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严世贵 吴琼华 +1 位作者 方向前 杨泉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早期髋关节脱位 原因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志军 黄宗坚 袁中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74-175,共2页
作者自1987年~1993年,采用外固定架治疗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8例,共21侧肢体。其中ⅢA度6侧,ⅢB度11侧,ⅢC度4侧。结果:有2条肢体术后因血运障碍而截肢;余19侧肢体感染率为26.32%,但无1例因感染... 作者自1987年~1993年,采用外固定架治疗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8例,共21侧肢体。其中ⅢA度6侧,ⅢB度11侧,ⅢC度4侧。结果:有2条肢体术后因血运障碍而截肢;余19侧肢体感染率为26.32%,但无1例因感染而截肢;骨不连接和延缓愈合发生率为31.58%;畸形愈合率15.79%;除3条肢体需扶拐行走外,余病例行走时无明显疼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手术治疗 外固定架 髓内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53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立东 范顺武 +5 位作者 潘志军 杨迪生 黄宗坚 严世贵 徐少文 徐君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216-218,共3页
本文采用YTC-01型脉冲电磁场骨折治疗仪治疗各种骨折53例,52例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1例无效,有效率98%。木治疗仪具有使用简便,疗效显著,便于家庭治疗等优点。提出骨折经常规处理和治疗后加用本治疗仪可缩短骨折... 本文采用YTC-01型脉冲电磁场骨折治疗仪治疗各种骨折53例,52例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1例无效,有效率98%。木治疗仪具有使用简便,疗效显著,便于家庭治疗等优点。提出骨折经常规处理和治疗后加用本治疗仪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骨折 磁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 被引量:16
4
作者 严世贵 张起南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229-231,共3页
邻关节骨囊肿是骨的肿瘤样病变,病变位于关节软骨下,临床上少见。本文报告15例16处病变,其中髋臼4例,内踝2例,胫骨上端4例,腕骨3例,跟骨及趾骨各1例。14例为特发型,1例为穿透型。13例采用刮除、自体骨植骨术,1例单纯刮除术,1... 邻关节骨囊肿是骨的肿瘤样病变,病变位于关节软骨下,临床上少见。本文报告15例16处病变,其中髋臼4例,内踝2例,胫骨上端4例,腕骨3例,跟骨及趾骨各1例。14例为特发型,1例为穿透型。13例采用刮除、自体骨植骨术,1例单纯刮除术,1例刮除及骨、骨膜反置移植术。10例获随访3~10年,无复发。作者认为一旦发现邻关节骨囊肿,尤其位于髋部者,宜尽早手术治疗。本文还重点讨论了邻关节骨囊肿的临床特征、分型、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诊断 外科手术 邻关节骨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三种植骨融合法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维善 徐侃 +1 位作者 斯永乐 徐少文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1-23,共3页
应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法(Cloward法、类Robinson法和撑开植骨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9例,通过手术前后影象学资料比较及临床疗效观察,对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提示,前二种术式术后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变小... 应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法(Cloward法、类Robinson法和撑开植骨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9例,通过手术前后影象学资料比较及临床疗效观察,对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结果提示,前二种术式术后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变小、颈椎前屈增加,而撑开植骨术能使椎间高度和椎间孔增大,并能维持颈椎生理弧度。三种术式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7%、69%、80%。作者认为撑开植骨法优于其他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原理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俞学中 袁中兴 李永才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作者近20年来治疗股骨颈骨折312例,其中三翼钉固定124例,18例不愈合;加压钉固定129例,12例不愈合;三根针固定40例,均愈合;置换人工头19例。作者从力学角度出发,对股骨颈的受力状态作了分析,指出股骨颈的主... 作者近20年来治疗股骨颈骨折312例,其中三翼钉固定124例,18例不愈合;加压钉固定129例,12例不愈合;三根针固定40例,均愈合;置换人工头19例。作者从力学角度出发,对股骨颈的受力状态作了分析,指出股骨颈的主应力方向即为超低位固定方向。股骨颈承受的压应力为体重力的1~6倍,而不能承受垂直于重力线的横向分力的作用,又从应力分析的角度,对三翼钉,加压钉,三根针固定骨折时的受力情况,以及它们在固定失效时的载荷与对骨的损伤程度作了分析。以供在手术时不同内固定器材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骨折不愈合125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泉森 何荣新 徐君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271-273,共3页
目的:为消除医源性骨折不愈合,提高骨折治愈率。方法:对125例长骨干骨折治疗后不愈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中除1例石骨症外,其余病例或多或少均可查得医疗技术因素。主要由于适应症选择不当、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合理、手术操... 目的:为消除医源性骨折不愈合,提高骨折治愈率。方法:对125例长骨干骨折治疗后不愈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中除1例石骨症外,其余病例或多或少均可查得医疗技术因素。主要由于适应症选择不当、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合理、手术操作欠妥善、忽视了术后处理或处理不当致骨折不愈合。结论:医疗技术因素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强调要提高骨科专业的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病因学 医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8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惠民 杨迪生 +1 位作者 范顺武 王祥华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214-215,235,共3页
