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文化在浙江茶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以普陀佛茶文化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莉 苏祝成 张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342-344,共3页
浙江舟山为打响普陀佛茶的知名度,以普陀佛茶文化节庆的方式将当地传统茶产业和佛教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利用普陀山佛教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来推广发展普陀佛茶产业,促进普陀佛茶品牌的形成。通过对普陀佛茶文化节的开发背景、举办内容、影... 浙江舟山为打响普陀佛茶的知名度,以普陀佛茶文化节庆的方式将当地传统茶产业和佛教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利用普陀山佛教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来推广发展普陀佛茶产业,促进普陀佛茶品牌的形成。通过对普陀佛茶文化节的开发背景、举办内容、影响力和趋势的分析研究,探索当今时代佛教文化和茶产业的联合开发价值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佛茶文化节 佛教文化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姗姗 蔡碧凡 苏祝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总共120回,其中有112回讲到茶,其中对名茶、茶具、择水、茶俗、茶礼皆有涉及。本文从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两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浅作评述。红楼茶品,精茗叠见;红楼茶事,亦雅亦俗;...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总共120回,其中有112回讲到茶,其中对名茶、茶具、择水、茶俗、茶礼皆有涉及。本文从茶事活动、茶对人物的塑造两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浅作评述。红楼茶品,精茗叠见;红楼茶事,亦雅亦俗;曹雪芹展现了全方位的中国茶文化,也借茶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茶文化 人物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畲族青少年服饰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闫晶 范雪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60,共7页
畲族青少年是畲族文化传承的主体,也是在当今社会生活教育体制下文化涵化程度最高的畲族一代,但是畲族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处于何种认知状态尚不清晰。文章以畲族服饰文化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畲族学生为核心调查对象... 畲族青少年是畲族文化传承的主体,也是在当今社会生活教育体制下文化涵化程度最高的畲族一代,但是畲族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处于何种认知状态尚不清晰。文章以畲族服饰文化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畲族学生为核心调查对象,汉族学生和汉畲教师为对比调查对象,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来掌握畲族青少年对服饰文化的认知状况,并基于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畲服传承问题与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畲族服饰文化的良好传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青少年 服饰文化 认知现状 问卷调查 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仙与隐士:唐代湖州茶人精神追求的文化图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学政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自顾渚紫笋被选为贡茶,唐大历五年(770)设中国最早的第一家官焙贡茶院以来,湖州地区活跃着一大批茶人群体。他们以茶为载体,呈现出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茶人生活追求。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更是引领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这种特定时期在... 自顾渚紫笋被选为贡茶,唐大历五年(770)设中国最早的第一家官焙贡茶院以来,湖州地区活跃着一大批茶人群体。他们以茶为载体,呈现出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茶人生活追求。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更是引领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这种特定时期在一定空间内形成的群体性文化事象,值得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湖州茶人群体"的诗词、文章和事迹的研读,研究他们所展示的集体风貌,试图构建出这个特殊群体内在隐藏的某种具有共性的文化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仙 隐士 唐代 湖州 茶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席设计的主题提炼及茶器择配——以茶艺《竹茶会》中茶席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新华 潘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茶席源于我国唐宋之际,可谓渊源久远。惜乎这种雅致的茶文化活动后来日渐式微,反倒是邻近的韩国、日本等国家茶文化界对之相当重视,精益求精,并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茶席风格与范式。近年来随着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与深入... 茶席源于我国唐宋之际,可谓渊源久远。惜乎这种雅致的茶文化活动后来日渐式微,反倒是邻近的韩国、日本等国家茶文化界对之相当重视,精益求精,并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茶席风格与范式。近年来随着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与深入,茶席设计重新成为中国茶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在茶席设计中,主题的提炼及相应的茶器择配,应该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在近些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对此课题一直较为关注,并进行了多方探索。兹就2011年精心打造的一款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茶艺《竹茶会》中的茶席为例,就上述论题稍作阐发,以与同行交流,并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 茶器 提炼 设计 文化交流活动 茶文化活动 中国茶文化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韩丹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3期72-75,共4页
根据具体课程中的教学经验,在针对茶学、茶文化专业的基础课程《茶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兴趣教学法,从理论和实验课程出发,结合课外作业和第二课堂,综合培养学生对茶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茶学概论 兴趣教学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文氏:家族茶事的精神和物质建设
7
