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吉毛竹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龚莎莎 江洪 +2 位作者 马锦丽 舒海燕 陈晓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实时观测,同时用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测定通量框架下毛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和月平均变化及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NEE值在6:00—7:00...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实时观测,同时用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测定通量框架下毛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日变化和月平均变化及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NEE值在6:00—7:00开始转为负值,至17:00—18:00转为正值;白天表现为碳汇,并且在数值上,NEE值的负值最高点表现为秋季(9月,10月,11月)>春季(3月,4月,5月)>冬季(12月,1月,2月),说明毛竹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逐月NEE值变化范围为-25.563 3~85.531 2 g C·m^(-2)·月-1,12和1月份NEE值较低,1月份达到最低点。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的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_v/F_m)先降后升,12月,1月和3月份F_v/F_m低于正常水平,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说明毛竹在这3个月份受到了胁迫,光化学效率降低;F_v/F_o与F_v/F_m趋势相同,12月,1月和3月份潜在活性最低,并且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PSⅡ的实际光合量子产量(ФPSⅡ)变化趋势与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大致相同;在10月至翌年3月份,q P逐渐下降之后开始升高,同时伴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值的上升和下降。研究表明,毛竹在受到低温胁迫时,会导致其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部分减少,光合碳同化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生态系统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世伟 江洪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4,共9页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氮沉降的相关文献,从森林植被、土壤生物、凋落物分解、森林土壤和森林碳汇等角度综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简单介绍了它们的一些响应机制,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氮沉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丽霞 江洪 +3 位作者 张敏霞 宋新章 陈晓峰 舒海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8-937,947,共11页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α)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各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 5~1.525 7 mg/(m2·s)、0.001 6~0.002 4 mg/(m^2·s)、0.078 5~0.269 5 mg/μmol,毛竹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年总量为1 596.22 g C/(m^2·a)。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Pmax和GEP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饱和水汽压差,Pmax和GEP均随着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一定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长,SWC50 cm也是影响Pmax和GEP的重要环境因子(P<0.05),SWC5 cm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亚热带毛竹林 光合作用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有机肥对有机卷心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锦丽 江洪 +7 位作者 舒海燕 张金梦 吴丹娜 孙文文 吴孟霖 方成圆 陈晓峰 黄鹤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6,共8页
以上海崇明多利农庄有机卷心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竹炭有机肥处理:BC180(Bamboo charcoal,180 kg/20 m×20 m)、BC60(Bamboo charcoal,60 kg/20 m×20 m)、CK(对照组),2014年7月(莲座期)和8月(结球期)随机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动力... 以上海崇明多利农庄有机卷心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竹炭有机肥处理:BC180(Bamboo charcoal,180 kg/20 m×20 m)、BC60(Bamboo charcoal,60 kg/20 m×20 m)、CK(对照组),2014年7月(莲座期)和8月(结球期)随机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相应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便分析不同施肥组合对卷心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相同处理下,有机卷心菜叶片光系统Ⅱ(PSⅡ)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合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均为莲座期>结球期;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为结球期>莲座期。同一生长期不同处理下,Fv/Fm、Fv/F0、Yield、ETR、q P均是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NPQ则为莲座期增加,结球期又降低。不同生长期不同施肥量交互作用对Fm、Fv/Fm、Fv/F0、NPQ影响极显著(P<0.01),对q P影响显著(P<0.05)。这说明增施竹炭有机肥对有机卷心菜叶绿素荧光指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且BC60处理下更有助于其光合固碳,增加产量,符合低碳有机农业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有机肥 有机卷心菜 叶绿素荧光 相对叶绿素含量 有机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马尾松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2 位作者 江洪 余树全 张智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06-2114,共9页
由大气臭氧层减薄导致的UV-B辐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凋落物的分解。目前,有关UV-B辐射影响木本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还很少,在国内还没有开展。采用分解袋法开展了马尾松凋落叶在自然环境和UV-B辐射滤减两种辐射环境下的分解试验。结果表... 由大气臭氧层减薄导致的UV-B辐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凋落物的分解。目前,有关UV-B辐射影响木本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还很少,在国内还没有开展。采用分解袋法开展了马尾松凋落叶在自然环境和UV-B辐射滤减两种辐射环境下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在UV-B辐射滤减环境下的马尾松凋落叶年分解速率比对照环境减慢了47.74%。UV-B辐射极显著(P<0.01)地加快了马尾松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促进了凋落叶中碳、磷、钾的释放和木质素的降解,对氮的释放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意味着UV-B辐射将加快马尾松林的营养循环速度,降低马尾松林凋落物层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UV-B辐射 马尾松 营养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巢湖杭埠—丰乐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健 刘云慧 宇振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0,共5页
