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能否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基于农户数字素养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孔凡斌 谢泳欣 +1 位作者 徐彩瑶 翟郡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8,共20页
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背景下,深入探讨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32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和农村... 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背景下,深入探讨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32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和农村家庭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效应、制度效应和农户数字素养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首先,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果依然成立。其次,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能够通过促进村庄层面信息传递及时性和个人层面信息获取及时性、增强农户集体产权意识、促进农户集体经济参与等途径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再次,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增强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和农户集体产权意识的正向影响,削弱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村庄层面信息传递及时性正向影响。最后,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锻造作用更强,且农户数字素养在乡村数字治理参与对农村家庭经济适应能力影响中产生正向的调节效应。据此,应加速推进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建设,优化信息传递与服务模式,提升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同时通过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等方式增强农户的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能力,推动数字红利共享和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家庭经济韧性 共同富裕 农户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为例
2
作者 邹贞 尹程前 +1 位作者 夏文浩 霍瑜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9-112,共14页
培育本土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之一,本研究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理论,利用微观调查,借助有序Probit模型,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培育本土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之一,本研究基于拓展的技术接受理论,利用微观调查,借助有序Probit模型,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延伸性感知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均能显著提升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年龄、培训主体、培训时间、培训周期、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均显著抑制了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2)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和延伸性感知均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非常愿意”参培的概率,延伸性感知对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愿的边际效应整体上大于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3)异质性分析显示,有用性感知对老一代新型职业农民参培的意愿影响更强,知识掌握感知和非农就业感知对新生代参培意愿的影响更强;相较于高教育水平职业农民而言,节约时间感知、知识掌握感知和非农就业感知均对低教育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参培意愿的影响更强。综上所述,建议政府与相关培训单位通过加强培训秩序监管与效果宣传,同时丰富培训内容,为多元参培主体提供“个性化”选择,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技能培训意愿 影响因素 拓展技术接受模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区域消费水平和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凡斌 陈成 +1 位作者 翟郡 徐彩瑶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181,共14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这一目标的关键。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2021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这一目标的关键。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2021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消费水平和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区域内收入差距,但因“数字鸿沟”的存在,扩大了苏南与苏北间的收入差距。在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发达的苏南地区,其边际效应较弱。区域消费水平和消费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优化收入结构发挥作用。因此,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升;加强苏南与苏北的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和“教育鸿沟”;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与使用能力,激励其参与数字金融服务。旨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出务工影响了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方式选择吗?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张童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基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背景,促使农民以多元化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至关重要。借助湖北省655份微观数据,利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民参与人... 基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背景,促使农民以多元化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至关重要。借助湖北省655份微观数据,利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监督是农民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最常选择的方式,其次是建言、投资、投劳。(2)外出务工能推动农民以投资、建言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认同能促使农民选择以投资、投劳、建言、监督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且随着村庄认同程度的增强,外出务工对农民以投资、建言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力亦会随之增强。(3)对于新、老两代农民而言,外出务工和村庄认同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外出务工能促使新、老两代农民选择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且这一作用对新生代农民更强;村庄认同能推动新、老两代农民以投资、建言、监督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且在新生代农民上的作用力更大。因此,应推动农民外出务工的良性发展、培育与增强农民的村庄认同,并针对新、老两代农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 村庄认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参与方式 Multivariate Prob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