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宁酸对脂多糖应激仔猪肝组织的功能、抗氧化能力和炎症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琦璐 刘金松 +3 位作者 吴超 杨彩梅 刘玉兰 张瑞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9-2529,共11页
旨在研究断奶仔猪饲粮添加单宁酸(tannic acid, T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应激断奶仔猪肝组织功能、抗氧化能力、炎症应答反应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72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三... 旨在研究断奶仔猪饲粮添加单宁酸(tannic acid, T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应激断奶仔猪肝组织功能、抗氧化能力、炎症应答反应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72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基础饲粮饲喂组(饲喂基础饲粮)和单宁酸饲喂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1 000 mg·kg^(-1)单宁酸的试验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为28 d。第二部分于第一部分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基础饲粮饲喂组和单宁酸饲喂组各选取12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健康状况良好的56日龄仔猪,将其分为4组,每组6头仔猪。对照组(CON)和LPS应激组(LPS)的仔猪来自第一部分试验的基础饲粮饲喂组;单宁酸组(TA)和单宁酸+LPS组(TA+LPS)的仔猪来自第一部分试验的单宁酸饲喂组。在仔猪56日龄早上8:00,给LPS组和TA+LPS组仔猪腹腔注射1.5 mL浓度为1 mg·mL^(-1)的LPS,给CON组和TA组仔猪腹腔注射1.5 mL生理盐水,注射1.5 h后屠宰采样。结果发现,LPS应激增加了仔猪的肝脏指数,提高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降低了仔猪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水平,提高了仔猪肝组织基因Kelch-1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Toll-like receptor 4(TLR4)、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Interleukin-6(IL-6)和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了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NAD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Catalase(CAT)的表达水平(P<0.05)。饲粮中添加TA可降低仔猪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提高仔猪肝组织CAT和T-SOD水平,显著影响仔猪肝组织IL-6、IL-10和TNF-α含量,下调仔猪肝组织基因Keap1、TLR4、MyD88、NLRP3、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上调Nrf2、NQO1、Cu/Zn-SOD、Mn-SOD和CAT的表达水平(P<0.05)。与CON组相比,TA+LPS组仔猪血清中AST的水平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TA+LPS组血清中AST和ALT水平降低,IL-6和TNF-α含量减少,基因Keap1、TLR4、IL-6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Mn-SOD和CAT的表达量增加(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单宁酸通过调节仔猪肝脏指数,改善肝抗氧化能力,抑制肝组织炎症因子的分泌,调控Nrf2信号、TLR4信号和NLRP3炎症小体信号相关基因表达,缓解LPS应激引起的仔猪肝应激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脂多糖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志鹏 赵剑 +5 位作者 黄盼 崔雪梅 南黎 宋厚辉 鲍国连 刘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99-1608,共10页
对浙江省某兔场腹泻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株,命名为ZJE1株。ZJE1株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敏感。以ZJE1株为宿主菌,分离纯化出噬菌体4株,分别命名为ZRP2、ZRP3、ZRP4和ZRP5,并对其生物学特... 对浙江省某兔场腹泻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株,命名为ZJE1株。ZJE1株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敏感。以ZJE1株为宿主菌,分离纯化出噬菌体4株,分别命名为ZRP2、ZRP3、ZRP4和ZRP5,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株噬菌体分离株均由六角形的头部、可收缩的尾鞘和尾管组成,均属于肌尾噬菌体科。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分离株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ZRP2、ZRP3、ZRP4和ZRP5具有宿主特异性,在37-55℃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在pH值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4、ZRP5在pH值5-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ZRP5的潜伏期为11-19 min,均能在体外裂解ZJE1株。研究成果可为应用噬菌体治疗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噬菌体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及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雨甜 张小东 +1 位作者 张玲 王永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711-772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硒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及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选取540只1日龄岭南黄肉雏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SS)组和硒代蛋氨酸(SM)组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硒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及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选取540只1日龄岭南黄肉雏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SS)组和硒代蛋氨酸(SM)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 mg/kg(以硒计)的SS和SM。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或SM显著提高了22-56日龄和1-56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SM组各生长阶段料重比(F/G)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与SS组相比,SM组22-56日龄和1-56日龄ADG显著升高(P<0.05),22-56日龄和1-56日龄F/G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或SM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VH)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P<0.05),并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CD)(P<0.05)。与SS组相比,SM组空肠CD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V/C及空肠VH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或SM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空肠黏膜GPx、TrxR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1)活性(P<0.05)。SS组空肠黏膜GPx和TrxR活性显著高于SM组(P<0.05)。SM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NQO1和CAT活性及十二指肠黏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HO-1活性显著高于SS组(P<0.05)。4)SS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丙二醛(MDA)和蛋白羰基(PC)含量及十二指肠黏膜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SM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MDA、PC和8-OHdG含量显著低于SS组和CON组(P<0.05)。5)SS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及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较CON组显著增加(P<0.05)。SM组血清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IgG含量及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sIgA含量较CON组和SS组显著增加(P<0.05)。