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B辐射对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1 位作者 江洪 余树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自然和UV-B辐射滤减2种环境下6种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木荷、香樟、青冈和甜槠)凋落叶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除个别分解阶段外,各树种凋落叶在2种UV-B辐射环境下的干质量剩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分解时...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自然和UV-B辐射滤减2种环境下6种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木荷、香樟、青冈和甜槠)凋落叶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除个别分解阶段外,各树种凋落叶在2种UV-B辐射环境下的干质量剩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加大;与对照相比,UV-B辐射滤减显著降低了6个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P<0.01),降幅为33.3%~69.6%,对香樟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小,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大;UV-B辐射处理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以UV-B辐射的影响更强烈;自然和UV-B辐射滤减环境下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与C∶N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UV-B辐射 亚热带 光降解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储量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戴巍 赵科理 +3 位作者 高智群 刘康华 张峰 傅伟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528-7538,共11页
以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网格布点,采集了838个森林样地样本(土壤、枯落物等),结合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相关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Moran's I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碳储量空间变异特征... 以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网格布点,采集了838个森林样地样本(土壤、枯落物等),结合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相关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Moran's I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碳储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5.22 t/hm^2,其中森林植被、土壤、枯落物和枯死木层碳密度分别为27.34、108.89、1.79、1.38 t/hm^2。克里格空间插值和局部Moran's I指数结果表明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呈现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减的趋势,与浙江省地形、地势较为一致,受海拔、树龄、森林类型、台风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77.19 Tg C,森林植被、土壤、枯落物和枯死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03.88、656.20、10.84、6.27 Tg C,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3%、75%、1.3%、0.7%。在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中,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约是森林植被层的3.22倍,是整个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主要的贡献者。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大多数森林仍处于中幼龄林阶段,碳密度水平较低,但是中幼龄林生长速度较快,加强对全省中幼龄林的健康管理,是未来整体提升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碳密度 碳储量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GIS Moran’s 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树种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鑫涛 叶诺楠 +3 位作者 王彬 陈健 游诗雪 张昕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185,共8页
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是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而城市植物能吸附大气颗粒物,进而有效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为了深入探究不同树种叶表面特征与自身滞尘效益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浙江省三种常见城市绿化... 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是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而城市植物能吸附大气颗粒物,进而有效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为了深入探究不同树种叶表面特征与自身滞尘效益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浙江省三种常见城市绿化树种(青冈、冬青、红花檵木)为对象,采用重量法提取各样本在3个粒径上(8~100,2.5~8,0.45~2.5μm)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μg·cm^(-2)),并结合叶面积指数估测全株滞尘量。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植物叶片对颗粒物平均单位叶面积滞留量在30.4~63.7μg·cm^(-2)之间,而平均单木滞尘量每株在1.36-9.36 g之间。红花檵木因其叶表粗糙、具有绒毛等特征,对颗粒物(0.45~100μm)有最大的吸附能力(63.74±12.0μg·cm^(-2));对于大颗粒物(8~100μm)和细颗粒物(0.45~2.5μm),三种植物叶片均对其分别具有最大(40.9%~57.5%)、最小(15.6%~20.6%)的吸附能力;对于单木滞尘量,青冈因其具有较大叶面积指数等特征,对颗粒物总吸附效果更佳(每株9.36g)。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化树种对减缓大气颗粒物污染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PM_(2.5) 滞尘能力 叶表特征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树种对模拟酸雨胁迫的高光谱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时启龙 江洪 +1 位作者 陈健 张倩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621-5629,共9页
