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和理论建构 被引量:24
1
作者 潘立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是...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是休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如何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是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提升休闲,引导当代健康的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丰富美学,推动审美切入人本生存,使美学拥有更多的现实话语和功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助益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这也就是相关学科学者的使命所在。因此,通过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提升当代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必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文化 审美 休闲美学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学在西方的发展: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庞学铨 程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6,158,共8页
休闲学在西方实现了学科建制化,但依然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学科论争的相持不下、休闲高等教育的艰难前行以及公共认知的以偏概全。本文通过回顾休闲学的学科发展史,对造成挑战的根源进行探索,归结出:学科的"交叉性"推动了休... 休闲学在西方实现了学科建制化,但依然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学科论争的相持不下、休闲高等教育的艰难前行以及公共认知的以偏概全。本文通过回顾休闲学的学科发展史,对造成挑战的根源进行探索,归结出:学科的"交叉性"推动了休闲学从无到有的发展,但客观上也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促进我国休闲学未来的健康发展,应加强休闲学本体论研究、引介西方早期休闲研究及欧洲休闲学成果、发展中国特色休闲学概念与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学 挑战 交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对现代休闲理念的影响与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玲玲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86,共5页
在大众传播的介入和影响之下,休闲理念得以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休闲经济得以成为现代社会的朝阳产业。文章分析了休闲理念大众传播的社会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展开对休闲理念的分析,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大众传播对休闲理念的影... 在大众传播的介入和影响之下,休闲理念得以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休闲经济得以成为现代社会的朝阳产业。文章分析了休闲理念大众传播的社会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展开对休闲理念的分析,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大众传播对休闲理念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理念 大众传播 现代社会文化 朝阳产业 休闲经济 社会基础 文章分析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的休闲变革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潘立勇 寇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140,160,共8页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但也在某种程度消解了人类生存的本真品质。科技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卢梭和梭罗相隔一百多年不约而同地论证或实践了这个命题。当前,人类在普遍享受休闲的同时又迎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即"微时代"。&q...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但也在某种程度消解了人类生存的本真品质。科技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卢梭和梭罗相隔一百多年不约而同地论证或实践了这个命题。当前,人类在普遍享受休闲的同时又迎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即"微时代"。"微时代"在方便、快捷地提升人类休闲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接受信息的碎片化、"在场"体验感的缺失、休闲质量的下降,以及对虚拟瞬间感受的依赖上瘾等问题。"微时代"对于休闲,既是一种时代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微时代"的休闲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人本意识,体现人的审美和人文情怀,在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用审美和人文情怀保持休闲活动以"自然""本真"为特性的人本因素,使休闲活动真正成为发展和完善人性的过程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休闲变革 审美 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士人的休闲之境--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描述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立勇 陆庆祥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89-102,199,共14页
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突出表现在仕隐之间、政治出处的生存智慧和徜徉于林泉之乐、园林之境的休闲境趣。不同于汉唐士人的功利进取的人生旨趣,也与之后元明清士人的世俗休闲相异,宋代士人的休闲境界蕴藉了深刻的日常生活哲学内涵。一方... 宋代士人日常生活哲学,突出表现在仕隐之间、政治出处的生存智慧和徜徉于林泉之乐、园林之境的休闲境趣。不同于汉唐士人的功利进取的人生旨趣,也与之后元明清士人的世俗休闲相异,宋代士人的休闲境界蕴藉了深刻的日常生活哲学内涵。一方面,宋代士人开始自觉地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他们通过远游山水,亲近林泉,构建私人园林,游戏文墨等方式展现出潇洒飘逸而又极具才情的休闲生活;同时,在这种看似玩弄风月的生活方式下,休闲的人生诉求包涵了士人对政治出处、显隐、得失,以及对人生情性之道、人生意义与价值乃至宇宙天地意识的深入思考和体悟。因此,宋代士人的休闲文化具有一种宇宙人生意识的深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雅趣,这是后代元明清士人休闲文化所不能同日而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人 仕隐之间 山水 园林 休闲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我们向阳明学什么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立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6,213,共10页
阳明以心为本的哲学立场、"致良知"的道德信念和"知行合一"的践行工夫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当代生存也仍然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阳明心学的最基本要义可归结为"本心""致良知&qu... 阳明以心为本的哲学立场、"致良知"的道德信念和"知行合一"的践行工夫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对于我们当代生存也仍然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阳明心学的最基本要义可归结为"本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即以心为本的哲学立场、"致良知"的道德信念和"知行合一"的践行工夫;以阳明心学的要义为核心,逐层分析"本心明觉"的本体意义、"良知主宰"的立人意义、"知行合一"的实践意义、"实诚""独知"的人格意义、"缘机体认"的认知意义及"洒落""自得"的境界意义,可见出阳明心学给我们的当代生存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