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景、设计与人文素养——电影美术课的一种风格化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7,共6页
影视艺术是复杂的专业学科,尤其制作需要有大量实践。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专业师资与生源大多都缺乏实践能力,其电影场景设计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革,以体现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电影场景的风格化教学是相对实践性教学而言的,它... 影视艺术是复杂的专业学科,尤其制作需要有大量实践。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专业师资与生源大多都缺乏实践能力,其电影场景设计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革,以体现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电影场景的风格化教学是相对实践性教学而言的,它要求学生在场景设计上具有宏观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对电影场景的商业设计、氛围意象设计、象征道具设计进行清晰又富有深度的表述,以形成电影的整体风格。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影视艺术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史论与实践双重指向,可以进行突出视觉语言、氛围意象、象征设置三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设计 风格化教学 氛围意象 物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动”到“震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城乡关系及其物质批判(1978—2010)
2
作者 林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7,F0002,共8页
“城—乡关系”在中国电影中往往被表现为物的充盈与物的匮乏。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可以让进城者自由流动的渠道,两者都是不完美的生活空间。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开始从银幕中渐次消... “城—乡关系”在中国电影中往往被表现为物的充盈与物的匮乏。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可以让进城者自由流动的渠道,两者都是不完美的生活空间。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开始从银幕中渐次消失,而城里人则开始出现因物的分配不均而导致生活经验处于震动状态之中。这可在《任逍遥》《十七岁的单车》等影片中找到验证。即使在乡村电影中,乡村也是作为城市化的背景或对象而出现的,乡村生活经验是城市生活经验的延伸。以人的分配(城市化率)和物的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为代表的城乡关系,可以作为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城市电影代际分界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电影 城—乡关系 城市电影 空间 物质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