对亚热带地区6种典型树种幼苗在不同模拟酸雨梯度下的光谱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酸雨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针叶树种马尾松、杉木和香榧对酸雨敏感性高于阔叶树种刨花楠、香樟和杨梅。针叶树种内部,马尾松... 对亚热带地区6种典型树种幼苗在不同模拟酸雨梯度下的光谱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酸雨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针叶树种马尾松、杉木和香榧对酸雨敏感性高于阔叶树种刨花楠、香樟和杨梅。针叶树种内部,马尾松和杉木叶绿素含量随酸雨浓度变化的幅度明显高于香榧;而阔叶树种内部,刨花楠、香樟和杨梅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别。马尾松、香樟和香榧不能承受长时间高浓度酸雨胁迫,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杉木则先减少后增加,杨梅能承受长时间高浓度酸雨胁迫,pH值2.5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高于pH值5.6处理。刨花楠4期试验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各受试植物光谱反射率红边位置与其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针叶树种马尾松和香榧主要表现为"蓝移",杉木则先"蓝移"后"红移",表现出对高浓度酸雨长时间的抗性;阔叶树种香樟先"红移"后"蓝移",对高浓度模拟酸雨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现象,杨梅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曲线比较平缓,无明显"红移"和"蓝移"现象,刨花楠则"红移"和"蓝移"交替出现,与其叶绿素含量变化相一致,对酸雨敏感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叶绿素 光谱 红边 一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叶浙江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5
作者 梁万友 薛文沁 +5 位作者 孔琳琳 苏光浪 胡现铬 刘晓娟 林二培 黄华宏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提高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彩叶种质的不定芽增殖效率,本研究以彩叶浙江樟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点的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以及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外植体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影响。... 为提高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彩叶种质的不定芽增殖效率,本研究以彩叶浙江樟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点的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以及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外植体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彩叶浙江樟外植体消毒的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0.1%HgCl_(2)消毒8 min,成活率达85.00%,染菌率为13.33%;适合外植体侧芽诱导的基本培养基为MS,添加生长调节剂配比为0.9 mg·L^(−1)6-BA+0.5 mg·L^(−1) IBA时,侧芽诱导时间短,诱导率达86.67%;适合继代增殖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0.5 mg·L^(−1)6-BA+0.05 mg·L^(−1) NAA+0.3 mg·L^(−1) GA_(3),在此配比下组培苗的增殖系数可达3.15,平均苗高为1.32 cm;适合生根培养的IBA浓度为0.5 mg·L^(−1),生根率达83.33%。本研究经过实验筛选后的彩叶浙江樟组培快繁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其组培再生效率,有助于彩叶浙江樟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樟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防火期内森林火险天气指标动态 被引量:3
6
作者 石晶晶 张超 +2 位作者 余树全 茅史亮 李修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基于森林火灾统计资料,采用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标系统(Canadian Forest Fire Weather Index System,CFFWIS)分析了浙江省森林火险期内森林火险天气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火险期内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递减趋势,但每场火灾... 基于森林火灾统计资料,采用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标系统(Canadian Forest Fire Weather Index System,CFFWIS)分析了浙江省森林火险期内森林火险天气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火险期内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递减趋势,但每场火灾的平均过火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细小可燃物湿度码(CFFM)和初始蔓延指标(IIS)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作为浙江省森林火险期火险状况的良好指标;1991-2011年,研究区森林防火期内可燃物湿度指标、火行为指标及火灾控制难易度指标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春季火险期可燃物干燥状况增加趋势较秋、冬季火险期幅度大,且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加大该区的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尤其是春季火险期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防火期 森林火险 火险天气指标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缙云公益林生物量及固碳释氧效益 被引量:19
7
作者 钱逸凡 伊力塔 +3 位作者 钭培民 朱国亮 应宝根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4,共8页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通过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对缙云县公益林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缙云县公益林生物量现存总量为282.73×104t,单位生物量为93.21 t.hm-2,杉木林单位生物量最高(102.61 t.hm-2),阔叶林次之(100.93 t.hm-2),灌木林最低(21.76 t.hm-2);公益林平均植被碳密度为47.37 t.hm-2;固碳释氧总量为38.59×104t.a-1,总价值4.07亿元.a-1。对缙云县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公益林 生物量 碳密度 固碳释氧 缙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扩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林倩倩 王彬 +2 位作者 马元丹 吴呈昱 赵明水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7,71,共6页
为研究毛竹林扩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毛竹-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针阔混交林等7种群落进行调查,分析毛竹扩张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 为研究毛竹林扩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毛竹林、常绿阔叶林、毛竹-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针阔混交林等7种群落进行调查,分析毛竹扩张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立木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林的立竹度为3700株·hm-2,毛竹扩散到其他森林类型,均造成其他树种立木数的降低。受毛竹扩张的影响,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有减小的趋势。灌木层中,由于受毛竹扩张的影响,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增大。草本层中,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基本未受毛竹扩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毛竹扩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ASA模型估算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5
9
作者 俞静芳 余树全 +1 位作者 张超 李土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3-481,共9页
