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杜祥锋 何亚平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6期95-97,共3页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较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而浙江大学早于一九三七年便首开本科生导师制之先河。本文追忆了当年导师制实行的历史背景和效果,并分析了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竺可桢 浙江大学 导师制 本科生 历史背景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9
2
作者 潘立勇 陆庆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8-173,共6页
按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休闲的本体为适度之"闲","闲"即"各得其分"的生命本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存体验。休闲的工夫为"适",既指对生存活动和生存方式的适度把握,亦指通过"心... 按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休闲的本体为适度之"闲","闲"即"各得其分"的生命本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存体验。休闲的工夫为"适",既指对生存活动和生存方式的适度把握,亦指通过"心适"达到"物闲"的境界生成,其深层含义指人在身心欲求得以合乎限度地舒适满足之后,在当下的人生境遇中享受生命之安闲。传统的休闲审美境界分为三种,即遁世境界、谐世境界、自得境界。超然自得是休闲审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审美 本体 工夫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疾病——对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献军 庞学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6,158,共6页
生物学精神病理学完全聚集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理机制,而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认为精神疾病的本质潜藏在精神病人的主观经验中。精神疾病不同于神经疾病,它不能与具体的、可定位的大脑损伤相关联,而只能与大脑与世界之间的交互失常相联系。... 生物学精神病理学完全聚集于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理机制,而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认为精神疾病的本质潜藏在精神病人的主观经验中。精神疾病不同于神经疾病,它不能与具体的、可定位的大脑损伤相关联,而只能与大脑与世界之间的交互失常相联系。精神异常不能只在纯粹物理的神经层面上加以探索,还必须在心物交互的层面上加以探索。另外,精神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单靠纯粹的神经机制也是难以确定的,而必须依靠对于疾病的主观经验来确定。换言之,精神机制异常的根源在于相应的主观经验是紊乱的、人与世界的交互是无效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不仅克服了传统的心物二元论难题,而且为理解精神疾病提供了新颖的进路。未来,如何以对精神疾病的现象学哲学描述为先导,并借助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进一步揭示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将会是一种极富启示的跨学科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精神病理学 心物二元 在世界中的存在 精神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大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86,共8页
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的过渡 ,就身体问题而言 ,存在着由机械的身体到身心统一的灵化身体再到物质性欲望身体的演化 ;就语言而言 ,存在着由透明的理想语言向半透明的生活语言再向完全不透明的自足语言的变迁 ;而就他者而... 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的过渡 ,就身体问题而言 ,存在着由机械的身体到身心统一的灵化身体再到物质性欲望身体的演化 ;就语言而言 ,存在着由透明的理想语言向半透明的生活语言再向完全不透明的自足语言的变迁 ;而就他者而言 ,存在的是从否定他性到相对他性再到绝对他性的过渡。这些或者渐进或者突变的趋势在扩大“主体”外延和广度的同时 ,逐步掏空了近代“主体”的内涵和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形而上学 身体 语言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审美哲学的儒家话语及其体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立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9-175,共7页
儒家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以人为本,在人生与人心关系上以心为本,这种文化精神必然把其最基本的指归和工夫放在对人心的化育上,消解"人心"对"道心"的偏离,使"人心"与"道心"合一,正是儒家文化哲学... 儒家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以人为本,在人生与人心关系上以心为本,这种文化精神必然把其最基本的指归和工夫放在对人心的化育上,消解"人心"对"道心"的偏离,使"人心"与"道心"合一,正是儒家文化哲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基本宗旨。儒家以"乐"为人心修为的至境。"乐"不仅仅是养心的一种工夫,而且本身就是心的本体。整个儒家审美哲学与休闲哲学的要义,就在于如何通过"乐"的修养工夫,达到"乐"的人生境界。"寻乐顺化","玩物适情",其实就是通过审美与休闲的工夫,通过"乐"的中介圆融作用,使人返诚至乐,顺乐达化,消除天人之间的渣滓与隔阂,进入浑然与万物为一体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儒家认定天人的内在合一,以天为终极本然(本体),以体认和践履为沟通天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工夫),以物我无间、天人合一为终极理想(境界),由此构成了迥别于西哲传统的理路和话语。"本体—工夫—境界"便构成了儒家乃至整个中国审美和休闲哲学的基本理路,与其相关的范畴则构成了中国审美与休闲理论的基本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本体 工夫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传统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善蒙 樊宏法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儒家哲学关注的重点是人伦道德之建设,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哲学。