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臧艳 向宇轩 +3 位作者 刘娟 姜培坤 吴家森 李永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氮(N)、磷(P)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的影响,揭示毛竹林SOC对N、P添加的响应特征,为N沉降背景下毛竹林固碳增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NH_(4)NO_(3)为N源、NaH_(2)PO_(4)为P源,设置不同N、... [目的]研究氮(N)、磷(P)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的影响,揭示毛竹林SOC对N、P添加的响应特征,为N沉降背景下毛竹林固碳增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NH_(4)NO_(3)为N源、NaH_(2)PO_(4)为P源,设置不同N、P添加量的4个处理:CK(0 kg·hm^(-2)a^(-1)N+0 kg·hm^(-2)a^(-1)P)、N(120 kg·hm^(-2)a^(-1)N)、P(120 kg·hm^(-2)a^(-1)P)和NP(120 kg·hm^(-2)a^(-1)N+120 kg·hm^(-2)a^(-1)P),3年后分析N、P添加对毛竹林土壤0~20、20~40和40~60 cm土层不同粒级(>2、0.25~2、0.053~0.25和<0.053 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其SOC分布的影响。[结果]1)各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各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微团聚体(<0.25mm)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在0~20cm土层,N处理显著增加微团聚体含量,对大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影响;P处理对团聚体组成无显著影响;NP处理显著增加微团聚体含量、降低大团聚体含量;各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均无显著影响。在20~40和40~60cm土层,与CK相比,各处理均呈大团聚体含量降低、微团聚体含量增加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P处理显著降低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N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无显著影响,NP处理显著降低水稳性团聚体MWD,对水稳性团聚体GMD无显著影响;在40~60 cm土层,各处理均显著降低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2)与CK相比,N、P处理显著降低各土层SOC含量;NP处理对0~20和20~40 cm土层SO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40~60 cm土层SOC含量。3)N处理对0~20和40~60cm土层土壤团聚体SOC贡献率均无显著影响,仅增加20~4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SOC贡献率、降低微团聚体SOC贡献率;NP处理显著降低各土层大团聚体SOC贡献率、增加微团聚体SOC贡献率;P处理对团聚体SOC贡献率的影响在20~40和40~60 cm土层与NP处理对其的影响趋势一致,对0~2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结论]N、P同时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N或P单独添加引起的毛竹林SOC含量降低;P添加可促进SOC由大团聚体向微团聚体转移,增加SOC稳定性。在N素相对富集、P限制的亚热带森林土壤中,P添加可缓解N沉降引起的SOC含量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OC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磷添加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竹产品碳足迹研究——以竹拉丝产品竹地毯为例
2
作者 宋秉政 顾蕾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262-267,275,共7页
竹拉丝产品是一种重要的竹产品类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典型竹拉丝产品竹地毯进行了碳足迹评价,其中包括原材料运输阶段、加工阶段、附加物阶段的碳排放以及产品的碳储存效益,并评估了竹废料在不同回收利用情景下的替代减排效益... 竹拉丝产品是一种重要的竹产品类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典型竹拉丝产品竹地毯进行了碳足迹评价,其中包括原材料运输阶段、加工阶段、附加物阶段的碳排放以及产品的碳储存效益,并评估了竹废料在不同回收利用情景下的替代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竹地毯产品碳足迹值为1.1018 kg CO_(2)e/m^(2),其中运输、加工、附加物过程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0286、0.1886、1.1595 kg CO_(2)e/m^(2)。同时竹地毯碳储量效益为0.2750 kg CO_(2)e/m^(2)。考虑回收利用时,20%回收率产生的替代减排效益即可使竹地毯的碳足迹降为负碳,碳足迹值为-0.0618kg CO_(2)e/m^(2)。以上研究可为竹拉丝产业的碳排放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提高竹产业废料利用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竹地毯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橘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施肥措施的响应及其影响因子
3
作者 闻君 刘一丹 +5 位作者 马行聪 刘国群 颜雯婷 杨士杰 陈俊辉 秦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3-1174,共12页