自然植被和生产力的变化是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了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特点。结果表明:①200... 自然植被和生产力的变化是表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了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特点。结果表明:①2006年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25.68 g.m-2.a-1;空间上,呈现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大的趋势;时间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均表现出一致而明显的季相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净初级生产力高低差异明显;②全年净初级生产力总量为6 451.24万t.a-1,林地和耕地是净初级生产力总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占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丽水市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最高,为1 336.05万t.a-1,舟山市最低,为47.18万t.a-1;生态公益林的净初级生产力均值为815.28 g.m-2.a-1,固碳能力明显优于其他林地;③相比1996年,2006年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因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增加了52.96万t.a-1,净初级生产力年总量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有效提升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途径主要有:在平原地区构建森林网络体系,在山区积极实施阔叶林化改造工程,以及对竹林进行科学集约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净初级生产力 空间分布 季相变化 土地利用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逸凡 韩冰园 +3 位作者 伊力塔 张超 余树全 郑超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0-838,共9页
采用两阶抽样法选取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样地,对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主要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公益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 采用两阶抽样法选取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样地,对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主要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公益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并通过编制主要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揭示群落建群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生命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公益林物种组成丰富,乔灌草3个层分别由52科103属263种,59科125属449种和36科56属286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群为马尾松,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毛竹,杨梅Myrica rubra等;但由于破坏性利用,各公益林群落在径级结构上趋势一致,均呈现逆"J"型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乔木树种数量的比例逐渐减小;此外,群落构建变化中的环境阻力的大小是影响建群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群在不同龄级的环境阻力各不相同,其中演替后期优势种青冈在龄级增长过程中死亡率随环境阻力的降低而持续减小,生命期望在后期达到最大,因此,对现阶段的演替后期优势种群的抚育,对改造和提升阔叶林的质量,加速群落正向演替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公益林 群落结构 种群 静态生命表 浙江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措施影响森林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蛟蛟 李永夫 +2 位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刘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8,共7页
综述了不同经营措施对森林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库,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去除林下植被可以加快有机碳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和CO2排放增加;而增加林下植被可... 综述了不同经营措施对森林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库,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去除林下植被可以加快有机碳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和CO2排放增加;而增加林下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地利用方式从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如次生林,农田,草地等),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会下降和CO2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措施 土壤碳库 温室气体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杨梅品种遗传差异的SRAP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梦 喻卫武 +2 位作者 周明兵 王同标 杨萍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1,共5页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等9个杨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杨梅品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差异,遗传相似系数为0.523 2~0.860 9;不加权组平均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等9个杨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杨梅品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差异,遗传相似系数为0.523 2~0.860 9;不加权组平均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7时,可将9个杨梅品种分为4类,其中黄岩水梅、黑晶、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早大梅、东魁聚为一类,其余样品均单独聚为一类,4大良种归于不同的类;亲缘关系分析显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早荠蜜梅和晚荠蜜梅以及黑晶和黄岩水梅,最远的是晚稻杨梅和黄岩水梅。分子标记数据反映的这9个杨梅品种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品种 SRAP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保水剂对毛竹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包刚 王潮炎 +3 位作者 徐丽君 应叶青 应富华 刘政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以2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方法的农林保水剂对毛竹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沟施效果显著优于混施;施用保水剂使毛竹幼苗的株高、分蘖增加量大于对照,增幅达显著水平,沟... 以2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方法的农林保水剂对毛竹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沟施效果显著优于混施;施用保水剂使毛竹幼苗的株高、分蘖增加量大于对照,增幅达显著水平,沟施方式效果较好;施用保水剂的毛竹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保水剂的效果最好,沟施优于混施.表明0.3%保水剂可促进毛竹幼苗的生长,以及光合特性、经济效益的提高;毛竹林栽培中农林保水剂应以沟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毛竹 光合特性 土壤持水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指标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霓雯 童根平 +3 位作者 叶正钱 程樟峰 吕永强 傅伟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0-2441,共12页
