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Co-γ射线诱发的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系变异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景晓阳 吴殿星 +2 位作者 舒庆尧 夏英武 刘贵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9,共6页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也与对照相仿,对杂种优势无细胞质负效应。与杂交种“汕优63”混合播种时,叶色标记性状表达明显,幼苗竞争能力明显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系 温度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体的利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贵付 舒庆尧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3张叶片在伸... 本试验对2个由60Coγ射线辐照产生的苗期白化突变体W24和W27的叶色转换过程及其稳定性、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在不同生长温度下均可表达,叶色特征基本相似。第1~3张叶片在伸出时表现白化,但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绿,可转绿叶片的面积,第1叶约为40%,第3叶约为90%,第4叶开始表现正常绿色。突变体与亲本2177S的柱头外露率及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并保持了亲本的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从而表明,叶色突变性状可作为选择标记,在苗期可排除杂交种子中的自交种子,而对杂交优势表达和制种没有显著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绿型 叶色突变 配合力 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T—DNA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夏英武 吴殿星 舒庆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7-12,共6页
前言 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与发根农根菌(A.rhizogenes)同属根瘤菌科,是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前者感染植物引起冠瘿病(Crop gall tumour),冠瘿病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与除菌。可无限增殖;后者感染植物诱发出许... 前言 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与发根农根菌(A.rhizogenes)同属根瘤菌科,是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前者感染植物引起冠瘿病(Crop gall tumour),冠瘿病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与除菌。可无限增殖;后者感染植物诱发出许多不定根,把不定根培养在上述培养基上也可迅速生长,多次分枝成毛状称毛状根(hairy root)。农杆菌感染机理很复杂。其感染作用起始于受伤的植物细胞分泌的大量化学物质时期。受伤植物细胞分泌的酚分子诱导农杆菌怀有的Ti质粒或Ri质粒上的基因活化,尔后农杆菌紧附植物细胞并把Ti质粒或Ri质粒上一部分DNA(称作T—DNA,tranfer DNA)转移到植物染色体上。T.DNA共价整合后编译合成的新的低分量的代谢物,称为冠瘿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根瘤农杆菌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新品种核组8号的选育与表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明尉 成雄鹰 +3 位作者 胡天赐 梁竹青 蔡后銮 饶祖坚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61-263,共3页
由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主持、金华市种子公司参加协作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核组8号,于1992年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在金华市通过审定,1992年4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离体诱变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 由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主持、金华市种子公司参加协作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核组8号,于1992年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在金华市通过审定,1992年4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离体诱变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现将其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报道如下,供各地引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体细胞 无性系 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结合残留农药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江峰 孙锦荷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6年第6期270-273,共4页
有机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进入土壤中后,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质形成结合残留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涉及农药在土壤环境中归趋的研究中,有必要研究农药的结合残留。本文介绍了研究结合残留农药在土壤有机质中分布的方法及释放结合... 有机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进入土壤中后,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质形成结合残留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涉及农药在土壤环境中归趋的研究中,有必要研究农药的结合残留。本文介绍了研究结合残留农药在土壤有机质中分布的方法及释放结合残留的方法,其中包括水解释放法、高温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化学释放法和微生物释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 结合残留 有机质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核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邢小黑 尹道川 高明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DNA含量变动不大,RNA含量则在接种后第7天左右出现一个峰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接种后第6-10天之间出现一个峰值,这两个峰值是愈伤组织分化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在愈伤组织形态分化之前已出现。此外,过氧化物酶活... 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DNA含量变动不大,RNA含量则在接种后第7天左右出现一个峰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接种后第6-10天之间出现一个峰值,这两个峰值是愈伤组织分化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在愈伤组织形态分化之前已出现。