【目的】柑橘生产中常施用大量肥料以获得高产。然而,柑橘根毛较少,是一种菌根依赖型植物,不同施肥方式如何影响柑橘AM真菌目前仍不够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区域尺度上不同施肥措施对柑橘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网络共生模式的影... 【目的】柑橘生产中常施用大量肥料以获得高产。然而,柑橘根毛较少,是一种菌根依赖型植物,不同施肥方式如何影响柑橘AM真菌目前仍不够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区域尺度上不同施肥措施对柑橘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网络共生模式的影响,为柑橘生产中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选择了24个柑橘园,包括5个不施肥橘园(NF)、10个单施化肥橘园(CF)、9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橘园(COF),采集0—20 cm土层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测定了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结果】与NF相比,COF果园柑橘果实维生素C(Vc)含量和固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22.1%和65.5%,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也显著升高,但3类施肥模式的柑橘园土壤pH值、易提取态球囊霉素以及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球囊霉属(Glomus)、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为优势AM类群。与NF相比,CF和COF处理显著降低了柑橘园土壤中Funneliformis的相对丰度,提高了Rhizophagus相对丰度。Rhizophagus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速效钾、Vc含量和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Glomus和Funneliformis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施肥模式对AM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没有显著影响,但CF和COF果园土壤中的AM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显著低于NF果园。施肥改变了AM真菌共现网络模式,与不施肥果园相比,降低了土壤AM真菌网络的稳定性。【结论】施肥改变了土壤有机碳、有效养分含量以及AM真菌群落结构和属水平相对丰度,进而降低了AM真菌群落的网络复杂度和群落稳定性。相比于单施化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钾养分含量和柑橘果实Vc含量和固酸比,并通过提高柑橘土壤中有机碳和速效钾的含量进一步提高Rhizophagus的相对丰度,且对AM真菌的孢子密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施肥 丛枝菌根真菌 相对丰度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草和仿生水草附着细菌群落对不同氮形态的响应研究
4
作者 盛梦婷 俞佳铭 +2 位作者 程铁涵 曹玉成 周昕彦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2,共7页
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手段研究苦草和仿生水草附着细菌群落的结构和氮循环功能对水中3种氮形态(2 mg/L NH_(4)^(+)-N、1 mg/L NH_(4)^(+)-N+1 mg/L NO_(3)^(-)-N、2 mg/L NO_(3)^(-)-N)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单独NH_(4)^(+)-N处... 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手段研究苦草和仿生水草附着细菌群落的结构和氮循环功能对水中3种氮形态(2 mg/L NH_(4)^(+)-N、1 mg/L NH_(4)^(+)-N+1 mg/L NO_(3)^(-)-N、2 mg/L NO_(3)^(-)-N)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单独NH_(4)^(+)-N处理下苦草附着生物膜的生物量最高。单独NO_(3)^(-)-N处理下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α多样性最高,NH_(4)^(+)-N与NO_(3)^(-)-N共存处理对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较大。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它们对氮形态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单独NH_(4)^(+)-N处理下细菌共现网络的模块化程度最高,两种氮共存时细菌网络中物种间的竞争更强。PICURSt2功能预测表明,NO_(3)^(-)-N处理会降低硝化功能基因在苦草附着生物膜中的相对丰度。研究揭示了不同氮形态对沉水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规律,可为今后开发适应不同水质条件的沉水植物净化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附着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组成 氮循环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苕溪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体氮素浓度的影响
5
作者 陈学兵 王烁 +5 位作者 刘富平 马小雪 田琳琳 陈健 李彦 蔡延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1938,共14页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值).结果显示:南苕溪流域总氮(T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NO_(3)^(-)-N是主要N污染物赋存形态.湿季水体TN、溶解性总氮(DTN)、NO_(3)^(-)-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显著高于干季,而铵态氮(NH_(4)^(+)-N)浓度则相反;上游河段N素浓度低于下游河段.400和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指数分别对湿季和干季水体N素浓度解释度最高(89.49%和90.97%).在确定降低流域水体NO_(3)^(-)-N污染风险的关键景观格局指数阈值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4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及香农多样性指数(SDHI)分别低于0.25%、1.75%和0.77;在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面积占比和边缘密度(ED)分别应低于0.5%和39m/hm^(2),且林地面积占比应高于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NO_(3)^(-)-N) 河岸缓冲带 景观组成 景观配置 景观格局指数阈值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s-GO膜的渗透性能及其对染料截留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扬天 黄一 +4 位作者 韩昌道 钟俊磊 李民亮 陈亮 李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20,共9页
