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3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类培养条件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衔接机制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大类培养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为了做好不同基层组织之间的党建工作的衔接,同时又不影响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性,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衔接机制。本文... 大类培养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为了做好不同基层组织之间的党建工作的衔接,同时又不影响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性,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衔接机制。本文引用了经济学上的概念"帕累托改进",希望对大类培养条件下做好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类培养 学生党建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学动科院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及科技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2
作者 倪卫菊 《浙江畜牧兽医》 2011年第3期42-42,共1页
近年来,浙江大学动科院师生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依托人才、科技和资源等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既培养、锻炼了教师,又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丰硕成... 近年来,浙江大学动科院师生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依托人才、科技和资源等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既培养、锻炼了教师,又参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丰硕成果。1基本概况浙江大学动科院现有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科教兴农 动科院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五位一体”的动物科学生产实习教学体系
3
作者 洪奇华 王清华 +1 位作者 曾卫东 王佳堃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地区产业优势,对动物科学类专业生产实习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更新、考核体系完善等系列改革,形成行业专家授课、线上虚拟仿真、基地现场实习、思... 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地区产业优势,对动物科学类专业生产实习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更新、考核体系完善等系列改革,形成行业专家授课、线上虚拟仿真、基地现场实习、思政内容融入、考核形式多元化的“五位一体”生产实习混合教学模式,同时加强生产实习的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习 虚拟仿真 思政融入 考核多元化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地区犬猫营养状况调查
4
作者 许佳 戴文欣 +4 位作者 王古玥 葛冰倩 冷春青 胡方妤 余东游 《浙江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2011年,世界小动物医师协会将营养评估作为宠物标准体格检查的第五个生命体征,良好的营养和饮食是保障犬猫健康、行为良好、促进长寿和疾病预防的基石。虽然犬猫的饮食受到越来越多宠主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少有研究专门评估犬猫的营养状况... 2011年,世界小动物医师协会将营养评估作为宠物标准体格检查的第五个生命体征,良好的营养和饮食是保障犬猫健康、行为良好、促进长寿和疾病预防的基石。虽然犬猫的饮食受到越来越多宠主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少有研究专门评估犬猫的营养状况,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前来宠物医院门诊的犬猫进行营养调查,以了解局部地区犬猫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金华 犬猫 宠物医院 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 小动物医师 疾病预防 营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勇竞 汪以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动物营养 饲料科学 研究方法 系统科学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原菲 吕梦园 +1 位作者 钊守梅 韩新燕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29-3235,共7页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给出了一项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技术,为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新的研究思路。目前,蛋白质组学已经在肉品质、乳品质、蛋品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比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 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给出了一项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技术,为动物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新的研究思路。目前,蛋白质组学已经在肉品质、乳品质、蛋品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比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揭示与肉品质相关的蛋白质和潜在机制;乳品质和蛋品质上,人们也正在探寻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对其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其他方面,如添加微量元素、肠道菌群健康等也有初步涉及。但是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动物科学上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技术跟不上研究的步伐;研究结果大多分散冗杂,浮于表面,许多内在联系都没有揭露等。随着相关技术以及动物科学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将为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动物科学 应用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精子编码与非编码RNAs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章利丰 肖丽霞 +2 位作者 叶柏宁 张金枝 华卫东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1-13,共3页
