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农学的成就和问题
被引量:
7
1
作者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90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王朝,其农业又有新的发展,表现在农书的大量增加,其中尤以文献搜集类和地方性农书及专业农书类为突出。在生产技术方面,精耕细作和复种套种更见充实丰富,农学理论也较宋明以来有所发展。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不...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王朝,其农业又有新的发展,表现在农书的大量增加,其中尤以文献搜集类和地方性农书及专业农书类为突出。在生产技术方面,精耕细作和复种套种更见充实丰富,农学理论也较宋明以来有所发展。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而能始终保持地力于不衰。但清代重文轻理较前代尤甚,农业赖以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同期欧洲相比,差距甚大,如在动植物两性繁殖和受精作用以及植物营养、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同期的欧洲。尽管清末以后大量引入西方农业科学,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滞后影响,至今尚有待克服。本文是就此所作的一个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史
清代
成就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工开物》中水稻生产技术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曾雄生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334-341,共8页
一、缘起对古农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开始于五十年代,1959年南京农史室的同志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到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河北和山东等许多县市对《齐民要术》进行了实地调查,发表了《齐民要术调查研究的尝试》一文,这一尝试不仅为《齐...
一、缘起对古农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开始于五十年代,1959年南京农史室的同志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到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河北和山东等许多县市对《齐民要术》进行了实地调查,发表了《齐民要术调查研究的尝试》一文,这一尝试不仅为《齐民要术》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成果和有用的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史学方法上为农史研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探讨传统农业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今天,这种方法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在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陈文华先生的倡导下,深入到《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老家江西奉新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育型水稻土
水稻品种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调查研究工作
耕作制度
水稻生产
宋应星
栽培技术
农业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工开物》的农学体系和技术特色
被引量:
3
3
作者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319-325,共7页
《天工开物》是一部叙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书,全书约六万二千字.分十八卷,与农业有关的计七卷(占38.9%),字数约二万三千字(占37.8%),手工业的内容很广,包括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五金,佳兵,丹青,珠玉等。但在封建社会中农...
《天工开物》是一部叙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书,全书约六万二千字.分十八卷,与农业有关的计七卷(占38.9%),字数约二万三千字(占37.8%),手工业的内容很广,包括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五金,佳兵,丹青,珠玉等。但在封建社会中农业生产是主要产业,所以宋应星氏在排列时把主要的农业卷放在前面,并在自序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体现了以农业为主的思想。本文专就宋氏在《天工开物》所反映的农学体系思想及其技术特色,作一些探讨,以为纪念宋氏诞辰四百周年的献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技术特色
油料作物
齐民要术
荞麦
中国农书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农业生产
主要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被引量:
17
4
作者
郑云飞
郑云飞
+6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分属于马家、崧泽和良渚等三个文化阶段。硅酸体的形状特征解析表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期的硅酸体的纵长、横长比马家文化期分别增加了15.73%、15.15%和11.73%、15.19%;粒子组分中小颗粒明显减少,大颗粒增加。显示出向以大型硅酸体为特征的粳稻方向进化的趋势。判别结果表明:崧泽和良渚文化期为粳稻;马家 文化早期的判别值有负值,但绝对值较小,和现代栽培的籼稻有差异。从演化过程看,硅酸体特征似籼的早期的栽培稻已具向粳稻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黍和稷
被引量:
20
5
作者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277-288,338,共13页
《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黍的出现次数很多,黄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谷物遗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种作物或两种不同的作物?千余年来文献中一直争辩不休。以稷为粟和以...
《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黍的出现次数很多,黄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谷物遗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种作物或两种不同的作物?千余年来文献中一直争辩不休。以稷为粟和以稷为黍的,各自引经据典,互相辩驳,积累的文字,令人目眩,而且枝节横生,又有以稷为高粱的插曲,附和者都是经学大师、训诂名家。除以稷为高粱已遭摈弃外,稷即粟和稷乃黍(穄)的争论仍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甲骨文
徐光启
粮食作物
诗经
黄河流域
农作物
齐民要术
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猪的驯化及其在“六畜”中的地位变迁
被引量:
3
6
作者
俞为洁
《古今农业》
1988年第1期59-63,共5页
猪是我国的“六畜”之一。根据驯化的次序,狗和猪是最早的,其次是牛和羊,再次是鸡和马。狗主要是人们狩猎的助手,猪则是与种植业相依为命的重要家畜。家猪是从野猪驯化而来的,但我国的家猪来自哪一种野猪?
