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乡村振兴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小菱 黄坚钦 林海萍 《福建茶叶》 2019年第9期51-52,共2页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以培养爱林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卓越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围绕“1个中心,2个结合,3个关口,4种模式,5大保障”,形成了五阶次、协同式、一体化...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以培养爱林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卓越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围绕“1个中心,2个结合,3个关口,4种模式,5大保障”,形成了五阶次、协同式、一体化的“12345—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卓越农林人才 林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融入高校“生态育人”实践的路径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宋鹍鹏 《福建茶叶》 2021年第4期208-209,共2页
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新使命。以农林院校为例,探索茶文化融入高校生态育人机制。通过分析茶文化与生态育人的联系,探索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生态育人新模式,在育人过程中,传承与发扬茶文化,树... 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新使命。以农林院校为例,探索茶文化融入高校生态育人机制。通过分析茶文化与生态育人的联系,探索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生态育人新模式,在育人过程中,传承与发扬茶文化,树立生态理念,筑牢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生态育人 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 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野猪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杜世平 吴怡豪 +4 位作者 鲁庆斌 马铭泽 董爽 方茹意 苏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7,共12页
野猪(Sus scrofa)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目前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内野猪与人冲突愈加剧烈,但对本地区野猪分布的情况研究甚少。为了解林业生产同野猪分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浙江西部丘陵地区的常山县(109900 hm^(2))为研究区域,利... 野猪(Sus scrofa)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目前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内野猪与人冲突愈加剧烈,但对本地区野猪分布的情况研究甚少。为了解林业生产同野猪分布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浙江西部丘陵地区的常山县(109900 hm^(2))为研究区域,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2022年林业作物非收获季(1—8月及12月)和收获季(9—11月)野猪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50个有效相机点位,在共计1273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获得了15634张独立有效照片,并利用物种关联尺度、核密度估计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同域其他动物、人类活动及环境条件对野猪的分布和活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作物非收获季到收获季,野猪分布频度由0.26上升至0.55,野猪与其他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域减少,有6种中小型兽类和鸟类在调查区域内的分布频度减小。相比于非收获季,野猪在收获季12:00—17:00的活动频率减少,19:00—24:00的活动频率增加。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影响野猪分布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灌丛盖度、坡度、距公路距离3个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丘陵林业生产区内中野猪的分布主要受林业生产活动的显著影响,该结果为研究野猪栖息地选择及制定野猪相关管理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核密度估计法 负二项回归模型 林业生产活动 分布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甸转为耕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涂晓东 崔俊芳 +4 位作者 况福虹 李春培 杜玖珍 王红兰 唐翔宇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6,共13页
20世纪60年代在川西北若尔盖地区,大面积高寒草甸挖渠排水后开垦为耕地,后又用于唐古特大黄等道地药材种植,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会产生重要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若尔盖高寒草甸和唐古特大黄... 20世纪60年代在川西北若尔盖地区,大面积高寒草甸挖渠排水后开垦为耕地,后又用于唐古特大黄等道地药材种植,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会产生重要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若尔盖高寒草甸和唐古特大黄土壤0~6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特征,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开垦为耕地后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滞留含水量降低。不同深度唐古特大黄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显著低于草甸土壤,碱解氮和总氮含量仅在土壤深度分别为0~20 cm和20~40 cm时显著降低。与草甸土壤相比,唐古特大黄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而真菌多样性降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有益真菌相对丰度降低,潜在有害真菌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总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养分因子。共现网络分析表明,草甸开垦转为耕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复杂性降低,细菌形成了比真菌更复杂的共现网络。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川西北高寒草甸开垦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可为人工种植唐古特大黄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微生物群落 土地利用变化 唐古特大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遂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调查
5
作者 陈亚飞 史肖肖 +4 位作者 余水生 叶碧欢 宋其岩 沈建军 陈友吾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1-1904,共14页
为明确浙江省遂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状况,2024年对该保护区的虫生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22个,对罹病虫体进行形态观察、菌株分离和纯化,并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SU)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子... 为明确浙江省遂昌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状况,2024年对该保护区的虫生真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标本22个,对罹病虫体进行形态观察、菌株分离和纯化,并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SU)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虫生真菌隶属7属11种,包括虫草属(Cordyceps)5种、布莱克威尔霉属(Blackwellomyces)1种、白僵菌属(Beauveria)1种、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1种、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1种、侧头虫草属(Pleurocordyceps)1种、紫孢霉属(Purpureocillium)1种,其中虫草属为优势属,细脚虫草(Cordyceps tenuipes)为优势种;虫生真菌主要以鳞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寄主。本研究揭示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资源的种类多样性和寄主多样性,为该区虫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资源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细脚虫草 鳞翅目昆虫 寄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6
