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茶统筹”视域下山区县茶旅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探索——以浙江开化龙顶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雅洁 蔡碧凡 +2 位作者 连恩团 李雯潇 孙秦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7-31,122,共6页
茶叶是中国山区县强村富民的核心产业,茶旅融合发展是茶产业转型提质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理念,为新时代茶旅融合发展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位于钱塘江源头的浙江省开... 茶叶是中国山区县强村富民的核心产业,茶旅融合发展是茶产业转型提质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理念,为新时代茶旅融合发展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位于钱塘江源头的浙江省开化县是中国绿茶“黄金三角”的核心区,茶产业作为地方农业主导产业,探索如何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助力“开化龙顶振兴”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和实地走访,在分析开化县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三茶统筹”理念为引领,从文化挖掘、标准建设、数字赋能、产业融合、政策指引等五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的对策建议,为开化茶旅融合发展铸魂、筑基、添翼、拓链和护航,为山区县茶产业转型提质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茶统筹 开化龙顶 茶旅融合发展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视角下浙江省白鹭适应型驳岸特征指标分析及修复策略研究
2
作者 项杰 邹伟 +1 位作者 李胜 陶一舟 《园林》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白鹭作为生物景观和生态指示物种,其栖息地有效的生态恢复对提升区域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的视角出发,根据浙江省白鹭的迁徙路线选取了22个白鹭觅食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利用RStudio软件对白鹭数量与自然水岸特征... 白鹭作为生物景观和生态指示物种,其栖息地有效的生态恢复对提升区域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的视角出发,根据浙江省白鹭的迁徙路线选取了22个白鹭觅食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利用RStudio软件对白鹭数量与自然水岸特征指标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量化研究白鹭觅食区的自然水岸特征。结果显示,白鹭数量与水岸坡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水岸宽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植被覆盖度及水质数据相关性较弱。基于实地调研与分析结果,提出三项生态修复策略建议:(1)驳岸坡度应控制在2%以内,并适当增加水深在10.4±5 cm区域的驳岸宽度,驳岸形态可根据具体环境构建湖泊类、河道类、水田类、小岛类和水塘类5种形式;(2)驳岸植物群落结构应以灌草两层和草本一层为宜,植物种类选择需考虑白鹭的隐蔽性及其食源生物的生存环境;(3)驳岸区域的水质应尽量保持与现有觅食区水质数据相近,以满足白鹭食源生物的生存需求。旨在为白鹭觅食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鹭觅食区 驳岸特征指标 生态修复 修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茶融合视角下浙江省磐安县古茶场文化小镇规划研究
3
作者 顾文华 辛燕 李祥 《福建茶叶》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文章基于浙江磐安县玉山古茶场文化小镇项目,探索三茶统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通过现状调研,概括玉山古茶场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规划从三茶融合的视角出发,利用区域内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茶文化为核心资源,以创新茶产业... 文章基于浙江磐安县玉山古茶场文化小镇项目,探索三茶统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通过现状调研,概括玉山古茶场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规划从三茶融合的视角出发,利用区域内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茶文化为核心资源,以创新茶产业为依托,形成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品茗体验为基础,以茶影视、茶创意为特色,集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康体娱乐为一体的浙中茶文化特色小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场文化小镇 茶产业 三茶融合 规划 磐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恢复技术
4
作者 马松麟 《花卉》 2025年第6期31-33,共3页
以某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保护地为案例,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现状与文化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恢复策略,并着重介绍核心恢复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技术成效显著,既有效修复了保护地的生态系... 以某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保护地为案例,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现状与文化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恢复策略,并着重介绍核心恢复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技术成效显著,既有效修复了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又为文化景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为自然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规划 生态恢复技术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恢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型绿道规划设计探讨——以嘉兴市南北湖山地绿道为例
5
作者 吕安琪 《现代园艺》 2025年第8期111-114,共4页
山地型绿道是区域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嘉兴市南北湖山地型绿道规划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绿道规划设计原则,并从构建多层次景观节点、整合山地景点资源、完善绿道结构体系、完善全龄友好设施、搭建立体观景系统5个方面提出了绿道... 山地型绿道是区域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嘉兴市南北湖山地型绿道规划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绿道规划设计原则,并从构建多层次景观节点、整合山地景点资源、完善绿道结构体系、完善全龄友好设施、搭建立体观景系统5个方面提出了绿道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同类项目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型绿道 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 景观规划 绿道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楚文 王庆 +2 位作者 凌雨凡 金敏丽 杨绍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以浙江省57个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人文景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到浙江省域空间,总结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和特、一、二级3级人文景源数量的占比特征,以及不同人文景源占比的风景名胜区在浙江省域空间的分布规律,提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占比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平原湖泊、政治文化中心、山水游赏活动、宗教活动、军事要隘等因素存在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人文景源 空间分布特征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引领下茶叶合作社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省天台县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敏丽 李萍 林杰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0-12,共3页
本文以天台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进行研究,探索在技术引领下的中小规模茶叶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文章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概括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发展问题。依托科技特派员对接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多年指导的探索,总结茶叶合作... 本文以天台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进行研究,探索在技术引领下的中小规模茶叶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文章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概括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发展问题。依托科技特派员对接柱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多年指导的探索,总结茶叶合作社的发展路径,包括对接专家团队指导种植管理、改善景观风貌体验茶园生活、以及依托区域优势促进茶旅融合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合作社 技术引领 发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取传统工艺为乡村赋能的应用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陈庄村为例
