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产品交易纠纷中平台责任认定规则的困境及因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祥宇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8,共9页
数字化产品交易是当下数字经济繁盛的重要场域,然而交易平台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责任认定规则始终存在“悬浮”现象。借助数字化产品中的NFT运行机理及交易属性进行考察,交易平台责任认定规则“悬浮”的主要原因在于抗辩权的合理行使... 数字化产品交易是当下数字经济繁盛的重要场域,然而交易平台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责任认定规则始终存在“悬浮”现象。借助数字化产品中的NFT运行机理及交易属性进行考察,交易平台责任认定规则“悬浮”的主要原因在于抗辩权的合理行使、主体参与的多样性及不同阶段法律适用的特殊性。为此,可通过明确交易纠纷中平台义务范围、以利益衡量标准确定平台责任、在交易不同阶段采用法律关系判定方式确定平台责任认定规则,进而在数字化产品交易领域为权利人提供最大化私权的救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产品 NFT交易 交易平台责任 认定规则 交易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仪式化与农村社区治理的逻辑机制——基于浙江台州市L区“乡村十礼”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定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农村文化礼堂的再仪式化,是将传统农村民俗礼仪和儒家传统礼仪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文化再生产。浙江台州市L区"乡村十礼"的建构和礼仪实践,反映了以象征性的符号表达仪式的特定关系、礼仪文... 农村文化礼堂的再仪式化,是将传统农村民俗礼仪和儒家传统礼仪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文化再生产。浙江台州市L区"乡村十礼"的建构和礼仪实践,反映了以象征性的符号表达仪式的特定关系、礼仪文化再生产的建构方式和乡村社会转型的价值再塑方式再仪式化的逻辑机制。"乡村十礼"的实践表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农民道德共同体和精神家园的仪式过程构成了再仪式化实践逻辑。"乡村十礼"为行为规范的礼仪活动,反映了政府建构乡村社会文化礼仪的价值取向、农村社区治理的文化选择和农民个体的文化意愿,也成为农村社区治理中文化治理的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仪式化” “乡村十礼” 文化再生产 农村文化礼堂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经》英译的几个问题——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和姜欣等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何琼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1-205,共5页
作者将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和姜欣等两个《茶经》英译本为例,探讨《茶经》英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文化意象的英译、茶诗的英译以及篇章语言的英译等问题,期望达到中外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能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茶经 文化意象翻译 茶诗翻译 篇章语言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谪背景下的苏轼茶诗论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昇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苏轼一生多难,由于屡遭贬谪,他不停地进行地域迁徙,其间创作了大量茶诗,这部分作品,无论是谢茶、种茶还是煎茶诗,都本于茶事而高于茶事,且颇具地方特色,是苏轼文学创作中值得关注的内容。相关作品往往折射出苏轼达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表... 苏轼一生多难,由于屡遭贬谪,他不停地进行地域迁徙,其间创作了大量茶诗,这部分作品,无论是谢茶、种茶还是煎茶诗,都本于茶事而高于茶事,且颇具地方特色,是苏轼文学创作中值得关注的内容。相关作品往往折射出苏轼达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其与命运抗争时的精神特质,并承载了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迁谪 茶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从个体化走向社会融合——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定萍 丁峰 祁慧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5,共7页
社会参与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融合,进而提升幸福感。论文运用CGSS2015年的数据,分析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合论和社会资本论两种理论视角,探讨青年社会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是通... 社会参与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融合,进而提升幸福感。论文运用CGSS2015年的数据,分析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合论和社会资本论两种理论视角,探讨青年社会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青年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交往关系信任程度产生的。其中,社团参与型活动有助于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信任,而强关系信任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社会交往范围扩大,青年以个体化方式构建"生活交往圈"时,应将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边界"考虑进来,以获得幸福感等社会情感支持,从而由个体化走向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 幸福感 强关系信任 弱关系信任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视阈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省思与完善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媛媛 郑偲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5,126,共17页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生成逻辑包括“对常规型环保治理机制的矫正纠偏”和“对环境问责制度的弥补与强化”。前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运行程序下产生的动员压力一起指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征;后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组织架构下产生...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生成逻辑包括“对常规型环保治理机制的矫正纠偏”和“对环境问责制度的弥补与强化”。前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运行程序下产生的动员压力一起指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征;后者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组织架构下产生的问责压力一起指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特征。但从长远来看,在法治思维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存在“行政权力过度依赖与长效机制缺位”“多元治理乏力”的弊端和困境。元治理通过对自组织的组织和对治理的治理,既倡导多元治理主体的依存与合作,又强调国家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保留了政府的影响力。这与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所践行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逻辑具有契合性。其对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中的法治进程推进、政府角色重塑、治理模式协调等方面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治理 环境治理 中央环保督察 政府角色 治理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公民:外语教学作为国民教育的扩展 被引量:5
7
作者 Michael Byram 韩慧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135,共8页
