,共10页
从18世纪首次获得人工杂交种到如今基因工程育种,作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同时几百年的育种历程积攒了大量育种数据,特别是近年来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作物育种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数据,形成了育种大数据。2012年以来在商业... 从18世纪首次获得人工杂交种到如今基因工程育种,作物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同时几百年的育种历程积攒了大量育种数据,特别是近年来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作物育种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数据,形成了育种大数据。2012年以来在商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迅猛的大数据技术,致力于解决大数据采集、存储及处理等壁垒,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初露端倪。本文利用创新方法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流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育种领域已有资源和目标达成的矛盾问题,提出大数据育种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的创新方案,明确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育种领域的框架和实现目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理念的育种技术,拟采集和整合已有育种数据资源,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等,从而能够平衡育种数据膨胀/利用和育种需求产生的矛盾;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育种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作物育种方法理念的创新,可以为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撑和一个育种新途径;为解析生物学数据与目标农艺性状的关系提供信息,加快育种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大数据技术 育种方法 大数据育种技术 创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类植物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振超 耿鑫鑫 +5 位作者 戴忠良 潘跃平 王兵 许玲 颜志明 周伟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9-937,共9页
对3个甘蓝类植物(甘蓝、青花菜、羽衣甘蓝)19个品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不仅影响供试材料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也影响胚状体的质量;4℃低温预处理0~2d结合32.5℃热激1d,能显著提高供试基... 对3个甘蓝类植物(甘蓝、青花菜、羽衣甘蓝)19个品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不仅影响供试材料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也影响胚状体的质量;4℃低温预处理0~2d结合32.5℃热激1d,能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孢子出胚率。胚状体先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5d,有利于胚状体分化成苗;后在B5固体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1.2%琼脂,可有效促进胚状体萌发和植株再生。小孢子再生植株先使用流式细胞仪在生长初期鉴定倍性,后对单倍体植株采用200mg·L-1秋水仙碱浸根处理20h,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此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获得双单倍体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类植物 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倍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与水稻等其它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基因序列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樊龙江 郭兴益 马乃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利用8个全长mRNA基因序列比较了竹类植物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和序列组成等。结果表明,在与水稻、玉米和麦类作物的比较中,竹类植物与水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和更相似的基因序列特征(GC含量分布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它们甚至比水... 利用8个全长mRNA基因序列比较了竹类植物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和序列组成等。结果表明,在与水稻、玉米和麦类作物的比较中,竹类植物与水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和更相似的基因序列特征(GC含量分布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它们甚至比水稻与玉米或水稻与麦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一结果提示,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的模式物种,应与竹类植物存在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对竹类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水稻 系统进化 GC含量 密码子使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培养最佳取样时期穗部形态特征鉴定与高培养力基因型筛选
4
作者 鲁向前 付玉洁 +4 位作者 赵俊恒 郑楠楠 孙楠楠 张国平 叶玲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3-2047,共15页
依赖花药培养的单倍体育种是小麦品种高效选育的重要方法,但花药培养效率品种间差异显著,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鉴定到石4185、H307和周麦16等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品种(系),但可用于规模化小麦育种的高花药培养力材料明显不足... 依赖花药培养的单倍体育种是小麦品种高效选育的重要方法,但花药培养效率品种间差异显著,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鉴定到石4185、H307和周麦16等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品种(系),但可用于规模化小麦育种的高花药培养力材料明显不足。本研究系统鉴定了全国94个温室生长的小麦品种的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结果表明,94个品种的花药最佳取样时期在幼穗顶部与叶耳距离为-5~2 cm,其中-2 cm时取样最多,且在温室和田间2种环境下生长的供试材料,其花药最佳取样时期的穗部形态特征也有差异。94个温室生长的小麦品种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芽分化率、白芽分化率及绿苗产率的变幅分别为0~15%、0~100%、0~60%和0~22.95%,愈伤诱导率与绿芽分化率、白芽分化率及绿苗产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种环境下生长的供试材料,其花药培养愈伤诱导率表现一致。在94个品种中,14个品种的绿苗产率超过1%,其中6个品种达到高花药培养力标准,且农艺性状优良,可用于小麦单倍体创制与育种。本研究为小麦单倍体育种提供了实用技术与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双单倍体 花药培养 高花药培养力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野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璐璐 陈小央 唐桂香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野菜是指没有经过驯化的野生植物,在野外尤其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自然生长。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食用野菜的习惯,它作为一种潜在的食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的野菜是药食同源植物,内含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比普通蔬菜高,... 