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导向CT血管造影用于钇-90(^(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进展
1
作者 孙万 王洁雨 邓雪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 SIRT)为不可切除原发或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导管导向CT血管造影(CDCTA)指将导管插入特定血管后进行CT造影,可为^(90)Y SIRT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提供有效的横断面图像并辅助...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 SIRT)为不可切除原发或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导管导向CT血管造影(CDCTA)指将导管插入特定血管后进行CT造影,可为^(90)Y SIRT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提供有效的横断面图像并辅助实施精准治疗,极大地提高^(90)Y SIRT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CDCTA在^(90)Y SIRT用于肝脏恶性肿瘤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联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
作者 王敏可 王甜甜 +2 位作者 黄金标 林优优 谢继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 观察全脑CT灌注(CTP)动脉期图像联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50例AIS行全脑CTP与CT血管造影(CTA),之后分别行AIIR(CTP-AIIR组)及混合迭代重建(HIR,CTP-HIR组)并提取CTP动... 目的 观察全脑CT灌注(CTP)动脉期图像联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50例AIS行全脑CTP与CT血管造影(CTA),之后分别行AIIR(CTP-AIIR组)及混合迭代重建(HIR,CTP-HIR组)并提取CTP动脉期CTA图像;对常规CTA行HIR(CTA-HIR组)。以5分法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基底动脉干、颈内动脉海绵状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脑实质噪声,计算3支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考标准,评估CTP及CTA定位责任血管的准确性。结果 CTP-AIIR组噪声、血管边缘锐利度、小血管可见性和整体可诊断性4项主观评分均显著高于,3支动脉及脑实质噪声均低于,而SNR、CNR均高于CTP-HIR和CTA-HIR组(P均<0.017)。基于CTP-AIIR组与CTA-HIR组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均为96.00%(48/50),与基于CTP-HIR组(44/50,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 全脑CTP动脉期图像结合AIIR评估AIS可获得与常规CTA相当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的肺腺癌气腔播散预测与不同瘤周扩展区域的比较
3
作者 马政霄 卓越 +3 位作者 黄超 石磊 鲍真 苏丹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2-40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的价值,并确定最佳瘤周分析区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气腔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的价值,并确定最佳瘤周分析区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378例LUAD患者资料,构建肿瘤边缘外扩0、3、6、9、12 mm区域的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结果:6 mm区域的XGB模型在测试集上表现最佳,其次为AUC-ROC达0.855(95%CI:0.756~0.950),9 mm区域的XGB模型。DCA分析显示6 mm和9 mm区域XGB模型临床净收益较高。特征分析显示部分小波变换特征对STAS预测贡献较大。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预测STA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基于6 mm瘤周区域的XGB模型表现最优,有望辅助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气腔播散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晓阳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治疗相对困难。目前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疗(selective internal radiotherapy,SIRT)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在国内已进入临床应用。这种新型内放射治疗虽有其...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治疗相对困难。目前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疗(selective internal radiotherapy,SIRT)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在国内已进入临床应用。这种新型内放射治疗虽有其技术难点,但与传统治疗相比也具有独特优势。其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并为暂时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增加未来残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从而达到R0切除或理想的放射消融创造条件。其联合一、二线化疗可改善肝转移瘤局部区域反应,为患者提供化疗间期。对于化疗失败且肿瘤不可切除患者,SIRT可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未来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主要就钇^(90)微球及其在CRLM中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 微球 结直肠癌肝转移 选择性内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和临床危险因素对中晚期肝细胞癌首次D-TACE近期疗效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隰子涵 杨永波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增强MRI影像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与首次药物洗脱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中晚期HCC患者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依据近期疗效分为客观缓解(OR)组(n=74)和非O...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增强MRI影像学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与首次药物洗脱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中晚期HCC患者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依据近期疗效分为客观缓解(OR)组(n=74)和非OR组(n=3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D-TACE近期疗效相关的独立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进展期(PFS),Log-rank检验反映近期疗效与PFS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与PFS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白蛋白低(OR=1.012,P=0.029)、载药量多(OR=0.969,P=0.016)、肿瘤/肝脏体积比高(OR=0.001,P=0.007)、肿瘤边缘强化程度重(OR=0.239,P=0.049)与首次D-TACE近期疗效显著相关。