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冯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2-36,51,共6页
徐訏创作是"反思文学"与哲理的"艺术直观",其精神聚焦在于人性自由与存在自由、对必然性的追寻、拓展生命与求索宇宙本体,归根结底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徐訏创作中求索自由的两条路向是由康德指示的,但... 徐訏创作是"反思文学"与哲理的"艺术直观",其精神聚焦在于人性自由与存在自由、对必然性的追寻、拓展生命与求索宇宙本体,归根结底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徐訏创作中求索自由的两条路向是由康德指示的,但徐訏以多重自由观打破了康德局限,且有极其先锋的表现。此外,徐訏文学话语空间呈现出"揭批系统—创化系统"的构型,系统中出现复调主题、"我—你"模式、"跨国生存空间"结构与"宇宙空间",是"有自由意味的宇宙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文学 艺术直观 自由 必然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徐訏30年代思想巨变之考辨——管窥自由主义作家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芳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10,14,共6页
作家徐訏在1936年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自由主义道路。究其因,除了对暴力革命的歧见,更多是历史误会,徐訏所反对的"斯大林模式"、"人性即是阶级性"的论调、文学是政治工具的偏颇、单一"经济... 作家徐訏在1936年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自由主义道路。究其因,除了对暴力革命的歧见,更多是历史误会,徐訏所反对的"斯大林模式"、"人性即是阶级性"的论调、文学是政治工具的偏颇、单一"经济决定论"历史观等,是当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识。支配徐訏思想转变的是理性精神及人道主义。由此,可管窥中国自由主义作家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相得与不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转变 人道主义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訏的心理学理论素养与心理观察角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作家徐訏作品心理描写突出在学界已有一定共识,但究竟突出在何处尚不很分明,这可归因为尚未全面考寻徐訏心理写作的理论渊源。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考察徐訏所受的心理学教育,并对徐訏明确谈论心理学的材料进行了全面统筹,呈示徐訏的心... 作家徐訏作品心理描写突出在学界已有一定共识,但究竟突出在何处尚不很分明,这可归因为尚未全面考寻徐訏心理写作的理论渊源。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考察徐訏所受的心理学教育,并对徐訏明确谈论心理学的材料进行了全面统筹,呈示徐訏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及其理论倾向,揭示了徐訏观察心理时所具有的两种基本视角和多种辅助视角。徐訏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在20世纪心理写作名家中堪称领先,这也意味着徐訏心理写作在科学性、复杂性上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与反应 能量发泄与反发泄 生物电 补偿作用 变态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