从教育的国际化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小学的外语教学,既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文化公民的交际能力的教育。比较英、法、德等国的外语教育,我们认为,在国民教育中如何贯彻跨文化公民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世界... 从教育的国际化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小学的外语教学,既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文化公民的交际能力的教育。比较英、法、德等国的外语教育,我们认为,在国民教育中如何贯彻跨文化公民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问题。应该建立机制贯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是跨文化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国民教育 跨文化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法思维视域下网络意见领袖治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延隆 陆宣宏 孟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意见领袖是网络空间中的"关键少数"。网络空间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根据网络空间的特点,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探索软法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存在问题的网络意见领袖,从政治、... 意见领袖是网络空间中的"关键少数"。网络空间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根据网络空间的特点,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探索软法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存在问题的网络意见领袖,从政治、统战和社会三个维度阐释网络意见领袖治理的价值,从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和软硬法的治理比较,建立网络意见领袖治理的软法适用性分析框架,从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建立软法体系、构建管理体制、探索软法治理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思维 网络意见领袖 治理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科技监管之法制体系构建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永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0-156,共7页
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走出了一条从"自由放任"到"适度监管"再到"强势监管"的演变之路。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多重监管主体导致监管的碎片化,致使监管套利盛行;其二,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应归... 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走出了一条从"自由放任"到"适度监管"再到"强势监管"的演变之路。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多重监管主体导致监管的碎片化,致使监管套利盛行;其二,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应归属何种监管机构难以厘定,令监管空白或监管竞争现象凸显;其三,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未能提供清晰易懂的监管指导,监管沟通协调机制不畅。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法制体系之构建,应变更金融监管理念,树立适应性、包容性、实验性、协调性的监管理念;明确金融科技监管的一般法律规则,坚持多方法、多手段并举;构建监管科技应用的法制框架,明确监管科技的技术标准体系;扩展金融监管的内容,强化对算法、数据、人工智能的监管;创设实验性监管模式,实现监管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科技 法制体系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视阈下金融基础设施域外适用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永亮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体系的“骨架”,它具有中立性、弱替代性、技术性、系统重要性等特点。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基础设施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内含着强大的技术性交易规则。在一定意义上,金融基础设施的域外输出就意味着某国金融...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体系的“骨架”,它具有中立性、弱替代性、技术性、系统重要性等特点。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基础设施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内含着强大的技术性交易规则。在一定意义上,金融基础设施的域外输出就意味着某国金融法的域外适用。缘于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法律规范缺乏顶层设计、技术规范有待优化、金融监管存在短板,致使金融基础设施的域外适用范围有限。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域外适用,应优化金融基础设施的法律规则体系,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营环境,重视金融基础设施立法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基础设施 法的域外适用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路径研究——以长三角先发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鲁可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8,共8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话语体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建为共治共...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话语体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建为共治共享提供了基础,共治为共建共享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共享为共建共治提供了激励动员机制和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先发地区之一。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制度过程中,长三角地区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有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实施进程。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理论层面需要从主体、路径、目标三个维度围绕新时代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以法治和科技为保障的社会治理共治制度和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治理共享制度。在实践层面,我们需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从主体维度、路径维度以及价值维度,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政协“融协商”体系的构建:框架与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国勤 汪雪芬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53,共13页
在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功能,特别是在市域治理体系中政协作为“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功能,本文提出政协“融协商”的理念以及基于该理念的市级政协“融协商”体系的制度设计。具体而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功能,特别是在市域治理体系中政协作为“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功能,本文提出政协“融协商”的理念以及基于该理念的市级政协“融协商”体系的制度设计。具体而言,政协“融协商”是指依托于政协这个专门协商机构,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将涵盖政协内部和外部的众多分散的协商平台、组织、资源、机制和功能融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整体协同、资源整合、程序合理和效能导向,从而更好地将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级政协“融协商”体系的构建,就是根据上述界定的内涵与要求,围绕“融平台”“融组织”“融资源”“融机制”和“融功能”等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打造一个优势互补、简约高效和全面提升的“融协商”体系,目标是更好地将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市域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融协商 市域治理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电影文旅融合路径与本土镜鉴之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勰君 刘庆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6,共4页
