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酸和烟酰胺在反刍动物机体代谢及生产研究中的异同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魏筱诗 姚军虎 王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09-5515,共7页
烟酸(NA)和烟酰胺(NAM)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B 3的2种形式,又称维生素PP,参与机体合成和分解代谢,对动物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代谢均有重要影响,并调控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等。本文主要总结了烟酸和烟酰胺在反刍动物机体代谢... 烟酸(NA)和烟酰胺(NAM)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B 3的2种形式,又称维生素PP,参与机体合成和分解代谢,对动物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代谢均有重要影响,并调控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等。本文主要总结了烟酸和烟酰胺在反刍动物机体代谢中的作用效果及调控机理,分析其异同,旨在为烟酸和烟酰胺的相关研究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烟酰胺 脂质调控 氧化应激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Toll样受体多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淑娟 徐祎洁 +2 位作者 何珂 马瑞丰 朱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22-3734,共13页
为了了解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多基因家族在反刍动物中的分子进化关系及表达分析。本研究基于6个科53种反刍动物基因组,利用同源基因对反刍动物TLR 1-10基因进行系统鉴定,分析其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进化关系、选择压... 为了了解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多基因家族在反刍动物中的分子进化关系及表达分析。本研究基于6个科53种反刍动物基因组,利用同源基因对反刍动物TLR 1-10基因进行系统鉴定,分析其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进化关系、选择压力(ω),并结合转录组数据明晰TLR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反刍动物的TLR 1-10均为单拷贝基因,按进化关系分为TLR1(TLR1/6/10)、TLR2、TLR4、TLR3(TLR3/5)、TLR7(TLR 7/8/9)亚家族。2)反刍动物10个TLR基因整体上经受了纯化选择作用(ω<1),但共有35个氨基酸位点受到强烈的正选择作用;牛科比鹿科具有更高的ω值和更高比例的正选择位点,非病毒性TLRs比病毒性TLRs具有更高的ω和更多的正选择位点,提示鹿科TLR以及病毒性的TLR受到较强的进化约束力。3)在绵羊中,10个TLRs基因在免疫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其中TLR 2和TLR 9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存在高度表达。结果提示,反刍动物TLRs基因家族在进化水平上是相对保守的,均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作用,TLR 2和TLR 9在PBMC组织起主要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反刍动物 系统进化 选择压力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吉鸟类10种新记录
3
作者 何莹 黄继育 +6 位作者 吴兆维 黄勇 宣传 林青松 徐曦 赵金富 高欣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野外调查中记录到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灰雁(Anthus cervinus)、赤颈鸭(Marecapenelope)、琵嘴鸭(Anasclypeata)、反嘴鹬(Recurvirostraavosetta)、棕三趾鹑(Turnix suscitator)、黑鹳(Ciconia nigra...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野外调查中记录到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灰雁(Anthus cervinus)、赤颈鸭(Marecapenelope)、琵嘴鸭(Anasclypeata)、反嘴鹬(Recurvirostraavosetta)、棕三趾鹑(Turnix suscitator)、黑鹳(Ciconia nigra)、红脚隼(Falco amurensis)、日本鹡鸰(Motacilla grandis)、红喉鹨(Anthus cervinus)等安吉鸟类新记录1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4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VU级别1种,NT级别1种;CITES附录II鸟种2种。在浙江棕三趾鹑为少见留鸟,日本鹡鸰为罕见迷鸟,应该进一步加强调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新记录 安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和围垦三期区越冬水鸟的周年动态变化分析
4
作者 汪锦辉 朱振贤 +4 位作者 陈严雪 周晓 何珂 高洪娣 刘宝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7-1226,I0001,共11页
漩门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EAAF)上越冬水鸟的重要中途停歇点和越冬繁殖点,包含的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和围垦三期区域都是水鸟栖息地。本研究利用2019—2024年漩门湾越冬水鸟的定期长期监测数据,... 漩门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EAAF)上越冬水鸟的重要中途停歇点和越冬繁殖点,包含的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和围垦三期区域都是水鸟栖息地。本研究利用2019—2024年漩门湾越冬水鸟的定期长期监测数据,分析物种丰富度、受胁物种类群和数量,评估该区域的保护价值;同时比较国家湿地公园和围垦三期区域水鸟丰富度和群落结构,探讨保护地中的保护措施对于越冬水鸟的意义。