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疏离感和其对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祝春亚 林晨 +1 位作者 包正红 缪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8-693,共6页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疏离感现状,分析其对医院暴力管理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7-9月间选取7所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的252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量表(MAVAS)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量表进行...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疏离感现状,分析其对医院暴力管理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7-9月间选取7所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的252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量表(MAVAS)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的MAVAS得分为(90.35±16.48)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内部原因维度、医护与患者相互作用维度、外部原因维度和管理维度。工作疏离感得分为(45.12±7.23)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曾遭遇医院暴力、急诊科工作年限、工作疏离感和暴力相关培训可影响急诊科护士的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可解释总变异的51.1%。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的暴力防控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护士的防范和应对意识,采取个性化措施降低工作疏离感,保证暴力管理方法的有效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工作疏离感 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实施亚低温的效果及其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初步疗效观察
2
作者 徐康敏 陈启江 +5 位作者 葛子盛 沈荣荣 陈闯 叶森 陈晨松 胡东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实施治疗性亚低温的效果,以及初步观察其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在宁波市内三家综合性医院包括宁海县第... 目的探讨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实施治疗性亚低温的效果,以及初步观察其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连续选取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在宁波市内三家综合性医院包括宁海县第一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和鄞州区第二医院实施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心搏骤停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8例(77.8%)。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低温组19例和CRRT低温组17例。两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控温毯仪和CRRT机实施治疗性亚低温,目标体温设置为33℃,达标后维持33℃±0.5℃的温度至少24 h,再以0.25~0.5℃/h速率复温至37℃±0.5℃的正常体温并维持该温度。治疗前,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性亚低温实施期间,记录患者低温诱导期、低温维持期和复温期的数据资料。治疗后1和2 w时,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原因和时间、心肺复苏时长、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性亚低温实施期间,CRRT低温组患者的低温启动时机慢于体表低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9.2)min比(23.8±9.9)min,t=-1.203,P=0.237];CRRT低温组患者的降温速率显著快于体表低温组[(3.65±1.28)℃/h比(2.04±0.22)℃/h,t=-5.419,P<0.001],且达标时长显著短于体表低温组[(1.36±0.49)h比(2.38±0.83)h,t=4.4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亚低温维持范围和时长、复温速率和时长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和2 w时,CRRT低温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体表低温组[1 w:(8.12±4.69)分比(5.11±3.81)分,t=-2.124;2 w:(10.24±5.55)分比(6.47±4.97)分,t=-2.145],且CPC评分显著低于体表低温组[1 w:(2.65±1.27)分比(3.68±1.16)分,t=2.562;2 w:(2.24±1.39)分比(3.53±1.39)分,t=2.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心搏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应用CRRT能较传统方法更快地诱导治疗性亚低温,且同等有效地维持低温与复温,并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治疗性亚低温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玉堂 邵国良 +4 位作者 郑家平 姚征 夏启荣 练维生 吕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小肠梗阻时于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近期临床表现及导管引流情况,并于导管停... 目的探讨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小肠梗阻时于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近期临床表现及导管引流情况,并于导管停止移动后经导管行肠内造影以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在腹胀缓解后予口服supportan治疗。结果18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在术后2d至1周内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经导管肠内造影,18例患者均有阳性征象;15例患者口服supportan2周后营养情况改善。结论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综合治疗中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小肠 肠梗阻 鼻肠减压管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胜 林荣海 李丹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73-287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伴低钠血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分为A、B两组。A组12例血压顽固性升高(收缩压>140mmHg),B组11例血压降低(收缩压<100mmHg)...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伴低钠血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分为A、B两组。A组12例血压顽固性升高(收缩压>140mmHg),B组11例血压降低(收缩压<100mmHg)。行持续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分别监测A、B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B型钠尿肽(BNP)、血钠浓度以及恢复正常时间、脱机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A、B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随病情变化,逐渐改善(P<0.05)。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血钠平均恢复时间(2.3±1.4)d,A、B组无明显区别。A、B组脱机时间差异有显著性[(4.5±1.2)dvs(6.0±2.3)d,P<0.05],平均(5.5±2.1)d。A组抢救成功率91.7%(11/12),B组成功率63.6%(7/11),P<0.05。死亡病例均为B组血压降低组患者,血钠(105.3±2.5)mmol/L,与平均值(110.3±12.0)m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床边血液净化对于伴有低钠血症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特别对于此类血压降低合并严重低钠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介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晓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评价整体医疗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中实施的效果,探讨如何以最低廉的价格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制订医疗护理路径,并将实施整体医疗护理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护理服务品质、满意度进行比... 