作者 尹言言 刘靖 +1 位作者 郑炳松 闫道良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16-1927,共12页
脱落酸(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过程。其通过激活信号转导网络,如钙离子通道、活性氧系统、磷酸化/去磷酸化级联反应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诱导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渗透调节蛋白、热激蛋白和冷响... 脱落酸(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过程。其通过激活信号转导网络,如钙离子通道、活性氧系统、磷酸化/去磷酸化级联反应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诱导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渗透调节蛋白、热激蛋白和冷响应蛋白等途径提升植物的适应性。在植物体内,ABA通过与膜上或胞内受体ABAR/RCAR感知ABA信号,启动下游信号传导。同时通过G蛋白信号传导,SnRK2激酶活化,转录因子激活与活性氧(ROS)稳态调节等调控机制响应非生物胁迫。本文针对近年来脱落酸在应对非生物胁迫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脱落酸在植物感知干旱、盐碱及低温胁迫时的响应途径和机制,以期为定向选育或创制具有适应干旱、低温、盐渍等逆境的经济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脱落酸 非生物胁迫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云锦杜鹃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奇鸽 俞叶飞 +3 位作者 陈伟杰 何安国 陈子林 金孝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海拔区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群落中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种群动态,预测未来的演替趋势。【方法】2018年7月建立1 hm^(2)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DBH)≥1.0 cm的木本植物挂牌... 【目的】研究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海拔区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群落中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种群动态,预测未来的演替趋势。【方法】2018年7月建立1 hm^(2)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DBH)≥1.0 cm的木本植物挂牌、鉴定并测量胸径,每5 a复查1次。根据样地内物种的重要值和优势种等,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径级结构。利用云锦杜鹃种群年龄结构图和种群生命表等分析云锦杜鹃种群动态。【结果】2018年共记录木本植物4 773株,分属于35科55属90种;2023年有3个物种在样地内消失,个体死亡率为1.38%,补员率为2.38%。样地林层结构清晰,其中亚乔木层云锦杜鹃数量占主要优势。2018、2023年所有乔木树种的总体径级结构皆为倒“J”型,且2023年乔木树种中5.0 cm≤DBH≤20.0 cm的个体数量明显增多。云锦杜鹃种群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集中在Ⅱ、Ⅲ、Ⅳ龄级,Ⅰ、Ⅵ、Ⅶ龄级个体数量很少。从存活曲线看,种群内大多数个体能够存活到生理寿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动态特征。【结论】云锦杜鹃群落物种丰富,5 a间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低龄级个体比例高,更新较好。云锦杜鹃种群为增长型,但Ⅰ龄级植株数量储备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物种多样性 大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次生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不同采伐强度及恢复年限的响应
8
作者 吴艳萍 赵毅辉 +5 位作者 胡澳 严一博 竹京玲 陈俊昊 吕杨 王懿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6,共10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选取亚热带地区遭受松材线虫病侵害的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采伐方式(中度采伐ML、重度采伐HL)和3种自然恢复年限(0、5、15 a),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探讨...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选取亚热带地区遭受松材线虫病侵害的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采伐方式(中度采伐ML、重度采伐HL)和3种自然恢复年限(0、5、15 a),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探讨其响应特征。结果表明:0~10 cm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随恢复年限显著增加,采伐强度和恢复年限交互影响10~20 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土壤细菌、真菌丰富度及细菌多样性均受采伐强度与恢复年限的显著交互影响,且随恢复年限增长而增强;优势细菌门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等,优势真菌门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等;速效钾是影响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最主要养分因子,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与细菌多样性指数正相关,碱解氮是10~20 cm土壤真菌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适度的采伐和自然恢复有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和土壤肥力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 马尾松 次生林 采伐强度 植被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物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对生物量、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喜亭 肖路 王文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76-4283,共8页
落叶松林是北方森林的重要碳汇,同时也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群落类型,研究其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对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为我国北方森林碳汇提升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长期固定... 落叶松林是北方森林的重要碳汇,同时也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群落类型,研究其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对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为我国北方森林碳汇提升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多布库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长期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植被调查数据计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木本植物生物量,测定0—20 cm、20—40 cm 2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通过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相结合,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林分空间结构对木本植物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林层差异化指数与树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角尺度和胸径分异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树木多样性指数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2)混交度与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20—40 cm土层相关性不显著;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负相关,但与20—40 cm土层相关性不显著。(3)木本植物生物量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影响;而土壤养分主要受物种多样性影响,其解释率是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5.8倍。(4)冗余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越高,越有利于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积累。综上所述,调整林分空间结构的综合经营措施来提高森林生物量,而注重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提高土壤养分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养分 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与丧失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聪 骆杨青 +4 位作者 闫昱晶 杨阳河山 曾頔 赵郁豪 斯幸峰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32,共32页