野菜是指没有经过驯化的野生植物,在野外尤其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自然生长。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食用野菜的习惯,它作为一种潜在的食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的野菜是药食同源植物,内含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营养价值比普通蔬菜高,有益于人体健康。与栽培蔬菜相比,野菜更能适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人工栽植野菜更利于野菜的商业化应用。近年来,随着广大消费者对天然食品需求的增加,有必要加强野菜资源的收集利用和商业化种植。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蕴含着丰富的野菜资源。本文根据浙江省消费野菜的习惯,针对浙江省野菜资源的现状,提出适宜开发应用的11种野菜,并指出野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促进浙江省野菜综合利用与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野菜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病斑突变系的培育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芦海平 张华丽 +3 位作者 富昊伟 李友发 崔海瑞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7-1044,共8页
利用γ射线辐照水稻品种嘉浙B的种子,从处理后代中获得了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嘉浙DB。为了阐明该突变体性状形成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开展了突变基因定位和类病斑特征及叶绿体相关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嘉浙DB是一种典型的Sekiguchi类病... 利用γ射线辐照水稻品种嘉浙B的种子,从处理后代中获得了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嘉浙DB。为了阐明该突变体性状形成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开展了突变基因定位和类病斑特征及叶绿体相关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嘉浙DB是一种典型的Sekiguchi类病斑突变体,在无病原菌侵染和外界胁迫的情况下,叶片上可自发形成棕黄色病斑,病斑的面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扩大;在病斑扩展阶段,突变体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结构紊乱,提早降解,光合作用效率显著下降;嘉浙DB的类病斑性状属隐性性状,很可能受LOC_Os12g16720的1个突变等位基因控制,其第1 425位核苷酸G缺失可导致移码突变从而编码一个截断的蛋白;突变体中清除活性氧的4个叶绿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基因转录水平在白天光合作用下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而在夜间则无显著差异。叶绿体的结构紊乱及细胞内的高活性氧含量可能是引发突变体叶片细胞凋亡的原因。本研究为从叶绿体的角度阐述Sekiguchi类病斑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病斑突变体 Sekiguchi 叶绿体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丁膦G1和G2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耐性评价及田间节肢动物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启政 钟宣伯 +2 位作者 崔楠 刘璐璐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5-881,共7页
为评估转基因大豆的环境生态风险,本研究在田间和室内评价了抗草丁膦转基因大豆G1和G2对靶标除草剂草丁膦和非靶标除草剂草甘膦、灭草松和烯禾啶的抗性,同时明确了G1和G2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喷施1、2和4倍浓度... 为评估转基因大豆的环境生态风险,本研究在田间和室内评价了抗草丁膦转基因大豆G1和G2对靶标除草剂草丁膦和非靶标除草剂草甘膦、灭草松和烯禾啶的抗性,同时明确了G1和G2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喷施1、2和4倍浓度的靶标除草剂草丁膦后14 d,G1和G2均能正常生长,株高随喷施浓度增加略有下降,分别为33.8,31.9,29.1 cm和32.9,30.3,28.3 cm,但与G1、G2清水对照和转基因受体天隆一号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喷施后28 d,G1和G2植株均能正常生长且株高有所增加;喷施不同浓度草丁膦表现为转基因受体受害率平均为99.4%~100%,而G1和G2平均受害率为0.8%~6.8%,且随着喷施时间的延长,G1和G2的受害率有所减缓。喷施不同浓度非靶标除草剂草甘膦和灭草松后,转基因大豆G1和G2及受体大豆均出现明显药害症状,受害率为92.3%~100%,且于喷施28 d后植株全部死亡;而喷施不同浓度非靶标除草剂烯禾啶,G1、G2及受体大豆均能正常生长,平均受害率为10%以下,植株株高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G1和G2大豆只对靶标除草剂产生耐性,而不受非靶标除草剂影响。同时,种植转基因G1、G2及受体大豆对田间节肢动物不存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和G2 靶标除草剂 非靶标除草剂 节肢动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豆轮作应用概括及综合效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嵩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稻豆轮作是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常用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对稻豆轮作的描述。长期实践表明,稻豆轮作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及防治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稻豆轮作是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常用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对稻豆轮作的描述。长期实践表明,稻豆轮作对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及防治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稻豆轮作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稻田碳排放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这为稻豆轮作在生产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豆轮作 生态效益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小环腹瘿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寄主免疫的影响
9
作者 郭育龙 张峻玮 +4 位作者 盛怡锋 庞兰 王莹 黄健华 陈佳妮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杨梅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 myrica是一种于浙江省诱捕得到,能高效寄生果蝇幼虫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该物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运用形态成像,血细胞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杨梅小环腹瘿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对寄主免疫反应... 杨梅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 myrica是一种于浙江省诱捕得到,能高效寄生果蝇幼虫的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外对该物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运用形态成像,血细胞计数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杨梅小环腹瘿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对寄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小环腹瘿蜂在寄主体内完成卵期、幼虫期和蛹期三个阶段。在实验室条件下,杨梅小环腹瘿蜂能高效寄生包括斑翅果蝇在内的多种果蝇属害虫;其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寄生率和出蜂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7.3%和70.6%。此外,杨梅小环腹瘿蜂寄生会引起黑腹果蝇寄主强烈的免疫反应:被寄生后的寄主血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在寄生48 h后诱导产生大量的薄层细胞参与包囊反应;寄生后的寄主体内Imd、Toll以及PO等免疫通路中主要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面对黑腹果蝇寄主的免疫反应,杨梅小环腹瘿蜂通过将卵粘附于肠道等寄主组织的方式逃避寄主免疫,从而成功寄生。本研究揭示了杨梅小环腹瘿蜂成功寄生果蝇类害虫的机制,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的知识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内寄生蜂 生物学特性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的选育与应用
