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宝根 董君暘 +6 位作者 汪颖 李素娟 王尖 鲁忠富 吴晓花 李国景 吴新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16-2427,共12页
为鉴定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44份菜豆种质进行1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浙江地方菜豆种质在生长习性、嫩荚商品性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从发表的菜豆BARCBean6K_3 BeadChip芯片... 为鉴定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44份菜豆种质进行1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浙江地方菜豆种质在生长习性、嫩荚商品性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从发表的菜豆BARCBean6K_3 BeadChip芯片中随机、均匀挑选了185个SNP转化成KASP标记,对44份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后获得了88个高质量SNP基因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种质可以分为2大类,亚群分化与千粒重高度相关,且浙江省菜豆种质以中美洲基因池为主。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丰富我国菜豆遗传基础,为地方菜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发的KASP标记也可为菜豆种质基础研究提供有力的遗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豇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宝根 陈小央 +9 位作者 吴健 李潇 汪颖 王尖 吴晓花 鲁忠富 孙玉燕 董文其 李国景 吴新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9-1582,共14页
浙江省是我国豇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全面梳理、鉴定浙江省地方豇豆种质资源,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220份豇豆地方品种进行21个重要性状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它们分... 浙江省是我国豇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全面梳理、鉴定浙江省地方豇豆种质资源,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220份豇豆地方品种进行21个重要性状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Ⅲ的综合表现接近目前生产上的育成品种,具有较高的育种使用价值。本研究还利用豇豆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了各种质DNA指纹图谱,基于基因型数据将之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Ⅲ的荚长较长。本研究从多角度评价了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豇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豇豆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新琴 吴新义 +5 位作者 李国景 吴晓花 王尖 汪颖 刘庭付 汪宝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972-2976,共5页
豇豆是浙江省传统优势蔬菜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多发,尤以枯萎病、蓟马、豆野螟危害严重。目前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对蓟马等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豇豆病虫... 豇豆是浙江省传统优势蔬菜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多发,尤以枯萎病、蓟马、豆野螟危害严重。目前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对蓟马等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豇豆病虫害防控现状,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及农民种植习惯,本文提出基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早春设施栽培和高山栽培模式,为浙江省豇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病虫害 早春设施栽培 高山栽培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心SNP标记构建豆类蔬菜品种指纹图谱
4
作者 吴新义 刘娜 +2 位作者 汪宝根 龚亚明 李国景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测。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的SNP标记可以用于豆类蔬菜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种子真伪区分以及种子纯度鉴定,建议尽快制订并发布基于SNP标记的豆类蔬菜品种鉴定技术标准,为种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蔬菜 SNP标记 KASP 品种保护 种子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
5
作者 谢小玲 吴酬飞 +4 位作者 吕文涛 任若琛 楼宝 张煜 梁骁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试验选择大小均一的小黄鱼幼鱼3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每天投喂两次,试验为期1...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组的影响,试验选择大小均一的小黄鱼幼鱼30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S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每天投喂两次,试验为期10周。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黄鱼的体重,采集肝脏组织,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小黄鱼肝脏进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可以显著提升小黄鱼的增重率(P<0.05)。同时,饲料中添加0.5 g/kg乙酸钠会提升小黄鱼肝脏脂质总水平,且双甲基磷脂酸(BisMePA)、神经酰胺(Cer)等16种脂质亚类都呈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进行多维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以VIP≥1.6且P<0.05为条件筛选到68个显著差异脂质分子,与C组相比,SA组有13个磷脂酰胆碱(PC)和6个Cer的水平显著上升。本试验探究了日粮乙酸钠对小黄鱼肝脏脂质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乙酸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乙酸钠 肝脏 脂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抗锈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健 汪宝根 +10 位作者 陈小央 吴晓花 李潇 韩磊 汪颖 王尖 鲁忠富 杨易 张艳 李国景 吴新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7-1922,共16页