岛屿因数量众多、自然隔离、形成历史多样等独特的地理特征,成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相较于大陆,岛屿生物具有很高的特有性和失调性,这为探究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围绕岛屿生态系统,从岛屿生物... 岛屿因数量众多、自然隔离、形成历史多样等独特的地理特征,成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相较于大陆,岛屿生物具有很高的特有性和失调性,这为探究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围绕岛屿生态系统,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和丧失3个部分阐述近些年国内外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对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本文以全球几个代表性的岛屿系统为例,从物种的扩散迁入、种群建立和选择、物种进化和适应性辐射等过程介绍岛屿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以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为基础,回顾了种-面积关系、种-隔离度关系,着重对戴蒙德法则、嵌套格局、岛屿生物群落结构理论框架和岛屿生物种间互作等群落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在岛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机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岛屿物种所面临的严峻的灭绝风险,尤其是生境丧失和改变、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以及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对岛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最后,基于岛屿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岛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岛屿 适应性辐射 群落构建 趋同进化 种间互作 人为干扰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杉木幼苗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11
作者 张鑫燕 董达 哀建国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1期1-3,10,共4页
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杉木土壤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并探讨了土壤菌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氮处理下,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有效钾和有效磷显著增加;铵态氮和硝态... 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杉木土壤的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并探讨了土壤菌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氮处理下,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有效钾和有效磷显著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2)施用生物质炭对氮处理后杉木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3)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升了氮处理土壤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等杉木土壤优势菌群(平均相对丰度>10%)的相对丰度;(4)冗余分析发现,有效磷和铵态氮是影响土壤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杉木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薹草属(莎草科)植物资料增补(Ⅵ)及浙江莎草科植物增订
12
作者 鲁益飞 王军峰 +2 位作者 叶珍林 王健生 金孝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2,共8页
报道了我国薹草属的若干省级分布新记录种,安徽新记录种互花薹草Carex alterniflora,贵州新记录种翠丽薹草C.speciosa和纤细薹草C.pergracilis,浙江新记录种武夷山薹草C.wuyishanensis和闽北薹草C.borealifujianica,湖南新记录种武夷山... 报道了我国薹草属的若干省级分布新记录种,安徽新记录种互花薹草Carex alterniflora,贵州新记录种翠丽薹草C.speciosa和纤细薹草C.pergracilis,浙江新记录种武夷山薹草C.wuyishanensis和闽北薹草C.borealifujianica,湖南新记录种武夷山薹草C.wuyishanensis、等高薹草C.aequialta和金佛山薹草C.jinfoshanensis。对浙江莎草科植物做了补充、修订,发现《浙江植物志(第7卷)》记载的江苏薹草C.kiangsuensis为天目山薹草C.tianmushanica的误定,而产于临海括苍山的江苏薹草被误定为豌豆型薹草C.pisiformis,对其做了澄清,并比较了这3种间的区别;以往我国大陆记载的长穗薹草C.dolichostachya均为误定,此种只产于我国台湾和日本,浙江被误定的实为拟穿孔薹草C.foraminatiformis。同时报道了浙江莎草属的新归化种密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草科 薹草属 莎草属 密穗莎草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柏壳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董香君 周狄榕 +1 位作者 陈慧妍 杨潮锋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柏树球果具有怡人的香气,以球果壳或者种子壳为填充物的柏壳枕头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为探明柏壳中的功效成分,本研究利用顶空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柏木球果壳、侧柏球果壳及侧柏种子壳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 柏树球果具有怡人的香气,以球果壳或者种子壳为填充物的柏壳枕头具有改善睡眠的功效。为探明柏壳中的功效成分,本研究利用顶空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柏木球果壳、侧柏球果壳及侧柏种子壳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在3种柏壳中共鉴定出33种BVOCs,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BVOCs的99%以上;柏木球果壳及侧柏球果壳中分别鉴定到21种及28种BVOCs,而侧柏种子壳仅鉴定到6种BVOCs。在柏木及侧柏球果壳中检测出17种共有组分:高丰度组分包括α-蒎烯、桧烯、(+)-3-蒈烯;中丰度组分包括α-侧柏烯、月桂烯、γ-松油烯、d-柠檬烯等;低丰度组份包括间伞花烃、β-石竹烯、乙酸龙脑酯、3-蒈烯。研究结果表明,侧柏球果壳和柏木球果壳中含有丰富的功效组分,为柏壳能够改善焦虑失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球果壳 侧柏球果壳 侧柏种子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生物量与碳储量 被引量:19
14
作者 钱逸凡 伊力塔 +4 位作者 张超 余树全 沈露 彭冬琴 郑超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3,共7页
利用2010—2011年在浙江省中部地区调查的517块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推算不同群落类型生物量,估算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建立碳密度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的生物量为99.30t·hm-2,现存总生物量16430.40万t,植... 利用2010—2011年在浙江省中部地区调查的517块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推算不同群落类型生物量,估算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建立碳密度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的生物量为99.30t·hm-2,现存总生物量16430.40万t,植被碳密度平均为49.59tC·hm-2,总碳储量为8205.59万tC;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植被碳密度受林龄与林分密度的影响显著,基于林龄、林分密度两因子拟合了公益林植被碳密度预测模型Cb=aA+bD+c,为提高公益林固碳能力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浙江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缙云公益林生物量及固碳释氧效益 被引量:19
