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改性对镁铝水滑石结构与PVC耐热性能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国祥 周梦榆 +5 位作者 喻福念 李静静 廖祥磊 曾宪伟 徐敏虹 王春伟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以氯化镁、偏铝酸钠为主要原料,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镁铝水滑石,采用刚果红耐热测试PVC的热稳定效果,考察了水滑石金属离子摩尔比、pH值、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和含量等因素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摩尔... 以氯化镁、偏铝酸钠为主要原料,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镁铝水滑石,采用刚果红耐热测试PVC的热稳定效果,考察了水滑石金属离子摩尔比、pH值、水热反应时间和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和含量等因素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摩尔比为2.75:1,反应液pH值为12.5,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40℃和8 h,表面改性剂为硬脂酸锌,含量5%时,合成的镁铝水滑石对PVC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本文应用XRD、FT-IR、SEM等手段对合成水滑石进行了结构表征,阐述了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对无铅无镉型环保PVC热稳定剂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热稳定剂 镁铝水滑石 水滑石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红颜料颜色测试与色相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晶晶 杨海清 +1 位作者 潘国祥 李金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3-2056,共4页
对"混酸法"制备的各型号氧化铁红颜料进行了颜色测试,得到了样品的色相L、a、b值,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研究了铁红颜料a值和b值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氧化铁红颜料车间各批次产品的色差值(ΔL、Δa、Δb)进行了统计,并采用SPSS软件进... 对"混酸法"制备的各型号氧化铁红颜料进行了颜色测试,得到了样品的色相L、a、b值,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研究了铁红颜料a值和b值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氧化铁红颜料车间各批次产品的色差值(ΔL、Δa、Δb)进行了统计,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铁红颜料a值减小,其L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而b值则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各型号铁红颜料a值与b值大致呈线性关系,符合线性方程b=1.61a-30.19,相关系数R2=0.88。通过各型号铁红颜料与标准曲线上相同b值对应点的红相差值[a]分析,将各型号产品进行色相品质分类,可以区分出高红相产品(R70/R90/R150)和低红相产品(R40/R50/R80/R60/R140),有利于企业的颜料产品色相品质管理工作。车间各批次产品的色差值(ΔL、Δa、Δb)相关性分析,得出Δa与Δb呈高度或中度正相关,ΔL和Δb之间基本呈现不相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车间实际铁红颜料生产简化控制参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色相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红 颜料 色相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包覆氧化铁黄制备与混合颜料耐热补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国祥 蒋黎豪 +4 位作者 周梦榆 樊鑫宇 徐敏虹 李金花 郑金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文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磷酸钙液相沉淀包覆氧化铁黄提高其耐热性能。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确定了最佳包覆反应条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 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文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磷酸钙液相沉淀包覆氧化铁黄提高其耐热性能。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确定了最佳包覆反应条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合成的包覆颜料进行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氧化铁黄表面包覆1层磷酸钙无机膜,包覆层呈无定形态;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5 h。磷酸钙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与磷酸铁混合后,通过磷酸铁受热补黄机制,根据加热理论色差公式推导得到,得到最佳的磷酸铁混合比例,可有效地改善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黄 包覆 磷酸钙 磷酸铁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MAl水滑石(M=Zn、Co、Ni)复合物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动力学与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倪梯铜 孟跃 +4 位作者 青木功荘 姚屹洋 唐浩东 陈爱民 夏盛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59-1770,共12页
