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淼 郭红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其成员结构、出资机制、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特殊安排能够发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产业组织过程中与村集体产生紧密的利益联结,使村集体能够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获得收益,发挥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的作用。研究还发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作用不能脱离产业而独立存在,精准培育产业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据此,建议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可选模式,结合村庄的产业基础、集体资产与群众意愿等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运行机制 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格局下农村土地利用的应变机制与效能跃迁——基于浙江农村土地利用的实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佩文 王竹 +1 位作者 钱振澜 浦欣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织融合与应变演进是中国渐进式制度(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变迁的重要特征。聚焦我国现代乡村产业结构转型下土地的存量与质量不足问题,探究其高效率发展的应变机制与运维导控策略。在整体层面作出改革开...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织融合与应变演进是中国渐进式制度(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变迁的重要特征。聚焦我国现代乡村产业结构转型下土地的存量与质量不足问题,探究其高效率发展的应变机制与运维导控策略。在整体层面作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律统领、村集体自主创设以及地方政府协调治理等三重现象相融共生的农村土地产权异质稳定的释因,结合生产要素投入两大基本关系,构建“三权分置”格局下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升驱动力的认知逻辑。以浙江农村土地利用实态为研究线索,揭示其土地高效能利用的分异特征和应变机制。归纳和展望了随着城镇化进入存量时代,以集体土地产权合并、“一股一票”激活要素、土地利用参数化和品质化导控为内容塑造县域土地“产权—要素—功能”共同体的未来乡村新图景,以期为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高效能发展、建设城乡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理论支持与法则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格局 土地利用 应变机制 效能跃迁 浙江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村落共同体的形态表征研究
3
作者 吴茂英 蔡江莹 王龙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3,共12页
不同于滕尼斯笔下纯粹由自然关系生发出的天然共同体,中国的村落共同体向来是由生产关系和自然关系胶着共塑的。在此认识下,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及其驱动的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着村落共同体的转型重塑。既有研究探讨了乡村旅游引发村... 不同于滕尼斯笔下纯粹由自然关系生发出的天然共同体,中国的村落共同体向来是由生产关系和自然关系胶着共塑的。在此认识下,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及其驱动的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着村落共同体的转型重塑。既有研究探讨了乡村旅游引发村落共同体转型的基本逻辑和一般经验,但乡村旅游引导的村落共同体呈何形态、有何表征还尚未可知。鉴于此,文章选取乡村旅游发展的理想模范——浙江指南村和顾渚村为案例地,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下村落共同体的形态与表征。1)村落共同体呈现出3种形态:利益共同体、道义共同体与情感共同体。2)每种形态的共同体都带有新的表征。利益共同体表征为利益共荣、互惠共生和集体共利,道义共同体表征为联合共享、规范共契与合力共济,情感共同体表征为认同共荣、友爱共睦与信任共通。3)村落共同体是“利益-道义-情感”共同体的复合交织,三者并非平行独立,而是共生牵制、协同跃升的。文章不仅在理论上拓宽了乡村旅游与村落共同体的交叉研究,更为乡村旅游发展下的乡村基层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村落共同体 形态和表征 生产关系 自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核心向度、基本框架与发展理路
4
作者 徐旭初 钦纪傲 韩玉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4,共22页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影响并规定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农村集体经济的集体演变与市场嵌入两条主线,分别对应公共性与市场性两个核心向度。核心向度的嵌入与博弈塑造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模式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影响并规定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农村集体经济的集体演变与市场嵌入两条主线,分别对应公共性与市场性两个核心向度。核心向度的嵌入与博弈塑造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模式与发展样态。当公共性和市场性失衡时,会引发农村集体经济的阶段性问题,例如强公共性的效率不足与强市场性的公共性缺失等。基于公共性与市场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框架表现为以组织、成员、产权为内部型构要素,以政府嵌入与市场嵌入为机制的外在表达。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理路是公共性参与、市场性改革、市场性运行及公共性分配,其实质在于实现公共性与市场性的高水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公共性 市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大数据1324个村社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思 罗尔呷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98,共17页
大学生村官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基层治理力量,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增收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否有助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有待验证。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FD... 大学生村官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基层治理力量,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增收与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否有助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有待验证。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FD)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缩小了农村基尼系数,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构成了大学生村官缩小农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文章采取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替换控制变量与更换估计模型(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采用IV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稳健。进一步机制验证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提升“社会保障力度”与“社会治理水平”的中介路径来调节收入再分配,缩小农村收入差距。大学生村官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其对资本禀赋较强地区(东中部、非贫困村与村支书学历高中以上)的收入差距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可见,大学生村官政策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政府应做好大学生村官政策与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政策的有机衔接,促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发挥自身人力资本优势。同时,政府需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以确保政策效果的普惠性,助力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政策 农村收入差距 资本禀赋差异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创新创业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阮建青 杨奇明 +1 位作者 叶武威 张雨薇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共10页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尚未有科学严谨的研究全面揭示中国乡村创新创业的发展程度和时空特征。通过构建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计算2014—2021年中国县、市、省...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尚未有科学严谨的研究全面揭示中国乡村创新创业的发展程度和时空特征。通过构建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计算2014—2021年中国县、市、省级三个层面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并对其发展趋势、空间特征等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总体上蓬勃发展,但区域间存在差异;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新创业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县,国家重点帮扶县的创新创业增长速度要显著高于非重点帮扶县;乡村创新创业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同时也表现出区域收敛的趋势。