运用GIS与SWAT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杭埠—丰乐河子流域2001—2008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与非点源污染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对于非点源污染量起决定作用的是耕地面积;199... 运用GIS与SWAT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展了杭埠—丰乐河子流域2001—2008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与非点源污染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对于非点源污染量起决定作用的是耕地面积;1995年、2000年、2008年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吸附态氮、溶解态氮和吸附态磷的变化趋势一致,而水田面积变化趋势与溶解态磷的变化趋势一致.结合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来看,无论是吸附态或者溶解态的氮、磷,农田的负荷均明显高于林地的负荷.随着流域林地面积的增加,流域径流深逐渐减小,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少,从而使得流域产沙量和非点源负荷也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典型阔叶林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马锦丽 江洪 +6 位作者 舒海燕 吴孟霖 方成圆 孙文文 陈晓峰 牛晓栋 龚莎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典型阔叶林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中国绣球(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在秋冬季节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叶绿素荧光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典型阔叶林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中国绣球(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在秋冬季节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叶绿素荧光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2个季节中,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是先减小后增大,均以交让木最高.光补偿点(LCP)秋季以交让木最高,小叶青冈次之,中国绣球最低;冬季交让木高于小叶青冈;暗呼吸速率(Rd)总体上交让木最低,秋季中国绣球最高,冬季小叶青冈较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 P)秋季中国绣球最高,其次是小叶青冈,交让木最低;冬季小叶青冈高于交让木.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变化趋势与q P相同.胁迫的相应机制:交让木为关闭一部分光合系统,降低暗呼吸速率;小叶青冈和中国绣球主要是将过剩的光能耗散为热能.(2)交让木和小叶青冈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秋季<冬季,且差异显著;同一时间内相对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交让木>小叶青冈>中国绣球,差异极显著.净光合速率(Pn)表现为交让木>小叶青冈;秋季中国绣球Pn位于二者之间.这与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随着温湿度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但均为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阔叶林 光响应 叶绿素荧光 相对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呼吸的酶促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伟静 江洪 原焕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983-14985,共3页
在介绍土壤酶的来源与环境因子对土壤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呼吸的酶促作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酶 土壤呼吸 土壤蛋白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3种类型酸雨对木荷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凯 江洪 +1 位作者 陶欣桐 胡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2,43,共6页
我国酸雨类型正在由硫酸型酸雨(Sulfuric acid rain,SAR)逐步向混合型酸雨(Mixed acid rain,MAR)、硝酸型酸雨(Nitricacid rain,NAR)转变,由此将产生各种未知环境效应。以木荷(Schima superba)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大棚内测定其在此3种光... 我国酸雨类型正在由硫酸型酸雨(Sulfuric acid rain,SAR)逐步向混合型酸雨(Mixed acid rain,MAR)、硝酸型酸雨(Nitricacid rain,NAR)转变,由此将产生各种未知环境效应。以木荷(Schima superba)为试验材料,在试验大棚内测定其在此3种光合生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在酸雨胁迫下木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同酸雨类型不同pH值处理下,3种酸雨类型均以pH 2.5处理各类光合参数数值较低,但是在pH 4.0时MAR处理的光饱和点(LSP)值最高,达到508.3μmol/(m^2·s),此时对应的表观量子效率(AQE)值最低,为0.023 CO_2/photon;对照组(CK,pH 5.6)在3种类型酸雨处理中,以SAR处理数值最低。不同酸雨类型同pH值处理下,SAR和MAR处理的光响应曲线pH 4.0组均低于pH 2.5组和CK组,而NAR处理的光响应曲线pH 4.0组高于pH 2.5组和CK组;而且,3种酸雨类型处理pH 2.5组的最大光合速率(A_(max))始终低于CK组。这说明植物的A_(max)在一定程度上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光合特性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类型酸雨胁迫对山核桃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欣桐 江洪 郭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6-803,共8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酸雨污染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为了解转变对我国陆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试验对象,研究模拟硫酸型酸雨(SAR)、硝酸型酸雨(NAR)及混合型酸雨(MAR)对山核桃的生理特征影...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酸雨污染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为了解转变对我国陆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试验对象,研究模拟硫酸型酸雨(SAR)、硝酸型酸雨(NAR)及混合型酸雨(MAR)对山核桃的生理特征影响。试验测定了山核桃在不同酸雨类型下,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反应参数在pH值为5.6,4.0,2.5时的数据。结果表明:SAR处理下,山核桃的株高、基径在pH 5.6时高于另两个梯度,NAR处理下,生长量的大小为pH 5.6处理<pH 2.5处理<pH 4.0处理;MAR处理下,对株高的胁迫明显高于SAR和NAR;在相同pH值下对叶绿素的胁迫影响表现为NAR>MAR>SAR,有显著差异,但三种酸雨类型各梯度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三种酸雨对山核桃的光合作用都产生抑制,净光合速率在pH 2.5处理下小于pH 5.6处理,对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都表现为MAR<NAR。研究结果表明NAR和MAR对植物的生理特征影响较SAR更复杂,混合型酸雨对植物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的胁迫都大于硫酸型酸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酸雨 胁迫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变化对植物影响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莉 江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839-8842,共4页