OR组、非OR组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4.5个月,OR组预后更佳(χ^(2)=4.903,P=0.027)。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首次D-TACE近期疗效好、肿瘤最大径大、肿瘤/肝脏体积比小是PFS保护因素。结论HCC患者肿瘤/肝脏体积比低、前白蛋白高、载药量少、肿瘤边缘强化程度轻,首次D-TACE近期疗效更可能达到OR,PFS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药物洗脱微球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无疾病进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长锋 劳群 +6 位作者 丁忠祥 王罗羽 王天宇 郗玉珍 韩静 何林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IoU)、戴斯相似系数(DSC)及准确率评价其效能;以DL分类模型判断血肿语义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识别sICH血肿语义特征的效能。结果DL分割模型分割训练集95%sICH血肿的IoU、DSC及准确率分别为0.84±0.07、0.91±0.04及(88.78±8.04)%,在验证集分别为0.83±0.07、0.91±0.05及(88.59±7.76)%。DL分类模型识别训练集及验证集sICH血肿不规则形态、不均匀密度、卫星征、混杂征及漩涡征的AUC分别为0.946~0.993及0.714~0.833。结论基于FPN可准确、高效地自动分割sICH血肿,对于判断血肿语义特征亦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泛化性MR快速成像技术
7
作者 余华君 苗帧壮 +6 位作者 李瑞阳 陈福军 初占飞 郭红宇 李英飒 李怡 梁晓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重建欠采样MR图像的技术并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DNN模型的主体由残差卷积网络和保真网络两个模块构成,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不同分辨率的输入图像且有效学习图像中的噪声分布。收集符合MR扫描适应症...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重建欠采样MR图像的技术并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DNN模型的主体由残差卷积网络和保真网络两个模块构成,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不同分辨率的输入图像且有效学习图像中的噪声分布。收集符合MR扫描适应症的志愿者共150例,K空间满采图像和加速欠采样图像为一组随机扫描同一被试的头部、颈椎、腹部、盆腔和膝关节共5个部位的多种常规序列,共计2437组影像;其中,满采图像作为标签数据,无需额外标注。结果:将同部位不同序列及不同部位不同序列数据分别作为DNN模型的输入训练得到模型1(当前序列除外的图像作为DNN模型输入)、模型2(输入当前序列图像)、模型3(当前部位图像除外)和模型4(输入当前部位图像)的重建效果均很好(SSIM≥0.93,PSNR≥37.22)。DNN模型重建图像的采集时间平均减少16.2%,但CNR平均提升8.5%,SNR提升7.7%以上。此外,DNN重建图像具有同等甚至高于满采图像的质量。结论:DNN模型可重建高质量MR图像且具备高泛化性,帮助临床实现加速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
8
作者 韩静 张乐星 +5 位作者 何林阳 冯长锋 郗玉珍 丁忠祥 许阳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观察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VD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胸部CT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肺结节体积增加是否≥25%将其分为进展组(n=218)与非进展组(n=516),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515)... 目的观察3D Res2Net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体积倍增时间(VD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胸部CT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肺结节体积增加是否≥25%将其分为进展组(n=218)与非进展组(n=516),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515)与验证集(n=219);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参数构建临床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肺结节二维CT图像特征构建CT特征模型,基于Res2Net网络输入三维CT图像构建3D Res2Net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实际VDT为标准,评估临床模型、CT特征模型及3D Res2Net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VDT≤400天的效能。结果临床模型、CT特征模型及3D Res2Net模型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89、0.698及0.734,在验证集分别为0.692、0.714及0.721。3D Res2Net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VDT用时5~7 s、平均(5.92±1.08)s。结论3D Res2Net模型可用于预测肺实性结节VDT以大幅缩短人工阅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对心律不齐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冯越 蔡国龙 +2 位作者 李伟 何浪 刘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浙江医院行双源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34例,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浙江医院行双源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34例,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78)和B组(行适应性序列扫描,n=56)。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98.5%、87.4%、99.7%,而B组分别为97.0%、98.8%、88.9%、9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12.0±3.6mSv,明显高于B组(3.1±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6,P=0.00)。结论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结合绝对时相重建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及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间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0
