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TLAB的重型商用车转向轮摆振运动分析及优化
1
作者 张博奇 吴铁锋 《汽车科技》 2021年第4期87-91,共5页
通过建立车轮运动过程中摆振运动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分析车轮摆振运动的相关影响参数,以及各参数因素的影响程度,结合整车实际工况,优化各参数因素的设计方案,减缓或消除车轮摆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
关键词 重型商用车 转向轮摆振 摆振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光辉 崔俊博 +1 位作者 宋杨 李楠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8年第1期10-11,48,共5页
对某增程式电动汽车搭载不同控制策略的经济性进行研究,控制策略包含恒温器、功率跟随和多点功率跟随。控制策略模型基于Simulink软件搭建,与AVL CRUISE软件进行联合仿真。最后在样车上实施最优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整车的经济性较好。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控制策略 恒温器 功率跟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行阻力积分计算法的某纯电动客车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光辉 崔俊博 +1 位作者 李楠 宋杨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在某国产纯电动客车滑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积分法拟合出该纯电动客车的滑行阻力。将计算出的滑行阻力系数用于整车续航里程、耗电量和能量消耗率的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行。
关键词 纯电动客车 滑行阻力 积分计算法 性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OTA实施及其整车CAN通信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鹏 徐梅 +1 位作者 周传树 杨炜 《汽车电器》 2022年第3期4-6,共3页
为满足客车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可靠应用以及整车软件快速迭代的需求,提出一种安全、可靠、兼容性强的整车OTA实施方案,针对电动客车OTA的应用,重点分析整车CAN通信相关的的3项关键设计,认为电动客车OTA的稳定实施需建立整车级可靠电气架... 为满足客车对智能网联技术的可靠应用以及整车软件快速迭代的需求,提出一种安全、可靠、兼容性强的整车OTA实施方案,针对电动客车OTA的应用,重点分析整车CAN通信相关的的3项关键设计,认为电动客车OTA的稳定实施需建立整车级可靠电气架构及云端后台,同时需结合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整车局部通信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OTA CAN通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铆钉铆接技术在轿车白车身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金山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20期225-226,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铆钉铆接技术在我国各个机械制造工作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铆钉技术这种无铆钉铆接技术以其环境污染小、疲劳强度高等特点受到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的青睐,本文对无铆钉铆接技术在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铆钉铆接技术在我国各个机械制造工作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铆钉技术这种无铆钉铆接技术以其环境污染小、疲劳强度高等特点受到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的青睐,本文对无铆钉铆接技术在轿车白车身制造中的应用作了研究分析,旨在为无铆钉铆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铆钉铆接技术 原理 轿车白车 制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器中发动机曲轴主轴承异常磨损问题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文远 马帅营 +1 位作者 肖彬 王一戎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年第3期41-49,62,共10页
针对增程器在耐久试验中出现的发动机主轴承(曲轴颈、轴瓦)异常磨损的问题,对增程器轴系进行了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分析,发现增程器轴系在运转过程中有共振现象且共振节点位于发电机转子处。通过仿真设计增加了轴系中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 针对增程器在耐久试验中出现的发动机主轴承(曲轴颈、轴瓦)异常磨损的问题,对增程器轴系进行了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分析,发现增程器轴系在运转过程中有共振现象且共振节点位于发电机转子处。通过仿真设计增加了轴系中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量,结合增程器台架振动试验选出最优方案,并对优化后的增程器轴系进行了模态和主轴承EHD(Elastohydrodynamic,弹性流体动力学)分析,再对轴系改进后的增程器进行了1 000 h的台架耐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增程器轴系弯曲模态节点向飞轮处转移,振幅明显降低,曲轴主轴承所受力矩变小,轴心轨迹绕理论轴心基本对称分布,不再偏向一侧,飞轮振动加速度降低,且经过1 000 h试验后增程器的曲轴颈和轴瓦无明显磨损,该优化方案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主轴承 磨损 扭转振动 弯曲振动 模态分析 EHD分析 耐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EGR对增程器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文远 马帅营 +1 位作者 王一戎 陈士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有害排放,开发增程器专用发动机,在一台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上选取增程器的3个运行工况点,开展了当量比燃烧模式下的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增加、点火时刻的推迟,... 为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有害排放,开发增程器专用发动机,在一台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上选取增程器的3个运行工况点,开展了当量比燃烧模式下的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增加、点火时刻的推迟,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降低且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燃烧由爆震逐渐过渡到失火,NOx排放降低.随着EGR率的增加,HC排放升高,CO和PM排放降低.点火时刻对HC、CO和颗粒物(PM)排放的影响规律随EGR率的变化而不同.引入EGR前、后的颗粒物总数量(PN)浓度值均在较低的数量级(105/cm^3).3个工况点综合优化后的最低有效燃油消耗率为219.1 g/(kW·h),较原机降低了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低压废气再循环 增程器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