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电力电缆土壤导热系数的反演与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覃喜 周文俊 +2 位作者 吕鸣 姜玉菡 杨仕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温度和载流量是电缆运行状态及热稳定极限的重要指标参数,精确的土壤导热系数是电缆温度场准确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土壤导热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较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精确计算高压电力电缆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温度场和载流量,本文... 温度和载流量是电缆运行状态及热稳定极限的重要指标参数,精确的土壤导热系数是电缆温度场准确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土壤导热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较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精确计算高压电力电缆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温度场和载流量,本文提出了电力电缆实时土壤导热系数逆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开发了电缆表皮温度测量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基于电缆表面采样点实时温度构建了分层土壤实时导热系数反演数学模型,并提出逆问题求解的改进遗传算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成果计算的实时或动态载流量比标称载流量高出3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问题 改进遗传算法 有限元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信号调制解调深度分类模型的数据与模型联合剪枝方法
2
作者 曹志骐 程点 +4 位作者 刘虎 陈思毅 苏蒙蒙 郑海斌 陈晋音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7-1134,共8页
当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异表现源于其深层、广泛、密集的网络结构,尤其在通信领域的信号分析、频谱感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工作表明信号调制解调分类任务中采用深度分类模型已经取得较好分类性能.然... 当前,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优异表现源于其深层、广泛、密集的网络结构,尤其在通信领域的信号分析、频谱感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有工作表明信号调制解调分类任务中采用深度分类模型已经取得较好分类性能.然而,大规模卷积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大量运算和存储问题,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多数现有的模型压缩方法对软硬件库依赖性高、剪枝规则需要手工设计,实现过程复杂,而且无法高效地部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模型架构的联合剪枝方法.首先,在模型端,针对批归一化层进行了稀疏化训练,通过引入缩放因子精细调整各通道权重,并以此剔除冗余通道;其次,在数据端,结合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利用统计方法识别出频繁被遗忘的样本构建一个遗忘子集;最后,利用这个子集对模型进行微调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并加速其推理速度.实验在CIFAR-10、CIFAR-100图像数据集和RML2016.10a信号数据集上针对VGGNet和ResNet模型进行验证,与现有的压缩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算法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也能够提高模型的压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制解调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剪枝 模型压缩 数据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演化与寿命预测模型
3
作者 张帆 俞永军 +3 位作者 蔡重凯 韩文芳 韩国文 陈锋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7,共9页
为了研究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发展过程,文中提出了基于多时间尺度的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演化模型及寿命预测模型。首先,根据时间特性划分电抗器匝间短路过程,分为正常运行状态、匝间电弧性短路和匝间金属熔接性短路3个阶段,并分... 为了研究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发展过程,文中提出了基于多时间尺度的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演化模型及寿命预测模型。首先,根据时间特性划分电抗器匝间短路过程,分为正常运行状态、匝间电弧性短路和匝间金属熔接性短路3个阶段,并分别建立基于长时间尺度、短时间尺度和极短时间尺度的故障演化仿真模型。采用事件驱动模型触发机制处理不同时间尺度模型的演化关系,建立基于事件驱动的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模拟算法。最后,利用提取的电磁和温度特征参量及故障样本,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电抗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多时间尺度故障演化模型,考虑了匝间短路过程的时间特性,可有效区分故障发展的不同阶段。此外,还利用电抗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可对匝间短路发展过程进行准确预测,在匝间电弧性短路故障早期及时告警,减少因电抗器起火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多时间尺度 匝间短路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形承台岩锚基础承载力及其发挥机制
4
作者 楼佳悦 章李刚 +3 位作者 申志福 任远 李燚 李坚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针对山区承台式岩锚基础因承台尺寸大、大方量岩石开挖难的应用困境,构建一种承台底部依地形坡度设计为阶梯形状的新型承台岩锚基础。为揭示该阶梯形承台岩锚基础的承载特性,推动这种新型基础在电塔基础工程中的应用,选取浙江山区某典... 针对山区承台式岩锚基础因承台尺寸大、大方量岩石开挖难的应用困境,构建一种承台底部依地形坡度设计为阶梯形状的新型承台岩锚基础。为揭示该阶梯形承台岩锚基础的承载特性,推动这种新型基础在电塔基础工程中的应用,选取浙江山区某典型岩质场地开展现场试验。首先,依据我国220 kV电压等级输电杆塔承受的上拔与水平荷载,设计底部角度、嵌入深度和阶梯级数不同的4个全尺寸基础和相应的水平力、上拔力加载装置;然后,通过开展现场上拔-水平复合加载试验,获得试验基础的加载响应曲线、抗拔承载力和锚杆抗力发挥规律;最后,开展阶梯形承台岩锚基础的精细化数值模拟,揭示基础承载力的发挥机制。结果表明:阶梯形承台岩锚基础的承载能力发挥是承台-岩体界面黏结作用逐渐尚失、锚杆逐渐参与承载的过程;基础底部阶梯的竖直面因承台转动而受到岩体额外约束,对基础的承载有利,且台阶数越多,这种约束越强;3个台阶上的锚杆变形模式存在差异,最上级阶梯处的锚杆主要发生向斜上方的拉拔变形,中间台阶锚杆以上拔变形为主,最下级阶梯处锚杆以弯曲变形为主;基础几何参数(底部角度、嵌入深度和阶梯级数)对承台与岩体的相对变形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锚杆抗力的发挥过程,但对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小;理论计算高估了阶梯形承台的锚杆轴力,是一种偏于保守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锚基础 阶梯形承台 现场抗拔试验 承载力 发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与思路 被引量:64