结果表明:(1)漩门湾湿地越冬水鸟数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以浮水鸟类(以雁鸭类为主)为优势类群,在越冬期间支持5个受胁物种和5种种群数量达到全球种群1%标准的鸟类;(2)国家湿地公园浮水鸟类数量显著高于围垦三期区(P<0.01),潜水鸟类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围垦三期区(P<0.05),大型涉禽类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围垦三期区(P<0.05);(3)两个区域浮水鸟类在群落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功能标准化效应值均小于0,说明浮水鸟类群落在功能上呈聚集状态,环境过滤主导浮水鸟类群落的构建。上述结果表明,国家湿地公园的水鸟保护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需要重视构建异质性栖息地来提高水鸟功能多样性,建议未来将水鸟保护措施从湿地公园拓展至围垦三期区同时进行,将有助于整个漩门湾湿地(湿地公园和围垦三期区)鸟类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漩门湾湿地 长期监测 越冬水鸟 水鸟多样性 围垦三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非典型瘟病毒、经典猪瘟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浩文 陈军光 +6 位作者 马琼琼 潘杏明 郭美君 朱伟群 周莹珊 董婉玉 王晓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经典猪瘟病毒(CSF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属于黄病毒科重要成员,从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且三者的混合感染。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PPV 5'UT...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经典猪瘟病毒(CSF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属于黄病毒科重要成员,从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且三者的混合感染。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PPV 5'UTR基因、CSFV E2基因和JEV E基因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将公司合成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LKO.1-APPV-5'UTR、pLKO.1-CSFV-E2和pLKO.1-JEV-E按体积比1:1:1混合后均为(1×10^(8)拷贝/μL)作为模板,经反应条件优化,初步建立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三重q PCR方法。以本研究构建的APPV慢病毒、CSFV慢病毒、JEV慢病毒,以及猪流感病毒、猪Delta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诺如病毒的基因组为模板,采用建立的该方法检测,评估其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测到APPV、CSFV、JEV的慢病毒,而其他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选取1×10^(1)拷贝/μL~1×10^(8)拷贝/μL的混合质粒标准品和1×10^(1)TU/m L~1×10^(6)TU/m L的三种混合慢病毒液分别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pLKO.1-APPV-5'UTR、pLKO.1-CSFV-E2和pLKO.1-JEV-E的检测限均为1×10^(2)拷贝/μL,对3种慢病毒的检测限均为1×10^(2)TU/mL。以1×10~7拷贝/μL、1×10^(5)拷贝/μL、1×10~3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混合物作为模板,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低于4.5%。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三重qPCR和已发表的3种病原的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对111份临床样品(75份猪肛拭子样品和36份猪组织病料样品)分别检测,结果显示,该三重qPCR方法与已发表的APPV、CSFV、JEV SYBR Green qPCR方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9.10%、100%、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的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三者临床样品的快速鉴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非典型瘟病毒 经典猪瘟病毒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亚运时代桐庐统筹推进马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兰 卫芳芳 +2 位作者 彭想 王鹏 孙静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后亚运时代桐庐在统筹马术场馆赛后利用与马产业发展,阐述桐庐马术场馆的现状及其在亚运后的利用模式转变,探讨桐庐马产业在马匹繁育、马术赛事、马文化旅游、相关产业配套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桐庐通过整合资源... 本文旨在探讨后亚运时代桐庐在统筹马术场馆赛后利用与马产业发展,阐述桐庐马术场馆的现状及其在亚运后的利用模式转变,探讨桐庐马产业在马匹繁育、马术赛事、马文化旅游、相关产业配套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桐庐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运营模式等措施,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马术场馆的有效利用和马产业的初步发展,其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在大型赛事后如何推动相关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启示,包括重视场馆多功能开发、强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应对人才瓶颈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亚运时代 桐庐 赛后利用 马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荭草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通旺 金研 +3 位作者 盛燚凡 王书杰 宋厚辉 邵春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9-1589,共11页
