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工程和NGO-LSTM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虞佳颖 肖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共8页
由于水质数据特征复杂、关联度参差不齐而导致溶解氧浓度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水质溶解氧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工程和北方苍鹰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网络(Feature Engineering-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Long Short T... 由于水质数据特征复杂、关联度参差不齐而导致溶解氧浓度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水质溶解氧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工程和北方苍鹰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网络(Feature Engineering-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Long Short Term Memory,FE-NGO-LSTM)混合模型。首先对水质数据集进行缺失值补齐、特征筛选与特征多项式构造,然后基于NGO-LSTM模型优化模型参数,提升预测性能;对不同多项式阶数下的特征预测效果进行分析之后,将该模型与基于灰狼优化算法、鲸鱼优化算法及粒子群优化算法的LSTM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在太湖流域东苕溪城南监测断面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FE-NGO-LSTM模型预见期为4,8,12,16,20,24 h的预测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当多项式阶数为2阶时,模型预测效果最好,FE-NGO-LSTM模型相比基于其他优化算法的LSTM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至少降低9.0%,12.9%及6.3%,且随着预见期的增加,预测误差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FE-NGO-LSTM模型在预测溶解氧浓度时具有一定优势与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溶解氧 特征工程 深度学习 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耦合模型 苕溪流域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冲击桩柱体最大压强及最大载荷的计算方法
2
作者 王旭 屈科 +1 位作者 杨元平 王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03,共14页
涌潮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特殊强非线性间断流,因此涌潮区域内桥墩等桩柱体建筑物会受到极大的涌潮冲击力,可能会对桩柱体等涉水结构造成严重毁坏。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和wave2Foam构建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 涌潮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特殊强非线性间断流,因此涌潮区域内桥墩等桩柱体建筑物会受到极大的涌潮冲击力,可能会对桩柱体等涉水结构造成严重毁坏。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和wave2Foam构建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首先,进行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计算涌潮传播、演变及与桩柱体相互作用的能力;然后,数值计算涌潮与桩柱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涌潮传播、演变及桩柱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并阐明不同形态涌潮与桩柱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涌潮复杂水动力特性机理;最后,系统分析不同涌潮高度、潮前水深、桩柱体斜置角度和作用方向对涌潮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潮与桩柱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涌潮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着涌潮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大趋势;波状涌潮和弱旋滚涌潮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潮前水深的增大而增大,然而强漩滚涌潮冲击桩柱体时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潮前水深的变化没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涌潮冲击桩柱体过程中,相比垂直桩柱体涌潮对正向斜置桩柱体作用的水动力载荷较小,且最大冲击压强的大小也因桩柱体的斜置发生了明显的减小现象。基于对涌潮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数据结果进行系统整理,结合理论特性分析,提出适合不同形态涌潮冲击桩柱体时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涌潮最大冲击压强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强潮区域桥梁基础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桩柱体 水动力特性 理论分析 wave2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性离子液体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HPLC法测定地表水中双酚类化合物
3
作者 陈瑾 卓晓聪 +2 位作者 傅飞霞 富利祥 徐峰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 建立了一种基于酸性离子液体(AIL)原位取代反应的泡腾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地表水中痕量双酚类化合物。泡腾反应产生的大量CO_(2)气泡促进了萃取剂的分散,AIL发挥萃取剂和泡腾反应酸源的双重作用,避免了分散剂和额外酸源的使用。最优萃取条件为(10 mL样品):选用400 mg[BMIM][HSO_(4)]为萃取剂和酸源,150 mg Na_(2)CO_(3)为碱源,400 mg Li[NTf_(2)]为阴离子交换剂,1.5 mL丙酮为洗脱剂,NaCl含量400 mg,离子液体分离离心时间4 min。回归方程的R^(2)为0.9923~0.9991,双酚A、双酚B和双酚A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500.00μg/L、0.93~500.00μg/L和1.03~500.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15μg/L、0.28μg/L和0.31μg/L,实际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4.1%~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2.