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普通学者的自我反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广胜教授访谈 |
邹广胜
穆宝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
|
探寻现象学与中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研究的融合之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苏宏斌教授访谈 |
苏宏斌
廖雨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3
|
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国难之际浙江大学文学院的合与分 |
张凯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4
|
从课程的精品化到公开化——浙江大学人文类课程多层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盛晓明
胡娟
高晖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大学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独特教学体系的构建 |
吴秀明
严晓蔚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5 |
6
|
|
6
|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 |
杜祥锋
何亚平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3 |
22
|
|
7
|
沟通文质: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 |
张凯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8
|
一套内容详赡、别开生面的中文系系史——评三卷本《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 |
张广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1914—1927年浙江大学筹建运动 |
徐立望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策略研究 |
陈洁
郑梦琦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回旋叙事 |
黄擎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一种浅易又含混的文学是怎么来的? |
翟业军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一流大学文学经典课程群的建设与思考 |
陶然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5
|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话语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陆建德先生访谈 |
陆建德
石然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
吴秀明
葛舒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7
|
谁为浙江最早开启世界文学之窗? |
吴笛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 |
吴秀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时间起始、空间场域与参照性问题——基于“年代学”的一种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回旋叙事 |
黄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