异荭草素又称异荭草苷,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主要存在于荞麦、麻花艽、人字草、千屈草和荭草等植物。已有的研究表明,异荭草素具有改善骨质疏松、治疗糖尿病、抗抑郁、抗肿瘤以及减轻脏器损伤等多... 异荭草素又称异荭草苷,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主要存在于荞麦、麻花艽、人字草、千屈草和荭草等植物。已有的研究表明,异荭草素具有改善骨质疏松、治疗糖尿病、抗抑郁、抗肿瘤以及减轻脏器损伤等多种功效,而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和调控细胞凋亡来实现,作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蛋白包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κ-轻链增强复合物(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血红素氧合酶-1(HO-1)等。此外,异荭草素的研究目前主要以实验鼠和相关细胞系为对象进行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缺乏畜禽等其他动物或细胞的基础试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异荭草素的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作者综述了异荭草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异荭草素生物学活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拓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抗氧化 抗炎 细胞凋亡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3和4型三重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8
作者 魏千禾 于浩然 +5 位作者 陈军光 董婉玉 周兴东 宋厚辉 周莹珊 王晓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3-600,共8页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引起仔猪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疾病,PCV基因型多且常以混合感染为主,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PCV2、PCV3、PCV4的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本研究根据...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引起仔猪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疾病,PCV基因型多且常以混合感染为主,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PCV2、PCV3、PCV4的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本研究根据PCV2、PCV3和PCV4的re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三维响应面曲线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3种PCV的三重Taq Man qPCR方法。通过将扩增的PCV2、PCV3、PCV4的rep基因片段克隆至pUC-57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并经测序鉴定。特异性试验中,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PCV2、PCV3、PCV4检测为阳性,对其他常见猪病毒及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中,使用构建的3种重组质粒标准品等体积混合再10倍倍比稀后经该三重q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CV2、PCV3、PCV4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分别为1×10^(1)拷贝/μL、1×10^(2)拷贝/μL、1×10^(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中,采用本研究建立的三重qPCR方法分别对3种浓度PCV2、PCV3、PCV4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组内和组间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34%和2.77%,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检测浙江省送检的共120份仔猪组织病料及肛拭子样品,并利用已发表的检测PCV2、PCV3及PCV4的SYBR Green I qPCR方法同时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PCV2的检出率为60.8%(73/120),对PCV3的检出率为45.8%(55/120),对PCV4的检出率为25.8%(31/120);SYBR Green I qPCR法对PCV2的检出率为65%(78/120),对PCV3的检出率为45.8%(55/120),对PCV4的检出率为27.5%(33/120);两种检测方法的总符合率均为92.5%(111/120)。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可用于鉴别检测临床样品中PCV2、PCV3、PCV4感染的q PCR鉴别检测方法,为猪场PCV感染的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3型 猪圆环病毒4型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浙江省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及3型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于浩然 甘诗琪 +5 位作者 刘雅琦 董婉玉 杜静 周兴东 周莹珊 王晓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为了解2021年中国浙江省各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02份病料样品检测。选取10个PC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和同源性及遗传演化分析。同时对已测序的26个PC... 为了解2021年中国浙江省各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不同地区来源的702份病料样品检测。选取10个PC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和同源性及遗传演化分析。同时对已测序的26个PCV2 ORF2基因和24个PCV3 ORF2基因分别进行同源性分析,以及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料样品中PCV2的总阳性率为32.8%(230/702),PCV3的总阳性率为15.0%(105/702)。其中PCV2在血清样品中的检出率最高,而PCV3在粪便样品中的检出率较高。