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陈益丹 邱华平 +3 位作者 金肖青 方剑乔 俞迈红 诸剑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在软骨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在软骨代谢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温针灸患侧膝关节"犊鼻"、"后三里"穴2个疗程,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MMP-1、MMP-3、TIMP-1的浓度,股骨内髁行HE染色。结果:模型组MMP-1浓度、MMP-1/TIMP-1比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MMP-3浓度低于空白组(P﹤0.05),TIMP-1变化不明显(P﹥0.05),HE染色示明显的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降低了MMP-1的浓度与MMP-1/TIMP-1之比值,升高MMP-3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善了软骨病理损伤。结论:温针灸能够提高膝骨关节炎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其软骨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的MMP-1、MMP-3与MMP-1/TIMP-1比值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温针灸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斯清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卫峰 郑培奋 +1 位作者 陈益丹 杨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加斯清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90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单纯促动... 目的:探讨加斯清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90例进行研究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单纯促动力组采用加斯清口服治疗;针灸组采用针灸取穴治疗;而针药并用组则采用加斯清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各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以及胃动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不同试餐时间下的近端胃容积变化,评价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针药并用组的各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以及胃动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试餐后15、20、30、40、60 min,近端胃容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5),而试餐后5、10 min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针药并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的76.67%、80.00%,数据分析发现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3.33%、10.00%、13.3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斯清联合针灸应用于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上,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斯清 针灸 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燕芬 王增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510-1511,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为原发性痛经(PD)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方法:72例患者双盲法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止痛和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频率评分。结...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为原发性痛经(PD)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方法:72例患者双盲法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止痛和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频率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0.56%,两组患者疗效存在区别(Ridit z=17.568,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疼痛VAS减轻,CMSS频率减少,症状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能够明显减轻疼痛,减轻痛经发作频率和程度,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明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电针 原发性痛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谭克平 李新伟 吴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993,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医院针灸科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医院针灸科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埋线结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方法,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Ig E表达水平,治疗8周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9.66%,两组有效率相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g E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Ig 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率3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痛、胃肠不适及嗜睡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有6例刺到毛细血管出现皮下出血,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采用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佳,能够降低慢性荨麻疹Ig E表达水平,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中药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IG 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对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乔松 许琦 +3 位作者 叶子青 俞志红 谢海宝 金肖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PG)对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4年7月于浙江医院体检并经骨密度测定确诊的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另选取高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血OPG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骨碱...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PG)对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4年7月于浙江医院体检并经骨密度测定确诊的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另选取高龄非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测定两组血OPG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P)、N-端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脱氧吡啶啉(DPD)]水平,观察OPG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PG与年龄、骨生成及骨吸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症高龄患者比较,骨质疏松高龄患者骨生成指标BAP、N-MID下降,骨吸收指标β-CTx、DPD升高,OPG水平下降(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骨生成指标呈正相关,与骨吸收指标呈负相关(γ1,2,3,4=0.27,0.52,–0.34,–0.41,P<0.05),与患者年龄不相关(γ=0.07,P>0.05)。结论高龄老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是骨代谢破骨-成骨动态失衡的结果,OPG水平下降可能是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在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温积权 洪明胜 +2 位作者 陈益丹 徐洁慧 曹永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VlS)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白内障单眼患病(纳入标准不用加单眼患病这条,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往往是双眼发病,住院手术一般都是做一个眼,白内...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VlS)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白内障单眼患病(纳入标准不用加单眼患病这条,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往往是双眼发病,住院手术一般都是做一个眼,白内障严重视力差的那个眼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在术前24、12、2h针灸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瞳孔直径大小、眼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对比IFIS发生率及对手术的影响,针刺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瞳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FI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不大,BCVA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误吸虹膜次数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针刺部位皮下出血和3例局部疼痛,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IFIS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白内障 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联合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谭克平 李新伟 吴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2013年8月—2015年7月选择在医院诊断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芪蓉润肠口服液,14 d为1个疗程,连...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2013年8月—2015年7月选择在医院诊断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芪蓉润肠口服液,14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留针30 min,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以及粪便性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脘腹胀满、腹痛、四肢不温等症状积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大幅度下降,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排便时间及粪便性质评分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积分均大幅度下降,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脾肾阳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 针刺 芪蓉润肠口服液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血清MMP-3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诸剑芳 王国军 +2 位作者 金肖青 俞迈红 陈益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63-364,共2页
目的:明确电针对早、中期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观察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血清MMP-3含量的变化。结果:WOMAC评分显... 目的:明确电针对早、中期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观察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血清MMP-3含量的变化。结果:WOMAC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均有效,电针治疗4周后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治疗前自身比较,血清MMP-3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血清MMP-3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早、中期老年性膝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清MMP-3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老年性膝关节炎 MM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网球肘超声表现与浮针治疗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田树元 赵娴 +2 位作者 李新伟 白钰 余永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网球肘超声表现及浮针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60例中医辨证分型明确并接受浮针治疗的网球肘患者,观察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之间网球肘证型及超声表现差异。结果 浮针治疗后网球肘治愈率为31.67%(19/60)、显效率...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网球肘超声表现及浮针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60例中医辨证分型明确并接受浮针治疗的网球肘患者,观察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之间网球肘证型及超声表现差异。结果 浮针治疗后网球肘治愈率为31.67%(19/60)、显效率为43.33%(26/60),总体有效率75.00%(45/60),无效率25.00%(15/60)。不同疗效患者之间,肌腱厚度、肌腱评分(包括回声、钙化及有无撕裂)及肌腱内血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浮针用于伸肌总腱较薄、肌腱评分较低及血流评分较高者疗效更佳。治愈率、显效率及无效率在风寒阻络型网球肘分别为47.62%(10/21)、42.86%(9/21)及9.52%(2/21),在湿热内蕴型分别为31.58%(6/19)、57.89%(11/19)及10.53%(2/19),在气血亏虚型分别为15.00%(3/20)、30.00%(6/20)及55.00%(11/20)。3种证型之间,疗效、患侧伸肌总腱钙化比例及肌腱血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风寒阻络型、湿热内蕴型疗效均优于、而患侧伸肌总腱钙化比例低于气血亏虚型,其肌腱血流评分则高于气血亏虚型(P均<0.05)。结论 超声显示伸肌总腱较薄、肌腱内低回声区面积小、钙化少、无肌腱撕裂及血供的网球肘经浮针治疗效果较好,其证型多为风寒阻络型及湿热内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肘 针刺治疗 超声检查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