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年来我国体育生态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学军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5-112,共8页
21年来,我国体育生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研究依附性较强、研究方法简单、实证研究缺少、研究成果"二多""二少"等问题与不足.体育生态研究应该加强理论建构、完善理论体系、深挖研究主题、拓展研究内容... 21年来,我国体育生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研究依附性较强、研究方法简单、实证研究缺少、研究成果"二多""二少"等问题与不足.体育生态研究应该加强理论建构、完善理论体系、深挖研究主题、拓展研究内容,重视研究方式转变,致力团队合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生态学 体育生态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 被引量:5
2
作者 谢佩娜 《山东体育科技》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存在着"学校独角戏论"、"专门体育论"和"即时效果论"三大认识误区,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发展。"独角戏化"使学校体育的优势式微;专门化的体育,对学生的体...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存在着"学校独角戏论"、"专门体育论"和"即时效果论"三大认识误区,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与发展。"独角戏化"使学校体育的优势式微;专门化的体育,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品质形成和发展并不一定是"福音";经济主义导向的体育实效追求并不恰当。面对经济社会的变迁,应树立新的体育观,以"合力体育论"、"生活体育论"和"终身体育论"超越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推动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独角戏论 专门体育论 即时效果论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中优秀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电图∑T/R和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德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110,共4页
为了解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监测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求取心电图ΣT/R值;... 为了解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监测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求取心电图ΣT/R值;同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结果显示:(1)与高原训练前相比,安静心率(Heart Rate,HR)在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P<0.01),之后几周无明显差异。(2)血清cTnT先上升后下降,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0.13±0.02)ng/mL),P<0.01)。(3)高原训练第3周后心电图ΣT/R显著下降(0.91±0.44,P<0.01)。结果说明:(1)高原训练初期安静心率升高,随机体适应后,心率下降。(2)高原训练中低氧环境能促使血清cTnT升高。(3)高原训练过程中低氧和训练双重刺激会使心电图ΣT/R值明显下降,要密切关注心电图ΣT/R值在高原训练中的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心电图ΣT/R 肌钙蛋白T 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 女子皮划艇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北方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身体形态和素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宁 李立敏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以2004~2007年参加"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营"的女排队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比较了我国南方与北方女子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与素质特征,为合理选拔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成材率和训练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南北方 女排 高水平后备人才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段位制课程运动负荷测量与评价分析
5
作者 吴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试点学校学生进行运动负荷测量的结果表明,《长拳》《剑术》《短棍》《趣味武术》课程的运动负荷是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运动项目对青少年具有健身价值,可以在学校及社会广泛推广.
关键词 运动负荷 心率 有效价值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增强式训练干预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肌力及爆发力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5-121,共7页
基于渐进高度增强式跳箱训练干预下肢肌力及爆发力的实训效益迥异令人质疑的问题,以24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样本,利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跳箱渐进高度组、固定高度组、控制组实施每周3次持续8周的增强式跳箱训... 基于渐进高度增强式跳箱训练干预下肢肌力及爆发力的实训效益迥异令人质疑的问题,以24名大学生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样本,利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跳箱渐进高度组、固定高度组、控制组实施每周3次持续8周的增强式跳箱训练及常规弹跳素质训练,通过对实训干预前后试训对象腿部推蹬肌力、静态半蹲跳、下蹲跳、助跑单脚垂直跳及垫步垂直跳等指标数值予以组内外比较。研究发现:1)干预前渐进高度组、固定高度组、控制组在腿部推蹬肌力、静态半蹲跳、下蹲跳、助跑单脚垂直跳、垫步垂直跳无显著性差异;2)渐进高度组在训练干预后腿部推蹬肌力、下蹲跳、助跑单脚垂直跳运动表现均值非常显著高于固定高度组与控制组;3)干预后渐进高度组与其他两组在垫步垂直跳运动表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组间在静态半蹲跳无显著性差异,固定高度组与控制组间在腿部推蹬肌力、下蹲跳、助跑单脚垂直跳及垫步垂直跳运动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渐进高度增强式跳箱训练较固定高度方法更能有效提升下肢肌力、爆发力与跳跃能力;2)组合增强式跳箱训练的高度与数量、跳跃次数与组数等负荷参数需科学设计,兼顾下肢爆发力提升与损伤发生。3)训练方法选取应依据项目专项特征、生理机制、供能代谢特点务实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增强式训练 下肢肌力 爆发力 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与机制视域下拉伸练习干预人体柔韧性训练效应的文献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宏斌 张岚 姚雪芹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近年来,热身活动场景下拉伸练习干预人体柔韧性的传统经验性认知与操作方法流程受到了质疑,表现为基于不同实验参数与程序设计下研究结论的分歧,实验设计限制与实践训练需要的功能错位。该文立足于柔韧性与拉伸的概念、特征及类型的理... 近年来,热身活动场景下拉伸练习干预人体柔韧性的传统经验性认知与操作方法流程受到了质疑,表现为基于不同实验参数与程序设计下研究结论的分歧,实验设计限制与实践训练需要的功能错位。该文立足于柔韧性与拉伸的概念、特征及类型的理论共识、人体柔韧性的生理学结构与机制,推送新颖学术认知与新兴方法手段,审视学术观点的歧义与争鸣,思考拉伸练习的协同与创新,以求明晰拉伸练习干预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规范拉伸练习的方法选取与程序设计,提高热身活动中拉伸练习激活人体柔韧性等诸多潜质的功效。研究表明:1)制约人体柔韧性及关节活动度的因素众多,如生理学基础、神经肌肉机制、肌肉特征及关节结构等,主流“肌肉-腱复合体刚度”模型与“肌肉微丝滑动”假说仍存在质疑,难以定量对实践操作予以指导。2)依据发展不同柔韧性的阶段性目标,采用不同生理学结构与机制发展起来的诸多拉伸练习方法激活人体柔韧性,强化交互式组合与时间顺序安排。3)与其纠结或推测迥异实验设计条件下研究结论的差异性,不如深入训练环节验证不同拉伸时间、次数、强度、秩序及组合与柔韧性的相关及因果关联更具实践价值。4)最新学术认知与新兴拉伸手段都需要实践验证与理论辨析,应视项目特征、个人状态及训练目标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 结构 机制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