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沉浸式体验视角下竹文化数字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宣
张颖
杨海芸
《竹子学报》
2024年第2期71-83,共13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手段在竹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运用,以迎合现代观众对沉浸式展览体验的追求。【方法】研究采用了文献回顾、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数字化展览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细分为观众、信息和空间3个维度,并研究了...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手段在竹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运用,以迎合现代观众对沉浸式展览体验的追求。【方法】研究采用了文献回顾、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数字化展览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细分为观众、信息和空间3个维度,并研究了如何通过高沉浸性、强交互性和多感官参与来实现丰富的展示效果。【结果】基于观众的感官、认知和情感沉浸需求,以及竹文化展示的3个类别(场景、信息、技艺),该文提出了空间沉浸、融媒沉浸和参与沉浸等数字展示设计策略和技术路径,并在浙江农林大学竹韵棠的数字化展示更新设计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以验证数字沉浸的潜力。【结论】该研究不仅为竹文化的创新展示提供了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而且为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创新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沉浸式体验
数字化展示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佳宇
林雨辰
+6 位作者
付佳睿
王海湘
施曼
曹婷婷
王志康
李全
宋新章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79-6291,共13页
深入了解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在运用统一标准量化不同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磷组分的研究方面有所欠缺,且对于土壤磷组分转化的驱动因素,特别是微生物因素,认知尚不明晰。本研...
深入了解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在运用统一标准量化不同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磷组分的研究方面有所欠缺,且对于土壤磷组分转化的驱动因素,特别是微生物因素,认知尚不明晰。本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四种人工林为对象,利用改进的Hedley磷分级方法,系统测定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的磷组分的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土壤解磷微生物的基因表达特征,同步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参数,从微生物视角揭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土层磷素形态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四种人工林土壤磷组分中以闭蓄态磷和有机磷为主,比例超过70.0%,且表层土壤中不同磷组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和phoX基因拷贝数均高于深层。毛竹林在各土层的有效磷含量(5.6—40.3 mg/kg)和次生矿物磷含量(8.7—57.5 mg/kg)及其在总磷中的比例(有效磷占比:3.9%—6.7%;次生矿物磷:3.3%—9.9%)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人工林(P<0.05)。杉木林的原生矿物磷含量(表层:23.4 mg/kg;中层:17.5 mg/kg;深层:17.0 mg/kg)最高,桉树林的闭蓄态磷含量(表层:632.2 mg/kg;中层:585.7 mg/kg;深层:535.2 mg/kg)最高,而马尾松林的有效磷含量(表层:8.8 mg/kg;中层:6.9 mg/kg;深层:6.8 mg/kg)最低。微生物量磷和phoX基因对土壤磷组分有显著影响,酸性磷酸酶和phoC基因是决定有效磷含量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的磷供给能力明显优于杉木、桉树和马尾松林。土壤深度是影响磷组分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针对不同人工林实施差异化管理,并重视土壤深度对磷循环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人工林
解磷微生物
土壤深度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浸式体验视角下竹文化数字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宣
张颖
杨海芸
机构
浙江
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浙江
农林大学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
重点
实验室
竹
子研究院
浙江农林大学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竹子学报》
2024年第2期71-8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21AG014)。
文摘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手段在竹文化展示与传播中的运用,以迎合现代观众对沉浸式展览体验的追求。【方法】研究采用了文献回顾、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将数字化展览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细分为观众、信息和空间3个维度,并研究了如何通过高沉浸性、强交互性和多感官参与来实现丰富的展示效果。【结果】基于观众的感官、认知和情感沉浸需求,以及竹文化展示的3个类别(场景、信息、技艺),该文提出了空间沉浸、融媒沉浸和参与沉浸等数字展示设计策略和技术路径,并在浙江农林大学竹韵棠的数字化展示更新设计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以验证数字沉浸的潜力。【结论】该研究不仅为竹文化的创新展示提供了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而且为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创新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竹文化
沉浸式体验
数字化展示
交互设计
Keywords
Bamboo culture
Immersive experience
Digital display
Interaction design
分类号
J505 [艺术—艺术设计]
TP39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佳宇
林雨辰
付佳睿
王海湘
施曼
曹婷婷
王志康
李全
宋新章
机构
浙江
农林大学
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
重点
实验室
浙江农林大学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贺州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79-629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25027,3240134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23C160006)
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22LFR006)。
文摘
深入了解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在运用统一标准量化不同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磷组分的研究方面有所欠缺,且对于土壤磷组分转化的驱动因素,特别是微生物因素,认知尚不明晰。本研究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四种人工林为对象,利用改进的Hedley磷分级方法,系统测定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的磷组分的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土壤解磷微生物的基因表达特征,同步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参数,从微生物视角揭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土层磷素形态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四种人工林土壤磷组分中以闭蓄态磷和有机磷为主,比例超过70.0%,且表层土壤中不同磷组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和phoX基因拷贝数均高于深层。毛竹林在各土层的有效磷含量(5.6—40.3 mg/kg)和次生矿物磷含量(8.7—57.5 mg/kg)及其在总磷中的比例(有效磷占比:3.9%—6.7%;次生矿物磷:3.3%—9.9%)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人工林(P<0.05)。杉木林的原生矿物磷含量(表层:23.4 mg/kg;中层:17.5 mg/kg;深层:17.0 mg/kg)最高,桉树林的闭蓄态磷含量(表层:632.2 mg/kg;中层:585.7 mg/kg;深层:535.2 mg/kg)最高,而马尾松林的有效磷含量(表层:8.8 mg/kg;中层:6.9 mg/kg;深层:6.8 mg/kg)最低。微生物量磷和phoX基因对土壤磷组分有显著影响,酸性磷酸酶和phoC基因是决定有效磷含量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的磷供给能力明显优于杉木、桉树和马尾松林。土壤深度是影响磷组分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针对不同人工林实施差异化管理,并重视土壤深度对磷循环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人工林
解磷微生物
土壤深度
酶活性
Keywords
soil phosphorus components
plantation
phosphorus-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
soil depth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沉浸式体验视角下竹文化数字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李宣
张颖
杨海芸
《竹子学报》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周佳宇
林雨辰
付佳睿
王海湘
施曼
曹婷婷
王志康
李全
宋新章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