此外,过氧化物酶活性峰可被早期处理的利福霉素所消除,而愈伤组织分化第9天用利福霉素处理则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核酸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互作型二用核不育水稻新光S的选育及特征特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舒庆尧 夏英武 +2 位作者 吴险峰 吴让祥 蒋荣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新光S是从籼粳复交组合2490(籼)/粳3(粳)∥MR365籼F2群体中,发现的天然不育株系统定向选育育成的一个光温互作型水稻核不育二用系。新光S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力中等偏强,开花习性好,柱头白色肥大,外露率7... 新光S是从籼粳复交组合2490(籼)/粳3(粳)∥MR365籼F2群体中,发现的天然不育株系统定向选育育成的一个光温互作型水稻核不育二用系。新光S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力中等偏强,开花习性好,柱头白色肥大,外露率74.89%,在30°N地区播始历期为80~102天。新光S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育性较高。其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在中、低温(231~241℃)下受光周期控制,长日不育,短日可育。15h长日处理,231℃和241℃时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67%和130%。30℃高温处理可使花粉完全不育,与日照长度无关。其光温反应特性与现有的水稻二用核不育系有很大差异。新光S与农垦58s衍生系培矮64s及自发突变温敏不育系安农S-1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它与籼粳稻杂交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在亚种间优势利用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新光S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农药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校常 张勤争 +1 位作者 孙锦荷 陈子元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5年第3期97-100,共4页
本文综述了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现状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模型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关键词 土壤 农药的行为 计算机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分类及其与籼粳稻的亲和性研究
9
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1 位作者 夏英武 吴险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4-76,共3页
根据程氏指数法研究表明,光(温)敏二用核不育水稻新光S不属于典型的籼稻材料。用广亲和测验种所作的分析表明,新光S具有非广泛的广亲和性。新光S与32个籼稻,8个粳稻和7个广亲和品种测交,其杂种F1的平均结实率及变幅分别... 根据程氏指数法研究表明,光(温)敏二用核不育水稻新光S不属于典型的籼稻材料。用广亲和测验种所作的分析表明,新光S具有非广泛的广亲和性。新光S与32个籼稻,8个粳稻和7个广亲和品种测交,其杂种F1的平均结实率及变幅分别为81.10%(63.11~94.50%)、64.78%(47.04~77.86%)和74.46%(63.38~88.01%),表明新光S对某些粳稻品种仍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亲和性 新光S 水稻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翻耕措施对减少水稻吸收^(137)Cs的效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永懿 杨俊诚 +3 位作者 陈景坚 刘学莲 徐寅良 孙志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应用盆栽试验和模拟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增施磷肥和钾肥、土壤翻耕后对减少水稻植株(尤其是稻谷)中137Cs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使土壤中代换性137Cs活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 应用盆栽试验和模拟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增施磷肥和钾肥、土壤翻耕后对减少水稻植株(尤其是稻谷)中137Cs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使土壤中代换性137Cs活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施用量按每公顷9225kg硫酸钾表现最好。增施磷肥的作用表现不稳定,施用量较低时表现为水稻植株中137Cs积累量减少,但磷肥施用量增高时,表现为促进作物吸收137Cs。翻耕土壤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污染 施肥 翻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氯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9
11
作者 涂书新 郭智芬 孙锦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5-13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土壤氯研究在氯离子行为动态及外源氯对土壤性质影响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土壤氯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土壤 含氯肥料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U+GA_3处理对藤稔葡萄同化物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昌杰 张上隆 +3 位作者 哈基姆 陈昆松 王寿祥 张永熙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2-55,共4页
CPPU+GA3处理葡萄显著促进同化物向果穗运转,表现在果实14C的比活度比对照高出111倍,果穗梗比对照高出188倍。标记叶产生的同化物主要运向枝条顶端,处理可促使更多同化物运向枝条基部。
关键词 葡萄 CPPU GA3 同化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检测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基因组的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殿星 夏英武 +2 位作者 舒庆尧 张耀洲 刘贵付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9-92,共4页
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系γ射线辐照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的一个叶色突变体。在整个生育阶段,其叶色呈现白色转绿返白复绿规律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7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不能扩增出多态性DNA,共... 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系γ射线辐照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的一个叶色突变体。在整个生育阶段,其叶色呈现白色转绿返白复绿规律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7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不能扩增出多态性DNA,共扩增出493条DNA条带,平均每个引物74条,其中引物H05能扩增出W25和2177s多态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绿型 白化突变系 RAPD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系杂交水稻制繁种中利用标记辅助去杂技术 被引量:29
14
作者 舒庆尧 夏英武 +1 位作者 左晓旭 刘贵付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6-60,共5页
