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和茶文化消费观的统一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峰 彭定萍 《福建茶叶》 2021年第4期1-2,20,共3页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内在要求和实践指向,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过程中,倡导茶文化消费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处理好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的茶文化关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展绿色消费,形成新时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内在要求和实践指向,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过程中,倡导茶文化消费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处理好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的茶文化关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展绿色消费,形成新时代的主导性的茶文化消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茶文化消费观 绿色消费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11,89,共4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理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生态理论,生态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女权主义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世界观入手,把妇女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理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生态理论,生态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女权主义从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世界观入手,把妇女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二者虽有显著区别,但生态女权主义一些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而且其理论的完善也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类中心主义 父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省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顾秀萍 马小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737-1744,共8页
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对高素质农民进行培训是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关键切入口。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评价作为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保障培训质量、改进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研究以柯氏模... 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对高素质农民进行培训是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关键切入口。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评价作为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保障培训质量、改进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研究以柯氏模型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邀请专家赋权。结果表明,培训满意度评价、培训学习成果评价和培训综合效益评价所占的权重相差不大,培训方案、经营能力、经济效益分别是培训满意度、培训学习成果和培训综合效益中最为重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高素质农民 培训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浙江省大学生村官计划中“两选并轨”政策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长燕 《南方农业》 201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经过不断实践和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人才,促进了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两选并轨"政策实施,... 经过不断实践和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人才,促进了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两选并轨"政策实施,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基于此,在解读浙江省"两选并轨"政策的基础上,对浙江省"两选并轨"政策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同时,分析了"两选并轨"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调生 大学生村官 两选并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四维探赜
5
作者 高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24,56,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要求,此中涉及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要求,此中涉及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具体而言,要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引,紧扣思政课建设使命任务,以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为基础,以推进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为重点,以推进思政课学科体系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为支撑,以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为关键,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党的创新理论 同步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文化资源配置理论与治理框架的重构
6
作者 段莉 于小涵 倪建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文化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在技术赋能上,但前提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文化资源配置议题。纯粹的“文化资源”配置与物质生产、传统经济分析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内在的公共性、生产-接受的一体化、评价标准与核算方式的... 文化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在技术赋能上,但前提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文化资源配置议题。纯粹的“文化资源”配置与物质生产、传统经济分析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内在的公共性、生产-接受的一体化、评价标准与核算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化生产的普遍性。因此,应基于文化的公共性与开放性,重置“文化资源配置”的主体界定、客体类型、价值排序及权责确认,以解决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实践与研究中产业/事业、供给/需求相割裂的问题,进而以更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综合治理能力,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及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明根基和精神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化资源配置 公共文化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持续发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景新 朱强 +3 位作者 余国静 吴一鸣 李琳琳 沈凌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6,共10页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省域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国学的思想宝库,及时保护利用功...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涵盖了省域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国学的思想宝库,及时保护利用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树立正确的观念、科学规划和严格执行最重要,持续而有保障的土地、资金和传统技艺投入是关键,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古村落保护利用 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博弈——以浙江“村留地”流转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峰 彭定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3,共8页
