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及miRNAs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继东 吴松 +4 位作者 刘建民 杨书侠 望庐山 周焕娇 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99-1602,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电针组)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 mg/(kg·d)...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电针组)对心肌缺血大鼠细胞凋亡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 mg/(kg·d)背部皮下注射14 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电针组在造模后选取内关穴进行电针,每天1次,共21 d。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K、CK-MB及VCAM-1的表达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值;Real 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细胞miRNA-133a、miRNA-133b、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CK-MB、VCAM-1表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多;心肌细胞miRNA-133a、miRNA-133b表达降低,miRNA-208、miRNA-499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心肌miRNA-133a、miRNA-133b的表达,抑制miRNA-208、miRNA-49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细胞凋亡 电针 内关穴 微小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棕榈酰化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运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晨 冯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3-689,共7页
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对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和人海藻酸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它们的棕榈酰化修饰对其膜表面分布和内化... 棕榈酰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其对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和人海藻酸受体.近期研究发现,它们的棕榈酰化修饰对其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NMDA受体在其C末端有2个不同的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C末端近膜区(CysclusterⅠ),它的棕榈酰化可以增高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增加受体膜表面分布,影响神经元中NMDA受体的组构性内化;另1个位于C末端中部(CysclusterⅡ),它受到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使得受体在高尔基体大量积聚,从而影响受体的膜表面分布.与NMDA受体相似,AMPA受体也存在2个棕榈酰化位点.1个位于在第2跨膜域,受蛋白质酰基转移酶GODZ的调节,能导致AMPA受体在高尔基体的积聚.另1个位点在受体C末端近膜区,它的棕榈酰化能降低AMPA受体和4.1N蛋白的相互作用,并调节受体的内化.这两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棕榈酰化机制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均对受体的运输、膜表面分布和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酰化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 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 蛋白质酰基转移酶 表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