影视旅游是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典型业态,是对影视作品内容及与其相关联的故事、人物、场景等各个要素进行旅游化开发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是影视旅游化和旅游影视化的双向创新过程。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的,是影视作品所... 影视旅游是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典型业态,是对影视作品内容及与其相关联的故事、人物、场景等各个要素进行旅游化开发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是影视旅游化和旅游影视化的双向创新过程。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的,是影视作品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在其观众群体投身旅游活动时的实在化、体验化和具身化。影视作为一种典型的休闲、娱乐与文化产品,它与旅游产业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旅游 文旅融合 旅游产业融合 影视产业 体验化 影视作品 具身化 观众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临安区白沙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楼宇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929-1932,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国家目前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而具体的实践方法则是大力发展乡村的旅游业,在当前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其发展有了制度性的保障。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现如今,杭州市临安区白沙村还不能提供全天候旅游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国家目前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而具体的实践方法则是大力发展乡村的旅游业,在当前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其发展有了制度性的保障。通过研究对比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现如今,杭州市临安区白沙村还不能提供全天候旅游服务,全域乡村旅游也还未完全开发出来,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很均衡。正是基于白沙村在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对白沙村旅游产业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旅游 白沙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茶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咪咪 毕雪飞 《农业考古》 2020年第2期259-264,共6页
斗茶源于唐兴于宋,是以评比茶叶品质与点茶技艺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俗文化。南宋时期,来华日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介绍了宋代点茶法,斗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流行于新兴武士阶层的斗茶文化,已初具日本茶道的雏形... 斗茶源于唐兴于宋,是以评比茶叶品质与点茶技艺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俗文化。南宋时期,来华日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介绍了宋代点茶法,斗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流行于新兴武士阶层的斗茶文化,已初具日本茶道的雏形,是为日本茶道的草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斗茶 日本 茶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规划的构想及话语分析——评《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多元话语分析》
16
作者 章一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1-171,共1页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多元话语分析》一书按照理论指导实际的原则,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多个视域的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平实,论述过程辅以语言实例,...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多元话语分析》一书按照理论指导实际的原则,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多个视域的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平实,论述过程辅以语言实例,应用度与实用度兼备。作者首先用导论的形式对语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简述,包括语言的界定,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特点、分类、功能等等,使读者对语言这个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作者探讨了中西语言在词汇、句法、修辞方面的差异。作者多次例举具体的句子、短语,并采用图画、表格等形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西方意义与功能的区别及特点。最后作者还对话语分析的基础知识如内涵、两大重要层面、研究方向与趋势展开阐释,为后面章节的论述奠定知识基础,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学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语言规划 中西语言 语言的起源 意义与功能 规划构想 学习思路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年”老家“年”
17
作者 严晓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71,共1页
年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一岁一会,它是团圆和欢聚的象征,是幸福与美满的暗示。“过年”这一主题一向为中国作家所喜爱。绘本《回老家过年》(孙卫卫文、张娣图,明天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采取双线叙事的模式,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的“年”... 年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一岁一会,它是团圆和欢聚的象征,是幸福与美满的暗示。“过年”这一主题一向为中国作家所喜爱。绘本《回老家过年》(孙卫卫文、张娣图,明天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采取双线叙事的模式,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的“年”和一个传统“年”的碰撞,从而激起思考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天出版社 绘本 双线叙事 孙卫卫 现代化 过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日华的茶诗、茶文与茶论
18
作者 杨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李日华是明代重要的书画鉴赏家和茶事专家,他的诗文中对明代茶事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涉及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概况和精神特质。李日华尤其熟悉江南诸茶品、水品的鉴赏和相关掌故,并精于制茶之法。他对茶的烹饮环境... 李日华是明代重要的书画鉴赏家和茶事专家,他的诗文中对明代茶事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涉及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概况和精神特质。李日华尤其熟悉江南诸茶品、水品的鉴赏和相关掌故,并精于制茶之法。他对茶的烹饮环境、心境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强调饮茶活动与高雅的书画创作、鉴赏活动相融合,体现了其茶事主张的艺文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日华 诗歌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变迁逻辑:工具—价值理性框架下的解析——以浙南龙现村为例
19
作者 郭宸岐 《乡村论丛》 2023年第6期18-24,共7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几乎所有社会行为都是理性决策的结果。面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战略总目标,农业生产方式不断经历着多重理性的博弈与选择。文章以浙南龙现村为例,通过梳理“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基于马克斯·韦伯的二... 在现代化进程中,几乎所有社会行为都是理性决策的结果。面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战略总目标,农业生产方式不断经历着多重理性的博弈与选择。文章以浙南龙现村为例,通过梳理“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历程,并基于马克斯·韦伯的二重理性框架分析其所蕴含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变化趋势,从而透视我国“稻鱼共生”农业生产系统的变迁逻辑。研究发现,“稻鱼共生”系统经历了从工具理性开端,到双重理性结合,再到工具理性加剧,最后再到价值理性复归的变化过程,两种理性在不同阶段占据支配地位。总体而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稻鱼共生”系统变迁过程中相互裹挟,呈现出既相互制约又互为发展的动态关系。这对梳理我国“稻鱼共生”系统的发展脉络,促进其后续发展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稻鱼共生系统 变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制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20
作者 陈麟 《福建茶叶》 2020年第2期255-256,共2页
从目前实存的全日制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入手,建议在入学考试制度的设计上可以参考公务员考试科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则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优化评估考核机制。整合学校社会法律教育资源以利于实践环节的开展,改革传统的... 从目前实存的全日制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入手,建议在入学考试制度的设计上可以参考公务员考试科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则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优化评估考核机制。整合学校社会法律教育资源以利于实践环节的开展,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硕士 教学 人才培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