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已向社会开放,将为各界研究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指标体系 空间集聚 区域收敛 重点帮扶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祖辉 黄宝连 +1 位作者 顾益康 王丽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实效,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成都市先后实施了旨在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确权颁证工程、设立耕地... 研究目的:分析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实效,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成都市先后实施了旨在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确权颁证工程、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交易服务平台、创建联建制度以及创办政府担保公司等系列创新的成效非常显著。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农民利益;拓展平台涵义,完善交易服务;培育农业主体,加快经济发展;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社,创新双层经营;完善现行法律,统一土地市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产权 土地流转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万江 刘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口粮食。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主题研究,其结论也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粮食供求 粮食贸易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改革富民机制与效应——基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浩 冯淑怡 +1 位作者 郑淋议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8,共13页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该研究将产权安全理论和制度互补理论相结合,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分... 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该研究将产权安全理论和制度互补理论相结合,从“单维”与“联动”双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影响农户收入的分析框架。进而借助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揭示了农村集体资源性与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①“单维”承包地确权改革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前者主要是因为获得承包地确权证书的农户有机肥投资更高,后者则主要是因为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村农户个体信贷的抵押效应更高。②两类资产产权制度交互影响的联动改革能够产生超越“单维”产权制度改革的增收效应。这主要是因为产权制度联动改革的配置和抵押中介效应显著更高。因此,未来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单维”与“联动”双管齐下:①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联动改革政策,引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从“单维”向“联动”方向演进;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联动改革模式,打通产权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中介路径。②全面落实承包地确权改革,推进配套“赋能”改革;深化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股份权能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性资产 经营性资产 “单维”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联动改革 农户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的数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昌銮 朱西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62,共8页
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回归模型。笔者选择自由分布法(DFA)等方法来测度金融机构的效率,并选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利用2010—2012年浙江... 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回归模型。笔者选择自由分布法(DFA)等方法来测度金融机构的效率,并选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利用2010—2012年浙江省的调研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具有较大市场份额、贷款主动性较高的金融机构X-效率也较高。同时,所处区域的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市场集中程度过高则会抑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市场竞争,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X-效率具有负面的交叉效应,因此在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X-效率 中小金融机构 自由分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建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丁关良 《法治研究》 2009年第8期12-19,共8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用土地利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经验和农村改革发展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用土地利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经验和农村改革发展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提出解决对策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思路,最关键是尽早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门法律,并建议制定《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法律问题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双创、新质要素集聚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高静 李丹 +1 位作者 陈峰 冯浩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63,共13页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内生动能。从新质要素集聚视角出发,基于熊彼得的企业家理论和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将乡村创新与乡村创业视为有机融合的整体,构建“乡村双创-新质要素集聚...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内生动能。从新质要素集聚视角出发,基于熊彼得的企业家理论和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将乡村创新与乡村创业视为有机融合的整体,构建“乡村双创-新质要素集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2014—2021年1569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予以检验。结果表明:基准回归结果证实乡村双创对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机理检验发现乡村双创主要通过吸引高质量劳动力要素集聚、数字化要素集聚、智能化要素集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水平能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讨论发现在中西部地区、国家创新型县及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这一效应更为显著。因此,要继续加大支持乡村双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引育高质量劳动力、提高数字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为着力点;加快新基建与金融服务、推进“数实融合”等外部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要素 新质生产力 乡村双创 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村建居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何去何从——基于Z省N市B区的案例考察
13
作者 徐旭初 钦纪傲 吴彬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完善,在政府引导下大量农村地区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原本与村级行政单位紧密相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保留,成为独立的撤村社,面临着资源性资产枯竭、组织内部结构矛盾等发展困境。以Z省N市B区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产权理论为依据,从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的双重视角,分析撤村建居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困境的根源,探索撤村社的若干发展路径和模式。结果表明:撤村社的发展难题本质上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权利产权和关系产权共同构成撤村社运行的现实基础进而决定其未来发展选择。