豇豆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豆类作物,在我国既是重要的杂粮作物,也是传统的豆类蔬菜作物。锈病是豇豆生产上三大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锈病品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筛选抗锈病种质、解析其遗传基础是抗锈病育种的关键和前提。本研究... 豇豆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豆类作物,在我国既是重要的杂粮作物,也是传统的豆类蔬菜作物。锈病是豇豆生产上三大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锈病品种是防治锈病最经济有效的策略,筛选抗锈病种质、解析其遗传基础是抗锈病育种的关键和前提。本研究对215份豇豆地方品种进行抗锈病精准鉴定,筛选出40份抗锈病种质。利用重测序技术鉴定了215份种质的基因型,获得3880169个高质量SNPs和469398个高质量InDels。群体结构分析将之分为4个亚群,亚群分类与荚长、荚型高度相关。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10个与锈病抗性显著相关的基因组区段,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单倍型分析显示各峰值SNP的不同等位变异与锈病抗性高度相关,且随着有利等位变异的聚合,群体内抗病材料的比例显著升高。本研究鉴定出10个可能的抗锈病候选基因,包括含BTB/POZ结构域蛋白基因、LRR受体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乙烯反应转录因子、交替氧化酶基因等。本研究为豇豆抗锈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锈病 关联分析 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泰乐菌素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聂红丽 成琪璐 +3 位作者 孙万春 马进川 林辉 马军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6-2327,共12页
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微藻作为自然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微藻对泰乐菌素(tylosin, TYN)胁迫的响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选用模式藻种小球藻(... 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微藻作为自然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微藻对泰乐菌素(tylosin, TYN)胁迫的响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选用模式藻种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材料,从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表达等层面研究TYN处理下微藻的胁迫耐受性。结果表明,TYN对C.vulgaris的生长呈典型的hormesis效应:即低质量浓度(≤0.5 mg·L^(-1))促进藻的生长;随着TYN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对C.vulgaris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并导致细胞形态改变、质壁分离、类囊体降解等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转录组测序发现,高质量浓度TYN处理8 d后,C.vulgaris中光合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进一步表明高质量浓度TYN对微藻细胞有抑制效应。值得注意的是,C.vulgaris可通过增加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提高TYN与胞外聚合物中-OH、-COOH、-NH等官能团的结合水平,以应对高质量浓度TYN对细胞的胁迫效应。研究系统揭示了C.vulgaris对TYN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相关结果可以为抗生素的水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微藻 胁迫响应 转录组学分析 胞外聚合物 逆境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猪和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粪便真菌结构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任若琛 肖英平 +4 位作者 李阳 吴酬飞 马灵燕 施伟领 王剑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2-69,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真菌菌群结构多样性,为种猪肠道真菌功能研究以及猪饲料配制提供参考。试验选用18头杜洛克公猪及其交配的18头长大母猪,分别收集公猪、母猪妊娠和哺乳阶段的新鲜粪便样品用于真菌ITS2测序。... 本试验旨在探究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真菌菌群结构多样性,为种猪肠道真菌功能研究以及猪饲料配制提供参考。试验选用18头杜洛克公猪及其交配的18头长大母猪,分别收集公猪、母猪妊娠和哺乳阶段的新鲜粪便样品用于真菌ITS2测序。结果表明:(1)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中共享12个核心真菌属,主要包括曲霉菌属(Aspergillus)、地霉菌属(Geotrichum)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占总序列的47.73%。(2)α多样性分析发现公猪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妊娠母猪(P <0.05),妊娠母猪的扩增序列变体(ASV)数量、香农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哺乳母猪(P <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公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粪便真菌菌群呈现不同的聚类(P=0.001)。(3)公猪粪便内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丰度显著高于母猪(P <0.0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显著低于母猪(P <0.05)。母猪妊娠期粪便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高于哺乳期(P> 0.05),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哺乳期(P <0.05)。在属水平上,公猪粪便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Tahromyces属和梨囊鞭菌属(Piromyces)显著高于母猪(P <0.05),而节担菌属(Wallemia)和念珠菌属(Candida)显著低于母猪(P <0.05)。对于不同生理阶段的母猪而言,妊娠母猪粪便内曲霉菌属和棒孢酵母属(Clavispora)的丰度显著高于哺乳母猪(P <0.05),毕赤酵母属、念珠菌属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的丰度显著低于哺乳母猪(P <0.05)。综上所述,公猪和不同生理阶段母猪粪便真菌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公猪和母猪肠道真菌的功能研究以及种猪饲料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真菌 公猪 母猪 生理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腹脂率番鸭回肠转录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骊 王兴鑫 +3 位作者 杨彩梅 肖英平 杨华 吕文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99-2909,共11页
