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钝挫伤白内障模型的建立及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瑶华 姚克 +1 位作者 章征 来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 建立钝挫伤白内障大鼠模型及探讨钝挫伤白内障与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5 0只SD大鼠分成A、B、C、D、E共 5组 :分别用不同重量的小球 ,以不同次数连续从不同高度落下打击大鼠的左眼。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 ... 目的 建立钝挫伤白内障大鼠模型及探讨钝挫伤白内障与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5 0只SD大鼠分成A、B、C、D、E共 5组 :分别用不同重量的小球 ,以不同次数连续从不同高度落下打击大鼠的左眼。裂隙灯下观察大鼠晶状体的变化 ,用透射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 ,并与自身对照眼比较。结果 实验开始 1周后 ,5组实验眼的晶状体即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但是只有D组出现典型的、持续的环状混浊 ,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各组自身对照眼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  2 0cm高度 2 0g重量的外力持续打击可以使大鼠较快产生典型的、持续的白内障。钝挫伤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内障 钝挫伤 晶状体 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500mg片日1次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海辉 张婴元 +30 位作者 任振义 郑红光 俞云松 吕晓菊 肖祖克 杨惠芬 修清玉 陈宝元 岳红梅 郝青林 黄健安 马惠 肖伟 郭东阳 司彬 孙圣华 张伟 李其皓 沈华浩 段建 李华茵 姚婉贞 顾俊明 夏前明 应可净 刘翱 杨和平 施敏骅 孙铁英 丁国华 吴国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8-257,共10页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左氧氟沙星片剂500mg日1次口服,不同疗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日1次的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左氧氟沙星片剂500mg日1次口服,不同疗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观察其临床征象、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微生物学检查等,评价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共入选病例1266例,其中全分析集1245例,符合方案集1082例,安全性分析集1245例。在符合方案集中左氧氟沙星治疗各类感染结束后7~14d的疗效评价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8%(306/316)、96.0%(360/375)、93.7%(74/79)、98.7%(76/77)、94.9%(93/98)和96.0%(24/25);微生物学有效率分别为98.4%(120/122)、95.1%(136/143)、97.6%(41/42)、94.1%(48/51)、92.3%(24/26)和81.3%(13/16);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1.7%(289/315)、87.2%(328/376)、93.5%(72/77)、89.7%(70/78)、86.7%(85/98)和69.2%(18/26)。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215/1245),主要有头晕、恶心和失眠等;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15.7%(191/1213),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多呈轻度和一过性,因不良反应中停者为2.7%,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左氧氟沙星500mg片日1次不同疗程的给药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尿路感染患者获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又宁 王睿 +6 位作者 余秉翔 崔俊昌 段蕴铀 高和 陈萍 王选锭 张健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4-569,共6页
目的 评价新药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对照平行试验设计方法 ,进行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 目的 评价新药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对照平行试验设计方法 ,进行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结果 试验组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片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4 .73%和 96 .70 %、90 .91%和10 0 % ;细菌阴转率分别为 97.92 %和 97.96 %。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上述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依次分别为 80 .2 2 %和 97.80 %、86 .6 7%和 96 .6 7% ;细菌阴转率分别为 98.6 1%和 96 .15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6 .87%和 6 .0 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新药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临床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的生物化学及病理生理学
4
作者 何旭华 沈蕾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血栓调节蛋白是分布于血管内皮表面的质膜蛋白,其理化性质极稳定。在体内参与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的调节,通过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改变后者作用的特异性,加速抗凝因子蛋白C的活化,并且抑制血小板在微循环中的聚集释放反应。它有较广泛的... 血栓调节蛋白是分布于血管内皮表面的质膜蛋白,其理化性质极稳定。在体内参与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的调节,通过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改变后者作用的特异性,加速抗凝因子蛋白C的活化,并且抑制血小板在微循环中的聚集释放反应。它有较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作为蛋白C体外活性检测的工具酶,用于临床各疾病中高凝状态的观察。在某些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指导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生物化学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及半奇静脉异位连接一例
5
作者 陈萍 刘伟 +1 位作者 吴建淮 单江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现报告一例临床罕见的单纯性双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男,22岁,平时无症状。体检,胸骨左缘及心尖区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90°),左前分支阻滞。X线心脏正位片示左室轻度增大。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冠... 现报告一例临床罕见的单纯性双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男,22岁,平时无症状。体检,胸骨左缘及心尖区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90°),左前分支阻滞。X线心脏正位片示左室轻度增大。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冠状静脉窦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双下腔静脉畸形 半奇静脉型单纯双下腔静脉变异 诊断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