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彩娥 王元姣 王雅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5-667,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障碍。SCI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在SCI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患者主动参与康复...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障碍。SCI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或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在SCI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治疗费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为患者回归社会奠定基础。而在康复过程中,常遇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中依从性较差,使康复过程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过程 治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 主动参与 康复治疗 致残性损伤 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志红 贾春霞 张宇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038-2039,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60天、第9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涤痰方治疗AD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贾春霞 张宇燕 +2 位作者 杨洁红 李金辉 袁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脑复康组,每组8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观察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脑复康组,每组8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观察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脑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脑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均明显降低,复方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脑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均明显得到提高。结论:补肾通络涤痰方能明显改善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及抗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涤痰方 AD动物模型 SOD MDA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春霞 张宇燕 +2 位作者 朱志红 王正良 沈春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分别于中医药治疗前和3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与40例老年脑梗不伴抑郁症状患者及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分别于中医药治疗前和3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与40例老年脑梗不伴抑郁症状患者及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结果:①入组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量表分)全血黏度(120s-1、70 s-1和30 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②伴抑郁组42例(HAMD总分>17分)与40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黏度(120s-17、0 s-1和5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通过中医药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0.01);③伴抑郁组全血黏度(120 s-1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3周的变化值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伴抑郁症状的老年脑梗患者的高黏滞血症更突出,其高黏滞的程度与抑郁症状平行,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与疾病好转相关程度,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抑郁 高黏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活血解郁方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贾春霞 徐清照 +2 位作者 朱志红 张宇燕 骆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733-736,共4页
目的:观察理气解郁方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常规西医治疗(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脑细胞保护,对症、支持等)。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理气解郁方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常规西医治疗(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脑细胞保护,对症、支持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药复方制剂(理气活血解郁汤)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90 d后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得分评定疗效,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测各项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90 d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入组时两组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量表分)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3)治疗组经中医药治疗90天后全血黏度(120s-1、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理气解郁方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其高黏滞的程度与抑郁症状平行,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与疾病好转相关程度,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血液流变学 高黏滞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理气活血解郁法对比西医百忧解片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贾春霞 徐清照 +1 位作者 杜月光 张宇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85-258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理气活血解郁法对比西医百忧解片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共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的患者共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人,所有患者均接受脑梗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 目的:观察中医理气活血解郁法对比西医百忧解片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共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的患者共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人,所有患者均接受脑梗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医理气活血解郁法(理气活血解郁方加减辨证治疗合心理认知疗法),对照组给予百忧解片20 mg/d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接受治疗后第10、30、60 d记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表现评分、临床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结果:1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治疗组及对照组接收治疗后第10 d均有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2从中医整体症候评分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治疗开始10 d后,治疗组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提示理气活血解郁方合认知疗法在缓解老年PSD患者中医临床伴随症状方面,更优于百忧解片;3以HAMD减分率统计数据,治疗组有效率为50%,显效率为18.3%,总有效率达68.3%;对照组有效率为48.3%,显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65.0%,两者有效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提示理气活血解郁方合认知疗法在治疗老年PSD患者抑郁症状方面,与百忧解片效果相当。4入组时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5治疗组全血黏度(120 s-1、70 s-1和30 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第10 d的变化值与HAMD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运用理气活血解郁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并且还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血液的高黏滞状态,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15
7
作者 贾春霞 朱志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病,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具有收效迅速,用药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现综述如下。1理论依据1.1中医论据中药保留灌肠起源于《伤寒论》中的"导法",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蜜煎...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病,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具有收效迅速,用药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现综述如下。1理论依据1.1中医论据中药保留灌肠起源于《伤寒论》中的"导法",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蜜煎导法"首开中药肛门给药之先河以来,历代医家对之均有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 妇科病/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左金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341-342,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左金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为加味左金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 目的探讨加味左金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为加味左金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左金汤联合HP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均出现在治疗阶段的中前期。结论加味左金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HP清除率,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左金汤 幽门螺杆菌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叶芳 占海娃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1期1666-1666,1669,共2页
关键词 住院老年患者 原因分析 对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3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罗英 陈可儿 谢颖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1期828-829,共2页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例 ,治疗组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 5~ 15mg ,qd ;对照组服用格列吡嗪片 5~ 2 0mg ,bid分别于早、晚餐前服用。进行为期 12周的疗效观...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例 ,治疗组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 5~ 15mg ,qd ;对照组服用格列吡嗪片 5~ 2 0mg ,bid分别于早、晚餐前服用。进行为期 12周的疗效观察 ,然后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经 12周治疗后空腹、餐后 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 <0 .0 1)。两组组间比较 ,空腹、餐后 2h血糖及HbA1c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明确 ,具有安全性及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治疗 2型糖尿病 服用 HBA1C 餐后2H血糖 空腹 下降 目的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