PCV2和PCV3混合感染血清阳性率为6.1%(33/539),且仅在血清样品中有混合感染。测序筛选后共获得6个PCV2全基因序列,其中5个全基因序列为1767 bp,1个为1708 bp。PCV2全基因序列与24个国内外PCV2参考株全基因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4.1%~98.9%。通过全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6个PCV2全基因有5个PCV2d亚型和1个PCV2b亚型。ORF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结果显示,PCV2与PCV2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0.2%~95.3%;PCV3与PCV3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9.2%~99.4%,与PCV2疫苗株的同源性仅为32%,可能影响PCV2疫苗的保护效力。通过ORF2编码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PCV2 Cap蛋白氨基酸序列有20处变异,其中R^(59)K、K^(63)R、A^(68)N、R^(89)L、S^(90)T、S^(121)T、T^(134)N、S^(169)R、E^(210)D的变异揭示了该地区PCV2b亚型正逐渐向PCV2d亚型转变。上述结果表明,浙江省部分地区的PCV2d亚型已成为主要的流行基因型,且PCV3与PCV2疫苗株同源性较低。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浙江省PC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相应疫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3型 ORF2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病毒gG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相生瑞 陈柳 +8 位作者 霍苏馨 朱寅初 华炯钢 张存 云涛 倪征 丁方舟 宋厚辉 叶伟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6-953,共8页
鸭瘟病毒(DEV)是引起鸭高致死率的重要病原。为探究gG基因对DEV疫苗株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DEV疫苗株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pDEV-EF1的基础上,通过“Red E/T两步重组”技术,构建DEV gG基因缺失的感染性克隆pD... 鸭瘟病毒(DEV)是引起鸭高致死率的重要病原。为探究gG基因对DEV疫苗株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DEV疫苗株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pDEV-EF1的基础上,通过“Red E/T两步重组”技术,构建DEV gG基因缺失的感染性克隆pDEV-ΔgG,对其进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p DEV-EF1和pDEV-ΔgG分别转染CEF细胞,待两组细胞均出现荧光后,收获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3次后,连续传至20代,每隔5代采用PCR及测序鉴定,分析p DEV-ΔgG的遗传稳定性,并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正确构建gG基因缺失株,且能在CEF上稳定传代,命名为rDEV-ΔgG。将rDEV-ΔgG和亲本病毒rDEV-EF1接种CEF,测定体外生长曲线和测定蚀斑形成能力。结果显示,rDEV-ΔgG和rDEV-EF1的病毒滴度在24 h~72 h呈上升趋势,均在72 h时达到高峰,且二者的病毒滴度无显著差异;rDEV-ΔgG感染CEF后形成的蚀斑较亲本病毒rDEV-EF1产生的蚀斑面积减小27.37%。将r DEV-ΔgG以不同剂量免疫30日龄麻鸭2周后,进行DEV攻毒试验,观察各组鸭的临床症状,统计各组麻鸭的存活率,攻毒后1 d到9 d采集各组鸭肛拭子,并在攻毒后2 d、4 d、6 d和8 d各组分别随机剖杀3只麻鸭,取其各脏器组织,经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麻鸭各脏器病毒载量及排毒情况。攻毒试验结果显示,1.0×10^(5)TCID_(50)和1.0×10^(4)TCID_(50)rDEV-ΔgG免疫的麻鸭在强毒攻击下的保护率较相同剂量rDEV-EF1免疫的麻鸭均下降17%。各脏器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在攻毒后2 d麻鸭胸腺的病毒载量最高,其次是脾脏,在攻毒后4 d,麻鸭食道、泄殖腔、胸腺病毒载量较高。泄殖腔排毒结果显示,攻毒后1 d~4 d泄殖腔排毒量持续升高,并攻毒后4 d各组麻鸭的排毒量达到峰值。本研究比较了gG基因缺失病毒rDEV-ΔgG和亲本病毒rDEV-EF1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保护效果差异,为明确gG在DEV基因组中的功能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GG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家族蛋白Lmo1136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泽安 杨立锋 +4 位作者 丁强 宋厚辉 孙静 程昌勇 陈绵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7-1004,共8页
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家族蛋白通常在该菌感染及致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其内化素家族蛋白Lmo1136在李斯特菌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lmo1136基因的上下游基因片段,经重叠延伸PCR将同源臂... 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家族蛋白通常在该菌感染及致病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其内化素家族蛋白Lmo1136在李斯特菌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lmo1136基因的上下游基因片段,经重叠延伸PCR将同源臂连接后与温敏型穿梭质粒pKSV7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使重组质粒与EGD-e同源片段发生交换,得到缺失株Δlmo1136并经PCR和测序鉴定;以单增李斯特菌EGD-e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lmo1136基因与启动子片段,并与整合型穿梭质粒pIMK2连接后电转化Δlmo1136感受态细胞,得到回补株CΔlmo1136并经PCR和测序鉴定。