但是,儒家道德哲学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是什么?长期以来,对此没有很明确的结论。传统对于儒家道德哲学的解释一直都是从“性”来论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性”也就被认为是... 儒家哲学关注的重点是人伦道德之建设,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哲学。但是,儒家道德哲学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是什么?长期以来,对此没有很明确的结论。传统对于儒家道德哲学的解释一直都是从“性”来论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性”也就被认为是儒家道德哲学当然的基础。本文则认为儒家对于道德问题的阐释,主要是从“情”出发的,“情”是儒家道德哲学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情”的来源、运作、本质特征以及道德功能实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是在“情”(而非“性”)的基础上,儒家的道德哲学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传统以“性”为儒家道德哲学基础的理解乃是被儒学“因情而论性”的解释模式所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伊壁鸠鲁元素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鹏飞 包利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2,共7页
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哲学影响可以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直接看到。不过,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这种影响并未消失,而是深化成了隐而不显的思想元素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批判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正是得益于... 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哲学影响可以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直接看到。不过,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这种影响并未消失,而是深化成了隐而不显的思想元素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批判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正是得益于伊壁鸠鲁主义。马克思走向经济学批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其博士论文的思想延续。此外,伊壁鸠鲁主义中的"花园"式理想世界与内在自由思想,都可以侧面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图景的某些特征。凡此种种,都值得关心古今之争的学者们继续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伊壁鸠鲁 黑格尔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大春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33-39,共7页
身体在法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和转化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命运。法国早期现代哲学全力关注纯粹心灵 ,身体被纳入到纯粹事物的秩序中 ,没有能够在意识哲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后期现代哲学旨在突破意识哲学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身体对心灵的... 身体在法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和转化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命运。法国早期现代哲学全力关注纯粹心灵 ,身体被纳入到纯粹事物的秩序中 ,没有能够在意识哲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后期现代哲学旨在突破意识哲学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身体对心灵的造反 ,肉身化主体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核心 ;后现代哲学极力张扬身体经验 ,通过推动心灵和身体的物性化进程 ,力图消除意识哲学的最后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哲学 身体 现代性 观念化 笛卡尔 灵性化 物性化 后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描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潘立勇 陆庆祥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89-102,199,共14页
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突出表现在仕隐之间、政治出处的生存智慧和徜徉于林泉之乐、园林之境的休闲境趣。不同于汉唐士人的功利进取的人生旨趣,也与之后元明清士人的世俗休闲相异,宋代士人的休闲境界蕴藉了深刻的日常生活哲学内涵。一方... 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突出表现在仕隐之间、政治出处的生存智慧和徜徉于林泉之乐、园林之境的休闲境趣。不同于汉唐士人的功利进取的人生旨趣,也与之后元明清士人的世俗休闲相异,宋代士人的休闲境界蕴藉了深刻的日常生活哲学内涵。一方面,宋代士人开始自觉地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他们通过远游山水,亲近林泉,构建私人园林,游戏文墨等方式展现出潇洒飘逸而又极具才情的休闲生活;同时,在这种看似玩弄风月的生活方式下,休闲的人生诉求包涵了士人对政治出处、显隐、得失,以及对人生情性之道、人生意义与价值乃至宇宙天地意识的深入思考和体悟。因此,宋代士人的休闲文化具有一种宇宙人生意识的深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雅趣,这是后代元明清士人休闲文化所不能同日而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人 仕隐之间 山水 园林 休闲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的哲学与美好生活——论希腊化哲学的终末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褚潇白 章雪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2,共6页
