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新品种在浙江省的丰产性与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德高 陈珊宇 +5 位作者 刘鑫 闫川 郑学强 范天云 陈合云 洪晓富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826-827,共2页
以2009-2010年度浙江省小麦区试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回归系数分别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3G12、宁06-171、宁71737品种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
关键词 小麦 丰产性 适应性 区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灌溉算法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2
作者 章毅 袁潇潇 +2 位作者 曹栋栋 黄玉韬 梁立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280-2286,共7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农业用水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情况,而智能灌溉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进而提升生产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智能灌溉算法是确保智能灌溉系统高效...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农业用水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情况,而智能灌溉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进而提升生产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智能灌溉算法是确保智能灌溉系统高效运作和智能化的核心,算法依赖传感器技术收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利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分析大数据,实现精确灌溉。然而,智能灌溉算法在数据质量、隐私保护及算法复杂性上仍存在多重难题。本文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数据质量、优化算法及推行政策扶持等的建议,以推动智能灌溉的广泛运用,为智能灌溉算法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导,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算法 模型 机器学习 数据分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救灾晚粳稻品种筛选初报 被引量:2
3
作者 杜龙岗 吴良欢 陈信火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611-616,共6页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作救灾用的晚粳稻品种及最迟播种时间,在平湖试验点,当育粳2号为7月18日,原粳35为7月15日。在余杭试验点,宁粳3号、当育粳2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19日、7月19日和7月20日。在衢江试验点,9016、当育粳2号、宁粳3号和原粳3...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作救灾用的晚粳稻品种及最迟播种时间,在平湖试验点,当育粳2号为7月18日,原粳35为7月15日。在余杭试验点,宁粳3号、当育粳2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19日、7月19日和7月20日。在衢江试验点,9016、当育粳2号、宁粳3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22日、7月21日、7月20日和7月22日。在温岭试验点,宁粳3号、当育粳2号和原粳35分别为7月20日、7月20日和7月2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灾 晚粳稻 播种时间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籽粒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守武 陈合云 +6 位作者 郑学强 范天云 马德高 闫川 陈珊宇 洪晓富 阮关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3-997,共5页
利用常规籼粳类型品种,在龙游和衢江2个试验点进行籽粒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硒含量在2个试验点呈显著差异,土壤硒含量高的龙游试验点的水稻籽粒硒含量较高,其水稻颖壳和糙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是... 利用常规籼粳类型品种,在龙游和衢江2个试验点进行籽粒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硒含量在2个试验点呈显著差异,土壤硒含量高的龙游试验点的水稻籽粒硒含量较高,其水稻颖壳和糙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是衢江点的1.22倍和1.16倍。籼稻和粳稻之间的颖壳硒含量具显著差异,但糙米硒含量在籼稻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粳稻秀水09在2个试验点都表现出较高的籽粒硒含量,可作为富硒品种或富硒中间材料加以利用。籼稻和粳稻品种的糙米硒含量都高于颖壳硒含量。穗长、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与颖壳硒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与糙米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千粒重与糙米硒含量具显著正相关,可作筛选和鉴定富硒水稻品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硒含量 基因型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寡糖和小分子的热激蛋白与杂交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发芽能力及种子活力相关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丽伟 曹栋栋 +5 位作者 付玉营 胡琦娟 利站 关亚静 胡伟民 胡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4-724,共11页
系统研究了不同成熟期Y两优689杂交水稻种子的活力、可溶性寡糖含量和小分子热激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根数、根长、苗高、苗重发现,授粉后19~34 d的... 系统研究了不同成熟期Y两优689杂交水稻种子的活力、可溶性寡糖含量和小分子热激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根数、根长、苗高、苗重发现,授粉后19~34 d的种子生活力与活力均较高。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授粉后10~22 d,种子含水量从48.2%下降至23.9%;鲜种子棉子糖与果糖含量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水苏糖和葡萄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授粉后10~19 d,小分子热激蛋白64SHsp18.0和Os03g0267200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此后相对表达量下降。水分、棉子糖、水苏糖和蔗糖等物质含量,鲜种子及干种子的千粒重,以及64SHsp18.0和Os03g026720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与种子发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成熟 小热激蛋白 寡糖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穗型水稻^13C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17
6
作者 闫川 洪晓富 +3 位作者 阮关海 余守武 王绍华 丁艳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2-1287,共6页