【目的】解析番鸭回肠组织中与腹脂沉积相关的主效基因。【方法】从2000只番鸭中随机选取200只70日龄的番鸭进行屠宰,采集腹脂并称重,计算腹脂率。按腹脂率大小排序,选取腹脂率最高的5只和最低的5只番鸭的回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 【目的】解析番鸭回肠组织中与腹脂沉积相关的主效基因。【方法】从2000只番鸭中随机选取200只70日龄的番鸭进行屠宰,采集腹脂并称重,计算腹脂率。按腹脂率大小排序,选取腹脂率最高的5只和最低的5只番鸭的回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2种腹脂率番鸭的回肠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SEM软件将测序得到的reads序列与Trinity拼接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和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腹脂重和腹脂率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高腹脂率和低腹脂率番鸭的回肠差异表达基因共有602个;与低腹脂率番鸭相比,高腹脂率番鸭回肠中有285个基因上调,317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5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GO条目(脂质应答、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应答、类固醇激素刺激的细胞应答和脂质的细胞应答)和4个KEGG通路(PPAR信号通路、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胆汁分泌),并筛选出与脂肪代谢显著相关的6个基因(P<0.05),包括NR5A2、ACBP、ACOX2、FABP2、FABP4和FABP5,其中,ACOX2和FABP5基因与腹脂重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BP基因与腹脂重和腹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腹脂率番鸭回肠转录组存在差异,发现5个GO条目和4个KEGG通路,NR5A2、ACBP、ACOX2、FABP2、FABP4和FABP5等基因与番鸭腹部脂肪沉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腹脂 脂肪代谢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子贤 肖英平 +5 位作者 杨彩梅 杨华 马灵燕 陈渠 汪雯 吕文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74-7182,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20只健康的1日龄番鸭,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2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第1阶... 本试验旨在探究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20只健康的1日龄番鸭,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2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第1阶段为育雏期(1~21日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丁酸梭菌(有效活菌数为1×10^(9)CFU/g);第2阶段为育肥期(22~70日龄),2组均饲喂基础饲粮。结果显示:1)在7日龄时,丁酸梭菌组番鸭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7日龄时,丁酸梭菌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日龄阶段,2组番鸭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育肥期番鸭的腹脂率(P<0.05),并有降低育肥期番鸭腹脂重的趋势(P=0.066);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胸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育肥期番鸭腿肌屠宰后45 min的pH(P<0.05);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育肥期番鸭胸肌中谷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和腿肌中组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育雏期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育雏期番鸭的生长性能,改善育肥期番鸭的肉品质,提高育肥期番鸭肌肉中部分氨基酸含量,说明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番鸭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番鸭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结构及其与体脂沉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景上 章啸君 +5 位作者 陈胜昌 项云 徐娥 楼芳芳 杨华 肖英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肥瘦率的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体脂沉积的相关性。试验选择270日龄的同批次金华猪35头,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并选择瘦肉率最低(高脂肪组,H组)和最高(低脂肪组,L组)的金华猪各5头,采集回...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肥瘦率的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菌群结构差异及其与体脂沉积的相关性。试验选择270日龄的同批次金华猪35头,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并选择瘦肉率最低(高脂肪组,H组)和最高(低脂肪组,L组)的金华猪各5头,采集回肠、结肠内容物用于真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肥瘦率金华猪的瘦肉率与背膘厚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重与眼肌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2)L组金华猪回肠、结肠真菌菌群丰富度以及多样性要高于H组金华猪,此外,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H组与L组金华猪真菌菌群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聚类,表明二者的真菌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H组金华猪回肠及结肠段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L组金华猪回肠及结肠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H组金华猪回肠和结肠优势真菌属分别为卡扎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和珊瑚菌属(Clavar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85.74%和32.87%;L组金华猪回肠和结肠优势真菌属分别为担子菌酵母属(Naganishia)和金孢菌属(Xerochrysium),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5.62%和68.53%。热图分析发现2个肠段有2个共同的差异真菌,其一为Kazachstania,存在于H组金华猪肠道中;其二为Naganishia,存在于L组金华猪肠道中。3)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Kazachstania、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与背膘厚均呈高度正相关(r=0.59~0.92);Naganishia、Clav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均与背膘厚呈负相关(r=-0.88~-0.78)。由此可见,不同肥瘦率的金华猪其肠道真菌结构存在差异,且与背膘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肠道真菌变化与宿主脂肪沉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猪 瘦肉率 背膘厚 真菌结构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及其胞外囊泡对结肠炎小鼠肠道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浩 任莹 +4 位作者 马灵燕 吕文涛 陈渠 杨华 肖英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86-469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及其胞外囊泡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以及对肠道真菌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trol组、DSS组、CB组和EV组分别给予正常饮水并灌胃200μL/d生理盐水、3%葡聚糖硫酸...