氧化石墨烯(GO)膜因其优异的物化特性、独特的水通道,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废水中的染料分离。通过将纳米气泡(NBs)吸附到GO上,形成纳米气泡-氧化石墨烯(NBs-GO)膜,有望提高膜的染料分离性能。以NBs-GO膜处理亚甲基蓝溶液模拟的染料废水,测... 氧化石墨烯(GO)膜因其优异的物化特性、独特的水通道,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废水中的染料分离。通过将纳米气泡(NBs)吸附到GO上,形成纳米气泡-氧化石墨烯(NBs-GO)膜,有望提高膜的染料分离性能。以NBs-GO膜处理亚甲基蓝溶液模拟的染料废水,测定了该膜的水渗透率、截留率和稳定性等指标,并探究了染料种类与浓度、膜厚度和GO的制备条件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s-GO膜的水渗透率相比传统GO膜高出50.8%,并且能够将亚甲基蓝的截留率维持在99.88%,具有更优的染料分离性能。此外,NBs-GO膜在72 h内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截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即使在改变染料种类、浓度及膜厚度等条件下,NBs-GO膜依然保持了优异的水渗透性能。纳米气泡的引入为提高GO膜的染料分离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研究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NBs) 氧化石墨烯(GO) 亚甲基蓝 染料废水 水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种谱系的林木种间竞争分析
7
作者 姜鹏博 窦啸文 +2 位作者 韦新良 罗海豪 汤孟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22,共9页
为探究针阔混交林中竞争木与对象木的亲缘性对林木种间竞争的影响,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将树种谱系引入Hegyi竞争指数,构建树种谱系竞争指数(G_Hegyi竞争指数)。对Hegyi种间竞争指数、G_Hegyi种间竞... 为探究针阔混交林中竞争木与对象木的亲缘性对林木种间竞争的影响,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将树种谱系引入Hegyi竞争指数,构建树种谱系竞争指数(G_Hegyi竞争指数)。对Hegyi种间竞争指数、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与胸径的相关性,胸高断面积生长量、胸高断面积生长率与Hegyi种间竞争指数、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Hegyi种间竞争指数比值、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比值与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种间竞争指数与胸径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均呈幂函数关系;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与两种种间竞争指数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且均符合对数函数关系。胸高断面积生长率与两种种间竞争指数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均服从幂函数分布。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与胸径的决定系数(R^(2))、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及胸高断面积生长量、胸高断面积生长率与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的R2、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Hegyi种间竞争指数。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比值较Hegyi种间竞争指数比值更能准确地反映林木生长与种间竞争的关系。G_Hegyi种间竞争指数在分析林木种间竞争方面优于Hegyi种间竞争指数,更适用于林木生长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谱系 Hegyi竞争指数 G_Hegyi竞争指数 种间竞争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彦廷 陈永刚 +1 位作者 王博 郝首臣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55-61,共7页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准确且高效地识别疫木,从林区无人机影像中提取了植被指数、HSI色彩和纹理等17个特征指数,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BP神经网络(back p...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准确且高效地识别疫木,从林区无人机影像中提取了植被指数、HSI色彩和纹理等17个特征指数,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CatBoost(category boosting)、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5种典型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多特征多模型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仅使用单一类型特征或全部特征时均不能获得最优的分类准确率,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特征选择之后能提升疫木识别的准确率;其中以RF模型的疫木提取精度最高,准确率为92.94%。总体而言,RF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在无人机松材线虫病疫木识别中具有较大潜力。建立的疫木识别方法为防控森林病虫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无人机影像 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持激光雷达与架站激光雷达的林木调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岳元征 邓愫愫 +1 位作者 余世超 刘航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273-280,共8页