土地流转过程是一个权益生成和空间关系生产的过程。通过对浙江省W村“村留地”流转后有效治理现象的研究发现,“村留地”的土地之争是不同主体(村委、开发商、村民)在空间实践基础上空间表象的建构与冲突,以及村委(权力主体)、开发商(... 土地流转过程是一个权益生成和空间关系生产的过程。通过对浙江省W村“村留地”流转后有效治理现象的研究发现,“村留地”的土地之争是不同主体(村委、开发商、村民)在空间实践基础上空间表象的建构与冲突,以及村委(权力主体)、开发商(利益主体)、村民(权益主体)三方的空间博弈。这一过程反映了农村空间社会多维协同治理的逻辑要求,为农村空间治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留地”流转 空间冲突 博弈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转变过程,新农保推广加速了这一过程。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分析新农保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与推进城乡全覆盖、统一城乡筹资标准与偿付水平、实现城乡衔接... 基本养老保障从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转变过程,新农保推广加速了这一过程。基于浙江德清县新农保推广,分析新农保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与推进城乡全覆盖、统一城乡筹资标准与偿付水平、实现城乡衔接与异地转移、整合城乡管理资源的现状,认为德清县基本养老保障正在由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但一体化过程还没有完全消除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定位,财政支撑全覆盖和提高保障水平有难度,与其他养老保障关系转续、基金管理和平台建设还有待完善。面对城乡养老保障发展新阶段的重点从统筹向一体化的转换,本文提出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障 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化 新农保 社会养老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嵌入农民流动的新变量——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7,共7页
中国特别是浙江省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重点,已经开始由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流动也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点。社会养老保障作为影响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重要机制,将深深嵌入农民流动之中,一体化的社会... 中国特别是浙江省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重点,已经开始由城乡统筹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流动也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点。社会养老保障作为影响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重要机制,将深深嵌入农民流动之中,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农民流动的意愿、能力和过程都将产生深刻影响,成为嵌入农民流动的新的变量因素。通过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深化传统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规定;创新社会养老保障关系转续机制,推进一体化的制度并轨和管理整合,构建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 农民流动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对农民流动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与农民流动的关系视角,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农民流动意愿、流动能力、流动过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 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体化与农民流动的关系视角,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农民流动意愿、流动能力、流动过程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深化传统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基于身份和人群划分的制度规定,创新城乡养老保障关系转续机制、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并轨和管理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农民流动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养老保障 一体化 农民流动 影响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视域下医患关系建构的现实隐忧及伦理应对
12
作者 李明鑫 朱孔漫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18,共7页
对美好生活视域下的医患关系予以伦理审思,既关涉现实隐忧的揭示,又指涉应对进路的阐发,还相涉价值旨趣的诠释。立足美好生活视域下医患关系建构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责权模糊、人文缺失的现实隐忧,在以主体间性与有效商谈为要义的对话伦... 对美好生活视域下的医患关系予以伦理审思,既关涉现实隐忧的揭示,又指涉应对进路的阐发,还相涉价值旨趣的诠释。立足美好生活视域下医患关系建构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责权模糊、人文缺失的现实隐忧,在以主体间性与有效商谈为要义的对话伦理、以规范主义与德法互嵌为要素的制度伦理、以敬畏生命与情感共鸣为要旨的关怀伦理中探索应对之路,是缓和紧张医患关系与构建医患合理关系的创新尝试。这种以伦理学进路应对与重塑美好生活中医患关系的实践叙事,彰显了和谐、正义、幸福的价值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现实隐忧 伦理应对 伦理价值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类高校推进文化自信教育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千里 《福建茶叶》 2020年第3期366-367,共2页
立足自身专业特性,农林类高校有必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以及优质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农耕文化、传统美德思想、传统生态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应对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 立足自身专业特性,农林类高校有必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以及优质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农耕文化、传统美德思想、传统生态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应对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各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 农林类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4
作者 冯浩彬 《现代园艺》 2025年第5期71-74,共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于CiteSpace6.3.R1,对CNKI数据库中2014-2024年间的529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阐明近十年间国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研究热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而全面了解我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于CiteSpace6.3.R1,对CNKI数据库中2014-2024年间的529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阐明近十年间国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研究热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而全面了解我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近十年间国内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2014-2017年的缓慢起步阶段,第2阶段为2018-2022年的稳步提升阶段,第3阶段为2023-2024(预测)大幅提升阶段;该领域研究学者数量较多,但缺乏有效合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领域研究的高频词为生态文明、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绿色发展、现代化、美丽中国、新时代、习近平等;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是共同富裕、人民性、绿色治理及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中国近5年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进展