作者对8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治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该病的X线表现为无硬化骨产生的大片溶骨;眼观为柔软的充满血凝块的囊性肿块;镜检可在囊腔壁上发现肉瘤细胞及少量骨样组织;临床上极易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及骨巨细胞瘤... 作者对8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治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该病的X线表现为无硬化骨产生的大片溶骨;眼观为柔软的充满血凝块的囊性肿块;镜检可在囊腔壁上发现肉瘤细胞及少量骨样组织;临床上极易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及骨巨细胞瘤混淆;治疗及预后与典型骨肉瘤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肿瘤 骨肉瘤 诊断 外科手术 毛细血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氏棒和狄克氏钉联合治疗脊柱骨折脱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少文 陈颢 +2 位作者 王祥华 戴雪松 徐君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13,共3页
作者将哈氏棒与狄克氏钉结合应用治疗31例脊柱骨折脱位,认为两者的结合应用不仅充分作用于脊柱后柱,亦部分作用于脊柱前、中柱,增加了哈氏棒的水平作用力和抗旋转能力,有益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使手术相对节段化,操作简... 作者将哈氏棒与狄克氏钉结合应用治疗31例脊柱骨折脱位,认为两者的结合应用不仅充分作用于脊柱后柱,亦部分作用于脊柱前、中柱,增加了哈氏棒的水平作用力和抗旋转能力,有益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使手术相对节段化,操作简便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棒 狄克氏钉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骨折脱位治疗延误及几种融合术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泉森 徐君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269-270,共2页
作者采用关节融合术治疗56例距骨骨折脱位由于首次治疗延误所致的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其中胫距关节融合13例;复位内固定加距骨下关节融合9例;胫距和距跟两关节融合22例;距骨体切除,胫跟融合1... 作者采用关节融合术治疗56例距骨骨折脱位由于首次治疗延误所致的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其中胫距关节融合13例;复位内固定加距骨下关节融合9例;胫距和距跟两关节融合22例;距骨体切除,胫跟融合12例。随诊3~32年,总优良率为57.1%。笔者认为,治疗时机延误主要是首次治疗不当。融合术失败主要由于手术方法选择不当和外科技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距骨 脱位 治疗延误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斯永乐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28-129,共2页
作者回顾分析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影像资料和手术治疗情况。颈椎X线侧位平片对本病的显示率为68.75%。核磁共振(MRI)能显示颈髓受压后的外形改变和髓内病变,但对OPLL不敏感,必须结合CT检查才能... 作者回顾分析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影像资料和手术治疗情况。颈椎X线侧位平片对本病的显示率为68.75%。核磁共振(MRI)能显示颈髓受压后的外形改变和髓内病变,但对OPLL不敏感,必须结合CT检查才能诊断。作者对连续型和混合型OPLL采用C3-7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或全椎板切除的方法,对局限型OPLL采取颈前路环锯减压+底部潜行扩大并刮除骨化韧带+自体植骨融合或前后路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诊断 外科手术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外伤伴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19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斯永乐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219-220,222,共3页
本文对19例颈椎外伤伴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加以剖析,认为其发病基础是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而造成的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不稳定。治疗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特点选择颈椎前路减压或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保守治... 本文对19例颈椎外伤伴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加以剖析,认为其发病基础是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而造成的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不稳定。治疗应根据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特点选择颈椎前路减压或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保守治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病因学 颈椎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直流电刺激治疗骨折不连接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中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99-199,共1页
作者自行设计以场效应晶体管为主件的微电流发生器,通过半埋入法对外伤后平均10.6个月尚未连接的骨折进行治疗研究。从1973年7月~1979年12月共治疗10例骨折不连接和迟缓连接。除1例失败外,其余9例均获治愈。
关键词 骨折不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
14
作者 杨迪生 严世贵 +6 位作者 潘志军 范顺武 杨泉森 吴立东 徐少文 谢金山 夏贤良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报道1957年以来收治的22例桡骨下端巨细胞瘤.属Ⅰ_A、Ⅰ_B期的19例均作肿瘤段切除.15例作腓骨上端半关节移植(其中13例不带血管移植、2例为带血管移植??;自体胫骨近侧骨块移植腕关节融合2例;自体及异体胫骨块移植腕关节成形各1例.属... 本文报道1957年以来收治的22例桡骨下端巨细胞瘤.属Ⅰ_A、Ⅰ_B期的19例均作肿瘤段切除.15例作腓骨上端半关节移植(其中13例不带血管移植、2例为带血管移植??;自体胫骨近侧骨块移植腕关节融合2例;自体及异体胫骨块移植腕关节成形各1例.属ⅡB者3例作了截肢.本组平均随访15.2年,仅1例有局部复发,均未见肺部转移病灶,腕关节功能优良.作者认为属ⅠA、ⅠB及ⅡA期的桡骨下端巨细胞瘤宜选用肿瘤段大块切除及腓骨半关节移植,这样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可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骨肿瘤 桡骨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骨劈开进路治疗上胸椎病变