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及其胞外囊泡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以及对肠道真菌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trol组、DSS组、CB组和EV组分别给予正常饮水并灌胃200μL/d生理盐水、3%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并灌胃200μL/d生理盐水、3%DSS饮水并灌胃200μL/d丁酸梭菌溶液(5×108CFU/mL)、3%DSS饮水并灌胃50μg/d丁酸梭菌胞外囊泡(溶于200μL生理盐水),7 d后各组饮水均换为正常饮水。于第11天停止灌胃,对小鼠进行眼球取血,收集血清,测定炎症因子含量;随后麻醉处死小鼠,解剖后收集结肠组织及其内容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真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相对于Control组,DSS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LPS)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相对于DSS组,CB组和EV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和LPS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IL-10的含量有所提高(P>0.05)。2)经DSS处理的小鼠结肠真菌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P<0.05),而灌胃丁酸梭菌或其胞外囊泡使结肠炎小鼠结肠真菌菌群的OTU数量和Chao1指数减小,趋于Control组。在门水平上,DSS处理小鼠结肠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下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DSS处理小鼠结肠中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的相对丰度下降,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锥盖伞属(Conocybe)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增加,而灌胃丁酸梭菌或及其胞外囊泡能使这些真菌门和真菌属的相对丰度趋于正常。3)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中暗梗单孢霉属(Chloridium)、帚霉属(Scopulariopsis)、Conocybe和丝孢菌属(Scedosporium)的相对丰度与血清中IL-6、TNF-α和LPS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血清中IL-10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结肠中Kazachstania的相对丰度与血清中IL-6、TNF-α和LPS的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血清中IL-10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丁酸梭菌及其胞外囊泡能通过调节小鼠的肠道真菌菌群结构对DSS诱导的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产生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胞外囊泡 结肠炎 小鼠 真菌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纤维水平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敏敏 杨华 +4 位作者 项云 章啸君 徐娥 申露露 肖英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75-258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纤维水平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平均体重为54.27 kg的健康金华猪,随机分为低纤维组(LF组)、中纤维组(MF组)和高纤维组(HF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L...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纤维水平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盲肠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45头平均体重为54.27 kg的健康金华猪,随机分为低纤维组(LF组)、中纤维组(MF组)和高纤维组(HF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LF组饲喂基础饲粮,MF组和HF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和15.0%苜蓿粉;LF组、MF组和HF组饲粮中的纤维水平分别为3.86%、4.55%和5.92%。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内容物用于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特定的微生物类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并测定SCFA含量。结果表明:1)金华猪体重随着饲粮纤维水平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金华猪盲肠中的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90%以上,其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随饲粮纤维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3)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分别是拟杆菌目S24-7菌属(Bacteroidales S24-7 group norank)、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科UCG-003菌属(Prevotellaceae UCG-003)、毛螺菌科XPB1014菌属(Lachnospiraceae XPB1014group)和瘤胃球菌科UCG-005菌属(Ruminococcaceae UCG-005)等。其中,拟杆菌目S24-7菌属和拟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着饲粮纤维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4)与LF组相比,HF组金华猪盲肠中乳酸杆菌、梭菌群Ⅰ以及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转移酶基因丰度显著升高(P<0.05),丁酸和总SCF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适当提高饲粮纤维水平可提高金华猪盲肠中拟杆菌目S24-7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以及菌群发酵产丁酸关键酶丁酰辅酶A乙酸辅酶A转移酶基因丰度,从而提高盲肠中丁酸及总SCFA的含量,最终改善金华猪的平均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纤维 金华猪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猪和长白猪肠道产丁酸菌相对丰度与丁酸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广民 刘秀婷 +4 位作者 代兵 杨华 吕文涛 王远霞 肖英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5-260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华猪和长白猪各肠段主要产丁酸菌相对丰度及丁酸代谢的相关性。选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40日龄金华猪和长白猪各10头,分别取不同肠段内容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肠段主要产丁酸菌的相对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 本试验旨在研究金华猪和长白猪各肠段主要产丁酸菌相对丰度及丁酸代谢的相关性。选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40日龄金华猪和长白猪各10头,分别取不同肠段内容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肠段主要产丁酸菌的相对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产丁酸关键功能基因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和丁酸激酶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酸含量。