为了探究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华南野生梅花鹿主要栖息地千顷塘的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千顷塘土壤pH、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 为了探究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华南野生梅花鹿主要栖息地千顷塘的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千顷塘土壤pH、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千顷塘保护区内土壤整体呈酸性,区域内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72.44、0.45、1.91、23.16 g/kg,所有指标均呈现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指数模型为pH、全磷、全氮、全钾的最佳拟合模型,球状模型为有机质最佳拟合模型,pH、全磷、全钾空间自相关强烈,显示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有机质和全氮空间自相关程度中等,说明随机因素存在一定影响。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有机质、全磷和全氮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所有肥力指标的空间分布较为连贯,条带状分布特征显著,总体呈现由边缘向中间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全钾与海拔、容重和植被类型呈显著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容重对各类元素的方差解释最大,是影响千顷塘土壤肥力因子空间异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可为南方丘陵地区人为扰动较小的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影响因子解译提供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壤肥力指标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平红锥种源在浙江淳安的生长评价
15
作者 丁奕炜 姜俊马 +3 位作者 黄瑞魁 赵国淼 陈文充 曾燕如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5,共6页
2011年从福建武平10棵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母株采集种子,测定种子性状,次年在浙江省淳安县繁殖实生苗,2013年定植,进行不同家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个家系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和发芽率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5%,发芽势的变... 2011年从福建武平10棵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母株采集种子,测定种子性状,次年在浙江省淳安县繁殖实生苗,2013年定植,进行不同家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个家系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和发芽率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5%,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极大;1年生红锥苗造林存活率达100%,2015年时的保存率为89.33%,有3个家系的保存率达96.67%;10个家系在地径、苗高、分枝数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在家系层面开展选择;家系选择中尤其要选择发芽势比较高的,同时要考虑造林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家系 种子性状 苗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邵若玄 沈忆珂 +2 位作者 周文彬 方佳 郑炳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1-768,共8页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全转运子和半转运子等2种类型。全转运子的核心单元包括2个核苷酸结构域(NBD)和2个跨膜结构域(TMD),而半转运子只含有1个膜结构域(MSD)和1个NBD。植物ABC转运蛋白不仅参与植物... 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全转运子和半转运子等2种类型。全转运子的核心单元包括2个核苷酸结构域(NBD)和2个跨膜结构域(TMD),而半转运子只含有1个膜结构域(MSD)和1个NBD。植物ABC转运蛋白不仅参与植物体内激素、脂质、金属离子、次生代谢物和外源物质的运输,并且有利于植物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和植物体内离子通道调控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进行,是一类重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HUGO系统中ABC家族分为A~H 8个亚族,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促进了ABC转运蛋白的研究与发现,近几年已从多种植物中克隆了不同亚族的基因并研究其表达与功能,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BCB,ABCC,ABCG等三大亚族。植物ABC转运蛋白各亚族的结构与功能截然不同,在不同植物中的表达部位也千差万别。综述了植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根据ABC家族中已知的重要成员,系统阐述植物中各亚族ABC转运蛋白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并为今后可能的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ABC转运蛋白 结构 表达 生物学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提高山核桃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吴家森 张金池 +1 位作者 钱进芳 黄坚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1-117,共7页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免耕4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草栽培后,山核桃林地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与免耕相比,种植油菜、黑麦草、紫云英4 a后土壤TOC分别提高了23.12%,26.61%和24.74%,增加的组分以羰基碳为主,但并未改变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的质量分数,MBC增加了138.61%~159.68,WSOC提高了56.24%~69.47%%。3种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显著高于免耕,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H)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E)则表现为油菜、紫云英处理显著高于免耕。研究表明,生草栽培能有效提高林地土壤TOC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为山核桃林地土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微生物学 山核桃 生草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快速生长期的水势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18