在哺乳动物中,精子发生意味着圆形精子进行细胞分化,会导致其大部分细胞质的流失,之后变成从生精上皮向附睾移动的精子,在附睾发生进一步的成熟变化,包括核基因组的压缩,这导致人们最初普遍认为,精子RNA是精子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 在哺乳动物中,精子发生意味着圆形精子进行细胞分化,会导致其大部分细胞质的流失,之后变成从生精上皮向附睾移动的精子,在附睾发生进一步的成熟变化,包括核基因组的压缩,这导致人们最初普遍认为,精子RNA是精子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其在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而通过对比马的精子和睾丸表明,精子RNA的所有组成部分不是随机的精子发生残余物,而是选择性保留和功能一致的RNA集合。成熟的精子携带数千种RNA,包括信使RNA(m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转移RNA(tRNA)、核糖体RNA(rRNA)和小非编码RNA(sncRNA)等,人们也逐渐发现精子RNA可能在精子发生与功能、受精、胚胎发育、建立和维持有活力的父系基因组、激活卵母细胞基因组、调节父系基因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表达,以及在妊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可能影响后代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细胞分化 信使RNA 早期胚胎发育 圆形精子 残余物 生精上皮 雌性生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邓蒙蒙 高慧 +1 位作者 刘建新 王迪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797,共9页
稀土元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金属元素。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抑菌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等方式,参与动物代谢和生理调控,最终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等。由于稀土元素的高化学活性,... 稀土元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金属元素。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抑菌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等方式,参与动物代谢和生理调控,最终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等。由于稀土元素的高化学活性,所以其通常以有机或无机形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本文综述了稀土元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以及不同形式稀土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稀土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利用稀土元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配制饲粮提供全面的理论参考,并为饲粮补饲稀土元素在动物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广泛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理化性质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金佳敏 巩倩 庄乐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及多种继发因素。人类DCM动物模型涉及小鼠、大鼠、斑马鱼、猪等多种实验动物,一般通过基因编辑...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及多种继发因素。人类DCM动物模型涉及小鼠、大鼠、斑马鱼、猪等多种实验动物,一般通过基因编辑、药物诱导、自身免疫缺陷诱导、病毒感染等方法构建。借助DCM动物模型,研究者对该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述了人类DCM的病理特征、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对近年来DCM动物模型的种类和构建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优化造模方法与推动治疗研究提出了新的展望。基于DCM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CM的发生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疾病动物模型 生物治疗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潇腾 赵盼盼 张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3,共9页
精卵结合后,动物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以确保受精前后高度分化的配子形成全能性的细胞。重编程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有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如... 精卵结合后,动物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以确保受精前后高度分化的配子形成全能性的细胞。重编程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有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如乙酰转移酶、脱乙酰酶及组蛋白修饰阅读器等均参与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并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及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减少胚胎发育缺陷,从而提升家畜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繁殖 早期胚胎 着床前 表观遗传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11
作者 李伟峰 程瑶 +6 位作者 许尤厚 施巍 朱鹏 贾久满 方怀义 徐志雄 刘广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9期154-157,163,共5页
为践行新农科建设,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赋能,导师制实施,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专业... 为践行新农科建设,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赋能,导师制实施,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习实践、第二课堂、毕业论文实验、创新创业竞赛、“三下乡”与科普及其他公益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详细阐述以上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OBE理念 创新创业 水产养殖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回肠炎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勇 沈贤俊 +2 位作者 缪晖 徐婷婷 韩新燕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猪回肠炎是一种由胞内劳森菌引发的世界性猪肠道传染疾病。该病菌能够影响细胞正常生长分化,并且会对肠道造成损害。在全球范围内,随着饲料端禁抗及生猪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场回肠炎的阳性率逐步攀升,已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 猪回肠炎是一种由胞内劳森菌引发的世界性猪肠道传染疾病。该病菌能够影响细胞正常生长分化,并且会对肠道造成损害。在全球范围内,随着饲料端禁抗及生猪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场回肠炎的阳性率逐步攀升,已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特征、感染过程与机制、防控措施等四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猪回肠炎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回肠炎 胞内劳森菌 肠道疾病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杂粕替代豆粕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璎 牟天铭 +1 位作者 李燕 董信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4,共8页