5
作者 王胜寒 郭创新 +2 位作者 冯斌 张浩 杜振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4,共15页
区块链技术因其支撑的比特币系统而在金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在能源电力领域获得了一些应用尝试。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了区块链技术的分权化、不变性、可扩展和分布式4项主要特征。根据服务与管理对象的差别,将区块链技... 区块链技术因其支撑的比特币系统而在金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在能源电力领域获得了一些应用尝试。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了区块链技术的分权化、不变性、可扩展和分布式4项主要特征。根据服务与管理对象的差别,将区块链技术在电力系统环境中的应用划分为物理、金融、社会3种属性和信息安全、监测分析、交易平台、合约执行、智能决策、行为管理6项功能,分析了各项功能的针对问题和技术原理,并各选取一例典型场景进行具体说明。对于电力系统中规模较大的系统应用,提出基于雾计算与侧链结构的智能调度系统和基于公证人机制的碳排放权与绿证交易系统2套区块链架构。最后,总结区块链技术在电力系统环境下应用面临的瓶颈,并提出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共识机制 智能合约 电力系统 雾计算 智能调度 碳排放权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DCM的电动汽车充电机LL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永明 林嘉伟 +5 位作者 陈俊尧 杜振东 王志新 徐世泽 吴笛 黄忠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是促进电动汽车发展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LLC谐振变换器具有效率高、输出电压范围宽、功率大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充电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谐振过程十分复杂,通常采用基波等效分析(First Harmonic Approximation,FHA)...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是促进电动汽车发展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LLC谐振变换器具有效率高、输出电压范围宽、功率大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充电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谐振过程十分复杂,通常采用基波等效分析(First Harmonic Approximation,FHA)方法设计LLC谐振变换器。该方法由于没有考虑不连续导通(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从而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需要多次反复迭代寻找合适的电路参数。提出了一种计及DCM分析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求解变换器电压增益,并且设计过程不需要迭代。针对某容量3.3 kW、输入400 V、输出250~430 V的LLC谐振变换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LLC谐振变换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变换器的效率更高,且电压增益误差比传统方法减小了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DC-DC功率变换 LLC谐振变换器 不连续导通 参数设计 电压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下中国各类电源规模及发电成本演化发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杜振东 徐尔丰 +2 位作者 张笑弟 刘敦楠 沈舒仪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8-176,共9页
绿色电力证书市场是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昂,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缺口大、来源单一、时间周期长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对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下中国各类电源规模及发电成本演化发展进行... 绿色电力证书市场是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成本高昂,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缺口大、来源单一、时间周期长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对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下中国各类电源规模及发电成本演化发展进行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绿色电力证书市场的经济系统分析模型并基于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单位综合成本的演化趋势及关键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和绿色电力证书有效期,绿色电力证书不仅能够减少补贴资金并提高补贴效率,而且将为可再生能源提供全新的投资回报模式,激励其投资发展,有效促进能源供给侧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配额 绿色电力证书市场 新一代电力系统 系统动力学 电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换流器型电源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翁华 朱维骏 +4 位作者 张旭 郁丹 杨亚楠 李宇骏 唐人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换流器型电源接入电网。其在故障暂态下控制模式的不确定性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忽略了控制器的快速响应过程,建立了考虑控制模式切换的换流器型电源的故障分析模型,每...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换流器型电源接入电网。其在故障暂态下控制模式的不确定性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忽略了控制器的快速响应过程,建立了考虑控制模式切换的换流器型电源的故障分析模型,每种控制下的换流器故障动态均可通过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进行描述。其次,提出了一种交替迭代算法,通过交替执行计算模块和判别模块来实现故障网络的求解。最后,利用PSCAD/EMTP软件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不同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电流计算 控制模式切换 换流器型电源 低电压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外部性的电力增值服务销售策略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占洋 赵文会 +2 位作者 高鹏 赵文哲 钟孔露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13-2220,共8页