10
作者 王伟 张渭章 +4 位作者 舒庆尧 富昊伟 黄建中 谭瑗瑗 汪庆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7期34-37,40,共5页
江两优7901是采用自主选育的两系不育系江79S作母本、广亲和籼稻恢复系江恢15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良,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析了江两优7901的选育过... 江两优7901是采用自主选育的两系不育系江79S作母本、广亲和籼稻恢复系江恢15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良,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析了江两优79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江两优7901 选育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脱脂与未脱脂米粉的DSC热力曲线和RVA特征值比较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奕 徐海明 +1 位作者 程方民 赵宁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8-523,共6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上的差异不明显,两者的DSC热谱差异主要表现在热焓值(?T)上,经脱脂处理后米粉样品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脂的对照样品显著降低;在RVA粘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脂处理后崩解值(Breakdown)明显升高,消减值(Setback)有所降低,而其在最高粘度(PV)、热浆粘度(HS)、最终粘度(FV)和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上的变化特征则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米粉 脂类 糊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对稻米米粉热力学和黏滞特性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奕 张其芳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3,共5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及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蛋白的对照样品显著升高;在RVA黏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蛋白处理后最终黏度(FV)、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和消减值(Setback)均显著降低,崩解值(Breakdown)则明显升高,RVA谱中到达最高黏度(PV)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 糊化特征 热力特性 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倪西源 徐小栋 +3 位作者 黄吉祥 陈飞 周伟军 赵坚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2,共6页
以湘油15、沪油15、优88和沪油17分别与临保系HYZ1-TAM杂交,在其F2利用与不育基因Bnms3和隐性上位基因Bnrf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单株进行测交验证确定是否为临保系基因型.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的转育F... 以湘油15、沪油15、优88和沪油17分别与临保系HYZ1-TAM杂交,在其F2利用与不育基因Bnms3和隐性上位基因Bnrf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单株进行测交验证确定是否为临保系基因型.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的转育F2群体共355个单株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62个标记基因型为临保系的单株,这些单株经测交证实有57株为真实临保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91.9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本研究所用的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Bnms4基因位点未出现显性可育等位基因.实验结果验证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开展该不育系统的转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不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临保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中蛋白质和脂类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综述 被引量:45
14
作者 刘奕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24,共6页
简要介绍了稻米中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的特征,综述了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储藏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稻米制品的加工等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蛋白质 脂类 稻米品质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江浙地区粳稻品种间的植酸与蛋白质组分差异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伟 程方民 刘正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1-334,共4页
选用我国江浙地区近期育成的晚粳稻品种(系)29个,对它们在浙江杭州相同栽培条件下籽粒中的植酸、蛋白质含量与其组分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供试29个品种(系)植酸含量的平均值为0.868%,变化幅度为0.699%-1.034%,其中秀水系列品种的... 选用我国江浙地区近期育成的晚粳稻品种(系)29个,对它们在浙江杭州相同栽培条件下籽粒中的植酸、蛋白质含量与其组分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供试29个品种(系)植酸含量的平均值为0.868%,变化幅度为0.699%-1.034%,其中秀水系列品种的植酸含量一般较低,而武育粳系列和淮字系列品种(系)的植酸含量则相对较高;供试29个品种材料总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8.722%,其含量大致呈正态分布。在4种蛋白质组分中,谷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大,而醇溶蛋白则相对较小,且在分布频率上也表现出品种类型间的差异特征;除谷蛋白与总蛋白质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外,供试29个品种(系)的植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及4种蛋白质组分含量间并无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酸 蛋白质 营养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臧丽丽 许玲 +4 位作者 王铭 崔鹏 杨素 徐建祥 周伟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为探明草除灵作用的生理机制及其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性差异机制,以浙大619、浙大622为试验材料,对苗期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除灵,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和超显微技术,探究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 为探明草除灵作用的生理机制及其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性差异机制,以浙大619、浙大622为试验材料,对苗期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除灵,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和超显微技术,探究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g·L^(-1))的草除灵对2个油菜品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当草除灵浓度大于5.0 g·L^(-1)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油菜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显著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加剧,活性氧积累增多,叶绿体、线粒体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且浙大619的抗草除灵胁迫能力高于较敏感品种浙大622。