将单增李斯特菌EGD-e、Δlmo1136和CΔlmo1136分别接种96孔板,37℃培养12h后测定各菌株OD600nm值,并根据OD600nm值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各菌株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将各菌株以感染复数(MOI)10感染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后30min和90min时收集细胞裂解物,接种于BHI培养基进行单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与EGD-e相比,Δlmo1136的黏附性无显著差异(P>0.05),侵袭力显著下降(P<0.05),而CΔlmo1136的黏附性与侵袭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将各菌株均以MOI0.2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46.7细胞)后2h、5h和8h时收集细胞裂解物接种于BHI培养基,单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与EGD-e相比,Δlmo1136和CΔlmo1136菌落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将各菌株均以1×10^(6) cfu/只经腹腔注射小鼠,48 h后取小鼠脾脏与肝脏研磨,接种于BHI培养基进行单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与EGD-e相比,Δlmo1136的菌落数显著下降(P<0.05),CΔlmo1136的菌落数无显著差异(P>0.05)。将各菌株均以1×10^(6)cfu/只经腹腔注射小鼠,每隔24h记录小鼠存活情况,结果显示,与EGD-e相比,Δlmo1136组小鼠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CΔlmo1136组小鼠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首次表明lmo1136缺失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细胞黏附性和胞内增殖能力均无显著变化,但对细胞侵袭力、小鼠脏器定植能力显著降低,小鼠存活率显著升高,阐明了内化素家族蛋白Lmo1136在单增李斯特菌细胞侵袭、脏器定植和对小鼠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上述结果为进一步解析Lmo1136介导细菌的感染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内化素家族蛋白 侵袭力 宿主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叶干粉对京红一号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正宇 张浩馨 +6 位作者 刘雅丽 葛雯 汪涵 金航峰 何珂 颜菲菲 赵阿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脏器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9周龄京红一号蛋鸡24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1200 mg/kg铁皮石斛叶组、3600 mg/kg铁皮石斛叶组,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期16...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脏器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9周龄京红一号蛋鸡24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1200 mg/kg铁皮石斛叶组、3600 mg/kg铁皮石斛叶组,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铁皮石斛叶干粉对京红一号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说明铁皮石斛叶不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3600 mg/kg铁皮石斛叶能够显著降低31~34周龄蛋鸡的日平均采食量和27~34周龄鸡蛋破损率,显著增加19~22周龄的蛋黄颜色及血清总蛋白水平和球蛋白水平;1200 mg/kg铁皮石斛叶能够显著降低31~34周龄蛋鸡的日平均采食量和31~34周龄的鸡蛋破损率,显著提升27~30周龄蛋鸡所产鸡蛋的蛋黄颜色和蛋黄比例、31~34周龄蛋鸡所产鸡蛋的哈氏单位;与其它两组相比,3600 mg/kg铁皮石斛叶干粉组极显著提高了蛋鸡的脾脏指数。说明在饲粮中添加铁皮石斛叶干粉不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但可以改善蛋品质和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叶 京红一号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免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臭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耀威 刘金松 +3 位作者 刘玉兰 代兵 牛玉 张瑞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1-600,共10页
在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臭气,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目前,规模化猪场臭气治理技术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技术与集中收集处理技术。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联系实际生产,分析了臭气的主要成分、生成... 在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臭气,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目前,规模化猪场臭气治理技术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技术与集中收集处理技术。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联系实际生产,分析了臭气的主要成分、生成途径及臭气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着重描述了氨气、硫化氢和粪臭素的危害;介绍了低蛋白质饲粮、低硫饲粮、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饲粮和不同类型的饲料添加剂对猪场臭气产生的影响,并将其对猪肠道臭气产生的控制机制进行了简要归纳;提出了改进饲养管理方法和智能收集处理系统对猪舍内臭气扩散过程的控制;概述了猪舍末端气体、固体和液体污染物的臭气集中管控处理技术,并对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除臭技术的应用及臭气减排智能化管控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规模化猪场臭气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臭气减排 源头减量 过程控制 末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丹宁 张亚南 +8 位作者 黄涛 周晓龙 汪涵 李向臣 李洪军 文军 张琪 赵阿勇 杨松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0-539,共10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日龄和体重((24.26±2.78)kg)相近的藏香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以30%全株青贮玉米等量替...