目的:评价整体医疗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中实施的效果,探讨如何以最低廉的价格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制订医疗护理路径,并将实施整体医疗护理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护理服务品质、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整体医疗护理路径后,使护患双方的主动性、目的性和时间性都有所增强。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有所下降,而护理服务品质及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整体医疗护理路径其高品质、低费用的服务宗旨符合我国目前医疗体制的改革,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研究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家系基因研究的血样采集
6
作者 金素萍 冯斌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基因研究越来越多,其目的在于研究阐明疾病与基因的关系.2002年4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和我院对一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研究[1],我们对该病家系成员进行了血样采集,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基因研究越来越多,其目的在于研究阐明疾病与基因的关系.2002年4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和我院对一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研究[1],我们对该病家系成员进行了血样采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 基因 血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葛永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19-1120,共2页
关键词 替普瑞酮 应激性溃疡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常见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丰明 柯先金 +2 位作者 蔡志荣 过红明 李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600,614,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其他常见危险因素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92例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组(HHcy脑梗死组)88例及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脑梗死组...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其他常见危险因素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92例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组(HHcy脑梗死组)88例及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脑梗死组(n Hcy脑梗死组)304例,并将其临床特点、血糖、血脂水平、尿酸水平、D-二聚体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Hcy脑梗死组患者中男性比例多于n Hcy脑梗死组,血清Hcy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n Hcy脑梗死组,梗死面积较n Hcy脑梗死组大,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分别与尿酸及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144和0.129,P值均<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发病以男性多见,梗死面积较大,且与尿酸及D-二聚体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毛刷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徐超 陈智才 +4 位作者 唐欢 徐梦骏 张圣 孙建忠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毛刷征与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大动脉闭...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毛刷征与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和M2)患者,在SWI图像上将两侧静脉显影程度评分相减(患侧.健侧)得到不对称指数(AI)。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毛刷征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和毛刷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分析毛刷征联合早期再灌注对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最后纳入分析66例患者,平均年龄(68-4-13)岁,女性22例(占33%),男性44例(占67%),共计26例(39.4%)患者出现出血转化。根据AI将其分为三组:AI=0(n=9)、AI=1(n=39)、AI=2(n=18)。各组间出血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分级升高(即毛刷征越显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9,95%CI:1.080—6.210,P=0.033)。非再灌注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毛刷征越显著者出血转化率越高(P=0.023)。结论:SWI毛刷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相关,有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橄榄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91-994,共4页
目的:研究滇橄榄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梗死面积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 目的:研究滇橄榄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梗死面积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核转录因子NF-κB的水平。结果:滇橄榄提取物能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面积,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NO、IL-1β、IL-6、iNOS和NF-κB的水平。结论:滇橄榄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橄榄 提取物 脑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自由基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的昼夜变化
11
作者 庄作民 郑杭玲 +3 位作者 边平达 刘元标 倪建芳 王洁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昼夜变化的方式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应用24 小时血压监测仪测定45 例老年半球梗塞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并与年龄、性别、血压情况相似的老年非脑梗塞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昼夜变化的方式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应用24 小时血压监测仪测定45 例老年半球梗塞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并与年龄、性别、血压情况相似的老年非脑梗塞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昼夜收缩压相对差小于对照组( P< 0 .05) ,原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的昼夜收缩压相对差( P< 0 .01) ,昼夜收缩压百分率( P< 0 .05) ,昼夜舒张压相对差( P〈0 .05) 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提示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血压昼夜变化仍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塞 高血压 昼夜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