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浙古版二十卷本《李渔全集》述评
1
作者 寿勤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80-81,共2页
海内外学术界翘首以望的二十卷本《李渔全集》将于今年年底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全部出齐。《李渔全集》的编纂、整理与出版,凝注着学术界、出版界许多同志的血汗,是一项引人瞩目的文化建设工程。现就二十卷本《李渔全集》的内容、特点与学... 海内外学术界翘首以望的二十卷本《李渔全集》将于今年年底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全部出齐。《李渔全集》的编纂、整理与出版,凝注着学术界、出版界许多同志的血汗,是一项引人瞩目的文化建设工程。现就二十卷本《李渔全集》的内容、特点与学术价值作一概要的述评。 李渔是活跃于清初文坛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他涉足戏曲、小说创作和戏剧理论研讨,撰述甚富,影响极广。但李渔的一生,是落魄、潦倒的一生,是遭受社会歧视、冷落的一生。是一个生于悲哀年代的悲哀文士。李渔的真正悲哀还在于,生前饱尝辛酸、屡遭冷眼,死后两三百年,也一直没有得到过人们的真正理解,所以李渔著述散佚较多,搜集不易。历史上对李渔生平事迹的记载也很少。因此,系统而全面地整理出版《李渔全集》,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浙江文化 重大工程 述评 《无声戏》 一家言 底本 参校 清初文坛 《三国志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生殿》“三易稿”创作时间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兴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本文根据洪昇的作品及当时人的记载,汲取现当代学者的成果,除了认定《长生殿》最终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外,还指出《沉香亭》成稿于康熙十二年(1673)或康熙十六年(1677)和《舞霓裳》成稿于康熙十八年(1679)的观点难以成立,... 本文根据洪昇的作品及当时人的记载,汲取现当代学者的成果,除了认定《长生殿》最终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外,还指出《沉香亭》成稿于康熙十二年(1673)或康熙十六年(1677)和《舞霓裳》成稿于康熙十八年(1679)的观点难以成立,进而认为《沉香亭》的创作时问当为康熙十四年(1675),《舞霓裳》的创作时间至迟不会超过康熙十五年(1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易稿" 考证 清朝 戏曲 创作时间 《长生殿》 《舞霓裳》 《沉香亭》 洪She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人评点《长生殿》 被引量:2
3
作者 江兴祐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80-84,共5页
借助对具体作品的评点来表达自己的戏曲观点 ,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不同于金圣叹的隔代批评《西厢记》 ,吴人的评点《长生殿》则是知人论世的典型做法 ;不同于金圣叹的注重于文字赏析 ,吴人的评点则着眼于戏剧特征。在评... 借助对具体作品的评点来表达自己的戏曲观点 ,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不同于金圣叹的隔代批评《西厢记》 ,吴人的评点《长生殿》则是知人论世的典型做法 ;不同于金圣叹的注重于文字赏析 ,吴人的评点则着眼于戏剧特征。在评点中 ,吴人不仅分析了作品的结构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人 《长生殿》 戏曲理论 知人论世 评点 作品结构 舞台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生殿》对《牡丹亭》的借鉴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兴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61-164,共4页
《长生殿》的“三易稿”使作品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又与《牡丹亭》不无关系。洪昇对《牡丹亭》的评价恰恰印证了《长生殿》对《牡丹亭》的借鉴。这种借鉴具体表现在剧情结构、爱情主题、通变手法、细节描写等方面。这种借鉴不... 《长生殿》的“三易稿”使作品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又与《牡丹亭》不无关系。洪昇对《牡丹亭》的评价恰恰印证了《长生殿》对《牡丹亭》的借鉴。这种借鉴具体表现在剧情结构、爱情主题、通变手法、细节描写等方面。这种借鉴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时时体现出作者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牡丹亭》 戏剧 爱情主题 通变手法 细节描写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诡秘之主》看中国玄幻小说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西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本文从场景、人物、情节三方面分析《诡秘之主》是如何吸纳并规划"克苏鲁""蒸汽朋克"等西方文化元素,以"异域风情"的方式呈现给中国读者的。本文也比较了《诡秘之主》与以往玄幻小说的异同,阐述了当代玄... 本文从场景、人物、情节三方面分析《诡秘之主》是如何吸纳并规划"克苏鲁""蒸汽朋克"等西方文化元素,以"异域风情"的方式呈现给中国读者的。本文也比较了《诡秘之主》与以往玄幻小说的异同,阐述了当代玄幻小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共同主题。最终,本文探讨了玄幻小说如何把握当下时代精神,反映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诡秘之主》 流行文化 类型小说 民族意识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诗简述
