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形势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被引量:4
1
作者 顾旭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科 综合医院 康复治疗 医务工作者 康复目标 临床诊疗 医疗活动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康复医学实习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启发式带教体会
2
作者 傅建明 顾旭东 +2 位作者 姚云海 陈蓝 万志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医学教育 实习生 启发式教学法 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3
作者 沈芳 王晶 曾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0-593,共4页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本文将对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 存活患者 存活者 视觉反馈 康复措施 健侧肢体 偏瘫肢体 上肢功能 BRUNNSTR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华 吴彩虹 +5 位作者 顾旭东 李辉 陈迎春 童仕高 王伟 俞志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指导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指导性家庭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指导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评定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指导前后患者的SCL-90得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指导性家庭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心理干预 指导性家庭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顾旭东 吴华 +5 位作者 郭帅 胡淑珍 傅建明 姚云海 时美芳 申纯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住院确诊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给予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min,每周6次,共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Berg平衡测试(BBS)、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盆辅助步行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脑卒中 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岩 陈迎春 +5 位作者 顾旭东 何雯雯 李辉 劳方金 傅建明 吴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STIMULATION 步态训练 步行速度 治疗仪 常规康复 交互神经支配 时间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骨盆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岩 顾旭东 +5 位作者 姚云海 吴华 俞志良 李辉 王伟 张雄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6-1047,共2页
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许多患者经抢救治疗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临床上常注重肢体功能的治疗,往往忽略骨盆控制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步行能力 偏瘫患者 强化训练 骨盆 平衡 早期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联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岩 傅建明 +5 位作者 李辉 顾旭东 董燕飞 何雯雯 劳方金 史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0,共3页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约30%—50%脑卒中患者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与平衡协调能力下降有关,由于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下降,造成患者肢体灵活性下降,进而加重步行障碍,而躯干控制是脑卒中功能恢...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约30%—50%脑卒中患者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与平衡协调能力下降有关,由于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下降,造成患者肢体灵活性下降,进而加重步行障碍,而躯干控制是脑卒中功能恢复的前提[2],目前关于躯干控制训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3],然而,常规的躯干强化训练多是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进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 躯干肌肉 脑卒中偏瘫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岩 何雯雯 +5 位作者 董燕飞 李辉 傅建明 姚云海 劳方金 孙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全身振动平台站立,但不实际训练,治疗组增加...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全身振动平台站立,但不实际训练,治疗组增加全身振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15min,每周5次,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评估系统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主动角度重现测试值(AAR),采用简化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幅及步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本体感觉、BBS、步态评定,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AR、BBS及步态评定均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AAR、BBS、步态评定步幅、步速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并可以改善平衡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脑卒中 本体感觉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伟 付建明 +3 位作者 顾旭东 姚云海 金敏敏 李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观察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8例有认知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外科常规治疗及由专业康复师进行的认知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 目的观察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8例有认知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外科常规治疗及由专业康复师进行的认知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OT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认知障碍 头皮针 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明 傅建明 +2 位作者 李亮 顾旭东 姚云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3-854,共2页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经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为轻中度抑郁的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分别进行心理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及单纯运...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经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为轻中度抑郁的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分别进行心理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及单纯运动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HAMD-17进行评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支持疗法可提高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缓解其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心理支持疗法 抑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