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肺军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沁风 郑伟 +3 位作者 罗鹏 吴忠华 李禾 沈建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嗜肺军团菌分子检测方法。方法:运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一套引物特异性识别嗜肺军团菌毒力基因——mip基因的6个特殊区域,在恒温条件下,对8株嗜肺军团菌和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嗜肺军团菌分子检测方法。方法:运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一套引物特异性识别嗜肺军团菌毒力基因——mip基因的6个特殊区域,在恒温条件下,对8株嗜肺军团菌和5株其它细菌进行检测,并与普通PCR方法进行比对,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所有嗜肺军团菌扩增产物均产生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而其它不同菌株均不产生沉淀;加入荧光染料smart green后,嗜肺军团菌扩增产物均产生强绿色荧光,其它菌株呈弱荧光。与普通PCR(检出限约为57.6 pg,)比,LAMP扩增反应的灵敏度大100倍左右,基因组DNA检出限为576 fg,阳性水样检出限为8 cfu/ml。结论:LAMP技术可在简易的实验环境中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嗜肺军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病杆菌 嗜肺 军团杆菌病/诊断 基因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增强子元件(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FAS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沁风 罗鹏 +4 位作者 何蕾 杨永耀 郑伟 李莉 吴忠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3,共6页
建立一种新型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用于提高等温扩增反应的检测速度,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根据HA基因设计一组引物,包括外引物、内引物、环引物及套内引物,套内引物的加入增加了引物与模板的接触位点,提高扩增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建立一种新型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用于提高等温扩增反应的检测速度,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根据HA基因设计一组引物,包括外引物、内引物、环引物及套内引物,套内引物的加入增加了引物与模板的接触位点,提高扩增效率,缩短检测时间。结果显示,FAST-LAMP检测法比普通LAMP检测法时间缩短45 min左右,比加入环引物的LAMP检测方法缩短20 min,大大缩短了反应的检测时间。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102拷贝。FAST-LAMP是一种高效、更快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LAMP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荷载雷丸蛋白诱导人胃癌细胞MC-4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宜涛 陆群英 +2 位作者 林美爱 吕沁风 丁志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研究雷丸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C-4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溶剂提取雷丸饮片蛋白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以DMEM培养液稀释到180mg.mL-1,120mg.mL-1,90mg.mL-1,60mg.mL-1和45 mg.mL-1,体外作用于胃癌细胞MC-4,37... 目的:研究雷丸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C-4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溶剂提取雷丸饮片蛋白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以DMEM培养液稀释到180mg.mL-1,120mg.mL-1,90mg.mL-1,60mg.mL-1和45 mg.mL-1,体外作用于胃癌细胞MC-4,37℃、5%CO2条件下培养18h后,光镜检查作用结果。以Hoechst 33258染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以Annexin V-PI双染色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的死亡和凋亡情况。结果:随着蛋白质用量的增加,MC-4细胞死亡率与剂量间呈现量效关系,180mg.mL-1时达最高值29.6%。凋亡率和剂量间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曲线,120mg.mL-1时凋亡率最高,可达29.4%,聚乙烯吡咯烷酮无作用。结论:PVP荷载雷丸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C-4有很好的杀伤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杀伤机理和凋亡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丸 蛋白 聚乙烯吡咯烷酮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Bt176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伟 吕沁风 +5 位作者 吴忠华 陈吴健 徐琦 张明哲 吴志毅 李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5,共6页
利用细胞-遗传毒理学技术评价转基因玉米Bt 176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分别以200,100,50,25,12.5mg·L-1转基因玉米Bt 176全蛋白质作用于人淋巴细胞,并各孵育1.5,6,24 h.检测其细胞毒性损伤及遗传毒性损伤,并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非... 利用细胞-遗传毒理学技术评价转基因玉米Bt 176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分别以200,100,50,25,12.5mg·L-1转基因玉米Bt 176全蛋白质作用于人淋巴细胞,并各孵育1.5,6,24 h.检测其细胞毒性损伤及遗传毒性损伤,并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非转基因玉米组相比较.结果表明,阳性组与空白组淋巴细胞的遗传及细胞损伤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组淋巴细胞遗传及细胞损伤指标与非转基因玉米组淋巴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空白剂组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还表明,转基因玉米Bt 176与非转基因玉米两者在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上性状相似,实质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176 转基因玉米 细胞-遗传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病原体和易感因素及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亦斐 赵刚 +6 位作者 陈淑丹 张学潮 李清春 陆敏 程庆林 严杰 谢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0-486,共7页
