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脱位绞锁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ntrofix内固定系统在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滕晓 王勇 张招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Ventrofix 内固定 相邻双节段胸腰椎骨折 钛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滕晓 曹鹏 +4 位作者 张招波 王勇 张建明 裴宪武 朱孟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2,185,共2页
关键词 椎体间植骨 USS 内固定 治疗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H1基因rs28377268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冲 刘正 +3 位作者 吴四军 王其飞 郑繁荣 张光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6,487,共5页
目的探讨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脊柱组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组)和脊柱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各80例。采用SNa ... 目的探讨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脊柱组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折组)和脊柱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各80例。采用SNa Pshot法进行SNP分型,化学发光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crosslaps of 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比较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及两组骨代谢标志物浓度差异,并分析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多态性与骨代谢标志物浓度的关系。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G、T等位基因频率均为80%、20%,两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25%、27.50%、6.25%和62.50%、35.00%、2.50%,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中血清OC、PINP、β-CTX及25(OH)D浓度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TH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OC、PINP、β-CTX及25(OH)D浓度在GG、GT、TT3种基因型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H浓度在GT、TT基因型中均高于GG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显著高于GG、GT基因型(P<0.05)。结论 PTCH1基因rs28 377 268位点在骨质疏松患者中G、T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分别为80%、20%,rs28377268-T等位基因高表达可能间接升高血清PTH浓度,促进骨质疏松发生,增加椎体脆性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H1基因 多态性 骨质疏松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的治疗分析
5
作者 王勇 滕晓 +1 位作者 朱孟勇 刘云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43-444,460,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手段对不同损伤机制致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不同机制的同一类骨折 ,采用不同的治疗 ,计算其疗程、骨折愈合时间 ,并对疗效作出评价。 结果采用急诊清创手术后作恰当的外固定 ,二期创面修复 ,三期植骨 ... 目的研究治疗手段对不同损伤机制致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不同机制的同一类骨折 ,采用不同的治疗 ,计算其疗程、骨折愈合时间 ,并对疗效作出评价。 结果采用急诊清创手术后作恰当的外固定 ,二期创面修复 ,三期植骨 ,其感染率低、疗程短、并发症少。 结论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应按组织挫伤或污染程度以及皮肤软组织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下段骨折 治疗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