为验证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在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与精度。以浙江农林大学周边林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坡度、林下灌木情况,以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设置3块代表性样地,综合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时间效率、所... 为验证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在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下的适用性,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与精度。以浙江农林大学周边林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坡度、林下灌木情况,以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设置3块代表性样地,综合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时间效率、所获点云质量、单木分割与参数提取的精度。结果表明:手持LiDAR扫描时间效率为架站LiDAR的2倍以上,但所得单木点云表现出较大的噪点;缓坡地形条件下,基于架站LiDAR获取的点云数据,80%以上的单木胸径闭合度大于等于50%,高于手持LiDAR;相同样地条件下,基于两种扫描方式所得点云单木自动分割精度趋于一致,均在75%以上;架站LiDAR点云数据提取胸径的均方根误差(1.499~1.774 cm)小于手持LiDAR,而架站LiDAR点云数据提取树高的均方根误差(1.439~1.953 m)大于手持LiDAR。手持LiDAR和架站LiDAR对于单木参数提取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手持LiDAR扫描效率高但精度略低于架站LiDAR,架站LiDAR点云数据能更有效地反映树木形态,但作业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LiDAR 架站LiDAR 单木分割 单木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腐殖酸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CH_(4)和N_(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志伟 刘娟 +2 位作者 吴家森 李永夫 姜培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0-229,共10页
生物炭和腐殖酸对土壤C、N循环和作物产量均具有深刻影响。该试验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炭和腐殖酸在经过1 a陈化后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影响。设置了6个处理:B0F0(对照,不添加生物炭和腐殖酸);B0F1(... 生物炭和腐殖酸对土壤C、N循环和作物产量均具有深刻影响。该试验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炭和腐殖酸在经过1 a陈化后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持续影响。设置了6个处理:B0F0(对照,不添加生物炭和腐殖酸);B0F1(不添加生物炭,腐殖酸添加量为0.6 t/hm^(2));B0F2(不添加生物炭,腐殖酸添加量为1.2 t/hm^(2));B1F0(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不添加腐殖酸);B1F1(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腐殖酸添加量为0.6 t/hm^(2));B1F2(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腐殖酸添加量为1.2 t/hm^(2))。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与B0F0相比,生物炭显著增加了稻麦两季土壤有机碳含量;腐殖酸增加了稻季土壤有机碳含量,对麦季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单独施用生物炭或腐殖酸对水稻和小麦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和腐殖酸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增幅为1.0%~5.0%,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2)试验期内,与B0F0相比,单独施用生物炭或腐殖酸以及二者混施均降低了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11.1%、21.8%~25.8%和24.7%~34.1%;单独施用生物炭或腐殖酸以及二者混施均增加了N_(2)O累积排放量,增幅分别为33.3%、10.0%~30.1%和7.2%~23.7%。3)生物炭和腐殖酸主要通过降低甲烷的排放,显著降低了稻麦轮作系统的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B1F1处理(生物炭和腐殖酸用量分别为20和0.6 t/hm^(2))的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为最低水平。这表明在稻麦轮作系统,生物炭和腐殖酸在土壤中经1a陈化后仍然具有固碳减排能力,是稻麦轮作系统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腐殖酸 温室气体 综合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和修剪对沟叶结缕草生长、土壤无机氮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云鹏 范博 +6 位作者 张海阔 沈玉叶 张宝刚 陈有超 余兵 李永夫 蔡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87-2799,共13页
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景观类型,城市草坪频繁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强烈干扰。本研究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为对象,通过控制3个灌溉水平(I_(1):4.00 L·m^(-2)、I_(2):5.71 L·m^(-2)、I_(3):7.43 L·m^(-2))... 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景观类型,城市草坪频繁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强烈干扰。本研究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为对象,通过控制3个灌溉水平(I_(1):4.00 L·m^(-2)、I_(2):5.71 L·m^(-2)、I_(3):7.43 L·m^(-2))和3个修剪水平(M_(1):不修剪、M_(2):留茬2 cm、M_(3):留茬6 cm)的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灌溉和修剪水平对草坪草生长、土壤无机氮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溉水平下,M_(2)处理草坪草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M_(1)和M_(3)处理,但M_(2)处理草坪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氮含量均显著高于M_(1)处理(P<0.05)。