为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本试验以不同穗粒型的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穗型水稻穗后的光合生产、积累及物质转运特性,并通过13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稻穗后不同时期光合产物的去向。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 为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本试验以不同穗粒型的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穗型水稻穗后的光合生产、积累及物质转运特性,并通过13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稻穗后不同时期光合产物的去向。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穗粒数、单穗重显著大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齐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和上三叶的SPAD值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总13C同化物量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后期的穗部,而灌浆后期中穗型品种茎秆和叶片中的13C同化物量高于大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CO2同化能力优势,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移量、转运率及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百分率明显高于中穗型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该研究以期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穗型 ^13C标记 光合生产 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余守武 范天云 +6 位作者 杜龙岗 黄益峰 陈珊宇 葛帅 麻人方 洪晓富 阮关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对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3个生态群落株系及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6株系进行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利用筛选到的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抗性株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C47... 对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3个生态群落株系及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6株系进行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较好的种质资源。利用筛选到的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抗性株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C47S杂交转育,鉴定筛选到6份抗性较好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选育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奠定了材料基础;同时研究发现,来源于东乡野生稻的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可能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抗源筛选 光温敏核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优质水稻籽粒淀粉形成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艳梅 谭伟平 +2 位作者 肖层林 范美蓉 廖育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为给水稻抗高温胁迫栽培提供依据,采用高温胁迫与自然温度对比的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和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了花后高温(37℃)胁迫对籽粒淀粉形成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高温(37℃)处理后,籽粒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 为给水稻抗高温胁迫栽培提供依据,采用高温胁迫与自然温度对比的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和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了花后高温(37℃)胁迫对籽粒淀粉形成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高温(37℃)处理后,籽粒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均低于对照(CK,常温),表现为CK>T1>T2>T3;但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表现为CK<T1<T2<T3。同时,高温对2个供试品种籽粒的淀粉形成均较对照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花后高温影响SSS、SS、AGpase、GBSS等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该系列酶活性均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的先后时间不同,由此对产量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淀粉 淀粉合成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水剂对杂交水稻制种种子成熟脱水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胡伟民 王齐天 +5 位作者 曹栋栋 阮关海 朱丽伟 关亚静 谢潜程 胡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1-906,共6页
为加快杂交水稻制种种子成熟后期的脱水过程,以钱优1号为材料,在夏季制种中,在F1代种子蜡熟末期喷施不同类型的脱水剂,研究不同脱水剂及施用浓度对杂交稻制种种子脱水效果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脱水剂均能加快种子脱水,使成... 为加快杂交水稻制种种子成熟后期的脱水过程,以钱优1号为材料,在夏季制种中,在F1代种子蜡熟末期喷施不同类型的脱水剂,研究不同脱水剂及施用浓度对杂交稻制种种子脱水效果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脱水剂均能加快种子脱水,使成熟期提早1~10 d,水分下降1.55%~8.35%;其中7号脱水剂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成熟期提早5 d,种子水分下降2.46%,千粒重提高0.9%。而且7号脱水剂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表明7号脱水剂适宜在籼型三系组合钱优1号制种种子成熟后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制种 脱水剂 水分 千粒重 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具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光温敏核不育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余守武 郑学强 +5 位作者 范天云 黄益峰 陈合云 陈珊宇 洪晓富 阮关海 《中国稻米》 2013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稻瘟病抗性材料BL108的抗性基因Pi25导入光温敏核不育系浙科22S,利用Pi25紧密连锁STS标记Si13070D检测目的基因,在浙科22S/BL108 F3株系中,获得39份呈Pi25纯合基因型不育系。经稻瘟病混合菌种接种鉴定,有29个株...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稻瘟病抗性材料BL108的抗性基因Pi25导入光温敏核不育系浙科22S,利用Pi25紧密连锁STS标记Si13070D检测目的基因,在浙科22S/BL108 F3株系中,获得39份呈Pi25纯合基因型不育系。经稻瘟病混合菌种接种鉴定,有29个株系表现抗病,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85.23%。结果表明,STS标记Si13070D是检测Pi25基因的有效分子标记。