近年来,关于UV-B辐射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突破。该研究主要综述了UV-B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不同方面对紫外光UV-B变化的响应以及UV-B与其他胁迫共同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同时展望了UV-B变化对植物甚至对... 近年来,关于UV-B辐射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突破。该研究主要综述了UV-B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不同方面对紫外光UV-B变化的响应以及UV-B与其他胁迫共同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同时展望了UV-B变化对植物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等问题中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探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植物 影响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香樟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曲道春 江洪 由美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9,23,共6页
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条件下香樟叶片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生理的表现,揭示了相应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氮沉降对香樟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过量的氮沉降会降低其... 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条件下香樟叶片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生理的表现,揭示了相应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氮沉降对香樟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过量的氮沉降会降低其净光合速率,从而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处理组香樟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高低顺序均为高氮组(HN)、低氮组(LN)、对照组(CK),前者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后者组间差异不显著,氮沉降降低了香樟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但对其强光利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组香樟的叶色值高低顺序为HN、LN、CK,香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的增加抑制了香樟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潜在活性,以及其捕获激发能的效率,氮素的增加对提高香樟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且适量的氮沉降能够促进香樟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香樟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在南亚热带的分解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小丽 窦荣鹏 +2 位作者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054-1205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方法]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南亚热带的鼎湖山地区进行分解实验,实验时间为840 d,研究进化过程中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和碳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方法]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南亚热带的鼎湖山地区进行分解实验,实验时间为840 d,研究进化过程中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和碳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14~0.71间。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集中在4.22~21.40 a,50%分解时间集中在0.98~4.95 a。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分解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分解速率之间显著性差异不明显,仅与蕨类植物的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凋落物总碳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下降,在分解过程中均出现2次不同程度的升高过程,出现时间集中在分解的第240天和660天,此时正值冬季,凋落物分解较慢,碳元素出现积累。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单子叶植物仅与蕨类植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大小表现为毛竹>青冈>木荷>马尾松>杉木>水杉>苏铁>桫椤>铁芒萁;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类群的碳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时间 凋落物 分解 碳循环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胁迫对木荷和青冈幼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小丽 原焕英 江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773-13776,共4页
[目的]为了对外界因素引起的土壤环境变化提供预警。[方法]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荷(Schima superb)、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幼苗及无植物对照土壤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酸雨胁迫下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在不同酸雨梯度的... [目的]为了对外界因素引起的土壤环境变化提供预警。[方法]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荷(Schima superb)、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幼苗及无植物对照土壤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酸雨胁迫下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在不同酸雨梯度的长期胁迫下,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有很好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夏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的特点,且不同季节差异在0.01水平显著。土壤脲酶活性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009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春季。在重度酸雨pH 2.5处理下,木荷土壤脲酶活性初期无明显变化规律,后期与CK(pH 5.6)相比无显著差异;青冈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是促进,无明显变化,试验后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无植物对照开始无明显规律,然后促进,后期显著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在中度酸雨pH 4.0处理下,试验初期无明显变化规律,后期显著促进了木荷土壤脲酶活性(P<0.05),显著抑制青冈土壤脲酶的活性(P<0.05),无植物对照土壤脲酶活性仅在酸雨喷淋的第3年夏季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了解酸雨胁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对各种生态环境、植被、土壤因子长期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胁迫 土壤脲酶 木荷 青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