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史研究的“新”与“旧”:从华南学派的启示谈起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竞昊 赵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126,共6页
对于已经果实累累的江南史研究而言,近年来生机勃勃的华南学派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历史人类学视野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是区域研究范式的重要参照。江南史研究应当广纳"新"、"旧"诸法,兼顾大问题与... 对于已经果实累累的江南史研究而言,近年来生机勃勃的华南学派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历史人类学视野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是区域研究范式的重要参照。江南史研究应当广纳"新"、"旧"诸法,兼顾大问题与小问题、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关系;立足于与国家史进行区分的"江南视角",在整体史视野下,勾画区域社会的内在结构、历史过程及其反映的中国历史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史研究 华南学派 历史人类学 区域比较 整体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书鸿先生与敦煌艺术研究
2
作者 宋翔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常书鸿先生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敦煌艺术研究亦具有独特性。作为一位优秀的油画家,欧洲留学经历、对于西方美术史的系统学习、长期的洞窟观察与临摹,使他具有同时期诸多学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常先生十分关注中外文化的对比... 常书鸿先生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敦煌艺术研究亦具有独特性。作为一位优秀的油画家,欧洲留学经历、对于西方美术史的系统学习、长期的洞窟观察与临摹,使他具有同时期诸多学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常先生十分关注中外文化的对比与交融问题,民族性、时代精神以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则是贯穿其敦煌艺术研究生涯的几个重要主题。此外,作为一名学术领导者,他的研究思路也影响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且至今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书鸿 敦煌艺术 民族性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定州汉简本《论语》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晶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1,176,共3页
河北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论语》抄本,简本《论语》的出土对于《论语》及孔子思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厘清长期以来对今本《论语》在文字和文意理解方面所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具有极为重要的... 河北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论语》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论语》抄本,简本《论语》的出土对于《论语》及孔子思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厘清长期以来对今本《论语》在文字和文意理解方面所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文献价值 竹简本 中国 通行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竞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海洋"抑或海上活动在国家与地方社会的视域内从未一致过,尽管其紧张关系中也存在着妥协和平衡。明清时代,内陆立国的帝制政权出于防卫、社会安全和结构、体制稳定的需要,在海洋政策上采取了保守的国策,但...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海洋"抑或海上活动在国家与地方社会的视域内从未一致过,尽管其紧张关系中也存在着妥协和平衡。明清时代,内陆立国的帝制政权出于防卫、社会安全和结构、体制稳定的需要,在海洋政策上采取了保守的国策,但于具体战略上却多有变更,并且时而出现松弛和失控的情形,从而与源于经济、市场动因的地方要求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这种紧张在江南等东南沿海地区表现得特别显著。明中期的倭患突现了明初海禁政策的痼疾,而明后期的弛禁甚乃放任主义主要是迫于来自地方利益的顽韧要求,于是与地方出现了某种调试和交集,从而有利于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经济楔入开始连为一体的世界市场链条。但清代强有力的国家控制,在强化法定海上贸易与沿海、近海生产、航行活动的范畴内,有效地限制了"海洋"的空间,达到了内陆帝国思维内最为理想的格局,但却由于外部世界的骤变,也即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和占领,终于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包括海洋政策在内的帝国体系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国家视域 海洋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唐写本《刘子》新识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桦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刘子集校合编》收录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刘子》写卷共8件。但这一搜集数量并不完备,经统计相关写卷可达12件之多。本文在俄藏敦煌文献中又新辨识、比定出《刘子》写卷1件,并指出该唐写本不仅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而且能够与同类中、英... 《刘子集校合编》收录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刘子》写卷共8件。但这一搜集数量并不完备,经统计相关写卷可达12件之多。本文在俄藏敦煌文献中又新辨识、比定出《刘子》写卷1件,并指出该唐写本不仅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而且能够与同类中、英公私所藏敦煌写卷进行缀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刘子》 校勘 缀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禧太后时代清宫御膳的特点与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103,共6页
宫廷饮食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社会层面,同时也是既往中国四千年国家宫廷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这种属性在慈禧太后时代得到了集中体现。文章以《御茶膳房》档案为基本文献探讨了清宫膳食制度、清宫御膳演变、康熙与乾隆的清宫食制改革... 宫廷饮食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社会层面,同时也是既往中国四千年国家宫廷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这种属性在慈禧太后时代得到了集中体现。文章以《御茶膳房》档案为基本文献探讨了清宫膳食制度、清宫御膳演变、康熙与乾隆的清宫食制改革、慈禧太后时代"添安"筵式及其制度化、"添安"筵式与慈禧太后时代的官场酬酢风尚、晚清上层社会食尚风气、"添安"筵式与"满汉全席"关系、清宫御膳的社会历史意义等问题,对清代宫廷饮食文化、满汉文化融汇、社会风气演变等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茶膳房 慈禧太后 “添安”筵式 满汉全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掇琐》出版史事考辨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翔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敦煌掇琐》一书的出版,是划分早期敦煌学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但学界对于该书的出版时间却聚讼纷纭。利用《国立中央研究院年度总报告》并结合近现代报刊等资料,可对《敦煌掇琐》上、中、下三辑的出版时间进行了考辨,得出上辑刊行于1... 《敦煌掇琐》一书的出版,是划分早期敦煌学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但学界对于该书的出版时间却聚讼纷纭。利用《国立中央研究院年度总报告》并结合近现代报刊等资料,可对《敦煌掇琐》上、中、下三辑的出版时间进行了考辨,得出上辑刊行于1931年,中辑则为1932年,下辑则在1935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书三辑出版时间跨度大的原因,以借此窥见民国时期出版业情形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复 《敦煌掇琐》 出版时间 木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