在分子检测和抗性表现的基础上,根据育性、株叶形态等性状,获得了5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两系不育系16S、38S、39S、61S和7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基因 光温敏核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发芽测定早稻种子活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栋栋 吴伟 +5 位作者 陈珊宇 秦叶波 阮关海 陆敏 钱培丽 黄玉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以‘株两优06’‘株两优101’‘中早39’‘金早47’‘中嘉早17’和‘甬籼15’6个早稻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12℃、15℃和18℃)和田间出苗试验等方法测定水稻种子活力。结果表明,18℃发芽4~5 d、15℃发芽5~... 以‘株两优06’‘株两优101’‘中早39’‘金早47’‘中嘉早17’和‘甬籼15’6个早稻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12℃、15℃和18℃)和田间出苗试验等方法测定水稻种子活力。结果表明,18℃发芽4~5 d、15℃发芽5~7 d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8℃发芽4 d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达到了0.932,能够有效地测定水稻种子活力。此外,18℃发芽4 d种子的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与当天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于低活力种子样品,各品种中高活力种子样品的AB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大都显著降低,而ABA分解相关基因及ABA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量大都显著提高。12个早稻种子样品之间ABA代谢、信号传导及其对低温胁迫响应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低温胁迫下种子活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低温胁迫调控早稻种子活力的内在机制,为低温发芽试验测定早稻种子活力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低温发芽 发芽率 种子活力 脱落酸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麦栽培管理方式对稻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国强 徐攀峰 +3 位作者 方文英 阮关海 陈合云 闫川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5-1020,共6页
通过研究水稻品种与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阶段稻田CH4,N2O,CO2排放的影响,探讨适宜浙江的低碳环保型稻—麦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麦季和稻季栽培方式明显影响水稻生长阶段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麦季和稻季均免耕的处理,3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均... 通过研究水稻品种与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阶段稻田CH4,N2O,CO2排放的影响,探讨适宜浙江的低碳环保型稻—麦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麦季和稻季栽培方式明显影响水稻生长阶段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麦季和稻季均免耕的处理,3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均最大,显著高于稻麦旋耕的处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差异,杂交品种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CH4,N2O,CO2的总排放量和单位籽粒产量的排放量低于常规水稻,差异达显著水平。土壤水势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灌溉有利于稻田CH4,CO2排放量的降低,但过低的灌溉量会导致N2O排放通量的显著增加和籽粒产量的明显下降。因此,通过选用杂交水稻品种,采用旋耕栽培方式,并配合土壤水势为-20~-30 kPa(田面无水层,土壤湿润无裂痕)的灌溉量,可显著减少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栽培模式 周年高产 温室气体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种处理对杂交稻种子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合云 曹栋栋 +3 位作者 郑学强 陈珊宇 阮晓丽 阮关海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钱优1号杂交稻种子为试材,通过不同间歇浸种(A1: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种12 h;A2:直接浸种36 h;A3:浸种8 h,晾干4 h,重复3次)结合药剂浸种处理(B1:清水浸种;B2:0.33%强氯精浸种)后,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成苗率。结果表明:采... 以钱优1号杂交稻种子为试材,通过不同间歇浸种(A1: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种12 h;A2:直接浸种36 h;A3:浸种8 h,晾干4 h,重复3次)结合药剂浸种处理(B1:清水浸种;B2:0.33%强氯精浸种)后,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成苗率。结果表明:采用0.33%的强氯精浸种结合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种12 h的间歇浸种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杂交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间歇浸种 药剂浸种 发芽势 发芽率 成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传感技术及其在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光武 阮关海 +2 位作者 陈合云 曹栋栋 羊敏杰 《中国稻米》 2011年第6期44-46,共3页
氧传感技术是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检测方法,通过测定密闭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耗氧量来鉴定种子的活力水平,一般在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即萌动阶段即可结束,具有直接、快速、真实、可靠等特点,可应用于各类型种子活... 氧传感技术是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检测方法,通过测定密闭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耗氧量来鉴定种子的活力水平,一般在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即萌动阶段即可结束,具有直接、快速、真实、可靠等特点,可应用于各类型种子活力的检测,特别适合对不同处理间种子的活力水平进行快速评判。本文介绍了氧传感技术测定种子活力的基本原理,并对氧传感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氧传感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传感技术 水稻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衢地区稻-麦(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珊宇 闫川 +5 位作者 纪国成 秦叶波 黄益峰 徐彬彬 洪晓富 郑学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796-10797,10802,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 [目的]筛选适宜金衢地区的稻(Oryza sativa L.)-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Brassica napus L.)]种植方式和主栽品种。[方法]选取在金衢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浙双6号、浙双3号、浙双72、浙油50、浙油18)、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甬优9号)、小麦品种(扬麦14),分别进行了免耕直播、翻耕直播等种植方式比较研究,筛选直播油菜品种,对比考察油菜、水稻、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产值、农资投入、人力投入等。