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核桃PA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1
作者 刘晨 樊鸿瑞 +1 位作者 周明兵 周小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的起始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PAL(CcPAL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家族成员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挖掘能够抑制... 【目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酚类物质合成代谢的起始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PAL(CcPAL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家族成员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挖掘能够抑制褐化、促进再生的PAL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通过比对筛选出包含PAL保守基序的PAL家族成员。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山核桃PAL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等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多个物种的PALs序列共同构建发育进化树。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继代后愈伤组织中CcPALs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制作表达热图。【结果】山核桃共有6条PAL蛋白序列,长度为657~760个氨基酸。这些蛋白均属于酸性、稳定且亲水的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内质网上,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为主。进化关系分析表明:CcPAL1~CcPAL4聚类在双子叶植物分支,而CcPAL5和CcPAL6则聚类在裸子植物分支。表达分析显示:CcPALs基因在愈伤组织继代后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结论】CcPALs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CcPAL5和CcPAL6在进化关系上与裸子植物PAL更为接近,可能与CcPAL1~CcPAL4在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在愈伤组织增殖褐化过程中,进化树上不同分支的CcPALs表达模式各异,可能控制着酚类物质的代谢流,进而影响山核桃的再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愈伤 基因鉴定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榧’和‘象牙榧’种实后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差异分析
2
作者 程佳洁 陈荣 +4 位作者 喻卫武 陈文超 胡渊渊 张祖瑛 宋丽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目的】旨在探究不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ii’品种在后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品种间差异,为香榧品种的品质评估和种质创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后熟过程中‘细榧’T.grandis‘Xi Fe... 【目的】旨在探究不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ii’品种在后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品种间差异,为香榧品种的品质评估和种质创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后熟过程中‘细榧’T.grandis‘Xi Fei’和‘象牙榧’T.grandis‘Xiangya Fei’种实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2种香榧在后熟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具体差异。【结果】在后熟过程中,‘细榧’和‘象牙榧’种实均检测到了15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其中,‘细榧’种实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673.11~1102.36μg·g^(-1),‘象牙榧’种实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881.7~1068.93μg·g^(-1),且‘细榧’种实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象牙榧’。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香榧2个品种在主要呈味氨基酸的差异,‘细榧’芳香族氨基酸质量分数更高,更具香气;而‘象牙榧’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其口感鲜美。【结论】不同香榧品种的氨基酸质量分数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后熟过程不仅提升了香榧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还提升了‘细榧’和‘象牙榧’种实的风味,使2个品种更具自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游离氨基酸 后熟过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