在草坪草生长末期,相同灌溉水平下M_(2)处理土壤无机氮(N_(min))含量较M_(1)、M_(3)处理下降了0.6%~54.1%。各处理淋溶液中N_(min)均以铵态氮(NH_(4)^(+)-N)为主要形式,不过,N_(min)淋失量仅占氮输出总量的0.4%~1.3%。相同灌溉水平下,M_(2)处理的氮平衡相较于M_(3)处理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盈余特征(P<0.05),但M_(3)处理在高灌溉量下会更趋于氮素收支平衡。综上可知,重度修剪(M_(2)处理)显著抑制了草坪草生长,增加了氮素损失风险,但却提高了草坪草氮素吸收量,因此,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灌溉量(5.71~7.43 L·m^(-2))略高于一般灌溉水平,同时适度修剪(保持留茬高度为6 cm),既可以保证草坪草良好的生长状况,也可维持土壤氮素基本收支平衡,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管理措施 城市草坪 生物量 土壤无机氮 淋溶损失 氮盈余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用与造纸兼用的高产型红麻H2101的选育
12
作者 朱子易 陈常理 +6 位作者 骆霞虹 唐慧娟 陈安国 李建军 邓勇 栾明宝 安霞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99-205,共7页
研究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杂种优势模式优化,成功选育出兼具高产、抗病、优质及广适性的纤维与造纸兼用型红麻新组合中杂红2101(H2101)。2016年,以中红麻17号为父本、K1703A为母本构建杂交组合,经多代定向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势杂交... 研究通过种质资源创新与杂种优势模式优化,成功选育出兼具高产、抗病、优质及广适性的纤维与造纸兼用型红麻新组合中杂红2101(H2101)。2016年,以中红麻17号为父本、K1703A为母本构建杂交组合,经多代定向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势杂交种。2019—2020年,其F1代、F2代产量表现突出,记录为超级杂交红麻;2020—2021年在沅江、长沙组合品比试验中,纤维产量达6100~6200 kg/hm^(2),分别比对照组增产17.39%和19.70%,干茎产量达22000~23000 kg/hm^(2),增产显著,纤维支数达269 m/g,强力421 N。2023年12月28日,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专家组评审通过,红麻H2101鉴登字第2209021是一个集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强优势高产型的纤维用与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为红麻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优质种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纤维 造纸 高产型 选育推广 中杂红H2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哑变量的景宁栎类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13
作者 方国景 方炎杰 +2 位作者 窦啸文 吴登瑜 娄明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2-19,共8页
【目的】选取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天然乔木林中的栎属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在栎类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中的适用性,提高林木生长预测精度。【方法】基于2014、201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调查数据,结合He... 【目的】选取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天然乔木林中的栎属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在栎类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中的适用性,提高林木生长预测精度。【方法】基于2014、201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调查数据,结合Hegyi竞争指数、全混交度和聚集指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因子,采用熵值法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S),全面反映林木的空间分布和竞争关系。利用上限排外法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将其作为哑变量纳入Schumacher、Johnson-Schumacher、Gompertz和Logistic等4种常用的理论生长方程中,构建含有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哑变量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且与4种不同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哑变量的基础生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对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有显著正向影响。2)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作为哑变量纳入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显著提高了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3)在所有测试的模型中,以Johnson-Schumacher模型为基础的结合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哑变量的断面积生长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表现最为优异。【结论】将林分空间结构引入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显著提高林木生长预测的准确性,对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哑变量 单木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