[结果]油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浙油50和浙双72产量最高,同一品种翻耕直播产量较免耕直播高,适宜金衢地区的油菜的种植方式是免耕直播,可选择产量高、株高适中的浙油50;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直播时的产量与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应用直播技术较移栽可分别节本增收1 911和1 716元/hm2,综合效益较好;小麦品种扬麦14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其生育期、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免耕直播节本增效1 110元/hm2,适宜采用免耕直播。[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金衢地区油菜(小麦)免耕直播-单季稻的直播栽培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油菜 免耕直播 翻耕直播 效益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柱头外露率早花时粳稻不育系春江20A的选育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昕蔚 林建荣 +1 位作者 阮关海 吴明国 《中国稻米》 2013年第1期59-60,63,共3页
春江20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通过籼粳杂交、特性鉴定、定向选育等技术手段,转育而成的高柱头外露率、早花时、感温型粳稻不育系,于2011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不育系鉴定。春江20A为滇I型粳稻不... 春江20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通过籼粳杂交、特性鉴定、定向选育等技术手段,转育而成的高柱头外露率、早花时、感温型粳稻不育系,于2011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不育系鉴定。春江20A为滇I型粳稻不育系,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达46.8%,花时早,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好。利用春江20A配制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表现出熟期早、株高较矮、分蘖力强、杂种优势明显、产量潜力大、稻瘟病抗性好、后期转色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不育系 春江20A 柱头外露率 花时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春优984的选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志宏 余守武 +1 位作者 吴明国 吴旭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121,共2页
春优984是由贵州众望种业有限公司引育并申报审定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偏粳)。春优984系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水稻所高柱头外露率中粳不育系99A与恢复系C 84组配成功的强优势组合,是我国西南稻区首个通过审定的具有较好适应性... 春优984是由贵州众望种业有限公司引育并申报审定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偏粳)。春优984系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水稻所高柱头外露率中粳不育系99A与恢复系C 84组配成功的强优势组合,是我国西南稻区首个通过审定的具有较好适应性的偏粳籼粳杂交稻品种。区试比对照平均增产8.7%,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3.8%,品质达优质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水稻新品种 春优984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其田间成苗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曹栋栋 阮晓丽 +1 位作者 詹艳 石瑛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5-1150,共6页
以3个杂交水稻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测定和高温催芽试验3种活力测定方法,并将试验结果与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指标、低温发芽10 d的发芽率和高温催芽后的发芽... 以3个杂交水稻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测定和高温催芽试验3种活力测定方法,并将试验结果与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指标、低温发芽10 d的发芽率和高温催芽后的发芽率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高温催芽后的发芽率与田间成苗率相关系数最高。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催芽法可以作为杂交水稻种子活力测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活力 田间成苗 高温催芽 低温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浙优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1
19
作者 王林友 王建军 +4 位作者 张礼霞 金庆生 阮关海 洪晓富 何祖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364-366,共3页
浙优18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超高产籼粳亚种间偏粳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株型紧凑、剑叶挺拔、穗大粒多、茎秆粗壮、耐... 浙优18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超高产籼粳亚种间偏粳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株型紧凑、剑叶挺拔、穗大粒多、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抗逆性强、米饭适口性好等特点,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优18 籼粳杂交稻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国锦 卢华兵 +3 位作者 吕桂华 徐秀红 陈合云 杜龙岗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0期128-129,132,共3页
浙糯玉5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的甜糯玉米自交系中2jp233为母本和自育的糯玉米自交系苏17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甜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05年春季参加糯玉米组合鉴定试验,同年秋季进行小区对比试验;2006年春季参加东阳玉米研... 浙糯玉5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的甜糯玉米自交系中2jp233为母本和自育的糯玉米自交系苏17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甜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05年春季参加糯玉米组合鉴定试验,同年秋季进行小区对比试验;2006年春季参加东阳玉米研究所糯玉米组合品比试验;2007年-2008年参加了浙江省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皆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2009年参加了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并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09004),并命名为浙糯玉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浙糯玉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