作者 袁佳丽 温国胜 +6 位作者 张明如 张汝民 蔡先锋 曾莹莹 李洪吉 温星 朱弘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28,共7页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从笋长成幼竹这一动态过程与成竹之间是否存在水分供给关系以及水势是否是驱动新竹快速生长的关键因子,以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定位监测站为依托,利用PSYPRO多露点水势系统配套的L-51...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从笋长成幼竹这一动态过程与成竹之间是否存在水分供给关系以及水势是否是驱动新竹快速生长的关键因子,以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定位监测站为依托,利用PSYPRO多露点水势系统配套的L-51A叶水势探头和PCT-55土壤水势探头,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毛竹样株叶水势及土壤水势。结果表明:①在快速生长期内,不同竹龄毛竹(新竹至6年生)的叶水势变化规律均为:随年龄增大,水势值也越大,且竹龄对水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生长中期同一竹龄毛竹叶水势值均低于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且在生长中期成竹之间的叶水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在毛竹快速生长期内母竹向新竹输送水分,且这种传输作用在生长中期更加强烈。②在快速生长期水分横向传输均为成竹传送给新竹,纵向传输均为土壤—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大气,正午土壤与叶水势梯度、不同竹龄之间叶水势差增大,土壤—大气水势差1~3个数量级。强大的水势差的存在表明:母竹将水分传输给新竹主要依靠水势梯度的作用。3在快速生长期内土壤—叶、叶—大气、土壤—大气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快速生长期土壤水势、叶水势、大气水势相互影响,形成统一连续体。水势是驱动毛竹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毛竹 叶水势 土壤水势 水势梯度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翀 周国模 +5 位作者 施拥军 周宇峰 张宇鹏 沈利芬 范叶青 沈振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5,共10页
【目的】毛竹在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竹林不同经营措施的影响,进而了解植被生物量碳库及影响土壤碳库的状况。【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和采伐留养方式2个因素,研究不同经营... 【目的】毛竹在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竹林不同经营措施的影响,进而了解植被生物量碳库及影响土壤碳库的状况。【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和采伐留养方式2个因素,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各土层2010—2013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变化影响。【结果】1)不同经营措施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最大,介于-0.52%(±0.62%)~0.75%±(0.44%)之间,其中A2 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 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量差异极显著(P <0.01);2)中等施肥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增量分别是大量施肥和不施肥的3.61倍和5.05倍,大量施肥和中等施肥0~10 cm 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3)弱度采伐0~50 cm 土壤有机碳贮量增量分别是强度采伐和中度采伐的5.51倍和1.63倍,强度采伐和弱度采伐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显著( P <0.05);4)不同经营措施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介于-15.56(±10.21)~53.15(±37.81)tC&#183;hm -2之间,其中 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 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极显著(P <0.01);5)结合效应图得出结论,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的经营方案对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的积累效果最佳,而 A1 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的经营方案最不利于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的积累。【结论】大量施肥强度采伐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竹材的大量输出,却会破坏原有的竹林生态结构,同时对土壤碳含量和贮量的影响尤为不利,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积累角度考虑,并不是最可取的竹林经营方式。同时经营过程中,不同经营措施不仅会对土壤碳库产生影响,更会显著改变植被碳库状况,并伴随着碳排放和碳泄漏问题,这都将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经营对竹林生态系统碳综合影响的各个因素和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经营措施 采伐强度 施肥量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宋洋 廖亮 +4 位作者 刘涛 蒋燕锋 喻卫武 胡渊渊 吴家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3,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氮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年生香榧苗为材料,测定不同遮荫水平(0,50%,75%和90%遮荫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叶氮含量的差异,初步探讨不同遮荫水平下香榧苗期光合作用及氮分配的响应机制。【方法】以2年生香榧苗为材料,测定不同遮荫水平(0,50%,75%和90%遮荫水平)下香榧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叶片的光响应、二氧化碳(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指标。【结果】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叶色逐渐增绿;地径增量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和75%遮荫水平下的地径增量最高,分别为0遮荫下的215.2%和233.6%(P<0.05),为90%遮荫下的161.4%和175.2%(P<0.05);75%遮荫水平下的生物量最高,分别为0,50%,90%遮荫下的141.0%,111.5%和114.0%(P<0.05)。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的根冠比逐渐降低,但其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随遮荫水平的增加,香榧苗期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表观量子效率(AQY)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最大Ru BP羧化速率(V_(cmax))及Ru BP再生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_(max))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这些参数在50%和75%遮荫水平下最高;但其单位面积上的叶氮含量(N_a)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遮荫水平的增加,分配到羧化作用的N素(N_c)、能量代谢的N素(N_B)、捕光色素的N素(N_L)、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N_L外其他参数均在75%遮荫水平下最高。【结论】遮荫处理能有效地促进香榧苗的生长;有效加强香榧苗对早晨或傍晚弱光的利用,这有利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而过度遮荫(90%遮荫水平)的香榧苗P_(max)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其为了捕获更多的光能,将更多资源用于捕光蛋白上,而导致光合能力下降有关。与50%遮荫水平相比,75%遮荫水平的香榧苗将更多的氮素分配到光合机构(Nc和N_B)中,从而显著提高PNUE。综上所述,前期苗木培育中,给予香榧苗75%遮荫水平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生物量 光合特性 叶氮含量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