作者 龙德云 谭细凤 +3 位作者 张艳 柳杰 陈和平 张福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Leydig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Leydig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进行分析。MRI多序列、多方位扫描4例,CT平扫2例,其中... 目的:探讨睾丸Leydig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Leydig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进行分析。MRI多序列、多方位扫描4例,CT平扫2例,其中1例加做CT增强。病理学组织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α-inhibin、Melan-A、PLAP、CR、EMA、S-100、CD117、CD10及Ki-67瘤细胞的阳性率,血清肿瘤标志物AFP、β-HCG及CEA的检测。结果:T2WI序列肿块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混杂高低信号,边界清晰;CT呈稍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后显著强化,肿块周围有正常的睾丸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呈片状、巢状、梁状分布,可伴有片状坏死,间质内见毛细血管、血窦、黏液样基质及纤维组织;免疫组化提示vimentin、α-inhibin、Melan-A均阳性。结论:睾丸Leydig细胞瘤多发生于睾丸的外周部位,边界清晰,肿瘤周围有正常的睾丸组织,血供丰富,强化显著,CT或MRI检查有利于其良恶性的鉴别,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莱迪希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家兴 樊树峰 +5 位作者 郑家平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纲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热化疗 灌注温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与MRI单独或联合使用在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琦 刘铁 +1 位作者 葛焕祥 吴伟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78-1378,共1页
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简称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肿瘤的主要方法[1],而近年来MRI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将两项技术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X线影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椎椎板、关节突的影像学测量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曾忠友 江春宇 +6 位作者 宋永兴 张建乔 王斌 金才益 龙德云 吴鹏 王云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22,425,共4页
目的: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测量3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X线正位片及下腰椎椎板、关节突CT平扫片,获得椎板、关节突钉道长度、椎板厚度、椎板外斜角及椎板下倾角的相关数据。结果:下腰椎椎板... 目的: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基础。方法:测量3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X线正位片及下腰椎椎板、关节突CT平扫片,获得椎板、关节突钉道长度、椎板厚度、椎板外斜角及椎板下倾角的相关数据。结果:下腰椎椎板、关节突钉道长度(cm):L3/4男性为(4.63±0.75),女性为(4.40±0.63),L4/5男性为(5.12±0.45),女性为(5.03±0.39),L5/S1男性为(5.47±0.65),女性为(5.35±0.57),钉道长度自L3/4至L5/S1逐渐增大,且测量数据男性较女性长,有统计学意义。椎板厚度(mm):L3男性为(5.4±0.8),女性为(5.2±0.73),L4男性为(6.7±1.4),女性为(6.4±1.5),L5男性为(6.4±1.4),女性为(6.2±1.45),椎板厚度L4较L3厚,L5较L4薄,男性较女性厚,有统计学意义。椎板外斜角(°):L3/4男性为(46±5.1),女性为(45±4.8),L4/5男性为(43±3.8),女性为(44±4.1),L5/S1男性为(36±3.5),女性为(35±3.0),椎板外斜角自L3/4至L5/S1逐渐减小,男性与女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椎板下倾角(°):L3/4男性为(49±3.6),女性为(48±3.0),L4/5男性为(47±3.1),女性为(48±2.2),L5/S1男性为(51±2.5),女性为(50±1.8),椎板下倾角L4/5较L3/4小,L5/S1较L4/5大,男、女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测量患者影像学资料可获得个体化的下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应用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应用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板 关节突 影像学 瞄准器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后脑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建军 吴伟峰 +3 位作者 葛焕祥 陈伏庆 李伟 刘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梗死后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后疑有脑出血患者行CT检查,同时行MRI常规序列(T2WI、T1WI、DWI)扫描及SWI扫描,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患者CT扫描证实为梗死后脑出血,... 目的: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梗死后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后疑有脑出血患者行CT检查,同时行MRI常规序列(T2WI、T1WI、DWI)扫描及SWI扫描,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患者CT扫描证实为梗死后脑出血,SWI诊断脑出血34例,T2WI诊断19例,T1WI诊断21例,DWI诊断25例。SWI、T2WI、T1WI和DWI诊断梗死后脑出血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59.0%、61.4%和73.0%,特异度分别为100.0%、65.2%、68.0%和65.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68.1%、71.0%和75.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0.3%、57.2%和78.3%,约登指数(正确指数)分别为1.0、0.24、0.29和0.38。诊断试验秩和比法分析示SWI、T2WI、T1WI和DWI各序列的秩和比值(RSR)分别为1.0、0.3、0.5和0.7。结论:SWI诊断梗死后脑出血比MRI常规扫描序列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及溶栓治疗后常规复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死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忠学 周锦红 +4 位作者 孙松 季文斌 陆文彬 黄金标 刘玲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及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1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治疗。结果中晚期妊...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及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1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治疗。结果中晚期妊娠子宫动脉明显增粗增长,分支明显增多增粗卷曲,与妊娠月龄成正比,胎盘血供丰富。15例术后平均4.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无产后出血。1例孕26周中央型前置胎盘因引产失败(合并瘢痕子宫,有宫颈性难产史),栓塞术后6d行剖宫取胎术,术中出血约100ml。术后平均32.4d恢复月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疗效可靠,保留生育功能,有促进引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中晚期妊娠 前置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经导管栓塞治疗2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新建 吴娟 +2 位作者 朱芮 季文斌 樊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UAP)是罕见的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报道2例经导管成功栓塞治疗UAP,并作简要讨论。 