结果表明:1)金华猪空肠和回肠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丁酸球菌属(Butyricicoccus)、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hallii group)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而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和罗斯伯里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在金华猪和长白猪中,布劳特氏菌属、丁酸球菌属、粪杆菌属和真杆菌属相对丰度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0.88,P<0.01)。2)金华猪回肠和结肠中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和丁酸激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3)金华猪空肠、回肠、结肠中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4)金华猪和长白猪肠道中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和丁酸激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与丁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04~0.7221,P<0.01);2个品种对比发现,长白猪相关系数均高于金华猪。由此可见,金华猪空肠和回肠产丁酸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长白猪,同时金华猪结肠产丁酸关键功能基因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与之相对应的是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中丁酸含量显著低于长白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长白猪肠道丁酸含量高于金华猪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丁酸菌 金华猪 长白猪 丁酸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后期干预对番鸭回肠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倩 许旖旎 +3 位作者 杨彩梅 肖英平 吕文涛 杨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番鸭后期回肠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9日龄番鸭360羽,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2×10^(9) ... 本试验旨在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番鸭后期回肠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49日龄番鸭360羽,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2×10^(9) CFU/kg丁酸梭菌(CB组),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1羽番鸭进行屠宰并测定腹脂、胸肌、腿肌重量,采集回肠和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CB组番鸭的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腹脂率与C组相比显著上升19.5%(P<0.05)。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α多样性中各组差异并不显著。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番鸭回肠和盲肠的优势菌门;与C组相比,CB组回肠中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减少;此外,在盲肠中变形菌门丰度有减少的趋势。在属水平上,回肠优势属为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梭菌属(Fusobacterium)、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盲肠中的优势属主要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在回肠中,CB组的番鸭血杆菌属(Sanguibacter)相对丰度降低0.14%,显著低于C组(P<0.05);盲肠中CB组中的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螺旋菌属(Mucispirillum)、瘤胃菌科UCG-008(Ruminococcaceae UCG-008)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9.76%、1.78%、0.12%,皆显著低于C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稀有杆菌属(Rarobacter)与番鸭腿肌重量、腿肌率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盲肠中螺旋菌属与番鸭腹脂率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在番鸭后期饲喂丁酸梭菌改变肠道内菌群结构,可能通过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从而增加番鸭腹部脂肪沉积。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丁酸梭菌在番鸭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16S rRNA基因测序 丁酸梭菌 肠道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演替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园园 施伟领 +3 位作者 章啸君 杨华 吴酬飞 肖英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758-676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受体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动态演替变化。选择金华猪和长白猪作为粪便移植供体,通过灌胃将猪粪便微生物移植于经广谱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体内,连续灌胃7 d,在灌胃第1、2、4和7天以及在停止灌胃后第7、14...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受体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动态演替变化。选择金华猪和长白猪作为粪便移植供体,通过灌胃将猪粪便微生物移植于经广谱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体内,连续灌胃7 d,在灌胃第1、2、4和7天以及在停止灌胃后第7、14、21和28天收集小鼠粪便,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猪到小鼠的粪便移植过程中,受体小鼠粪便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和alpha多样性随移植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受体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逐渐升高;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逐渐升高,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直至停止移植后保持稳定。移植过程中猪粪便微生物受体小鼠粪便样品中SCFAs的含量随移植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停止移植后SCFAs含量变化较小,并在停止移植后第28天基本保持稳定。