15
作者 钱逸凡 伊力塔 +3 位作者 钭培民 朱国亮 应宝根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4,共8页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通过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对缙云县公益林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缙云县公益林生物量现存总量为282.73×104t,单位生物量为93.21 t.hm-2,杉木林单位生物量最高(102.61 t.hm-2),阔叶林次之(100.93 t.hm-2),灌木林最低(21.76 t.hm-2);公益林平均植被碳密度为47.37 t.hm-2;固碳释氧总量为38.59×104t.a-1,总价值4.07亿元.a-1。对缙云县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公益林 生物量 碳密度 固碳释氧 缙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小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1期74-75,共2页
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出发,以近几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农林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基层工作尚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农林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形成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 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出发,以近几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农林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基层工作尚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农林专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形成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专业大学生 基层就业 分析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台公益林生物量及涵养水源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杰然 伊力塔 +1 位作者 郑超超 余树全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7-33,共7页
根据浙江省天台县公益林固定监测小班数据,以推算包括松林、杉木林、阔叶林等6种典型森林群落的生物量为基础,估算天台县公益林涵养水源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天台县公益林总生物量274.92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1.94 t·hm^(-2),其中... 根据浙江省天台县公益林固定监测小班数据,以推算包括松林、杉木林、阔叶林等6种典型森林群落的生物量为基础,估算天台县公益林涵养水源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天台县公益林总生物量274.92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1.94 t·hm^(-2),其中松林的生物量最大,为208.46万t、针阔混交林的单位生物量最大,为139.15 t·hm-2;2011—2012年间天台县公益林的调蓄水量累计达1.25亿t,涵养水源效益达到10.30亿元。其中,竹林的涵养水源效益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松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最小的是杉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物量 涵养水源 天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毛竹林生态经营技术的PRA-DPSIR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宏 应叶青 王晞月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融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2种工具,对浙江11个主要毛竹县(市)1591户竹农的经营技术开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竹农毛竹经营采伐强度较大、土地负载高、粗放随意;对留笋养竹、立竹... 融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2种工具,对浙江11个主要毛竹县(市)1591户竹农的经营技术开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竹农毛竹经营采伐强度较大、土地负载高、粗放随意;对留笋养竹、立竹保留量、采伐时间和对象、垦复砍杂等通用技术以及作为新兴基础设施的水分管理有待改进,土壤生态化管理和施肥则需要优先考虑。应强化面向农户的应用技术推广,避免急功近利式的经营导向,重视土壤水肥管理基础上的综合措施应用,确保生态可持续前提下的经营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毛竹林 生态经营 PRA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黎敏 黄坚钦 沈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产业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偏弱、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指导效益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和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深入“三农”的实践特性,建设农林专...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产业实践经验缺乏、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偏弱、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指导效益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和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深入“三农”的实践特性,建设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派员导师队伍,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进程中,提升校内导师实践指导能力与校外导师专业指导能力,并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激发双师协同指导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双师双能”导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 双师双能 科技特派员制度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超 李领寰 +5 位作者 吴初平 姚良锦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焦洁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3-1090,共8页
【目的】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法】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 【目的】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法】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厚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对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谱系多样性较物种丰富度能更好地区分森林类型,其中阔叶林和混交林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针叶林则拥有高生物量。仅考虑单独因子的作用,谱系多样性(P=0.041)和物种丰富度(P<0.001)在阔叶林中对生物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考虑环境因子的效应时,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土壤速效氮、土壤厚度和土壤吸湿水对阔叶林中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厚度和土壤酸碱度对针叶林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谱系多样性在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生物量有消极影响。【结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浙江公益林的生物量。在未来公益林的经营中,应对不同森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阔叶林的物种结构,以期更好地维持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图2表2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谱系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生物量 环境因子 森林类型 公益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