临床资料 例1:患者61岁,因“阴道流血15d,腹痛1d”收入院,33年前曾因“宫外孕”行“右... 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UAP)是罕见的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报道2例经导管成功栓塞治疗UAP,并作简要讨论。 临床资料 例1:患者61岁,因“阴道流血15d,腹痛1d”收入院,33年前曾因“宫外孕”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绝经年龄5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 假性动脉瘤 产后出血 经导管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重建术和表面成像术在椎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良浩 葛焕祥 +1 位作者 管卫 张国良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 :探讨容积重建术 (VR)和表面成像术 (SSD)在椎动脉CT血管 (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 ,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 ,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 目的 :探讨容积重建术 (VR)和表面成像术 (SSD)在椎动脉CT血管 (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 ,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 ,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果 :65例 ,13 0支血管显示 12 9支 ,1支全程闭塞不显示。发现先天变异 3 1支 ;血管因骨质增生受压移位 17处 ;血管狭窄 2 1处 ;颅内段血管呈串珠状 45处 ;钙化 3处。讨论 :VR能清晰显示椎动脉全貌和伴行骨骼的解剖关系 ,大大提高椎动脉病变的检出阳性率。SSD优良图像仅占 5 0 %左右 ,约半数的病人椎动脉显示不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重建术 表面成像术 椎动脉 CT 血管造影术 VR S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其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邵国良 陈玉堂 +1 位作者 冯海洋 范永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在治疗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术前胃肠道减压术在1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实施了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治疗在X线透视下实施,鼻肠减压导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患者体位的配合和配套导丝的...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插入技术及在治疗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或术前胃肠道减压术在1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实施了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治疗在X线透视下实施,鼻肠减压导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患者体位的配合和配套导丝的引导下,将鼻肠减压管插入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全部病例鼻肠减压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操作时间16min(10~35min),经导管治疗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单纯性肠粘连)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拔除导管;3例患者转手术治疗;3例放弃进一步治疗。在插管过程中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X线透视下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耗时短,在手术前的胃肠减压和治疗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上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小肠梗阻 减压导管 插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敖炜群 茅国群 +2 位作者 杨光钊 张宏霞 侯洪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多种衍生图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治疗价值的信息。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2例,经后处理得到线性融合图、非线性融合图、碘图,分析3组图像的肿瘤绝对强化值(...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多种衍生图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治疗价值的信息。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2例,经后处理得到线性融合图、非线性融合图、碘图,分析3组图像的肿瘤绝对强化值(AEV)、胰腺-肿瘤相对强化差值(REV)、强化比值(ER)和对比噪声比值(CNR)。比较双期3组图像对胰腺癌病灶的检出与评估差异。结果动脉期3组图像AEV、REV及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3组图像REV、E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3组图像比较,肿瘤组织的AEV、RE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E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多种衍生序列可提高胰腺癌病灶的检出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家虎 冯越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min为A组(47例),65次/min<心率≤75次/min为B组(24例),心率>75次/min为C组(27例)。3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对3组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比较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共出现1 443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节段有1 291个(89.47%),2分的节段有149个(10.33%),3分的节段有3个(0.20%)。不同性别的心率、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LP为(51.3±12.8)mGy·cm,ED为(0.72±0.18)mSv。3组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C组DLP、ED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基于Force CT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CA检查对于不同心率患者均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心率≤65次/min,根据不同心率选择合适的采集时相,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且ED<1 m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多排探测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TURBO Flash扫描模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