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刘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怡 夏阳 +4 位作者 董艳芳 俞博雅 范怡露 闻方园 高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关申地区北刘遗址(8000~5500BP)出土的人骨C和N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当地先民的以粟类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对该遗址早晚两期先民稳定同位素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粟作农业在北刘晚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对...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关申地区北刘遗址(8000~5500BP)出土的人骨C和N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当地先民的以粟类食物为主的食物结构;对该遗址早晚两期先民稳定同位素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粟作农业在北刘晚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比北刘遗址不同时期以及姜寨(6900~6000BP)、史家(6300~6000BP)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探索关中地区史前先民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的演变历程:从老关台文化期到仰韶文化期,粟类食物在先民食物结构中比例上升,粟作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仰韶文化期内,粟作农业存在先繁荣后衰退的现象。这种变化可能与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古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刘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食谱分析 粟作农业 古气候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螺山遗址出土古菱角实验室保护方法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怡 周杉杉 +2 位作者 奚三彩 孙国平 刘东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2,共9页
为探讨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古菱角的实验室保护方法,选用PEG 4000法、山梨醇法、乙醇-十八醇法对其进行试验,并以空白样品为参照,分别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古菱角样品进行多方面分析,以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处理方法。经过处理的古菱角尺寸... 为探讨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古菱角的实验室保护方法,选用PEG 4000法、山梨醇法、乙醇-十八醇法对其进行试验,并以空白样品为参照,分别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古菱角样品进行多方面分析,以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处理方法。经过处理的古菱角尺寸干缩率明显下降,基本密度大幅提高,菱壳强度增加,并能保持成分基本不变。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加固材料的填充能有效支撑菱壳的细胞壁,使古菱角保持稳定的状态。乙醇-十八醇法通过乙醇置换脱水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使十八醇渗透菱角进行加固,处理后的样品表面色泽与冻干的空白样品最为接近,且久置后状态稳定,在三种方案中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菱角 实验室保护 加固定形 脱水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