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康平 李家顺 +4 位作者 贾连顺 陈正形 顾晓民 宋海涛 来茂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 ,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 ,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 :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 ,首先是在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 ,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 ,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 :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 ,首先是在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组织形成 ,然后再演变为骨组织 ,最后形成再生椎板。椎板再生后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正常椎管小 ( P<0 .0 1)。结论 :椎板再生是软骨内骨化的过程 ,并证实了椎板再生的方式是骨组织逐渐再生。再生的椎板导致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与纤维组织的侵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术 椎管再狭窄 椎板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弯曲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碧光 黄怀德 +6 位作者 王蔚芳 尹莉佳 丁伟 车惠黎 方英 方平楚 兰茂功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的116例慢性胃点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活捡组织作幽门弯曲菌(Cp)培养、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Cp的检出率分别为69.83%、63.79%、60.34%和57.76%.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 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的116例慢性胃点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活捡组织作幽门弯曲菌(Cp)培养、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Cp的检出率分别为69.83%、63.79%、60.34%和57.76%.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Cp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6%、88.67%和77.78%.发现活动性慢性胃炎Cp检出率(94.87%)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者(51.10%)(P<0.005).对14株Cp作了1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弯曲菌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