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2分散液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孔德玉 许焰炜 +2 位作者 苏勇 黄森乐 蔡奖权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团聚粒径较大的沉淀纳米SiO2微粉进行湿法球磨,制备纳米SiO2分散液,研究了掺纳米SiO2分散液对新拌和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掺量为1%时,随球磨时间延长,其促进水泥水化、改善新拌水泥砂浆流动性和对硬化... 对团聚粒径较大的沉淀纳米SiO2微粉进行湿法球磨,制备纳米SiO2分散液,研究了掺纳米SiO2分散液对新拌和硬化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掺量为1%时,随球磨时间延长,其促进水泥水化、改善新拌水泥砂浆流动性和对硬化水泥砂浆的增强效果均渐趋显著,其原因是由于球磨处理可有效减小纳米SiO 2团聚粒径,改善其吸钙能力和填充效应;纳米SiO2掺量增加到2%时,其对砂浆流动性和强度的进一步改善未见明显效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掺量较高时,其发挥填充效应所需纳米SiO2出现冗余,而硬化团聚颗粒本身因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小,反而成为硬化水泥石中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SiO2分散液 球磨分散 填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站废弃塑性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孔德玉 邵燚品 +1 位作者 王晓栋 周永元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54,160,共6页
综合评述了混凝土搅拌站废弃塑性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废弃塑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方法,包括用于生产非重要预制构件、自然硬化后生产再生骨料、水洗后砂石分离回收、泥浆水、沉淀或压滤污泥再生利用、废弃... 综合评述了混凝土搅拌站废弃塑性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废弃塑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方法,包括用于生产非重要预制构件、自然硬化后生产再生骨料、水洗后砂石分离回收、泥浆水、沉淀或压滤污泥再生利用、废弃塑性混凝土的无水清理与再生利用、添加水化稳定外加剂实现未水化水泥颗粒高效再生利用以及作为预水化水泥基材料抑制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等,并提出当前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塑性混凝土 再生利用 废水 污泥 未水化水泥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网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填土荷载传递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俞建霖 杨晓萌 +2 位作者 周佳锦 龚晓南 刘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99-2210,共12页
路堤填土的荷载传递是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分析方法基本没有考虑路堤与复合地基之间的变形协调。首先,考虑路堤填土二维变形以及可耦合土拱效应、土工格栅兜提作用、路堤−格栅−复合地基变形协调,建立路堤填土荷载传... 路堤填土的荷载传递是影响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分析方法基本没有考虑路堤与复合地基之间的变形协调。首先,考虑路堤填土二维变形以及可耦合土拱效应、土工格栅兜提作用、路堤−格栅−复合地基变形协调,建立路堤填土荷载传递分析模型;其次,通过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建立标准算例和参数分析,研究桩−网复合地基支承路堤填土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填土中内、外土柱间发生荷载传递,应力迹线偏转,使得复合地基中桩体承担上部荷载比例增加,桩间土竖向应力减小;相同深度下,填土压力沿土工格栅呈“倒三角形”分布;路堤高度、桩体间距、桩帽半径、桩顶沉降以及地基土刚度均会对土拱效应产生较大影响,土拱效应随桩间距、桩顶沉降以及地基土刚度增加而减弱,随桩帽半径和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强,但路堤高度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存在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规律 土拱效应 桩−土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