因此,本研究明确了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安全性的影响,这对该除草剂的田间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草除灵 净光合速率 抗氧化酶系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倩 赵永国 +5 位作者 徐劲松 曾柳 吕艳 程勇 张学昆 陆光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为提高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效率,筛选抗旱优异种质,以具有代表性的79份油菜为研究材料,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苗期干旱存活率试验,分析油菜苗期在干旱胁迫下鲜重、干重、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12个指标的变化规律... 为提高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效率,筛选抗旱优异种质,以具有代表性的79份油菜为研究材料,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苗期干旱存活率试验,分析油菜苗期在干旱胁迫下鲜重、干重、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12个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抗旱系数和抗旱度量值(D值)为衡量指标,对油菜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抗旱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地上鲜重和叶面积平均降幅分别为69.5%和57.9%,过氧化物酶(POD)和脯氨酸(Pro)平均增加67.2%和294%。利用抗旱性度量D值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39个干旱敏感品种、8个抗旱品种、32个中度抗旱品种。D值与相对含水量(0.221*)、地上鲜重(0.297**)、地上干重(0.253*)、地下鲜重(0.321**)、地下干重(0.3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276*)、POD活性(0.496**)和Pro含量(0.745**)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干旱胁迫 综合评价 苗期 存活率 抗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籼稻杂交组合籽粒植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福灯 刘鑫 +1 位作者 李春寿 程方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715,共5页
利用包括5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在内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通过对籽粒中植酸含量和一些重要产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评价其参试亲本材料的籽粒植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结果... 利用包括5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在内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通过对籽粒中植酸含量和一些重要产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评价其参试亲本材料的籽粒植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母本和父本对杂交组合中的籽粒植酸含量变异均有一定贡献,但母本配合力方差的F值要大于父本;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GCA)较低的亲本材料,其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SCA)并不一定也低。在80个杂交组合中,籽粒植酸含量与产量、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总粒数、结实率和经济系数等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杂交组合 植酸 配合力 双列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培与辐照诱变培育粳型两系不育系江79S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瑗瑗 汪庆 +3 位作者 富昊伟 张渭章 吴三玲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3-1079,共7页
为创制新的两系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强优势杂交水稻品种培育,综合利用花培和诱变技术培育了粳稻两系不育系江79S。取培矮64S/粳稻H179的F_(1)幼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获得一个粳型光温敏不育系S79;后采用高能碳离子束处理S79干种子,... 为创制新的两系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强优势杂交水稻品种培育,综合利用花培和诱变技术培育了粳稻两系不育系江79S。取培矮64S/粳稻H179的F_(1)幼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获得一个粳型光温敏不育系S79;后采用高能碳离子束处理S79干种子,在其后代中选育了一个熟期突变体GS79(江79S),其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始穗表现不同,分别较S79早7 d左右和迟5 d左右。观察江79S的育性转换特性,发现其在嘉兴种植时,每年9月8日左右开始出现可育花粉并开始结实;在陵水种植时,植株正常结实且结实率达80%以上。人工气候箱光温敏特性鉴定结果表明,江79S在长日照条件下育性转换温度低于23.5℃。稻米品质和抗性鉴定结果为江79S米质达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苗叶期抗稻瘟病。对江79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其携带源自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pms1和pms3,且含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1、Pia、Pid3和Pita,与其高抗苗瘟的特性相一致。以江79S配制的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通过了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结果为综合运用花培和辐照诱变技术培育新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了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79S 光温敏不育系 花培 辐照诱变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稻基因组序列中挖掘生物信息 被引量:4
20
作者 樊龙江 郭兴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1,共7页
重点介绍了在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方面取得的几项最新研究结果.内容主要包括:水稻基因组被证实曾发生过全基因组倍增;水稻基因组大小变化的趋势;水稻籼粳亚种的分化时间比以前估计的100万年前要迟得多;对水稻基因产生GC含量负梯度现象的... 重点介绍了在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方面取得的几项最新研究结果.内容主要包括:水稻基因组被证实曾发生过全基因组倍增;水稻基因组大小变化的趋势;水稻籼粳亚种的分化时间比以前估计的100万年前要迟得多;对水稻基因产生GC含量负梯度现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因组 全基因组倍增 籼粳分化时间 基因组大小 GC含量梯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