8
作者 王月圆 林欣 钱明亮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59-62,共4页
该文以浙江省桐乡市陈庄村竹编文化“非遗匠人村”为例,探讨乡村景观中传统工艺的文化性和独特性。通过对陈庄村改造现状的分析,从建筑、景观、效益3个方面对竹编工艺融入乡村景观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在乡村景观建设... 该文以浙江省桐乡市陈庄村竹编文化“非遗匠人村”为例,探讨乡村景观中传统工艺的文化性和独特性。通过对陈庄村改造现状的分析,从建筑、景观、效益3个方面对竹编工艺融入乡村景观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和景观品质。该研究为其他相似乡村以传统工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竹编工艺 乡村景观 传统工艺 陈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金敏丽 钟伟良 傅丹诺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 为探究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KAP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于2024年7月至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放问卷275份,获得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94.19%;(2)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70±0.76)、(3.67±0.65)、(3.11±0.86)分。认知和行为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态度得分处于高水平;(3)认知与态度、态度与行为、认知与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同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类别,影响态度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影响行为是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影响KAP是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和家庭年收入;(5)针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KAP现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强化社区科普宣教活动工作,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参与机制,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和完善保护区相关补偿制度等对策。研究结果证实了KAP模型在解释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拓展了KAP模型理论的应用范围,可为自然保护区制定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共赢的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KAP现况 影响因素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新宇 蔡碧凡 周嘉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了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在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获取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提升农村治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创新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盘活农村空间资源、推动农业与文旅相融合、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促进农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因此,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价值,高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农村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径山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茶统筹”的乡村振兴路径——以天台县石梁镇茶产业发展为例
11
作者 江晓薇 林杰 +1 位作者 李萍 金敏丽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6-9,共4页
茶产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位一体统筹发展为视角,对浙江省天台县石梁镇乡村振兴规划开展实证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区域茶产业发展现状,从茶文化价值... 茶产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位一体统筹发展为视角,对浙江省天台县石梁镇乡村振兴规划开展实证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区域茶产业发展现状,从茶文化价值赋能、茶产业链条优化和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三个维度,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发展策略,为探索以茶产业为核心驱动力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乡村规划 乡村振兴 天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客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初探——以沪杭高铁海宁西站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君 张一奇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81-83,71,共4页
以海宁西站站前广场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背景、功能布局和交通流线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景观设计如何处理好与城市交通联结、展示地域文化、塑造门户形象的具体策略,以期能为相关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站前广场 景观形象 城市门户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里南江”:基于“诗意栖居”人居思想的乡村线性景观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敏丽 江晓薇 程秋怡 《园林》 2022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础,追溯南江历史文化,提炼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生态、生产、生活、人文4个层面营建主题场景,提出乡村线性景观的“诗意栖居”营建策略和方法,最终对沿线山水生态修复保育、乡村生活场景优化营造、特色产业带动发展、人文古韵传承彰显,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意栖居 人居环境观 义乌南江 线性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旅游发展
14
作者 马松麟 《花卉》 2025年第8期172-174,共3页
以某自然保护地为案例,深入剖析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成效。阐述保护地的自然概况,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科学规划与管理下,自然保护地... 以某自然保护地为案例,深入剖析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成效。阐述保护地的自然概况,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科学规划与管理下,自然保护地既能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又能推动生态旅游良性发展,为当地社区创造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彰显其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背景下风景区促进区域文旅发展路径研究——以东白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15
作者 马艺婧 杜粤 李倩妮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204-209,共6页