15
作者 徐少文 王祥华 +4 位作者 徐君平 杨迪生 范顺武 柴莹 沈康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68-170,共3页
作者自1994~1996年采用全胸骨劈开进路治疗上胸椎病变8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随访半年,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或消失,X线对无复发表现。作者体会该术式与传统进路相比,具有视野良好,病椎显示满意,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上胸椎病变较... 作者自1994~1996年采用全胸骨劈开进路治疗上胸椎病变8例,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随访半年,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或消失,X线对无复发表现。作者体会该术式与传统进路相比,具有视野良好,病椎显示满意,操作方便等优点,是上胸椎病变较为理想的手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外科手术 胸骨劈开术 上胸椎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位下颈椎椎板成形术的应用
16
作者 陈其昕 陈正形 +2 位作者 斯永乐 陈维善 徐少文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219-220,共2页
目的:介绍坐位下行颈椎椎板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俯卧位组15例和坐位组26例比较其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的出血色、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两组输液量和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坐位组较俯卧位组的术中... 目的:介绍坐位下行颈椎椎板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俯卧位组15例和坐位组26例比较其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的出血色、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两组输液量和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坐位组较俯卧位组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少及手术时间短。结论:在坐位下进行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术野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野出血量少和安全等优点,是颈椎椎板成形术较为理想的手术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成形术 颈椎管狭窄 坐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17
作者 陈正形 徐少文 张德钧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2年6月至1990年6月手术治疗59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2年11个月,证明全椎板和半椎板切除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治疗优良率为87.5%.本文着重对引起狭窄的原因,手术中的注意要点和"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2年6月至1990年6月手术治疗59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2年11个月,证明全椎板和半椎板切除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方法,治疗优良率为87.5%.本文着重对引起狭窄的原因,手术中的注意要点和"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等问题提出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手术 椎间盘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位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的远期疗效(附224例分析)
18
作者 杨泉森 袁中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5期248-249,229,共3页
肱骨外髁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块包括肱骨小头、肱骨滑车桡侧部及肱骨外髁干骺端的小片骨皮质。当肱骨外髁骨折时,远端骨块因受前臂伸肌总腱的牵拉,往往发生旋转或侧方移位,用手法复位常难取得良好效果。若处理不当。
关键词 远期疗效 骨外 陈旧性骨折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颅骨分离骨细胞原代培养观察
19
作者 袁中兴 陈其昕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64-66,共3页
采用非酶消化法从胎儿颅骨分离细胞,在试管内作体外培养.以相差显微镜作活体观察,另作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胎儿颅骨的培养细胞在形态学上酷似动物的颅骨细胞,虽然在试管内出现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但它们在组织化学染色上... 采用非酶消化法从胎儿颅骨分离细胞,在试管内作体外培养.以相差显微镜作活体观察,另作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胎儿颅骨的培养细胞在形态学上酷似动物的颅骨细胞,虽然在试管内出现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但它们在组织化学染色上无任何差别,有些对ALP和ARS呈阳性反应.作者认为,这些细胞出于同一来源而同属具有成骨潜力的细胞系,可能各处于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胞 胎儿 颅骨 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骼肌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10例报告
20
作者 徐少文 吴立东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77-78,80,共3页
自体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本文通过10例骨骼肌桥接术后病人的随访,初步认为骨骼肌肌桥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长度是有限的,神经功能恢复亦是不完全的,通常只能在2.0cm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并提出只有在... 自体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本文通过10例骨骼肌桥接术后病人的随访,初步认为骨骼肌肌桥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长度是有限的,神经功能恢复亦是不完全的,通常只能在2.0cm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并提出只有在神经无法直接吻合时才采用该法。在急诊应用时,作者强调了要保证肌桥的质量。在肌桥制作方面,作者亦做了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肌移植 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