关键词
农书
二花脸母猪
猪粪
性成熟
大白猪
《齐民要术》
饲料来源
养母猪
兽医科学
古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农学的成就和问题
被引量:
7
1
作者
游修龄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出处
《农业考古》
1990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文摘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王朝,其农业又有新的发展,表现在农书的大量增加,其中尤以文献搜集类和地方性农书及专业农书类为突出。在生产技术方面,精耕细作和复种套种更见充实丰富,农学理论也较宋明以来有所发展。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而能始终保持地力于不衰。但清代重文轻理较前代尤甚,农业赖以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与同期欧洲相比,差距甚大,如在动植物两性繁殖和受精作用以及植物营养、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同期的欧洲。尽管清末以后大量引入西方农业科学,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滞后影响,至今尚有待克服。本文是就此所作的一个评述。
关键词
农学史
清代
成就
问题
分类号
S-092.49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工开物》中水稻生产技术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曾雄生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出处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334-341,共8页
文摘
一、缘起对古农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开始于五十年代,1959年南京农史室的同志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到黄河中下游的山西、河北和山东等许多县市对《齐民要术》进行了实地调查,发表了《齐民要术调查研究的尝试》一文,这一尝试不仅为《齐民要术》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成果和有用的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史学方法上为农史研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探讨传统农业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今天,这种方法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在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陈文华先生的倡导下,深入到《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老家江西奉新县。
关键词
潜育型水稻土
水稻品种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调查研究工作
耕作制度
水稻生产
宋应星
栽培技术
农业考古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工开物》的农学体系和技术特色
被引量:
3
3
作者
游修龄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出处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319-325,共7页
文摘
《天工开物》是一部叙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书,全书约六万二千字.分十八卷,与农业有关的计七卷(占38.9%),字数约二万三千字(占37.8%),手工业的内容很广,包括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五金,佳兵,丹青,珠玉等。但在封建社会中农业生产是主要产业,所以宋应星氏在排列时把主要的农业卷放在前面,并在自序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体现了以农业为主的思想。本文专就宋氏在《天工开物》所反映的农学体系思想及其技术特色,作一些探讨,以为纪念宋氏诞辰四百周年的献礼。
关键词
天工开物
技术特色
油料作物
齐民要术
荞麦
中国农书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农业生产
主要产业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被引量:
17
4
作者
郑云飞
郑云飞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鹿儿岛
大学
文学院
宫崎
大学
农
学部
日本宫崎
浙江
省博物馆
浙江
省文物考古
研究
所
苏州市博物馆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摘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分属于马家、崧泽和良渚等三个文化阶段。硅酸体的形状特征解析表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期的硅酸体的纵长、横长比马家文化期分别增加了15.73%、15.15%和11.73%、15.19%;粒子组分中小颗粒明显减少,大颗粒增加。显示出向以大型硅酸体为特征的粳稻方向进化的趋势。判别结果表明:崧泽和良渚文化期为粳稻;马家 文化早期的判别值有负值,但绝对值较小,和现代栽培的籼稻有差异。从演化过程看,硅酸体特征似籼的早期的栽培稻已具向粳稻分化的能力。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Keywords
O. sativa
subspecies
opal
Neolithic Ag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黍和稷
被引量:
20
5
作者
游修龄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出处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277-288,338,共13页
文摘
《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黍的出现次数很多,黄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谷物遗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种作物或两种不同的作物?千余年来文献中一直争辩不休。以稷为粟和以稷为黍的,各自引经据典,互相辩驳,积累的文字,令人目眩,而且枝节横生,又有以稷为高粱的插曲,附和者都是经学大师、训诂名家。除以稷为高粱已遭摈弃外,稷即粟和稷乃黍(穄)的争论仍未结束,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甲骨文
徐光启
粮食作物
诗经
黄河流域
农作物
齐民要术
高粱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猪的驯化及其在“六畜”中的地位变迁
被引量:
3
6
作者
俞为洁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出处
《古今农业》
1988年第1期59-63,共5页
文摘
猪是我国的“六畜”之一。根据驯化的次序,狗和猪是最早的,其次是牛和羊,再次是鸡和马。狗主要是人们狩猎的助手,猪则是与种植业相依为命的重要家畜。家猪是从野猪驯化而来的,但我国的家猪来自哪一种野猪?
关键词
农书
二花脸母猪
猪粪
性成熟
大白猪
《齐民要术》
饲料来源
养母猪
兽医科学
古农
分类号
S82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农学的成就和问题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9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工开物》中水稻生产技术的调查研究
曾雄生
《农业考古》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工开物》的农学体系和技术特色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郑云飞
郑云飞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黍和稷
游修龄
《农业考古》
198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猪的驯化及其在“六畜”中的地位变迁
俞为洁
《古今农业》
198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