豆粕是养殖业传统饲粮配方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使用比例较大。近年来,豆粕价格持续走高,引起饲料成本激增,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使用其他原料科学合理地替代饲用豆粕对养殖业降本增效至关重要。从成本、营养和产量等方面综合考虑... 豆粕是养殖业传统饲粮配方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使用比例较大。近年来,豆粕价格持续走高,引起饲料成本激增,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使用其他原料科学合理地替代饲用豆粕对养殖业降本增效至关重要。从成本、营养和产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杂粕类原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常见杂粕类原料的营养特点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家禽生产中饲用豆粕的替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替代 豆粕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地蜂场组织结构和人文素质调查报告
14
作者 胡元强 李操 郑火青 《中国蜂业》 2025年第7期50-51,共2页
转地蜂场是我国生产蜂产品的主力军。2022~2024年在浙江3个县的调查表明,3年中转地蜂场组织结构均以2人蜂场为主,分别占总量的60%、68.12%和73.44%,蜂场规模逐年变小;蜂农平均年龄分别为46岁、49岁和50岁,显现老龄化趋势;蜂农平均工龄... 转地蜂场是我国生产蜂产品的主力军。2022~2024年在浙江3个县的调查表明,3年中转地蜂场组织结构均以2人蜂场为主,分别占总量的60%、68.12%和73.44%,蜂场规模逐年变小;蜂农平均年龄分别为46岁、49岁和50岁,显现老龄化趋势;蜂农平均工龄分别为22年、24年和25年,表明蜂农养蜂技术成熟,但年轻人参加转地养蜂极少,处于断代危机。蜂农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3年里分别占总数的83.87%、82.33%和81.51%,大专学历占比极低,仅为1.61%、1.83%、1.37%,不利于养蜂业创新发展。调查结果表明,转地蜂场处于逐年衰退阶段,需引起政府及行业的关注。鉴于蜜蜂授粉的增产效果和生态效应,蜜蜂授粉应列入国家生态保护补偿,以促进养蜂业和现代农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地蜂场 组织结构 人文素质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芸芸 赵明 +5 位作者 秦诗越 郑斯纯 张皓翔 马晓丹 李肖梁 徐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194,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长梗黄精多糖,表征其初级结构,研究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从长梗黄精根茎中提取粗多糖,利用木瓜蛋白酶联合Sevag法除蛋白后获得黄精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目的:分离纯化长梗黄精多糖,表征其初级结构,研究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从长梗黄精根茎中提取粗多糖,利用木瓜蛋白酶联合Sevag法除蛋白后获得黄精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黄精多糖进行结构分析;采用MTT、中性红、ELISA和Western blot等试验技术分别研究黄精多糖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胞饮活性、TNF-α分泌、MAPK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提取法的黄精多糖得率为41.61%,总糖含量为94.00%,M_(w)为3125 Da,由阿拉伯糖(1.85%)、半乳糖(6.14%)、葡萄糖(56.41%)和甘露糖(35.60%)组成;体外试验表明,黄精多糖在2.5~200μg/ml浓度下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胞饮活性,促进TNF-α的产生,提高p38、ERK、JNK、p65、IκB和IKK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活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结论:超声辅助法可以高效提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长梗黄精多糖,为黄精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分离纯化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熊蜂在油茶园中的访花行为与授粉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兴赛 袁斌 +4 位作者 袁德义 胡福良 苏晓玲 范晓明 罗毅波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结实高度依赖昆虫传粉,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传粉昆虫的适宜栖息地,油茶传粉昆虫日益减少,给油茶带来了严重的授粉危机。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多种植物的优势传粉者,但对地熊蜂... 【目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结实高度依赖昆虫传粉,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传粉昆虫的适宜栖息地,油茶传粉昆虫日益减少,给油茶带来了严重的授粉危机。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多种植物的优势传粉者,但对地熊蜂在油茶上的传粉有效性及传粉效率等方面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在油茶园中引入地熊蜂对传粉的有效性,综合评估地熊蜂在油茶授粉中的潜力,为解决油茶低产难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油茶园中引入地熊蜂,采用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测定,系统地研究地熊蜂成年工蜂的日活动规律、访花行为、访花密度、访花频率、体表携粉量、花粉柱头落置量和坐果率,系统地评价地熊蜂对油茶的授粉效果。【结果】在油茶开花期内,地熊蜂成年工蜂积极访花,其日活动呈双峰规律,并在温度14℃和相对湿度70%时表现最为积极;地熊蜂是油茶的有效传粉者,平均每次访花可落置(872.92±272.73)粒花粉;地熊蜂工蜂成虫可以在巢门前后35 m的范围内进行采集活动,在此范围内的油茶坐果率可以提高10%~27%不等。【结论】地熊蜂可以为油茶提供优质授粉服务,显著提高油茶坐果率,引入地熊蜂为油茶授粉是促进油茶结实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油茶园花期内传粉者的人工引入和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地熊蜂 访花行为 授粉效益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罗伊氏菌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家悦 唐润姿 +7 位作者 陈佳琪 陈彬珂 费湘琳 吴文孜 占秀安 李卫芬 莫秋芬 付爱坤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29,共8页