基于低成本、无毒害、光吸收性强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和大比表面、高稳定性的水滑石(LDHs),制备了Fe_(3)O_(4)@MAl-LDHs(M=Zn、Co、Ni)复合物并用于典型偶氮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 基于低成本、无毒害、光吸收性强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和大比表面、高稳定性的水滑石(LDHs),制备了Fe_(3)O_(4)@MAl-LDHs(M=Zn、Co、Ni)复合物并用于典型偶氮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N_(2)吸附-脱附测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光催化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50 mg、光照强度500 W、pH=9、反应温度40℃,此时,Fe_(3)O_(4)@MAl-LDHs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从LDHs的23.2%大幅提升到87.0%。LDHs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主要来自·OH,而Fe_(3)O_(4)@CoAl-LDHs光降解活性的贡献主要由·OH和空穴提供。此外,LDHs和Fe_(3)O_(4)@CoAl-LDHs的电化学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Fe_(3)O_(4) 光降解 亚甲基蓝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铁矿及其热活化产物除Sb(Ⅲ)效果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海翠 周跃飞 +3 位作者 皮汇钰 杨建明 谢巧勤 陈天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703,共7页
以合成针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法获得比表面积分别为85.74和22.65 m^(2)/g的多孔纳米赤铁矿和磁赤铁矿,通过静态实验探究了针铁矿和煅烧产物的Sb(Ⅲ)吸附性能。结果表明,Sb(Ⅲ)吸附效率为赤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其前二者效率显著... 以合成针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法获得比表面积分别为85.74和22.65 m^(2)/g的多孔纳米赤铁矿和磁赤铁矿,通过静态实验探究了针铁矿和煅烧产物的Sb(Ⅲ)吸附性能。结果表明,Sb(Ⅲ)吸附效率为赤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其前二者效率显著高于针铁矿。Sb(Ⅲ)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均为快速的化学吸附,吸附在2 h内即可接近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45℃、pH=7的条件下,针铁矿、赤铁矿和磁赤铁矿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16.04、50.44和33.53 mg/g。pH对赤铁矿和磁赤铁矿的Sb(Ⅲ)吸附效率影响不大,但pH升高会导致针铁矿的吸附能力降低。CO_(3)^(2-)、SiO_(4)^(4-)、PO_(4)^(3-)和胡敏酸会与Sb(Ⅲ)竞争吸附位,抑制3种矿物对Sb(Ⅲ)的吸附,但这种抑制作用只在阴离子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有效。研究认为磁赤铁矿具有更多的表面活性位和较强的磁回收能力,是优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含Sb(Ⅲ)废水处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 赤铁矿 磁赤铁矿 Sb(Ⅲ)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氢氧化铝包覆氧化铁黄耐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凯 潘国祥 +5 位作者 李金花 朱美 夏盛杰 徐敏虹 沈辉 青木功荘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05-2412,共8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研究沉淀剂滴加方式和反应条件对包覆型氧化铁黄耐热性能的影响,并应用XRD、TG-DTA、FT-IR、SEM等手段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滴加方式的探索,发现耐热性最好的制备方... 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铝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研究沉淀剂滴加方式和反应条件对包覆型氧化铁黄耐热性能的影响,并应用XRD、TG-DTA、FT-IR、SEM等手段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滴加方式的探索,发现耐热性最好的制备方式如下:先加入NaOH溶液,后滴加Al_(2)(SO_(4))_(3)溶液;最佳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铝包覆率为40%,反应温度为80℃,滴加时间为1h左右,pH为8~9。XRD和FT-IR分析表明包覆前后铁黄的晶相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通过SEM分析发现包覆后氧化铁黄颜料仍保持了针状结构,颗粒分散更为均匀,粒径略微加粗;TG-DTA测试表明包覆后颜料耐热性提升与其结构水脱除被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黄 氢氧化铝 包覆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H)_(3)@Zn(OH)_(2)双层包覆氧化铁 黄合成及其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凯 潘国祥 +4 位作者 李金花 夏盛杰 徐敏虹 沈辉 青木功荘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3,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对铁黄颜料进行Al(OH)_(3)/Zn(OH)_(2)双层异相包覆,提升其耐热性能,并通过XRD、TG-DTA、FT-IR、SEM&EDS等手段对包覆前后铁黄颜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包覆质量分数为40%的Al(OH)_(3)时铁黄颜料的耐热性... 采用共沉淀法对铁黄颜料进行Al(OH)_(3)/Zn(OH)_(2)双层异相包覆,提升其耐热性能,并通过XRD、TG-DTA、FT-IR、SEM&EDS等手段对包覆前后铁黄颜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包覆质量分数为40%的Al(OH)_(3)时铁黄颜料的耐热性能较好;第二层包覆Zn(OH)_(2),最优包覆质量分数为30%,样品在240℃时色差值为1.84。XRD测试结果表明,Al(OH)_(3)和Zn(OH)_(2)包覆并没有改变氧化铁黄的特征峰,两者可能以无定形态包覆在铁黄粒子表面。SEM、EDS、FT-IR测试表明,Al(OH)_(3)/Zn(OH)_(2)已成功对铁黄颜料进行了包覆;此外,还出现了片状结构对应Al(OH)_(3)自身成核现象,包锌后出现了团聚现象。TG-DTA表征显示,包覆后样品升温脱水分两步,低温吸热峰对应包覆层物质的脱水,高温吸热峰偏向更高温度,对应包覆颜料耐热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黄 氢氧化铝 氢氧化锌 包覆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