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日龄和体重((24.26±2.78)kg)相近的藏香猪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以30%全株青贮玉米等量替代基础饲粮,饲喂时间为7个月。饲养试验结束后采集粪样共40份,每组20份。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全株青贮玉米对藏香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两组共鉴定出19个门、33个纲、67个目、123个科、277个属、524个种。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是藏香猪肠道微生物优势门。试验组肠道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两组比较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香猪肠道微生物中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ota)、密螺旋体属(Treponem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和嗜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改变了藏香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提高了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可对肠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 藏香猪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YX01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15
作者 马建伟 付展鸿 +8 位作者 钟林翰 韩言言 王以欣 姜晓霞 孙晓波 王美 宋厚辉 徐义刚 李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9,共8页
用F81细胞从疑似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猫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出1株FPV毒株,命名为FPV YX01株,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以及化学试剂(20%乙醚和0.1 mol/L HCl)处理,分析了FPV YX01株的生物学特性;基于VP2基因序列,分析了FPV YX01株... 用F81细胞从疑似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猫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出1株FPV毒株,命名为FPV YX01株,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以及化学试剂(20%乙醚和0.1 mol/L HCl)处理,分析了FPV YX01株的生物学特性;基于VP2基因序列,分析了FPV YX01株的遗传进化,通过动物回归试验评价了该分离毒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FPV YX01毒株感染F81细胞后,细胞出现萎缩拉丝、脱落、生长缓慢等典型病变;电镜观察可见FPV YX01病毒粒子呈圆形,表面无囊膜结构,直径约25 nm,可被FPV特异性抗体识别;遗传进化分析发现,YX01毒株VP2蛋白中决定FPV血凝活性和毒力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未发生突变,且YX01毒株与意大利EU498695毒株高度同源;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感染YX01毒株可引起猫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体温双相热、肠胀气、肝脏出血以及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等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典型临床症状,同时病理切片可见肝脏和肠组织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的FPV毒株YX01株,为FPV调查、检测、试剂研发及抗体制备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M2炎症复合体活化体系的体外构建及初步应用
16
作者 许锦霞 吴龙建 +3 位作者 胡燕萍 孙敏捷 宋厚辉 杨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AIM2炎症复合体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过程,研究其激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AIM2炎症复合体的体外活化体系,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中扩增AIM2、ASC、pro-Caspase-1、pro-IL-1β基因片段后,构... AIM2炎症复合体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过程,研究其激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AIM2炎症复合体的体外活化体系,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中扩增AIM2、ASC、pro-Caspase-1、pro-IL-1β基因片段后,构建重组质粒p3×Flag-AIM2、p3×Flag-ASC、p3×Flag-pro-Caspase-1和p3×Flag-pro-IL-1β,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分别约在41.9 ku、34.1 ku、48.5 ku、24.6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融合Flag标签的AIM2、ASC、Caspase-1和IL-1β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获得了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在HEK293T细胞中检测到39 ku的内源性AIM2蛋白特异性条带,表明HEK293T细胞自身也表达内源性AIM2蛋白。