目的了解县镇地区肺结核流行现状及其易感因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和优势耐药组合模式.方法采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对杭州市周边7个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2840例初治和712例复治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 目的了解县镇地区肺结核流行现状及其易感因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和优势耐药组合模式.方法采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对杭州市周边7个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2840例初治和712例复治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3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模式以及肺结核易感因素.结果3552株分枝杆菌中,88.7%(3152/3552)为结核分枝杆菌,11.3%(400/355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治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23.7%)显著高于初治患者(8.1%)(χ^2=138.67,P<0.05).3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25.1%,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15.9%、4.6%和0.2%,其中SM(χ^2=50.40,P<0.05)和INH耐药率较高(χ^2=47.81,P<0.05).结核分枝杆菌有3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组合模式分别为INH+SM(χ^2=19.19,P<0.05)、INH+RFP+SM(χ^2=24.85,P<0.05)和IHN+RFP+SM+EMB(χ^2=20.11,P<0.05).来自复治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38.3%、36.1%、14.0%和0.9%)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22.3%、19.3%、2.7%和0.04%)(P<0.05).本地户籍60岁以上男性农民肺结核发病率显著较高(χ^2=1435.29,P<0 05).结论本县镇地区肺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老年男性农民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复治肺结核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提示县镇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规范化治疗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易感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优势耐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试验评价转基因大米Bt63的安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吴健 郑伟 +5 位作者 吕沁风 张明哲 吴忠华 徐琦 吴志毅 李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6,共4页
用不同体外实验评价了转基因大米Bt63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分别以200、100、50、25、12.5μg/mL转基因大米Bt63全蛋白作用于人淋巴细胞,并各培养1.5、6、24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微核试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用CCK-8及中性红试... 用不同体外实验评价了转基因大米Bt63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分别以200、100、50、25、12.5μg/mL转基因大米Bt63全蛋白作用于人淋巴细胞,并各培养1.5、6、24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微核试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用CCK-8及中性红试验检测细胞毒性损伤。在经过不同的培养时间后,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的遗传及细胞损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CK-8试验、中性红试验测得细胞存活率存在着明显的损伤作用时间-效应关系。转基因大米Bt63全蛋白暴露组淋巴细胞遗传及细胞损伤指标与非转基因大米全蛋白暴露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转基因大米Bt63与非转基因大米两者在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上性状相似,实质等同。转基因大米Bt63对人淋巴细胞无明显遗传毒性及细胞毒性作用。另外,该实验体系与传统的毒理学方法相比,经济、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体外试验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LAMP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35
7
作者 姜侃 吕沁风 +3 位作者 汪新 夏琳 张峥 陈小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2-187,共6页
为能一步快速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建立了三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针对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3个高度保守的基... 为能一步快速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建立了三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针对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3个高度保守的基因,设计出3套LAMP引物。以8株代表目标菌株,三重LAMP反应体系中Mg2+浓度4.6mmol/L、扩增温度61℃。通过电泳检测、离心观察沉淀和荧光检测证明该方法能够在90min内一次性检出以上3种致病菌。3种菌的检测灵敏度均约为10fg/μL,是PCR检测灵敏度(10pg/μL)的1000倍。以无害李斯特菌等常见的20株非目标菌株为对照,证明了此方法的特异性。LAMP产物DNA测序结果与预期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三重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P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增李斯特菌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