6
作者 徐元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5期89-93,5,共6页
异体诗是指与常体诗相对而言的特诗体,是历代诗人利用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的特点创造的诗篇。异体诗种类繁多,有的属于文字游戏,甚至流于俚俗,有的则是严肃的文学创作,所以要作具体分析。异体诗同样能写景咏物、抒情言志,... 异体诗是指与常体诗相对而言的特诗体,是历代诗人利用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的特点创造的诗篇。异体诗种类繁多,有的属于文字游戏,甚至流于俚俗,有的则是严肃的文学创作,所以要作具体分析。异体诗同样能写景咏物、抒情言志,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异体诗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廷和 王安石 异体 文字游戏 诗经 具体分析 姓名 认识价值 文学创作 抒情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山沉井终须出——《杲堂诗文集》简介
7
作者 张道勤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2期81-82,共2页
《杲堂诗文集》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作者李邺嗣,初名文胤,号杲堂,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2)四月二日,卒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八日。李氏在鄞为右族,杲堂自其父而上五世为明显宦,高祖循义为嘉靖癸未进士,官... 《杲堂诗文集》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作者李邺嗣,初名文胤,号杲堂,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2)四月二日,卒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八日。李氏在鄞为右族,杲堂自其父而上五世为明显宦,高祖循义为嘉靖癸未进士,官侍御史;曾祖生威为凤阳府推官,卒赠大司马;祖德升官永平经历,卒赠文林郎;父棡崇祯丁丑进士,初宦潮阳令,监国初以荐起礼部仪制司主事。杲堂生当明清易代之际,二十余岁时随其父奔走于山寨海岛之间,企图力辅鲁王政权,恢复明室,干一番扶颠持危的事业。但残明政权迅速覆亡,清廷大捕甬上荐绅,杲堂父子同时被系,得友人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 古籍出版 大司马 全祖望 李氏 御史 嘉靖 凤阳 崇祯 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濡染大笔何淋漓——读潘天寿诗稿札记
8
作者 吴战垒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71-77,共7页
诗与画的关系是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自宋兄以来,中国画家大都认为诗画相通,要求作画富有诗的意趣和情韵,从而也要求画家具有诗人的素养。现代著名中国画家潘天寿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本文对这位画家兼诗人的诗作,作了多层面的透... 诗与画的关系是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论题。自宋兄以来,中国画家大都认为诗画相通,要求作画富有诗的意趣和情韵,从而也要求画家具有诗人的素养。现代著名中国画家潘天寿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本文对这位画家兼诗人的诗作,作了多层面的透视和剖析,试图揭示他的诗风和画格的相契之处和特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中国画家 诗与画 倪元璐 黄山 美术史 光与色 素养 境界 随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的精神特质
9
作者 吴战垒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贯穿其发展流程的基本精神特质有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和、相沟通的宇宙意识,表现为艺术哲学范畴即“中和”。“中和”既是作品内涵的规定,也是形式创造的规范;既是审美的,又是伦理的,它是...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贯穿其发展流程的基本精神特质有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和、相沟通的宇宙意识,表现为艺术哲学范畴即“中和”。“中和”既是作品内涵的规定,也是形式创造的规范;既是审美的,又是伦理的,它是“至美”与“至善”的统一。从表现论的角度看,则是“传神”、“气韵”、“写意”这三位一体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传神 气韵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