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普通学者的自我反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广胜教授访谈 |
邹广胜
穆宝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
|
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语言翻译——兼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应对策略 |
吴秀明
董雪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3
|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话语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陆建德先生访谈 |
陆建德
石然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4
|
论当代中国文学的语言意识与语言革命 |
吴秀明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5
|
一套内容详赡、别开生面的中文系系史——评三卷本《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 |
张广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6
|
论历史文学独特的语言媒介系统——兼谈20世纪现代主义历史文学的语言实验 |
吴秀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7
|
插图本中的图像叙事与语言叙事——文学与图像的融合与分离 |
邹广胜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8
|
一流大学文学经典课程群的建设与思考 |
陶然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9
|
整体性文学史编写的两个纠结点——关于“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几点思考 |
吴秀明
马西超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0
|
墓志铭与中国文学的家族传统 |
胡可先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1
|
症结与出路:文学语言研究的新视野 |
王元骧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3
|
|
12
|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
黄健
卢姗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中国新文学抒情话语的价值建构 |
黄健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4
|
谁为浙江最早开启世界文学之窗? |
吴笛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5
|
“浙东学派”思想与精神对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影响 |
黄健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6
|
史家笔墨与智性反思——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评介 |
宋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7
|
展现生命自由情怀的诗性文化精神——江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抒情文学 |
黄健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从后现代立场看浙江通俗文学 |
丰昀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19
|
论生态文学视野中的狼文化现象 |
吴秀明
陈力君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3
|
|
20
|
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及其危机——对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思潮的现代性反思 |
陈灵强
夏海微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