15
作者 冯浩彬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58-60,共3页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5年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发现,在党的十九大后,乡村生态振兴研究成果增长迅速,共有9个重要的研究关键词,可归纳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与本质、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对策及推进...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5年乡村生态振兴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发现,在党的十九大后,乡村生态振兴研究成果增长迅速,共有9个重要的研究关键词,可归纳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与本质、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对策及推进路径等三大聚类群组;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有生态扶贫、三生空间、共同富裕、生态补偿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后续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构建多渠道、深层次的研究体系,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展开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可视化分析 研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价值与实现
16
作者 蓝强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面临诸多冲击和挑战,茶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为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视域和场域:讲好茶文化故事,夯实文化自信的底气;深耕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的骨气;展示茶文化贡献,增强文化自信的志气。
关键词 茶文化 新时代大学生 文化自信 价值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综述
17
作者 张艳林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3期112-114,116,共4页
"大学生村官"是党和政府出台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计划,受到了学术界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学界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主要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程、出台的目的、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 "大学生村官"是党和政府出台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计划,受到了学术界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学界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主要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程、出台的目的、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问题研究进行综述,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研究综述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世班禅在浙江的活动研究
18
作者 钟宇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2,共8页
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期间,先后两次赴浙江,在杭州和普陀山两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他在浙江的活动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大力支持,与当时僧俗两界的社会精英、普通大众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来自全国多达数万人直接参与了九世班禅在浙江的活... 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期间,先后两次赴浙江,在杭州和普陀山两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他在浙江的活动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大力支持,与当时僧俗两界的社会精英、普通大众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来自全国多达数万人直接参与了九世班禅在浙江的活动,其影响在当时波及了全国诸多省份。九世班禅在浙江的活动,展现了近代历史上汉藏民族交流交往的生动画面。文章关注的汉藏交流活动,亦能与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相印证,因而具有较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世班禅 浙江 汉藏交流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气候变化对野生茉莉花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利平 商云飞 +5 位作者 姜壮 王晓丽 饶文武 初楚 毛赟来 潘江灵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研究基于ArcGIS软件与MaxEnt模型,根据85个野生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分布记录和19个气候因子,对其当前和未来的生态位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本研究基于ArcGIS软件与MaxEnt模型,根据85个野生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分布记录和19个气候因子,对其当前和未来的生态位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2,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野生茉莉花当前分布主要受温度(年平均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最干季度均温、最暖季度均温)和降雨(最湿降水量、最热季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野生茉莉花当前(1950-2000年)的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东西南部、云南、四川和重庆接壤处、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和江苏中部等地;未来(2050年)随着气候的变化,野生茉莉花的适生区将向中国西南、东南地区迁移;野生茉莉花的适生区面积将缩小,但是高度适生区面积将增大,浙江和福建将变为高度适生区;野生茉莉花高度适生区在四川的分布面积将扩大,但在江苏、广东和广西的分布面积将减小。本研究丰富了野生茉莉的生物地理学内容,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气候因子 野生茉莉花 适生区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性困境及其突破 被引量:19
20
作者 甘代军 高唯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7,共9页
在中国语境中,现代性问题面临着比西方更为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状况,既需厘清现代与传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张力。在非遗保护实践中,上述结构性张力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的现代性转型为非遗保... 在中国语境中,现代性问题面临着比西方更为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状况,既需厘清现代与传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张力。在非遗保护实践中,上述结构性张力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的现代性转型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机遇,但也给非遗保护带来了多重困境。在现代性境遇中,由于脱域机制、信任系统、反思性监控和制度体系等因素的根本性影响,非遗保护出现路径依赖之困,保护内生动力不足,保护对象出现片段化。因而,突破现代性语境下非遗保护的各种困境,需要从市场体系重构、社会信任体系重塑和反思性机制完善等方面着手,促进非遗保护动力的增强和文化生态的重建,最终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路径依赖 片段化 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