增值服务现已成为移动通信、电信、邮政等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以及新兴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售电增值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网络外部性也成为售电商在制定销售策略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重... 增值服务现已成为移动通信、电信、邮政等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以及新兴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售电增值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网络外部性也成为售电商在制定销售策略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售电商应该充分虑及网络外部性对销售策略的影响,积极拓展自身的经营范围,重视增值服务市场的开发。在Hotelling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用户网络外部性和用户偏好的电力产品和增值服务的销售策略模型。基于组合套餐销售与自选套餐销售构成了4种销售策略局势,分析了双寡头售电商的需求函数和收益函数。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电力产品和增值服务的最优定价,对两售电商的市场占有率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并依据最优收益函数矩阵给出了两售电商在不同参数空间下的销售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网络外部性 用户偏好 增值服务 销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电改背景下考虑区域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杜振东 王佳仁 +2 位作者 何英静 沈舒仪 朱克平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2,75,共8页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多影响,主要计及因区域电力市场交易频繁对电力系统风险评估造成的影响。首先,构建了主动负荷-电价闭环反馈的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在计及实时电价波动和不同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场景的条件...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多影响,主要计及因区域电力市场交易频繁对电力系统风险评估造成的影响。首先,构建了主动负荷-电价闭环反馈的需求响应模型。其次,在计及实时电价波动和不同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场景的条件下,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新电力体制改革的风险评估流程。最后,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对可能发生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风险评估。由实际案例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新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会增加系统运行风险,而良性的主动负荷-电价闭环反馈对系统的风险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主动负荷 定价模型 跨区域电能交易 拉丁超立方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设计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益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6-I0006,共1页
当前,国家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新能源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不断突破,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成为当前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阿里·凯伊哈尼(Ali Keyhani)编著,刘长浥、陈默子、许晓艳等译的《智能电网可再生能... 当前,国家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新能源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不断突破,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成为当前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阿里·凯伊哈尼(Ali Keyhani)编著,刘长浥、陈默子、许晓艳等译的《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2年11月出版)一书,通过介绍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基本概念,将电力工程的各领域综合起来论述了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设计问题,为当代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机械工业出版社 新能源技术 智能电网 电力工程 新能源行业 设计和优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力线网络上防御潜在攻击的鲁棒性消息传递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正用 白桦 +3 位作者 吴笛 褚如旭 王韬樾 林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62,共7页
网络结构上的信息传递(Message Passing,MP)机制是理解大型网络结构,实现网络节点属性预测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电力线通信网络中,无法在终端和链路上部署复杂的身份识别验证的计算模块,导致无法建立可信的电力线通信网络MP机制,从而无... 网络结构上的信息传递(Message Passing,MP)机制是理解大型网络结构,实现网络节点属性预测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电力线通信网络中,无法在终端和链路上部署复杂的身份识别验证的计算模块,导致无法建立可信的电力线通信网络MP机制,从而无法杜绝潜在攻击者的恶意对抗攻击行为,例如恶意更改电表数据、恶意隐藏终端故障等。为此,以电力节点匿名为动机,将电力节点位置隐藏至高斯噪声中,从而使攻击者无法定位具体的目标节点,抵制潜在的攻击行为。首先证明了节点定位定理,给出了图信息在傅里叶域中传递的数学模型,从而展示主流MP模型(图神经网络)定位节点的具体量化指标;然后设计了一个从高斯噪声中生成节点位置的生成器,实现节点匿名;最后设计了一个对抗生成网络,用来实现精确的电力线通信网络建模。实验表明,即使完全隐藏电力线中节点的位置,通过端到端训练,依然可以实现精确的MP,从而构建更加可信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理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网络 消息传递 潜在攻击 恶意攻击 对抗攻击 对抗生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样本下的低压电力线网络故障量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臻 白桦 +3 位作者 吴笛 林斌 褚如旭 王韬樾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3-1248,共6页