肠道健康是动物高效生产的关键,肉鸡养殖过程中的肠道炎症反应会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肠道共生菌群及其代谢物对调节家禽免疫和提高生产性能有重要作用,禁抗背景下通过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稳态进而缓解肠道炎症是重要... 肠道健康是动物高效生产的关键,肉鸡养殖过程中的肠道炎症反应会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肠道共生菌群及其代谢物对调节家禽免疫和提高生产性能有重要作用,禁抗背景下通过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稳态进而缓解肠道炎症是重要的技术手段。罗伊氏乳杆菌是鸡肠道中主要的乳杆菌之一,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其代谢物罗伊氏菌素因其广谱的抗菌特性,也有着较大的生产应用潜力。在家禽饲养过程中,补充罗伊氏乳杆菌或罗伊氏菌素,可以发挥提高生产性能、抑制病原菌、缓解肠道炎症等作用。文章系统阐述了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代谢物罗伊氏菌素的合成路径和作用机制及两者的生产应用和益生机制,为未来罗伊氏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罗伊氏菌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罗伊氏菌素 家禽生产 免疫调节 肠道健康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浆主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在蜜蜂咽下腺中合成和分泌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云霄 祝梅斐 +5 位作者 袁斌 杨尚宁 郑火青 卢媛媛 李珊珊 胡福良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7,共12页
蜂王浆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蜂产品之一,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MRJPs)具有调控蜜蜂级型分化和改善人体健康的重要功能。工蜂咽下腺是蜂王浆蛋白质的“生产车间”,其合成和分泌活性直接影响到蜂王浆品质。近年来,不同研... 蜂王浆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蜂产品之一,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MRJPs)具有调控蜜蜂级型分化和改善人体健康的重要功能。工蜂咽下腺是蜂王浆蛋白质的“生产车间”,其合成和分泌活性直接影响到蜂王浆品质。近年来,不同研究在咽下腺形态结构、转录组水平和蛋白组水平揭示了蜂种、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调控MRJPs合成与分泌的分子基础,为提升蜂王浆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总结了MRJPs组成和功能,围绕蜜蜂咽下腺和影响MRJPs合成和分泌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探究蜜蜂咽下腺合成和分泌MRJPs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深入了解咽下腺合成MRJPs的内在机理;(2)绘制咽下腺合成MRJPs的作用路径;(3)从细胞层面剖析咽下腺合成MRJPs的关键细胞类型及功能。以期为开展MRJPs合成机制相关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蜂王浆 咽下腺 王浆主蛋白 哺育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弓首蛔虫感染性幼虫宿主血清反应性微RNA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宜 杨一帆 +5 位作者 陈学秋 熊志威 杨晨雨 杨怡 马光旭 杜爱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3-491,共9页
弓首蛔虫病是一种被严重忽视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由弓首蛔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人及多种动物体内移行所致。本研究以犬弓首蛔虫组织移行的第1个环节“侵入宿主”为切入点,首先用5%健康小鼠血清体外刺激孵化的犬弓首蛔虫感... 弓首蛔虫病是一种被严重忽视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由弓首蛔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人及多种动物体内移行所致。本研究以犬弓首蛔虫组织移行的第1个环节“侵入宿主”为切入点,首先用5%健康小鼠血清体外刺激孵化的犬弓首蛔虫感染性幼虫,然后提取虫体样本的总RNA进行小RNA测序,最后开展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的虫体微RNA(microRNA, miRNA)差异表达分析及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在4个处理组样本和4个未处理组样本中共检测到972个miRNAs,其中血清刺激造成15个miRNAs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靶基因预测发现,这些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miRNAs靶向宿主免疫细胞黏附与迁移、嗅觉转导等相关基因,在寄生虫与宿主互作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鉴定到一组具有宿主血清反应性的犬弓首蛔虫感染性幼虫miRNAs,为其在感染宿主、免疫调控以及致病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弓首蛔虫 血清反应性 微RNA 感染与免疫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理生化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天鹏 刘莉 +2 位作者 夏美文 吕孙建 徐海圣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7)CFU·g^(-1)乳酸菌、1×10^(7)CFU·g^(-1)乳酸菌+1×10^(9) PFU...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7)CFU·g^(-1)乳酸菌、1×10^(7)CFU·g^(-1)乳酸菌+1×10^(9) PFU·g^(-1)噬菌体为试验组,以投喂方式养殖中华鳖90 d。对血清和肠道的酶活性,肝、脾、肾等器官的组织切片形态,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组成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联合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的饲料均能显著(P<0.05)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增加胰蛋白酶活性,乳酸菌+噬菌体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菌+噬菌体组的谷草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乳酸菌组的肝LYSC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然而,组织切片和肠道菌群的差异变化并不显著,各组织细胞均具有完整的形态与结构,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门、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乳酸菌和噬菌体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鳖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噬菌体 中华鳖 生化特性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