希腊哲学致力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腊化哲学则视终末论为美好生活操练的本体功夫。终末论是希腊化哲学的根本特征,它以此为出发点越过古典希腊哲学,重新探寻伦理与自我关系的哲学语法,克服生活中为死亡所掌握的诸种激情形式,阐释美好生... 希腊哲学致力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腊化哲学则视终末论为美好生活操练的本体功夫。终末论是希腊化哲学的根本特征,它以此为出发点越过古典希腊哲学,重新探寻伦理与自我关系的哲学语法,克服生活中为死亡所掌握的诸种激情形式,阐释美好生活的自然维度,充分呈现个体伦理生活的自由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论 美好生活 激情 死亡 生活的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洛-庞蒂哲学中的诗意之思或非哲学倾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大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梅洛-庞蒂哲学源于胡塞尔哲学理想的创造性修正。面对哲学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危机冲击的状况,梅洛-庞蒂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把现象学引向诗意之思,从而引发了哲学与非哲学、哲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这种艺术性的指向在早期... 梅洛-庞蒂哲学源于胡塞尔哲学理想的创造性修正。面对哲学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危机冲击的状况,梅洛-庞蒂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把现象学引向诗意之思,从而引发了哲学与非哲学、哲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这种艺术性的指向在早期思想中只有辅助性的价值,而在后期存在论建构中则是不可或缺的。最终说来,这种指向导致梅洛-庞蒂哲学成为一种感性的哲学,一种感性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之思 非哲学 艺术 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因”、“权”、“义”与《淮南子》政治哲学的结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善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4,共11页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淮南子》是黄老道家政治哲学的典范性作品。《淮南子》以其宏阔的视野,在汉初黄老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以道家哲学为根基,以"道"、"因"、"权"、"义"四个观念为核心,建立...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淮南子》是黄老道家政治哲学的典范性作品。《淮南子》以其宏阔的视野,在汉初黄老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以道家哲学为根基,以"道"、"因"、"权"、"义"四个观念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圆融、自洽的政治哲学系统,并在回溯道家哲学的历史资源和回应现实政治问题两个方面都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尝试。《淮南子》的政治哲学逻辑连贯、完整,并非像通常论者所认为的杂家的特点或存在着自身的矛盾,深入研究《淮南子》政治哲学思想,能够对道家政治哲学的现实展开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冥 《淮南子》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的基点和文化环境——兼议创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三者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茹春亚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3,共2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创新的基点和文化环境的分析,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创新这个契合点上寻求一种新的融合。
关键词 创新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塞涅卡“治疗哲学”的多重维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利民 徐建芬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2,共8页
从"治疗型哲学"的角度理解斯多亚派乃至希腊化罗马时期各派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塞涅卡的思想。塞涅卡为了治疗人类的本体性疾病,首先立足于斯多亚哲学用德性治疗激情的理性一元论方法论,但同时也开放地采纳了其他行... 从"治疗型哲学"的角度理解斯多亚派乃至希腊化罗马时期各派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塞涅卡的思想。塞涅卡为了治疗人类的本体性疾病,首先立足于斯多亚哲学用德性治疗激情的理性一元论方法论,但同时也开放地采纳了其他行之有效的治疗哲学方法论。在他看来,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亚派一样,旨在达到个人的坚强、心灵宁静和幸福;但是与斯多亚派不同,它更为温柔可亲,更适合于一般不甚坚强的普通人或弱者。进一步,塞涅卡意识到哲学理性的治疗效用毕竟有其限度,期待神圣主体的入世拯救。这超出了斯多亚派神的范畴,与当时正暗流涌动的基督宗教之神颇有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涅卡 哲学治疗 伊壁鸠鲁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笔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嘉明 应奇 +2 位作者 张留华 徐竹 贺敏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5,共1页
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不但是当前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聚集点,而且本身成为了跨学科实践的理智平台和作业场所。这可以追溯到新康德主义的说明和理解的区分与融通贯穿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始终,这种架构又与当前社会科学哲学讨论中... 社会科学哲学与方法论问题不但是当前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聚集点,而且本身成为了跨学科实践的理智平台和作业场所。这可以追溯到新康德主义的说明和理解的区分与融通贯穿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始终,这种架构又与当前社会科学哲学讨论中的因果性研究范式和规范性研究范式形成对应和映照。如果说实践推理是贯穿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到维特根斯坦及其后学的行动哲学的枢纽和中轴,那么规范性理由以及一种独立、自足的规范性概念则呈现为社会科学哲学新近论辩中着力淬炼和收敛的方向。一方面要正视表现为客观性、规范性和复杂性的当前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化智识生态,另一方面要坚持基于"合理性"概念以及个案导向的行动分析的实践学进路,中文语境下的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问题,在此找到了其再出发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哲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倦与拯救——重读胡塞尔《欧洲人的危机与哲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1,39,共7页