6)与CON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或SM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B淋巴细胞瘤-2(Bcl-2)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与SS组相比,SM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Bcl-2含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黏膜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SS或SM均可提高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增强肠道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减轻肠道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且SM效果优于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硒代蛋氨酸 亚硒酸钠 肠道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皮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牛脂肪源性干细胞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恩惠 刘媛 +3 位作者 李洁 马思佳 李向臣 蓝贤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0-611,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根皮素(PT)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牛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试验选取牛脂肪组织,使用Ⅳ型胶原酶分离牛ADSCs,传代培养后利用免疫荧光对牛ADSCs表面标记蛋白CD29、CD44、CD73及Vimentin进行... 本研究旨在探究根皮素(PT)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牛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试验选取牛脂肪组织,使用Ⅳ型胶原酶分离牛ADSCs,传代培养后利用免疫荧光对牛ADSCs表面标记蛋白CD29、CD44、CD73及Vimentin进行鉴定。用不同浓度(0、100、200、500、1000μmol/L)的过氧化氢(H_(2)O_(2))处理牛ADSCs 24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构建牛ADSCs氧化应激模型的适宜H_(2)O_(2)浓度。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50、100μmol/L)PT作用4 h后牛ADSCs的存活率,确定PT对牛ADSCs进行预保护的适宜浓度。随后先用不同浓度(0、10、50μmol/L)PT预处理牛ADSCs 4 h,对牛ADSCs进行预保护;再利用500μmol/L H_(2)O_(2)处理牛ADSCs 24 h。采用试剂盒检测牛ADSCs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500μmol/L的H_(2)O_(2)能引起牛ADSCs存活率极显著下降(P<0.01),可以用来诱导其发生氧化应激。10和50μmol/L的PT不会对牛ADSCs的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100μmol/L的PT会引起牛ADSCs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因此后续试验选用10、50μmol/L的PT处理牛ADSCs进行4 h的预保护。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牛ADSCs中CD29、CD44、CD73及Vimentin蛋白表达呈阳性;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0μmol/L PT预保护,0μmol/L H_(2)O_(2)处理)相比,500μmol/L H_(2)O_(2)极显著增加牛ADSCs内MDA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牛ADSCs内SOD活性(P<0.01),说明500μmol/L H_(2)O_(2)处理牛ADSCs引起了氧化应激。与氧化应激组(0μmol/L PT预保护,500μmol/L H_(2)O_(2)处理)相比,10或50μmol/L PT与500μmol/L H_(2)O_(2)共处理可以显著减少牛ADSCs内MDA含量(P<0.05),50μmol/L PT与500μmol/L H_(2)O_(2)共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牛ADSCs内SOD活性(P<0.05),说明适宜浓度的PT可以缓解H_(2)O_(2)诱导的牛ADSCs氧化应激。ROS染色结果显示,10、50μmol/L PT与500μmol/L H_(2)O_(2)共处理均可极显著降低牛ADSCs内ROS含量(P<0.01),同样说明适宜浓度的PT可以缓解H_(2)O_(2)诱导的牛ADSCs氧化应激。此外,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500μmol/L H_(2)O_(2)显著增加牛ADSCs内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极显著减少牛ADSCs内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1),说明500μmol/L H_(2)O_(2)处理可以引起牛ADSCs凋亡。而10或50μmol/L PT与500μmol/L H_(2)O_(2)共处理时,牛ADSCs内凋亡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氧化应激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PT不会缓解H_(2)O_(2)诱导的牛ADSCs凋亡。综上所述,适量的PT可以有效缓解H_(2)O_(2)诱导的牛ADSCs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根皮素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花散对试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萍 钟佳 +2 位作者 卞艺斐 钟沅 刘钟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31,35,I0005,共5页
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大鼠试验性结肠炎模型,探讨传统中药方剂槐花散对试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每天给予不同浓度槐花散水提液灌胃8 d后,测定大鼠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结肠病理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 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大鼠试验性结肠炎模型,探讨传统中药方剂槐花散对试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每天给予不同浓度槐花散水提液灌胃8 d后,测定大鼠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结肠病理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结肠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槐花散有效改善DS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症状,降低局部以及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散 结肠炎 细胞因子 肠风便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桂玲 牛玉 +2 位作者 张瑞强 代兵 杨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701-771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公雏3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YC_(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公雏3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YC_(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YC_(1000)组)和2000 mg/kg(YC_(2000)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YC_(0)组相比,YC_(1000)组黄羽肉鸡70日龄平均体重显著提高(P<0.05),1-70日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与YC_(0)组相比,YC_(1000)组和YC_(2000)组黄羽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Y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与YC_(2000)组相比,YC_(1000)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YC_(0)组相比,YC_(1000)组和YC_(2000)组黄羽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与YC_(2000)组相比,YC_(1000)组血清GSH-Px、T-SOD活性和T-AOC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YC_(0)组相比,YC_(2000)组黄羽肉鸡盲肠微生物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P<0.05),YC_(1000)组盲肠迷踪菌门(Elusimicrobiot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YC_(1000)组和YC_(2000)组盲肠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YC_(2000)组相比,YC_(1000)组盲肠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降低黄羽肉鸡F/G,增强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降低盲肠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提高盲肠理研菌科RC9肠道群相对丰度,且以添加1000 mg/kg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黄羽肉鸡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抗氧化功能 盲肠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