将不同浓度比例的上述重组质粒转染或共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各组再转染poly(dA:dT),采用间接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p3×Flag-pro-IL-1β实验组和共转染p3×Flag-ASC、p3×Flag-pro-IL-1β实验组细胞上清中均未检测到IL-1β,共转染p3×Flag-ASC、p3×Flag-pro-Caspase-1、p3×Flag-pro-IL-1β和共转染p3×Flag-AIM2、p3×Flag-ASC、p3×Flag-pro-Caspase-1、p3×Flag-pro-IL-1β的实验组细胞上清中均能检测到高浓度的IL-1β,且共转染p3×Flag-AIM2的HEK293T细胞中IL-1β的分泌水平更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poly(dA:dT)刺激后的各组HEK293T细胞中IL-1β的分泌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表明AIM2炎症复合体的体外活化体系正确构建。将不同浓度的p3×Flag-AIM2与其它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并转染poly(dA:dT)作用,采用间接ELISA检测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转染poly(dA:dT),随着p3×Flag-AIM2的转染剂量的升高,IL-1β的分泌水平也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P<0.001),表明细胞中AIM2蛋白的表达量与AIM2炎症复合体的活性呈正相关。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已被证实可以激活AIM2炎症复合体,利用该菌感染上述炎症复合体活化体系,6 h后采用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胞内细菌的存活情况。结果显示,细胞内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数量在感染2 h和6 h极显著低于不转染质粒的对照组(P<0.001、P<0.01),表明构建的AIM2炎症复合体活化体系发挥了抗细菌感染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正确构建了AIM2炎症复合体活化体系,并初步通过该活化体系证实AIM2炎症复合体具有抗细菌感染的功能,为后续研究该活化体系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构建 AIM2炎症复合体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pro蛋白与宿主IRF7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曹唱唱 项安琪 +7 位作者 陈珊 王雨欣 王静 王爽 陈斐 宋厚辉 姜胜 宋泉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2-1229,1283,共9页
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参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为进一步研究BVDV与IRF7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实验经PCR扩增BVDV N^(pro)和IRF7基因后,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Flag-IRF7和pCMV-HA-BVDV^(N... 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参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为进一步研究BVDV与IRF7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实验经PCR扩增BVDV N^(pro)和IRF7基因后,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Flag-IRF7和pCMV-HA-BVDV^(Npro),并分别经PCR和测序鉴定均正确。将pCMV-Flag-IRF7转染牛睾丸(BT)细胞后感染BVDV,24 h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BVDV E2、IRF7蛋白的表达和BVDV 5'UTR、IRF7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BT细胞相比,过表达IRF7的BT细胞在感染后BVDV E2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01),且BVDV 5'UTR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01);与未感染BVDV的过表达IRF7组相比,感染BVDV后IRF7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01),但IRF7 mRNA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以MOI 0.1的BVDV感染IRF7过表达的BT细胞24 h后,采用RT-qPCR检测IRF7、IFN-α和IFN-β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感染BVDV的BT细胞组相比,BVDV感染过表达IRF7的BT细胞组IRF7 mRNA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01)、IFN-α和IFN-βm RNA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表明IRF7可通过增强下游IFN-I的表达水平抑制BVDV的复制。将pCMV-Flag-IRF7和pCMV-HA-BVDV N^(pro)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后,经激光共聚焦试验进一步分析BVDV N^(pro)蛋白与IRF7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BVDV N^(pro)蛋白和IRF7蛋白在细胞浆中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提示二者可能在细胞浆中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将不同剂量重组质粒pCMV-HA-BVDV N^(pro)分别转染HEK 293T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pro蛋白可以下调IRF7蛋白的表达,且转染2μg重组质粒组中IRF7蛋白极显著下调(P<0.001)。上述结果首次证实宿主细胞可通过上调IRF7和IFN-I的表达抑制BVDV复制,BVDV的Npro蛋白与IRF7可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下调IRF7表达水平以拮抗宿主细胞对BVDV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BVDV N^(pro)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也为BVD的防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7 相互作用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虫可变表面糖蛋白的表达调控、结构及免疫应答
18