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泡腾辅助微萃取 原位取代反应 双酚类化合物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3份葛种质萌发过程中脯氨酸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曾洪学 屈兴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8-156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对葛种子萌发时脯氨酸代谢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以来自澳大利亚(AUS),以及中国江苏(JS)和湖南(HN)的3份葛种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纸上发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CK,25℃;LT,15℃;LTI1,10℃;LTI2,0.1%H_(2... 为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对葛种子萌发时脯氨酸代谢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以来自澳大利亚(AUS),以及中国江苏(JS)和湖南(HN)的3份葛种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纸上发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CK,25℃;LT,15℃;LTI1,10℃;LTI2,0.1%H_(2)O_(2)浸种+10℃)下3份葛种质脯氨酸含量、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AsA-GSH循环代谢中非酶抗氧化剂含量和酶抗氧化剂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温胁迫下葛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升高,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降低,添加H_(2)O_(2)促使脯氨酸、(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增加,Δ1-吡咯林-5-羧酸合成酶(P5CS)、鸟氨酸转氨酶(O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增强,提高葛藤的耐低温性能。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判定3份葛种质的耐低温性从强到弱依次为HN>AUS>J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脯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岩体断裂特性的网格重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危岩体稳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为探究不同裂纹赋存形态以及不同降雨工况下危岩体断裂的变形特性,基于围道积分原理,在Abaqus平台上利用Python语言开发了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危岩体任意裂纹扩展的网格重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 危岩体稳定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为探究不同裂纹赋存形态以及不同降雨工况下危岩体断裂的变形特性,基于围道积分原理,在Abaqus平台上利用Python语言开发了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危岩体任意裂纹扩展的网格重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与以往危岩体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能够体现危岩体裂纹尖端的断裂力学特征,实现连续介质中的非连续表达。利用此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太白编号为W15的危岩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网格重构新型数值模拟方法在危岩体裂纹扩展研究中的适应性良好,为危岩体断裂变形特性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危岩体的最大主应力值和剪应力值随着裂隙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危岩体的水平位移值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持续减小;随着裂隙角度的增大,裂隙对危岩体变形的影响逐渐减小,危岩体的水平位移主要集中于危岩体的突出部位;危岩体裂隙长度的增大对危岩体应力及变形的影响最大,使得危岩体的变形由危岩体的突出部位向裂隙处集中;暴雨工况下危岩体的变形及位移较之天然工况要大,是影响危岩体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岩体裂纹朝着危岩体的突出部位进行扩展,主要受到Ⅰ型扩展主导,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危岩体裂纹尖端的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呈现指数型上升,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变化不大,危岩体初始裂纹长度越长,危岩体裂纹尖端的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和Ⅱ型应力强度因子的绝对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裂纹扩展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围道积分 网格重构 ABAQUS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bedding-GRU的水库水位预测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婷婷 虞佳颖 +1 位作者 肖姚 罗小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0-950,共11页
为解决因水库数据采集设备能力有限、水文数据不全导致预测水库水位时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以四岭水库每小时水位监测数据为例,提出基于嵌入式-门控循环单元(Embedding-gated recurrent unit,Embedding-GRU)的水库水位预测模型,即利用Emb... 为解决因水库数据采集设备能力有限、水文数据不全导致预测水库水位时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以四岭水库每小时水位监测数据为例,提出基于嵌入式-门控循环单元(Embedding-gated recurrent unit,Embedding-GRU)的水库水位预测模型,即利用Embedding方法将单维降雨量数据升维至多维数据,扩大降雨的气候特征,结合GRU算法进行水库水位预测。将该模型与传统深度学习算法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BiGRU)这3种模型对比,结果显示:Embedding-GRU模型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其他传统模型,平均绝对误差EMA和均方根误差ERMS分别平均下降19.6%和7.7%,并且在预测次日水库水位的应用场景中决定系数R^(2)能够达到0.98937。结果表明:该模型耦合多种算法,扩大单变量的气候特征,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相较传统模型,基于Embedding-GRU的水库水位预测模型能够对缺少温度、气压、风速、蒸发量等监测数据的水库进行可靠度较高的预测,适用水库范围更广,为水库日常运维、除险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水位预测 嵌入式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