在二系杂交水稻种于生产中,由于母本雄性不育不彻底,往往造成自交种子污染;在不育系繁种时,由于与外源花粉串粉杂交或机械混杂,因此难以保证不育系纯度。作者选用叶绿素缺失突变体为模式标记,讨论了标记性状必需具备的条件及其应... 在二系杂交水稻种于生产中,由于母本雄性不育不彻底,往往造成自交种子污染;在不育系繁种时,由于与外源花粉串粉杂交或机械混杂,因此难以保证不育系纯度。作者选用叶绿素缺失突变体为模式标记,讨论了标记性状必需具备的条件及其应用方法。最后以一个转绿型白化突变体为例,证明了标记性状对当代及F_1杂种优势无负效应,从而证实了这一去杂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杂 种子污染 雄性不育性 杂交水稻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温度敏感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贵富 吴跃进 +2 位作者 许霞 舒庆尧 夏英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4、W11在高温(30~35℃)叶片呈白色,在低温下(20~25℃)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 在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4、W11在高温(30~35℃)叶片呈白色,在低温下(20~25℃)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0.0219和0.0536mg/g鲜重,而在25℃时分别上升到0.2410和0.3431mg/g鲜重,增长幅度达10倍左右。相反,突变体W17和W25在低温下表现为白色,高温下转为浅绿色。在25℃时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813和0.0172mg/g鲜重,在35℃时分别上升到1.0570和1.1367mg/g鲜重,增长幅度高达90倍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对照2177S的叶绿素含量在同一数量级内变化。在生长过程中,上述突变体的叶片均可转换成黄绿色或绿色,并开花结实。在25℃下生长到3.5叶期时,W4和W11的叶绿素含量已接近2177S的水平,分别达到对照的88.6%和81.1%。但W25在20℃及以下温度生长时,叶片始终呈白色,不发生转换,从而表现出条件致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 温度 叶绿素 条件致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组织培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2 位作者 夏英武 谢嘉华 叶阿宝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4-88,共5页
以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幼穗为材料,以γ射线辐照作对照,研究了电子流注入对水稻离体培养的反应。结果表明,电子流注入对离体培养的效应与γ射线辐照具有相似性。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但对植株再生具有促进作用。10... 以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幼穗为材料,以γ射线辐照作对照,研究了电子流注入对水稻离体培养的反应。结果表明,电子流注入对离体培养的效应与γ射线辐照具有相似性。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但对植株再生具有促进作用。10~15秒电子流注入可使幼穗的出愈率和分化率保持对照水平或略低,而再生能力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流注入 Γ射线辐照 水稻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技术措施对碳氮在茶树内分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学民 杨贤强 +2 位作者 沈毓渭 汪东风 厉龙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技术措施对茶树碳氮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秋冬施肥可增强茶树冬春季的光合强度;钾素能增强光合产物运转速度,提高光合产物利用率;头茶后适当修剪能提高夏茶品质,而修剪应选择在体内营养物贮藏较多时进... 本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技术措施对茶树碳氮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秋冬施肥可增强茶树冬春季的光合强度;钾素能增强光合产物运转速度,提高光合产物利用率;头茶后适当修剪能提高夏茶品质,而修剪应选择在体内营养物贮藏较多时进行,春茶后不宜重剪;在茶树体内贮藏物质丰富时施用赤霉素(GA)才能促进新梢的生长,否则将产生不利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殿星 夏英武 舒庆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11-14,共4页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性研究进展吴殿星,夏英武,舒庆尧(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遗传工程是7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在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上,综合采用了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和手段建立起来...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性研究进展吴殿星,夏英武,舒庆尧(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遗传工程是7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在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上,综合采用了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和手段建立起来的。遗传工程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植物基因工程 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忠华 夏英武 舒庆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王忠华夏英武舒庆尧(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近十几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产生许多转基因植物,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烟草、大豆、番茄、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王忠华夏英武舒庆尧(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近十几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产生许多转基因植物,包括水稻、小麦、棉花、烟草、大豆、番茄、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外源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诱变对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嘉华 李胜康 +1 位作者 周建华 高明尉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离体诱变对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花药预培养36后,经500radγ射线辐照,加快了小孢子的出愈速度,对小孢子分裂启动的比率影响不大,对胚状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则有不利影响,其出愈率为25.3%... 本文研究了离体诱变对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花药预培养36后,经500radγ射线辐照,加快了小孢子的出愈速度,对小孢子分裂启动的比率影响不大,对胚状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则有不利影响,其出愈率为25.3%,比对照37.1%低,但该处理产生的胚状体有一定的绿苗分化能力。在挑取花药前,穗子经500radγ射线辐照,不仅延缓了出愈时间,而且严重降低了孢子分裂启动的比率,从而使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形成数大幅度下降,出愈率从对照37.1%下降到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 培养 离休诱变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