作者 杨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苏州文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家族之一,族人世代雅好茶事,秉持淡雅质朴之风,并且在诗文书画作品中予以表现。随着家族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物质条件的丰裕,至明末出现了博物名作———文震亨的《长物志》,但其中对茶事的论述,仍... 苏州文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家族之一,族人世代雅好茶事,秉持淡雅质朴之风,并且在诗文书画作品中予以表现。随着家族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物质条件的丰裕,至明末出现了博物名作———文震亨的《长物志》,但其中对茶事的论述,仍以俭淡朴雅为尚。文氏家族茶事的传统,不仅深契陆羽"精行俭德"的主张,也是中国文化世家诗书德艺传家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茶事 精神 物质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茶人对茶道精神的印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方冉 梶野诗织 +1 位作者 蔡碧凡 周新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7,共6页
本研究以现有中日茶道、茶文化交流文献为基础,采用结构式访问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进而分析中日茶道在两国茶人心中的印象、评价及态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茶人对日本茶道的印象为礼节、礼法、严格等,给人以精致、... 本研究以现有中日茶道、茶文化交流文献为基础,采用结构式访问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进而分析中日茶道在两国茶人心中的印象、评价及态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茶人对日本茶道的印象为礼节、礼法、严格等,给人以精致、不可亵渎的神圣感;对中国茶道多有传统、平易近人、旁支较多的印象。两国茶人对对方国家茶道的了解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对促进中日两国茶道发展和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并达到了探究中日茶道现状与精神内涵并分析其原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茶道精神 比较研究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摄影的方法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治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7-422,共6页
以浙江地区广泛栽植的番茄Lycopersion esculentum品种为拍摄对象进行研究,运用普通农业摄影和商业摄影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大番茄品种10个,小番茄(樱桃番茄)品种4个,进行拍摄方法和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摄影主要是在蔬菜大... 以浙江地区广泛栽植的番茄Lycopersion esculentum品种为拍摄对象进行研究,运用普通农业摄影和商业摄影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大番茄品种10个,小番茄(樱桃番茄)品种4个,进行拍摄方法和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摄影主要是在蔬菜大棚内完成,拍摄场景要求掌握景深的要素,场景分为大场景和小场景(局部细节)。表现模式可以通过普通农业摄影和运用商业摄影的方法进行拍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主体表现法、环境陪衬法等表现形式。以往在现实中被忽视的顶光摄影在番茄摄影中运用的比较广泛,顶光光线通过大棚薄膜的过滤变得很柔和,可以很好地表现番茄的最佳品质。另外,特殊天气,阴天、雨天也是番茄摄影的最佳拍摄时间,阴天、雨天是散射光线,光线柔和方向性不明显,拍摄出的番茄质感细腻,色彩柔和。好的番茄图片是作为番茄优势品种推广的第一视觉形象要素,它作为媒介效应已在众多番茄新品种推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摄影 景深要素 表现模式 顶光摄影 特殊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茶馆的社会历史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轶青 蔡碧凡 苏祝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9,共5页
茶文化逐渐兴起的同时,随着茶而诞生的茶馆文化也古老而灿烂。虽然各个地方的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茶馆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是随着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的发展而自然兴盛起来的。茶... 茶文化逐渐兴起的同时,随着茶而诞生的茶馆文化也古老而灿烂。虽然各个地方的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茶馆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是随着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的发展而自然兴盛起来的。茶馆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在近代及以前的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功能。本文共分为四部分讲述上海茶馆的社会历史变迁。第一部分是前言,交代了茶馆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茶馆的过去,阐述了中国和上海茶馆的兴起与发展。第三部分是茶馆的现在,介绍了现代上海茶馆的特点和沪上的著名茶馆。第四部分是茶馆的未来发展分析,阐述了对上海茶馆未来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茶馆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影像田野调查方法
11
作者 沈治国 李勤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6-452,共7页
用影像捕捉、纪录、思考与判断,最终以典型的影像语言反映当代世界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路径。从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农业、环境和乡村空间为主要关切对象,探究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状态之... 用影像捕捉、纪录、思考与判断,最终以典型的影像语言反映当代世界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路径。从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农业、环境和乡村空间为主要关切对象,探究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专业水准的影像表达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影像 田野调查 生态环境 乡村生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茶日化用品消费市场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景然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2期49-54,共6页
茶叶含有多种天然物质,目前市场上开发出了众多与茶深加工相关的产品如茶日化品等。文章以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系列茶日化用品为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度网络问卷调查,从调查对象对茶日化用品的产品认知、使用频率、消费预期等方面做微观研究,以... 茶叶含有多种天然物质,目前市场上开发出了众多与茶深加工相关的产品如茶日化品等。文章以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系列茶日化用品为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度网络问卷调查,从调查对象对茶日化用品的产品认知、使用频率、消费预期等方面做微观研究,以"茶纯露"为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在互联网营销环境下茶日化用品的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未来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并得出结论。消费者的日化产品消费价格接受度在每月500元及以下,注重产品的功效和性价比,因此茶企宜开发该价格区间的茶纯露产品。传统茶企在转型上存在技术困难问题,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以帮助传统茶企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茶日化用品 产品认知 购买意愿 网络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