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从课程的精品化到公开化——浙江大学人文类课程多层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盛晓明
胡娟
高晖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2
|
大学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独特教学体系的构建 |
吴秀明
严晓蔚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5 |
6
|
|
|
3
|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导师制 |
杜祥锋
何亚平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3 |
22
|
|
|
4
|
沟通文质: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 |
张凯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5
|
一套内容详赡、别开生面的中文系系史——评三卷本《浙江大学中文系系史》 |
张广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6
|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回旋叙事 |
黄擎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一种浅易又含混的文学是怎么来的? |
翟业军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一流大学文学经典课程群的建设与思考 |
陶然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
10
|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话语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陆建德先生访谈 |
陆建德
石然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1
|
谁为浙江最早开启世界文学之窗? |
吴笛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12
|
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 |
吴秀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3
|
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时间起始、空间场域与参照性问题——基于“年代学”的一种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回旋叙事 |
黄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从后现代立场看浙江通俗文学 |
丰昀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
16
|
伟大记忆如何被书写--评李舫纪实文学《回家》 |
陈奇佳
高懿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7
|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背景下影视理论研究与期刊发展——《电影评介》期刊的理论侧重与发展趋势 |
姚争
肖博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8
|
写本文献是汉语字词的重要源头之一 |
张涌泉
|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消逝的乡村,声音在回响--罗伟章《尘世三部曲》中的村社图景 |
陈力君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古典诗词中的生态意蕴与情感表达 |
胡可先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