结果提示,猪粪便微生物跨物种移植于抗生素处理小鼠,可以使受体小鼠肠道菌群出现动态演替性变化,且不同品种猪粪便移植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受猪供体微生物影响而有所不同,菌群代谢产生SCFAs的含量也表现出与菌群数量相一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移植 小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芳 施伟领 +5 位作者 马灵燕 吕文涛 杨彩梅 杨华 吴酬飞 肖英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62只日龄为(25±1)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trl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500 mg/kg(C...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62只日龄为(25±1)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trl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500 mg/kg(CB500组)和2000 mg/kg(CB2000组)的丁酸梭菌,试验周期为30 d。试验完成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对盲肠菌群结构、产丁酸的功能基因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借助于气相色谱法对仔猪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在门水平,仔猪盲肠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比Ctrl组而言,CB2000组的变形菌门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1.93%和6.62%(P<0.05)。在属水平,相比Ctrl组而言,试验组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库特氏菌属(Kurth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分别升高了0.38%、0.71%和0.03%(P<0.05);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和瘤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5.5%和0.72%(P<0.05)。(2)丁酸梭菌处理使断奶仔猪盲肠中丁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等含量增多,其中丁酸含量增加趋势较为明显(P=0.064),特别是CB2000组丁酸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8.0%。(3)与Ctrl组相比,丁酸梭菌处理组的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相对表达含量增多,尤其是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表达量增加趋势较为显著(P<0.05),且CB2000组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表达量与Ctrl组相比增加了15%。由此说明,丁酸梭菌处理能够改善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增加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从而更好地改善肠道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盲肠 菌群结构 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发育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宇 杨华 +4 位作者 樊倩 许旖旎 肖英平 孙杨赢 吕文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072-508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的变化。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番鸭70只,饲养70 d,分别在番鸭1、3、7、14、28、42和7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屠宰取盲肠内容物,提取盲肠内容物中真菌DNA进行测...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的变化。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番鸭70只,饲养70 d,分别在番鸭1、3、7、14、28、42和7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屠宰取盲肠内容物,提取盲肠内容物中真菌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1~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均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3~7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Gibberella)、念球菌属(Candida)和小戴维霉属(Davidiella)为优势菌属,14~28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和念球菌属为优势菌属,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以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毛芽孢子菌属(Trichosporon)和赤霉菌属为优势菌。42~70日龄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比1~28日龄多。综上所述,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丰富多样,这为番鸭肠道真菌菌群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盲肠 真菌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全氟辛酸暴露斑马鱼肝脏损伤关键转录信号的影响
19
作者 任若琛 余敏洁 +4 位作者 郑文彤 孙倩倩 曾洪波 靳远祥 肖英平 《生态毒理学报》 2025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暴露斑马鱼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选用120条8~9月龄AB品系的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FOA暴露组(PFOA)和丁酸梭菌处理组(CB+PFOA),在...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暴露斑马鱼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选用120条8~9月龄AB品系的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FOA暴露组(PFOA)和丁酸梭菌处理组(CB+PFOA),在第28天采集各组斑马鱼肝脏样品。结果发现PFOA暴露使斑马鱼肝脏组织中细胞排列松散,肝细胞核出现易位或消失,而丁酸梭菌处理后肝脏细胞排列紧致,减少了细胞核的易位或消失。代谢组学分析发现3组之间共存在21种差异代谢物,丁酸梭菌处理可显著缓解PFOA暴露引起的肝脏胆固醇和亚精胺丰度升高。转录组学分析发现3组之间共存在499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钙离子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PFOA暴露显著上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A)、NFKB2、NFKBIAB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等促炎基因的表达,丁酸梭菌上调了热休克蛋白70L(HSP70L)、热休克蛋白B1(HSPB1)、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等抗炎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胆固醇和亚精胺与TNFA、白介素-6受体(IL6R)和PDGFAA等促炎基因有较强相关性。综上所述,丁酸梭菌可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和亚精胺代谢物丰度以及TNFA和PDGFAA等促炎基因的表达,提高HSP70L和HSPB1等抗炎因子的表达,减少肝脏细胞核的易位或消失,从而减轻PFOA的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全氟辛酸 斑马鱼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