作者 曾晴勤 李如松 +11 位作者 李瑞 朱淳殷 王欣乐 何学东 环嘉玲 叶子雨 王莹 张璟 夏天奇 宋厚辉 郑亚东 杨永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29-4839,共11页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含有成百上千个VSG基因和假基因,而虫体可通过精确的表达调控保证在特定感染阶段只表达一种VSG。VSG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主要由位于其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NTD)顶叶(top lobe)的免疫显性表位、糖基化修饰和亚结构域及其构象共同决定。VSG特异的IgM反应在清除锥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gG介导的免疫裂解作用则十分有限。宿主特异IgG免疫反应变得固化,只会针对每个VSG中有限的免疫显性表位,降低了与不同VSG之间的交叉反应。本文综述了VSG在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免疫原性及免疫应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锥虫致病机理、研制有效锥虫病防控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 可变表面糖蛋白 表达调控 蛋白质结构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与类NADC3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研究
19
作者 王晴雨 邬恩荣 +1 位作者 王晓杜 陈军光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6期20-27,共8页
当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混合感染会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快速诊断和基因分型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 当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混合感染会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快速诊断和基因分型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减少猪只死亡和免疫抑制。本研究对某猪场患呼吸道症状的保育猪,开展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剖检结果表明:病死猪肺脏发白、肿大,肺膜增厚,肺切面硬实变性、间质明显增宽,膈叶的肋面和腹面均可看见棕色或暗红色出血斑点,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初步诊断为PRRSV、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中的一种或多种感染。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送检样品开展检测,结果表明:PRRSV检出率为75%、PCV2型检出率为100%。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阳性样品中的PRRSV ORF5、PCV2 ORF2基因,并送公司测序。结果表明:该场PRRSV毒株与PRRSV-2型谱系1的流行毒株RFLP 1-4-4 lineage 1C同源性为90.8%,遗传进化分析将其归为类NADC30;PCV2 ORF2基因序列与AF055394毒株同源性高达99.8%,遗传进化分析将其归为PCV 2b亚型。该场存在类NADC30的PRRSV和PCV 2b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PCV2 混合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高灵敏定性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先 王继璇 +5 位作者 程高钏 李可 张晓峰 孙孟娇 程昌勇 宋厚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6-1103,共8页
【目的】真菌毒素可污染农产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其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强、危害大,建立AFB_(1)快速、高灵敏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相关产品中AFB污染水平,保障人和动物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侧向层析技术原理,采用竞争... 【目的】真菌毒素可污染农产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其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强、危害大,建立AFB_(1)快速、高灵敏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相关产品中AFB污染水平,保障人和动物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侧向层析技术原理,采用竞争模式,优化建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以实现AFB的快速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粒径金颗粒标记抗体效果,优化确定免疫层析各组分材料类型、相关缓冲液配方及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建立AFB高灵敏定性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结果】优化建立的AFB免疫层析检测法在实际样本中的定性和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5和0.5μg·kg^(-1),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与其他常见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稳定,且对AFB_(1)天然污染样本的定量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及LC-MS/MS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免疫层析检测法可用于样本中AFB_(1)污染的快速定性检测与定量分析,适合缺乏实验条件的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大量样本进行快速筛查,样本检测结果疑似阳性再采用仪器法进行确认,可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同时为建立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检测 定量分析 黄曲霉毒素B_(1) 免疫层析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