浙江省从2021年启动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建设,为自然保护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作为一项创新之举,融合发展村是展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 浙江省从2021年启动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建设,为自然保护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作为一项创新之举,融合发展村是展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也是浙江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的具体行动。国内外学者对自然保护地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发展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此外,浙江省的实践探索(如钱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共建试点)表明,政策引导下的景村联动能有效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国家公园或世界遗产地,对省级风景名胜区与村镇融合发展的机制探讨仍显不足。旨在浙江省自然保护地镇(村)融合发展政策背景下,以东白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例,从资源互补、产业互助以及差异化发展等角度,探讨风景名胜区与周边有旅游资源的镇村,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促进景镇(村)共建共享、共荣共富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 风景名胜区 区域文旅发展 东白山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茶”统筹视角下余杭区径山茶宴续写“非遗茶文章”的路径
16
作者 邹燕芬 蔡碧凡 连恩团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184-186,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余杭区径山茶宴为代表的禅茶文化对于推动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有效赋能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然而,径山茶宴在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文化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余杭区径山茶宴为代表的禅茶文化对于推动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有效赋能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然而,径山茶宴在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品牌价值不高、政策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章基于“三茶”统筹视角,从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品牌塑造、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径山茶宴续写“非遗茶文章”的提升路径,以期为径山茶宴的传承利用以及各产茶地区的茶非遗有效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径山茶宴 高质量发展 “三茶”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练地域特色,营造水上森林--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及营建解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饶显龙 黄若之 +2 位作者 史琰 吴仁武 包志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1,共6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备受业界的关注。由于湿地环境的特殊性,其植物景观营造存有较多技术难点。通过对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和...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备受业界的关注。由于湿地环境的特殊性,其植物景观营造存有较多技术难点。通过对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和营建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重点解读了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营建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总结了该专类园规划设计和营建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植物景观 湿生木本植物 规划设计 植物园 植物专类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利景观基础设施的研究与设计——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晶 应君 +1 位作者 张一奇 王丹 《中国城市林业》 2014年第1期41-43,51,共4页
快速、密集的城市化进程削弱了现有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功能。文中提出以景观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相结合作为缓解现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问题的一种手段,对现有城市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模式改进和功能拓展;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为例,阐... 快速、密集的城市化进程削弱了现有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功能。文中提出以景观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相结合作为缓解现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问题的一种手段,对现有城市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模式改进和功能拓展;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为例,阐述了景观手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强调景观的引入有益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利基础设施 景观 生态设计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公路弯道优化设计探索
19
作者 李胜 冯星 陈坤 《园林》 2020年第4期24-30,共7页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风景道、声景观的研究和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音乐公路的发展。但由于国内技术落后与缺乏相关经验,导致音乐道路尤其是弯道上出现设计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音乐公路成音的基本原理,提出音乐公路弯道路面的理...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风景道、声景观的研究和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音乐公路的发展。但由于国内技术落后与缺乏相关经验,导致音乐道路尤其是弯道上出现设计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音乐公路成音的基本原理,提出音乐公路弯道路面的理论与实际优化设计方法;尤其由于弯道两侧的长度不等、汽车两侧轮胎速度差的原因,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凹槽间距与宽度需随着弯道弧度而进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公路 弯道技术 风景园林 设计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舟山群岛彩化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饶显龙 何田恬 +5 位作者 王冰彦 刘华红 李上善 丁洲 黎家宏 李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目的】浙江舟山群岛属于典型的海岛地理格局和地貌特征,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本研究对舟山主要海岛的自然植被和城市绿地中的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构建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合应用于舟山园林绿地彩化的植物资源。总结和分析彩... 【目的】浙江舟山群岛属于典型的海岛地理格局和地貌特征,分布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本研究对舟山主要海岛的自然植被和城市绿地中的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构建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合应用于舟山园林绿地彩化的植物资源。总结和分析彩化植物在舟山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舟山乃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对科学的舟山海岛植物资源依据。【方法】本研究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舟山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相对客观的定量评价,从风景园林学和生态学的视角,建立美学价值、生态适应性、栽培管护特性、生态价值(效益)等4方面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在征求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舟山的气候和环境特点确定了本地彩化植物的18个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权重赋值和模型评价。【结果】在对舟山城市绿地和自然植被进行详实调查的基础上,根据6大原则,共筛选出花、叶、果或枝(皮)具有色彩变化的本地彩化植物66种,隶属于38科,56属。其中,综合评价结果为Ⅰ类(Tj≥3.5)的有15种;Ⅱ类(3.5>Tj≥3.0)的24种;Ⅲ类(Tj<3.0)的27种。【结论】由于舟山本地土地资源紧张,可对66种综合评价相对较高的本地彩化植物资源进行开发生产,建议重点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综合评价为Ⅰ类的15种本地彩化植物资源;综合评价为Ⅱ类的24种本地彩化植物,可作为丰富舟山城市色彩和植物多样性加以开发和利用;综合评价为Ⅲ类的27种彩化植物资源,可向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长三角地区推广生产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本地彩化植物 资源评价 园林应用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