低压电力线网络的区域性的故障告警难以量化分析。同时,由于节点数目众多,对低压电力线节点单节点级别的故障告警进行专家分析的成本过高,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故障区域性量化的难度。为此,从实际出发,给出了专家标注样本较少情况下的低压... 低压电力线网络的区域性的故障告警难以量化分析。同时,由于节点数目众多,对低压电力线节点单节点级别的故障告警进行专家分析的成本过高,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故障区域性量化的难度。为此,从实际出发,给出了专家标注样本较少情况下的低压电力线网络节点级和区域级量化的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节点故障量化图卷积神经网络(Nodal Fault Quantiza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NFQ-GCN),以不同节点、不同重要性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进一步地,设计了区域性节点故障量化图卷积神经网络(Regional Fault Quantiza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FQ-GCN),通过约束节点扩增时区域嵌入位置振动函数至利普希茨(Lipschitz)连续条件,使区域的故障量化可解释地满足小样本的专家标注模式。通过设计上述两个神经网络,可以实现节点级和区域级的智能故障量化,降低故障分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电力线网络 节点故障量化 区域故障量化 小样本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ShapeDTW-QWGRU的分布式光伏集群短期功率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欧阳静 秦龙 +3 位作者 王坚锋 尹康 褚礼东 潘国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与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PCAShapeDTW-QWGRU)的集群功率预测模型。针对集群划分不够精细、光伏电站数据蕴含的信息难以捕捉的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密度聚... 针对分布式光伏短期功率预测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与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PCAShapeDTW-QWGRU)的集群功率预测模型。针对集群划分不够精细、光伏电站数据蕴含的信息难以捕捉的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密度聚类算法(PCA-OPTICS)的集群划分方法;针对目前选取代表电站与集群相似性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ShapeDTW)的代表电站的选取方法,利用ShapeDTW度量相似性距离,选取最小值作为代表电站,并利用基于均方根传播梯度下降法优化的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RMSprop-QWGRU)模型进行预测;为了解决代表电站与集群功率的变换系数转换差异较大的问题,采用实时变换系数对代表电站进行集群功率值预测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光伏集群功率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预测 集群划分 主成分分析 动态时间规整 量子加权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电缆系统电气稳态特性及降损措施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恩哲 陈向荣 +3 位作者 朱汉山 阴凯 裘立峰 乐军耀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为了分析隧道内电缆系统在特殊环境下的稳态特性及降损措施,构建了包含回流电缆阻抗和导纳元素的隧道电缆系统单位长度下的串联阻抗矩阵和并联导纳矩阵。通过Laurent级数展开建立微元段隧道电缆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基于级联算法并考虑到... 为了分析隧道内电缆系统在特殊环境下的稳态特性及降损措施,构建了包含回流电缆阻抗和导纳元素的隧道电缆系统单位长度下的串联阻抗矩阵和并联导纳矩阵。通过Laurent级数展开建立微元段隧道电缆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基于级联算法并考虑到长距离电缆系统接地节点的存在得到电缆系统金属护套环流及感应电压分布。在隧道电缆系统交叉互联节点处引入串联阻抗,通过阻抗幅值和相角的配合降低功率损耗。研究结果表明,输电电缆系统交叉互联段护套电压最大可达128.13 V,护套环流最大可达35.63 A,并验证了矩阵解析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阻抗幅值与相角的配合可有效降低功率损耗,当交叉互联系统串联阻抗小于2Ω时,其相角选择60°为最优;当选用的串联阻抗大于2Ω时,其相角选择90°为最优,为隧道电缆系统降损措施提供了计算参考和工程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电缆系统 Laurent级数展开 节点导纳矩阵 感应电压 护套环流 降损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桥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电缆护套过电压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裘立峰 杜振东 +2 位作者 周文俊 徐星 陈向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随桥电缆作为跨海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整个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论文以舟岱大桥220 kV随桥电缆工程为研究对象,考虑架空线路的影响,基于PSCAD/EMTDC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随桥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仿真模型,... 随桥电缆作为跨海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整个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论文以舟岱大桥220 kV随桥电缆工程为研究对象,考虑架空线路的影响,基于PSCAD/EMTDC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随桥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仿真模型,对雷击故障和操作故障下的电缆护套过电压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击架空线路时,护套过电压幅值随故障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大而增大,过电压幅值最高可达到46.4 kV;单相接地故障下,接地相角为90°时护套过电压最严重,过电压幅值最高可达到15.9 kV;非全相操作故障下,电缆护套过电压幅值受故障距离的影响不大,两相断线的护套过电压比单相断线更严重。研究工作为随桥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绝缘配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桥电缆 混合线路 雷击故障 操作故障 过电压特性 绝缘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康 黄昕颖 +2 位作者 李丽 钟婷婷 斯扬华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共8页
