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孔凡斌 崔铭烨 +2 位作者 徐彩瑶 陆雨 沈月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3,共13页
【目的】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构建衡量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城乡差距的多维度测算体系,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制定和完善城乡共同富裕规划... 【目的】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构建衡量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城乡差距的多维度测算体系,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制定和完善城乡共同富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1-2020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模型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差距的影响效应,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城乡就业差距和城乡公共差距四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较低,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年间设区市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表现为嘉兴>金华>台州>舟山>湖州>绍兴>宁波>温州>杭州>丽水。2)2001-2020年浙江省城乡差距总体呈下降态势,各设区市城乡发展差距水平存在明显异质性。20年间各设区市城乡差距均值表现为嘉兴<湖州<舟山<宁波<杭州<绍兴<温州<台州<金华<衢州<丽水。3)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差距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倒U型”发展态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非农就业人数、农林水事务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等路径影响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结论】各设区市应根据各自森林资源禀赋特征,创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模式,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森林生态产业市场化促进机制和生态产业发展利益共享机制,拓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村非农就业收入和森林资源财产性收入水平,将浙江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城乡共同富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发展差距 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效率 倒U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 被引量:30
2
作者 徐彩瑶 王宁 +1 位作者 孔凡斌 沈月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0,共19页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县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县域发展水平和县域发展差距,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InVEST模型、Super-SBM模型以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县域发展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2)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总体上显著上升,生态发展类县实现效率略高于跨越发展类县。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对于跨越发展类县的效应要略优于生态发展类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提高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等路径缩小县域发展差距。【结论】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县域发展水平均呈现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各县域单元需要从创新森林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县域间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等方面发力,全面提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向“金山银山”发展优势转化的效率,推动山区县协调发展,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山区县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发展差距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雅与市井:小城镇文旅市集体验质量评价及提升路径——以衢州市开化县三大文旅市集为例
3
作者 李雯潇 蔡碧凡 章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2-38,59,共8页
为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恢复和提振消费,以地方美食、特色文创产品等为核心商品的文旅市集正成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提升城镇品牌知名度的创新路径,科学评价文旅市集游客体验质量及提升路径是文旅新业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衢州市开... 为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恢复和提振消费,以地方美食、特色文创产品等为核心商品的文旅市集正成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提升城镇品牌知名度的创新路径,科学评价文旅市集游客体验质量及提升路径是文旅新业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衢州市开化县三个省级重点培育文旅市集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主流媒体的文本信息,在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进行高频词汇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的基础上,采用IPA模型分析,探索文旅市集体验要素结构,并进行游客体验质量评价和提出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开化县文旅市集消费者体验主要体现在本地文化与特色、创意活动与体验、商品与购物消费、基础设施与管理4个方面16个要素。(2)IPA模型四象限的结果表明游客对开化县文旅市集各体验要素的重要度—满意度评价差异较大,需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为有效发挥文旅市集助力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提升城市烟火气,提出整合在地资源,推动品牌建设;创意集聚人气,狠抓矩阵宣传;做精产品特色,加强跨界融合发展;打牢设施基础,培育专业队伍4个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旅市集 网络文本分析 IPA分析 开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茶”统筹视角下余杭区径山茶宴续写“非遗茶文章”的路径
4
作者 邹燕芬 蔡碧凡 连恩团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184-186,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余杭区径山茶宴为代表的禅茶文化对于推动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有效赋能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然而,径山茶宴在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文化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余杭区径山茶宴为代表的禅茶文化对于推动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有效赋能径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然而,径山茶宴在传承和利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品牌价值不高、政策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章基于“三茶”统筹视角,从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品牌塑造、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径山茶宴续写“非遗茶文章”的提升路径,以期为径山茶宴的传承利用以及各产茶地区的茶非遗有效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径山茶宴 高质量发展 “三茶”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试点区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孔凡斌 程文杰 +2 位作者 徐彩瑶 陆雨 沈月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通过对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的研究,明确森林生态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机制,为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森林生态资本富集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通过对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的研究,明确森林生态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机制,为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森林生态资本富集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森林生态资本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以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借助Stata和ArcGIS软件,分析2011—2019年期间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特征。【结果】森林生态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即在保持劳动力、物质资本和林地面积等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森林生态资本每提高1%,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提高0.076%,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总体上来看,遂昌县、庆元县和龙泉市的地区开放度对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但两者在其他地区有着负相关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大部分地区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景宁县和龙泉市的产业结构对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县(市、区)产业结构对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并且总体上来讲,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时空异质性特征。【结论】森林生态资本经济转换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不仅受限于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科技、人才和资金的投入,更依赖于科学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因此必须完善环境和资源约束下的森林生态资本要素合理配置,减少资源错配,推动要素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资本 经济转换 区域经济增长 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文梅 林静 +1 位作者 沈月琴 孔凡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3,共15页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6个省(区)的2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10~Q90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主要因素。4)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354,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低采纳水平组农户家庭总体具有较好的增收效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效应主导。【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农户家庭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支持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发与鼓励农户积极采纳林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以需促供、以供带需”的良性循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社会化服务 共同富裕 农户家庭收入差距 无条件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收支核算的钱塘江流域森林碳补偿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孔凡斌 曹露丹 徐彩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共15页
【目的】对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碳收支进行核算,据此计算和模拟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森林碳补偿额度和标准及补偿对象和空间选择,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碳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 【目的】对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碳收支进行核算,据此计算和模拟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森林碳补偿额度和标准及补偿对象和空间选择,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碳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以IPCC清单法为基础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计算钱塘江流域县域单元的碳排放量,采用CASA模型计算钱塘江流域各县域单元的碳吸收量,并利用Arcgis软件分区统计森林碳吸收量,分析森林碳吸收对总碳吸收的贡献。采用碳补偿模型计算钱塘江流域森林碳补偿金额,模拟碳补偿对象及空间选择。【结果】2000-2020年,钱塘江流域碳排放强度两极分化明显,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集中于流域的东北部即余杭区、杭州市市区和萧山区。流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碳排放强度较低。与碳排放量相反,流域内经济发达区域碳吸收量较少,杭州市市区的碳吸收量最少。森林碳吸收量对域内总碳吸收量贡献最大,且吸收量呈总体上升趋势。流域内经济发展越好、城市化越快速的县域单元,其森林碳补偿率越低,反之森林碳补偿率越高。常山县、开化县、桐庐县、建德市和淳安县因森林碳收支盈余大而能获得较高的碳补偿额度和标准,临安区、余杭区所获得的补偿额度和标准较低。杭州市市区和萧山区因其森林碳收支赤字大而要付出较大的补偿额度和标准。淳安县、建德市、开化县、常山县、余杭区、临安区、富阳区、桐庐县为森林碳补偿接受区及补偿对象。【结论】钱塘江流域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不匹配,碳供需错配问题严重,需要采取多元化森林碳补偿方法、明确森林碳补偿对象、健全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的协调机制以及建立基于碳收支核算的国家重要功能区森林保护建设制度等措施,率先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流域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全国建立生态系统碳补偿机制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森林碳汇 生态补偿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