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存续与终止两条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索出存续路径下的区域并社模式、片区联合模式和终止路径下的委托运行模式、公司化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撤村建居 权利产权 关系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3村1362份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振 罗尔呷 刘合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探讨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全国183村13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村级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探讨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全国183村13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村级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村级人居软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村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社会监督、外出务工经历以及区域位置等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满意度。未来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因村施策,整治农村人居“软环境”和“硬环境”,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挖掘区域的发展潜力,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从整体上提升村庄的经济水平,进而助力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满意度 经济水平 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进展与经验深化——来自改革先行地浙江的探索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郭小琳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2,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城乡转型的快速发展期,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现行法律困境以及高昂的交易费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掣肘。作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激活基层组织和共享改革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城乡转型的快速发展期,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现行法律困境以及高昂的交易费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掣肘。作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激活基层组织和共享改革成果,在农户承包地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试点探索方面取得了有效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公开场合宣传、推广和号召学习浙江经验,下一步,全国其他地方可在借鉴浙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户承包地制度改革,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提升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制度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农村“三块地”改革 承包地 宅基地 集体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取向——基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联动视角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淋议 罗箭飞 洪甘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7,共8页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朋文欢 李寒凝 +1 位作者 傅琳琳 莫秋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8-68,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需求方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有偿化。(2)这一影响的实现基于两种机制:一是直接效应,即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外部需求主体打破了以熟人网络为主的封闭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化的交易规则订立合理租金;二是通过间接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机制,激励熟人间的非正式交易向市场化、有偿化靠拢。(3)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以农地产权的稳定为前提,但并不因农村非正式制度的介入而被削弱。研究结论:在继续稳定农地产权的前提下,引入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其市场化行为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促进租金有偿合理、健全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有偿流转 新型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赵宗胤 钱文荣 郭小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基于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实证检验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在低于拐点时户籍门槛的正向作用吸引劳动力流入,在超过拐... 基于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实证检验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在低于拐点时户籍门槛的正向作用吸引劳动力流入,在超过拐点时户籍门槛阻碍劳动力流入。上述结论在替换模型设定、引入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均保持稳健。进一步考察户籍门槛在个体与城市层面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非农户籍身份、高技能水平、流动时间较短的劳动力对户籍门槛更为敏感,流向高工资水平、就业机会充裕地区的劳动力对流入地户籍门槛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据此,建议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相关领域的联动改革,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融合的“隐性门槛”,引导劳动力更加自由有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门槛 劳动力流动 倒“U”型 户籍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来自中国县域层面的经验证据
19
作者 杨巨声 兰雨潇 +1 位作者 闫茹 郑憩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耕地保护的影响。通过构建涵盖全国县级行政单位23年(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政策效应,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耕地保护程度,并通过了一系... 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耕地保护的影响。通过构建涵盖全国县级行政单位23年(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政策效应,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耕地保护程度,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配置,以及技术赋能土地监管与利用,有效缓解了耕地的占用与弃置问题。异质性分析结果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对中西部地区、普通县和耕地资源丰富地区的耕地保护效应尤为显著。研究阐明了智慧城市建设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机制,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耕地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这表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兼顾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中西部耕地资源丰富的县应该借此契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率,促进劳动力回流,并借助数字技术加强土地监管,推动碎片化土地整合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耕地保护 配置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5
20
作者 林斌 徐孟 汪笑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15,共16页
中国正处在农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2060年碳中和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国农业碳减排的相关政策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农业碳减排的治理结构。中国已初... 中国正处在农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2060年碳中和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回顾近年来中国农业碳减排的相关政策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农业碳减排的治理结构。中国已初步形成农业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涵盖了农业减排固碳的主要方面,但政策目标仍有待明确和细化,且需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当前研究围绕低碳农业开展了大量实证和模型分析,研究内容从农业碳排放测算逐步转向农业碳减排措施设计与效果评估、农业碳减排措施的实施与落实等方面。然而,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农业碳排放的核算,并在考虑农业发展受到多目标制约的前提条件下综合评估农业碳减排措施的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在农业碳减排的治理结构方面,形成了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为治理主体与农户作为实施主体的农业碳减排治理框架,但仍需加强中观和微观层面政策措施的制定,并综合考虑治理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协作互动,通过直接和间接手段激发农户碳减排的积极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措施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温室气体排放 碳减排 政策效果评估 低碳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