针对现有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控制不均衡、存在局部温度超出设备安全运行范围且较少考虑能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空调系统热交换和管道系统空气流量数学模型,在此... 针对现有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控制不均衡、存在局部温度超出设备安全运行范围且较少考虑能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空调系统热交换和管道系统空气流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控制系统运行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提出了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方法。采用高效的求解器CPLEX求解,得到能耗最低的控制策略。并通过ANSYS Icepak进行稳态过程分析,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的精准控制,达到了系统绿色低碳运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 精准送风系统 温湿度控制 能效管理 稳态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深度Q网络算法的多用户端对端能源共享机制研究
18
作者 武东昊 王国烽 +2 位作者 毛毳 陈玉萍 张有兵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5-764,共10页
端对端(P2P)电力交易作为用户侧能源市场的一种新的能源平衡和互动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用户群体内的能源共享,提高参与能源市场用户的经济效益。然而传统求解用户间P2P交易的方法依赖对于光伏、负荷数据的预测,难以实时响应用户间的源荷... 端对端(P2P)电力交易作为用户侧能源市场的一种新的能源平衡和互动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用户群体内的能源共享,提高参与能源市场用户的经济效益。然而传统求解用户间P2P交易的方法依赖对于光伏、负荷数据的预测,难以实时响应用户间的源荷变动问题。为此,本文建立了一种以多类型用户为基础的多用户P2P能源社区交易模型,并引入基于双深度Q网络(DDQN)的强化学习(RL)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所提方法通过DDQN算法中的预测网络以及目标网络读取多用户P2P能源社区中的环境信息,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通过实时的光伏、负荷以及电价数据对当前社区内的多用户P2P交易问题进行求解。案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促进社区内用户间P2P能源交易共享的同时,保证了多用户P2P能源社区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对端(P2P)能源共享 强化学习(RL) 能源交易市场 双深度Q网络(DDQ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IF-LSTM多任务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33
19
作者 欧阳静 杨吕 +2 位作者 尹康 赵宇航 潘国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9-507,共9页
综合能源系统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精准的短期负荷预测有利于平抑可再生能源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系统中的多元负荷时间序列为典型的非平稳性信号,难以进行精准地预测。为了从数据层面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 综合能源系统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精准的短期负荷预测有利于平抑可再生能源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系统中的多元负荷时间序列为典型的非平稳性信号,难以进行精准地预测。为了从数据层面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基于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ALIF)的历史负荷数据分解方法,将历史负荷序列分解为具有不同频段模态函数的多个分量;针对预测模型训练中长时间序列处理困难及系统中多元负荷间耦合信息挖掘利用的问题,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多任务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LSTM、ALIF-LSTM单任务学习、随机森林、LGBM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应对负荷波动剧烈的工况,预测精度较高,满足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任务学习 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 负荷预测 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沟对地铁运营引起地基振动隔振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蔡袁强 江乾明 +3 位作者 曹志刚 袁宗浩 楼佳悦 张盈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4-1392,共9页
为分析填充沟对地铁运营引起的地基振动隔振效果,建立了地铁列车–轨道结构–衬砌–地基–填充沟2.5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列车荷载模拟为一组符合列车轴载空间分布的常荷载,钢轨和浮置板简化为无限长Euler梁,衬砌与地基模拟为均质弹性体... 为分析填充沟对地铁运营引起的地基振动隔振效果,建立了地铁列车–轨道结构–衬砌–地基–填充沟2.5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列车荷载模拟为一组符合列车轴载空间分布的常荷载,钢轨和浮置板简化为无限长Euler梁,衬砌与地基模拟为均质弹性体。理论模型通过钢轨与衬砌仰拱处、以及衬砌与地基处应力和位移连续条件进行耦合。混凝土填充沟模拟为地基中异质体,填充沟与地基交界面通过共用节点法处理,并在波数域中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快速Fourier逆变换(IFFT)进行波数展开获得三维时域–空间域内的地基动力响应。计算分析了填充沟在不同列车速度、填充沟沟深、沟宽与隧道埋深等情况下的隔振效果。研究表明,填充沟隔振效果随沟深增加而显著改善,但隔振效果改善速率在填充沟超过一定深度后变缓;随着填充沟距地铁距离增加,沟前隔振效果减弱,而沟后隔振效果改善。随着列车速度增加,填充沟隔振效果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沟 地铁荷载 2.5维有限元 隔振效果 移动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