胡塞尔晚年的经典文本《欧洲人的危机与哲学》通过对自然科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了现代化危机的根源,即意义的空乏、主体的缺失以及对责任的厌倦。海德格尔在存在论的层面上深化了此种反思,而阿伦特则在文化领域中确恰地表达了"危... 胡塞尔晚年的经典文本《欧洲人的危机与哲学》通过对自然科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了现代化危机的根源,即意义的空乏、主体的缺失以及对责任的厌倦。海德格尔在存在论的层面上深化了此种反思,而阿伦特则在文化领域中确恰地表达了"危机"的状况。克服危机的拯救道路蕴藏于现象学的回溯研究之中,只有通过理性反思回溯到作为一切客体化行为之根源的主体视域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真正全面认识世界所蕴含的可能性,主体及其自由方可得以保存,"人文主义态度"方可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文化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性叙事与主体的第三种命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礼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75,共5页
"叙事自我"是对反人本主义浪潮的一次重要修正。"叙事自我"是否具有主体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一种是以丹尼特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主体观,认为叙事自我的观念仅具有形式上的实用价值。另一种是以麦金太尔为代... "叙事自我"是对反人本主义浪潮的一次重要修正。"叙事自我"是否具有主体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一种是以丹尼特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主体观,认为叙事自我的观念仅具有形式上的实用价值。另一种是以麦金太尔为代表的,主张叙事自我具有弱的内在价值,即弱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前者强调主体的功能性,否认其主体性,伦理和道德的维度被遮蔽了。而后者所采用的历史性自我叙事方式则依赖于文化共同体,并且有实体化这种共同体的倾向。利科以文学性叙事的方式来建构自我观念,同时克服了功能性和实体化的两种倾向。"叙事自我"成为了一种介于功能与实体之间的,具有独立性的社会产品。从而避免在"全有"或"全无"主体性的问题上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并由此展现出主体的第三种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自我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洛·庞蒂对时代政治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大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5,共6页
梅洛·庞蒂的哲学以含混著称,他对时代政治的反思也是如此。在《人道主义与恐怖》一书中,他尽管并不完全赞成当时苏联的许多做法,但他还是以共产主义同情者的姿态为苏联的"恐怖"政策作辩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前景和... 梅洛·庞蒂的哲学以含混著称,他对时代政治的反思也是如此。在《人道主义与恐怖》一书中,他尽管并不完全赞成当时苏联的许多做法,但他还是以共产主义同情者的姿态为苏联的"恐怖"政策作辩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前景和共产主义实践的现实两个角度来表明其合理性,同时批判自由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虚伪。但他很快就不再作这样的辩护,而是越来越公开地批判当时苏联的许多政策,并且深究其哲学根源,最终否定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当然,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姿态并没有使他完全倒向自由主义,他认同早期马克思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主体与客体、人与物之间实现综合的尝试,这其实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含混读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共产主义 历史哲学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多亚主义的治疗性哲学和自我的观念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雪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0,38,共7页
本文分析了斯多亚主义哲学的伦理学本质,指出希腊化哲学的实践理性特征。具体地说,它表现为对于人的疾病(激情支配下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诊断,通过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斯多亚主义透过把哲学还原为自我的操练,为现代性视野下的个体... 本文分析了斯多亚主义哲学的伦理学本质,指出希腊化哲学的实践理性特征。具体地说,它表现为对于人的疾病(激情支配下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诊断,通过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斯多亚主义透过把哲学还原为自我的操练,为现代性视野下的个体性生存了古典思想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疾病 激情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涅卡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从《论发怒》谈起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智琼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塞涅卡 哲学 理性主义 《论发怒》 古罗马 新斯多亚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