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
1
作者
薛兆琨
俞柯汝
+4 位作者
马嘉伟
方先芝
何丽芝
柳丹
叶正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5,共8页
为探索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结构破坏和肥力衰退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指南,本试验以稻壳生物炭为主要材料(施用量为0、1%和3%),有机肥为辅助材料(施用量为0和0.8%),模拟稻田土壤环境开展...
为探索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结构破坏和肥力衰退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指南,本试验以稻壳生物炭为主要材料(施用量为0、1%和3%),有机肥为辅助材料(施用量为0和0.8%),模拟稻田土壤环境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即在淹水条件下培养180 d,测定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结果表明:(1)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用影响团聚体粒径分布,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0.25~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以高量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更好。(2)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有所提升。(3)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25~2 mm粒径中最高;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综上,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可作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有机肥
土壤培肥
有机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
1
作者
薛兆琨
俞柯汝
马嘉伟
方先芝
何丽芝
柳丹
叶正钱
机构
浙江
农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修复和质量提升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1902900)
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022C02022,2023C02020)。
文摘
为探索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结构破坏和肥力衰退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指南,本试验以稻壳生物炭为主要材料(施用量为0、1%和3%),有机肥为辅助材料(施用量为0和0.8%),模拟稻田土壤环境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即在淹水条件下培养180 d,测定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结果表明:(1)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用影响团聚体粒径分布,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0.25~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以高量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更好。(2)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有所提升。(3)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25~2 mm粒径中最高;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综上,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可作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有机肥
土壤培肥
有机碳
稳定性
Keywords
Biochar
Soil aggregates
Organic fertilizer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Organic carbon
Sta-bility
分类号
S512.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
薛兆琨
俞柯汝
马嘉伟
方先芝
何丽芝
柳丹
叶正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