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体内镍的存在形态及其与耐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楼程富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利用溶剂浸提法分析了菜豆、桑苗和玉米根和叶片中的镍存在形态,其中乙醇浸提组分中的镍含量最高(61%─96%),水溶性组分占0.9%─13.6%,氯化钠浸提组分占0.4%─21.2%,盐酸浸提组分占0.3%─22.... 本文利用溶剂浸提法分析了菜豆、桑苗和玉米根和叶片中的镍存在形态,其中乙醇浸提组分中的镍含量最高(61%─96%),水溶性组分占0.9%─13.6%,氯化钠浸提组分占0.4%─21.2%,盐酸浸提组分占0.3%─22.0%,残渣中占0.5%─9.4%。各组分中的镍分配比例因作物种类和镍处理浓度而有差异,但与供试作物耐镍性强弱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浸提 菜豆 桑苗 玉米 农业植物学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桑树新病害—桑灰霉病的初步调查
2
作者 顾振芬 吴锦秀 《蚕业科学》 CAS 198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1982年,在本校桑园发现由灰霉菌(Botrytis cimerea Pers)引起的桑树病害,为害较轻。到1983年春季即发生较普遍,有些品种甚至相当严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病害在浙江省以往未报道过。在国内,最初是泽母兼吉(1919年)在《台湾产菌类... 1982年,在本校桑园发现由灰霉菌(Botrytis cimerea Pers)引起的桑树病害,为害较轻。到1983年春季即发生较普遍,有些品种甚至相当严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病害在浙江省以往未报道过。在国内,最初是泽母兼吉(1919年)在《台湾产菌类调查报告》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寄主目录中曾提及寄生桑树的被害症状。为害情况及病害发生规律等,至今国内还没有深入的研究过。为此,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初步整理如下。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灰霉病 病斑 叶片 病情指数 感染指数 桑品种 浙江省 农药测定 药效测定 园艺作物 桑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家蚕的斑纹自然突变体——黑色斑的遗传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星垣 杨明观 《遗传》 CAS 1979年第3期6-7,共2页
从当前蚕茧生产上广泛用的普通斑蚕品种群体中,发现一头雄性黑色斑蚕。保留这头黑色斑蚕继代,再通过几种杂交试验,肯定黑色斑是自然突变体呈现一对基因遗传的显性性状,且纯合体致死。日本发现过同样这种斑纹的自然突变体两次,遗传方式... 从当前蚕茧生产上广泛用的普通斑蚕品种群体中,发现一头雄性黑色斑蚕。保留这头黑色斑蚕继代,再通过几种杂交试验,肯定黑色斑是自然突变体呈现一对基因遗传的显性性状,且纯合体致死。日本发现过同样这种斑纹的自然突变体两次,遗传方式也完全相同,基因定为P~B,位于第2染色体0.0处。这次出现的黑色斑是有纪录的第三次。致死作用出现在卵期,存活的杂合体体质虚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斑 自然突变体 斑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